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五路伐周

bookmark

夏國相趕到寧夏時,已經遲了一步,六萬明蒙聯軍,早已突破關牆,浩浩蕩蕩殺向蘭州、涼州兩府。

夏國相連忙率軍追趕,于靖遠縣追上蒙古軍一部,周軍先勝後敗,一戰下來兵馬損失慘重。

明蒙聯軍兵多,夏國相不敢繼續追擊,後撤五十里,飛馬告知長安。

在明軍繞道河套,突襲甘肅之時,趙銘已經從瀋陽,返回了關內。

北京,明朝舊都。

此時,城池外軍營密佈,趙銘的赤龍王旗高高飄揚,明軍文武齊聚大帳。

大帳中坐着謝遷、王翊、王朝先、阮美、黨守素等大將,以及堵胤錫、嚴起恆、張家玉等高官和他的心腹高參。

“攝政,十日前,李都督送來消息,大軍收取了河套。算腳程,如果一切順利,李都督應該已經攻入雍、涼。”張家玉沉聲道。

趙銘在得知吳三桂要逃後,立刻調集三萬精騎,又征伐四萬蒙古藩兵,去段周軍後路。

於此同時,關內兵馬迅速調動,準備發起總攻,與李元胤東西夾擊,滅亡周國。

趙銘微微頷首:“如果李元胤攻入雍涼,吳三桂得知消息,必定大驚,肯定不惜一切代價,打通雍涼。李元胤兵少,又是騎兵,不利防守,糧草也有限,寡人當立起大軍,發兵入關。”

“攝政王,各路兵馬,除了四川一路,因爲棧道燒燬無法出兵之外,其餘各路,都以準備就緒。”張家玉道。

奪取四川后,明周之間,局勢已明,趙銘本來是想等四川修復棧道後,從多個方向同時伐周。

不過,棧道修復,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而李元胤深入周國境內,趙銘已經等不及了。

趙銘沉吟道:“棧道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修好,四川一路就不等了。”

說完趙銘站起身來,朗聲喝令道:“傳令各路兵馬,即日興師,掃滅吳三桂。”

七月中旬,趙銘抵達北京後,立刻就部署了對周發起總攻的事宜。

此戰,趙銘動用四十萬大軍,以李元胤率軍六萬,包抄雍涼;以謝遷率軍五萬攻擊壺關,直取太原;陳友龍領兵四萬,攻居庸關,取宣大;以高一功領兵五萬,出鄖陽,攻漢中。

最後趙銘將親率二十萬大軍,攻取洛陽,打破潼關,直取西安。

四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五路滅周,一時間天下大震。

~~~~~~

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表裡山河。

山西之地,與四川一般,爲山河環繞,易守難攻,中部太原盆地,土地肥沃,曾爲前趙、唐朝興起之地。

明末以來,天下動盪,流寇橫行,北方生產遭受極爲嚴重的損害,不過山西地形封閉,相比河南、河北、山東之地,破壞相對要輕一些。

因爲破壞較輕,所以在滿清入關後,很長一段時間,成爲滿清的主要賦稅來源。

西清滅亡後,山西就落入姜襄手中,而在姜襄的經營下,山西進一步恢復,經濟和人口都冠絕北方各省,甚至比江南亦不差。

姜襄祖上皆爲明將,其家族在山西之地,頗有勢力,而如今姜襄又控制山西十餘年,深耕細作之下,加上山西太平,百姓富足,軍民擁戴,姜襄已經將山西經營得如鐵捅一般。

不過此時,趙銘五路伐周,戰火終於燒到了太平許久的山西頭上,將姜襄推上了風口浪尖。

趙銘興師伐周,發起統一戰爭,令姜襄內心震動,急忙命晉軍堅守關隘,而明軍未到,趙銘的討伐檄文卻先到山西。

其實從滎陽之戰後,姜家就感覺到吳三桂不行了,開始與明朝暗中接觸,四川陷落後,暗中接觸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直接進入談判階段。

不過,之所以能夠進入談判,並非明朝方面妥協,而是姜家做出了讓步。

眼下談判還在進行,姜襄卻沒想到,明朝會突然變臉,直接發兵討伐。

太原城中,姜襄看着以趙銘名義發不的檄文,命令他半月之內投降,否則城破之時,梟首示衆。

這讓姜襄內心十分不舒服,趙銘太不將他放在眼裡了。

書房內,一身龍袍,頭戴翼善冠,腰裡扎着玉帶,五十多歲,相貌威武,兩鬢垂頜的姜襄,手裡拿着趙銘的檄文,皺眉站在地圖前。

趙雜毛態度強硬,直接發檄,連個私信都捨不得發,讓姜襄感到了羞辱。

不過,檄文中的話,他卻不敢當做耳邊風。

畢竟,這是趙雜毛的話!這天下沒有幾個人,能不將趙雜毛放在眼裡。

可是,作爲坐擁河東、洛陽之地,割據一方的土皇帝,讓姜襄僅僅因爲一封檄文,就投降趙雜毛,顯然也不可能。

姜襄面色陰沉,突然罵道:“孃的,就算是趙雜毛,想要奪孤王的江山,也不是一件易事。”

姜襄一拳,捶在桌案上,下定了決心,不過在下決心之前,他還需要一個人的迴應。

“來人!”姜襄大喝一聲,一名侍衛推門進來。

“王爺!”侍衛單膝下跪。

姜襄將一封信件,交給心腹侍衛,沉聲道:“你立刻去一趟關中,面見吳三桂,讓他給本王一個交代。”

侍衛接過信件,貼身收入懷中,行禮告退,“喏!”

~~~~~~

關中長安。

周國王宮內,吳三桂正與衆臣商議大事。

“君上,夏國相稟報,敵將李元胤,率六萬大軍,以破武威。”韓朝宣憂鬱道:“此外,關東傳來消息,趙銘又發四路大軍,攻我大周,前線紛紛求援。”

吳三桂臉色陰沉,他本來是打算,收了最後一季糧食就走。

沒想到,因爲這點糧食,現在卻困在了關中。

現在趙銘興兵五路,發兵四十萬,號稱八十萬伐周,讓他進退兩難。

眼下的情景,似乎一下又回到滎陽之戰,同樣的境遇,再一次出現,讓吳三桂有些抓狂。

這時,一名官員匆匆上殿,行禮稟報道:“啓稟君上,明軍攻擊河東,晉王姜襄遣信使,前來求援。”

第978章急往增援第776章丁魁楚出的難題第484章隔間對持第116章邊境衝突第378章重組東林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311章恢復海貿第336章三省會攻第728章都不是好人第165章宣旨使者第335章準備再戰第159章插秧建堡第862章暗流第869章入城安撫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623章被困城中第926章金陵冬之陣中第465章朝鮮歸降第130章路遇阻擊第348章請封秦王第579章爪哇事變第九十六章怎麼又是這廝第966章都得死第157章借刀殺人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682章蓋州決戰第680章怒殺旗丁第881攻上城頭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506章空心方陣第898章吳三桂回師第768章以進爲退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478章沸沸揚揚第135章兵臨金陵第1068章仰光海戰(二)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901章突襲大勝關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三章好爲人師第440章助餉斂財第736章軍資交易第535章負隅頑抗第1104章善政被阻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739章漢王震怒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707章刺探消息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294章路遇伏擊第232章四板斧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125章夜佔崇明第251章俘虜西夷的壯士第六十五章舟山羣島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180章浙江反攻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879章攻城作業第350章第二次復杭之役第636章鎮江會師第218章臺灣格局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882章攝政王的演技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795章金陵春之陣十一第821章堵胤錫入京第956章援兵趕來第676章就這家了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889章臣想打他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825章兩淮難民第953章登陸海灣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382章援兵來了第二十九章救援嘉定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337章臉上無光第125章夜佔崇明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339章出兵響應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四十三章多爾袞興兵十萬第573章尋找航路第688章喜聞捷報第879章攻城作業第一章煉獄模式第408章諸將不滿第692章突襲遼西第十一章趙日天第357章二十四磅重炮第205章收拳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