第311章 靖海三策

bookmark

第311章 靖海三策

封舟上,聽楚王殿下道出‘汪大淵’這個名字,那汪家父子齊齊瞳孔一縮。

“殿,殿下怎麼知道……汪大淵的?”汪德福瞠目結舌問道。

“我就是知道。”朱楨道出一句口頭禪,然後笑道:“其實是本王師父看過你的《島夷志》,對你非常推崇。你一說自己去過非洲,本王就一下想起伱來了。”

“殿下的師父是?”

“家師劉伯溫。”朱楨便自豪道。

“原來是青田先生!”汪德福露出恍然之色,然後跪地謝罪道:“殿下恕罪,小老兒確實是汪大淵,汪德福是我在海外的化名。”

“你爲啥用化名呢?”朱楨問道。

“唉,這……”汪大淵羞赧道:“一來,在海外雲詭波譎,很容易招惹仇家,所以海商們一般都有很多的化名。二來,老朽本系南昌人士,家中本是書香門第,家父對我寄予厚望。故取《論語》中‘煥乎其有文章’中,‘煥章’二字爲我表字。老朽卻不務正業,漂泊海上,不想讓先考失望,故而用了化名。”

“哎,汪先生此言差矣。”朱楨卻大搖其頭道:“你的航海事業可是光宗耀祖的,日後你一定最有名的姓汪的……之一。”

“託殿下吉言了。”汪大淵眼圈有些溼潤,他雖然一把年紀,卻也需要有人認同啊!“青田先生真的很推崇小老兒麼?”

畢竟在讀書人眼中,下洋出海的都是利慾薰心的亡命之徒。

“那當然,本王還能騙你不成。”朱楨眼都不眨的‘假劉基言’道:“我師父常說,元朝百般不好,但擁抱大海的心胸是值得學習的。未來大明要想永遠富強,就要學習宋元大搞海外貿易,所以像汪先生這樣卓越的航海家,就是大明最寶貴的財富。”

“青田先生……真這麼說麼?”汪大淵的眼淚奪眶而出。

“當然是真的啦。”朱楨點點頭道:“不信的話,就跟本王一起回南京,當面問問他就是。”

“不不,小老兒信了,絕對相信。”汪大淵垂淚道:“我只是以爲朝中諸公都支持海禁呢,沒想到還有青田先生,是支持開海的。”

“你不要沮喪,如今朝廷暫時海禁,是爲了消滅倭寇,待到海上平靜了,還是會重開市舶司的。”朱楨雖明知道不是這回事兒,依然安慰他道。

“原來如此。”汪大淵點點頭,鼓起勇氣道:“可恕小老兒直言,朝廷越是海禁,倭寇就越是猖獗。”

“我知道,越是海禁,走私的獲利就越豐厚,所謂‘倭寇’自然就壯大。”朱楨瞭然的點點頭。

“正是如此……”汪大淵震驚的看着這位少年殿下,不禁讚歎道:“真是名師出高徒啊,殿下一語就道破天機。”

“呵呵,那是。”朱楨矜持一笑,心說這些事兒上,我纔是我老師的老師好麼。

“不過呢,現在朝中也是有些保守的聲音,在不停鼓吹全面海禁。”朱楨又嘆口氣,半真半假道:“我父皇也是搖擺不定,所以派本王來海上瞧瞧……”

“這樣啊。”汪大淵自以爲明白,堂堂親王爲何在海上出現了。

“本王希望回去後,能拿出個方略來,說服父皇不要海禁,不知汪先生可有良策教我?”朱楨虛心求教道。

“容老朽想想。”汪大淵早胸有成竹,略一思索便道:“以老朽愚見,可有三策。”

“哦?”朱楨大喜道:“先生請講。”

“一是,主動出擊,倭寇來自海上。如若只在陸上防守,就太被動了。所以應該組建強大的水師出洋、剿滅賊船、搗毀賊巢,禦敵於國門之外,方可保國境平安。”

“說得好!”朱楨拊掌大讚道:“海防海防,必防之於海,先生見識高明!”

“二是,斷其根源。其實倭寇一直都有,但在之前並沒有那麼強的破壞力。是自從張士誠、方國珍的舊部,還有江浙土豪逃亡出海後與倭寇聯手,倭患的危害才一下子嚴重起來。”

“嗯。”朱楨點點頭。

“對此,可以剿撫結合、雙管齊下。在堅決剿滅罪大惡極的倭寇團伙的同時,派出使者招安願意歸順者,還可將其編爲水師,攻打其餘倭寇。”

“此外,倭寇來自日本,如果我們能讓日本的朝廷禁止他們的人出海爲寇,嚴厲打擊倭寇,倭患自然就會如釜底抽薪,日漸消弭。”汪大淵接着道。

“但是聽說,那日本國對我們很不友好啊。”朱楨搖頭道:“國初時,他們還殺了我們的使者。”

老六說的是朱老闆剛登基時,下詔書命周邊的藩屬國向大明稱臣。什麼高麗、安南、占城之類都很快遣使前來稱臣納貢。唯獨日本曾僥倖擊退蒙元兩次入侵,所以自認爲可以與天朝平起平坐,於是理都不理。

這讓朱老闆很生氣。加之沿海鬧起了嚴重的倭患,讓朱老闆認爲這都是日本造成的。便又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詔書,像老子訓兒子一樣,把日本天皇訓斥了一番,說什麼:

‘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朕當命舟師,假報帆諸島,縛其王。’

你要是願意臣服,就趕緊來奉表稱臣;不願意就趕緊厲兵秣馬,等着咱派水師到島上把你抓起來。

這話太霸道了,氣壞了日本的懷良親王,就把使者給殺了……

那懷良親王還回了朱老闆一封信:

‘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

得知使者遇害,又看到那封嘲諷拉滿的信,朱元璋自然異常氣憤,準備發兵攻打日本。

但劉伯溫以元朝攻日,兩次鎩羽而歸的例子,勸諫朱元璋攻日一定要謹慎。而且當時王保保還活着,四川、雲南都沒平定,怎麼能跑去海上打日本呢?

朱老闆是什麼檔次的軍事家?冷靜下來之後,也意識到眼下顯然不是攻打日本的時候。這才憤憤作罷。

“其實,那是因爲我們的使者找錯人了。”汪大淵淡淡一笑道:“日本國現在類似我國南北朝,有兩個天皇,兩個政權。使者出使的南朝政權,正是倭寇的後臺,自然不會有好結果了。

“不妨再找北朝政權看看,只要能削弱南朝政權,他們一定很樂意的。”

(本章完)

第493章 魏武遺風第1363章 他二舅第1276章 英雄第1308章 天予弗取,必受其咎!第892章 嚇不倒的陳家人第1065章 千屯鎮雲南第500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61章 弟弟長大了第1321章 下落不寫了,睡覺了。第7章 嚇唬小孩第875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474章 過火第1036章 從長計議第723章 家家一本難唸的第163章 老泰山壓頂,朱老闆搬山呵呵呵呵,喝多了。第533章 新財路第449章 元首的憤怒第110章 野望第1290章 不如投降第839章 筆談第1026章 先修路第324章 星變第771章 天助我也第594章 秦淮河車神第699章 胡公子的奇幻漂流第248章 韓國公之怒第1245章 不辱使命第604章 密謀第917章 老畢摩第637章 再審金文徵第488章 聳人聽聞第1171章 冥頑不靈第300章 神機妙算楚裝王第313章 茹太素捱揍第889章 告羊城百姓書第399章 真能用第1296章 跳船第793章 一切爲了失敗六天六十更,可以了吧?第1209章 老十回京第471章 四菜一湯,簡單招待第1389章 朱老闆看着你呢第650章 迎接第143章 月黑風高夜(求月票)第1000章 午門獻俘第416章 死屍與死士第1168章 馮公公第150章 朱老闆報恩第879章 真老狐狸第569章 廟會與約會第914章 迎接第645章 辭舊迎新第85章 親兄熱弟第477章 蛤蟆街第620章 得罪人的本事第1043章 王爺的臘八粥第1103章 刀廝郎之死第1331章 本王難第1128章 責任第1241章 轉運第139章 朕比劉季強第1294章 痛苦的釣魚佬第923章 孤注一擲第1320章 一個頂倆第988章 一個師傅教的第647章 避暑第338章 小馬哥第1153章 給太多就好說第370章 假戲真做第1174章 魯王檀第553章 再見,南昌第27章 朕發起飆來,標兒也不認第1166章 六老師傳道受業第232章 先立於不敗之地第738章 國子大學第210章 出發啦,不要問那路在哪兒第90章 神通廣大第67章 廖永忠之死第1354章 不是不可以第147章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第1066章 新家第427章 漢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間第295章 圖窮匕見第131章 愛的小屋送明王第320章 執夷千戶第797章 老賊第781章 頭上一把刀第513章 未曾設想的可能第1064章 雲南有好鹽第766章 宋濂進京第326章 葉伯巨第1297章 大勢所趨第624章 提線傀儡第1104章 至此已成英雄!第120章 只是一場小騷亂第1407章 茶馬交易會第238章 守株引兔第951章 失足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