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

bookmark

周軍大敗,吳三桂西逃,致使長安空虛。

趙銘抵達長安時,城中守軍不經過抵抗,就直接嚮明軍前鋒投降。

這使得自李自成攻下關中,淪陷近二十年的西安,終於回到了明朝手中。

趙銘抵達西安後,考慮到關中與明朝分裂太久,令隨軍大學士顧炎武出榜安民,與關中軍民約法三章,承諾承認周國頒佈的田契、宅契,保護百姓的財產,同時約束軍紀。

此令一處,西安歡騰,渭河平原上,諸多州縣紛紛歸降明軍,還有秦商大賈求見趙銘,願意幫助明軍,招撫關中各地。

趙銘遂即遣一軍北進,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接收了耀州、同州、延安、綏德州、榆林等地,而後率兵西進,進入寧夏衛。

周國王京,長安城,

趙銘在士紳百姓張燈結綵的歡迎下,騎馬進入長安,沿着街道,進入吳三桂的周王宮。

自清軍佔據西安後,關中就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混亂,太平了十七年。

這中間雖有周代西清,引發的戰亂,但持續時間很短,破壞有限。

因爲關中山河環繞,崇禎之後,江南打的血流成河之際,關中卻逐漸安寧,所以這十多年來,關中經濟和人口逐漸恢復,長安戶口增多,街市興起,逐漸繁榮。

趙銘騎在馬上,打量着長安城,微笑道:“吳三桂一介武夫,不想治理地方,還算有一手。”

顧炎武跟隨在趙銘身邊,卻搖頭道:“歷代以來,只要官府不胡亂作爲,地方大都能夠欣欣向榮。這也是王朝初期,大多采用與民生息,老莊之治的原因,不過也僅限於逐漸恢復,無法超越前代。臣看這算不得本事,殿下治理江南,有爲而治,打破歷代規則,開創遠超歷代的治世,爲後人走出一條新路,纔是真正的治國。”

趙銘聞語心情舒暢,而這時,一行人已經走到周王宮前,趙銘遂即轉過身來,好言安撫一路跟隨過來的西安百姓,讓其各自回家,安守本分,便大步走進宮殿。

衆人翻身下馬,走上大理石臺階,進入宮門後,便見宮殿內人來人往,忙於搜刮的將士們見到趙銘紛紛行禮。

周王宮各處,一片亂象,密密麻麻的士卒在宮內翻箱倒櫃,弄得滿堂狼藉。

這時,王雙迎接上來,“殿下!”

趙銘微微皺眉,“你這是幹啥呢?”

王雙憤憤不平道:“回稟殿下,弟兄們正抄家了。”

“抄出什麼呢?”趙銘打量着規模還算龐大的宮殿。

王雙嘆氣道:“這麼大一座宮殿,就超出些帶走的大件和器皿,一塊金子都沒抄出來。”

趙銘聽聞此言,皺起眉頭,心道看來吳三桂蓄謀已久,早就將錢財轉移了。

“後宮的眷屬,吳三桂也全帶走了嗎?”趙銘隨口一問。

王雙道:“這到沒有,只帶走幾人,大多還在宮內,正要請示殿下,該怎麼處置?”

正說話之間,一將匆匆過來,大聲喊道:“殿下!”

趙銘轉過身喝道:“火急火燎的,有什麼事情?”

李破奴忙道:“回稟殿下,斥候稟報,孟喬芳率領數萬大軍,剛走到武功,又折返回去,向秦州逃離了。”

不會吧?難不成孟喬芳這廝,還想負隅頑抗不成。不是趙銘看不起孟喬芳,而是實力不允許。

趙銘還不知道,他讓姜襄破腹自盡,嚇得孟喬芳,駭得倉惶西逃。

“殿下,臣請一軍,去滅了他!”王雙怒道。

趙銘沉吟一陣問道:“王朝先現在到哪呢?”

參軍張家玉想了想,“回稟攝政,王將軍一路追擊吳三桂,現在應該到了平涼,將要翻越隴山了。”

趙銘來回踱步,據軍情司的情報,李元胤攻入甘肅後,吳三桂立刻讓夏國相,率領三萬鐵騎西進,隨後又調動一萬多步軍進入隴西,此後吳三桂又從潼關調走兩萬精兵,若在加上吳三桂身邊的兵馬,甘肅境內周軍兵力,還有七八萬人。

現在孟喬芳逃到秦州,多半會追隨吳三桂,如此一來,周軍還有十萬多人,不能小覷。

李元胤只有不到六萬人,其中半數還是蒙古騎兵,想要攔截吳三桂,壓力還是很大。

趙銘停住腳步,沉聲道:“好,王雙,你率一萬精兵,走鳳翔殺入秦州,追擊孟喬芳,寡人親帥大軍,前去追擊吳三桂。”

趙銘率領大軍,剛進入西安城,未多做停留,只是在城中露了次臉,便留下顧炎武處理城中善後事宜,匆匆率領大軍,渡過渭河,沿着涇水向西北進軍。

潼關大戰後,明軍殺入關中,吳三桂逃入隴西后,必然不會多做停留,肯定會立時發起猛攻,意圖突破明軍的阻攔。

趙銘一面率軍疾走,一面派遣斥候,前去探查,尋找交戰之地。

八月初八,十餘萬明軍長途跋涉,終於經過瓦亭關翻越過隴山,抵達靜寧州。

是夜,大軍駐營,趙銘剛吩咐騎兵,四處探查周軍蹤跡,聯絡追擊吳三桂的王朝先,卻聽外頭有人稟報:“殿下,斥候從安定帶回消息。”

趙銘精神一振,喚道:“進來!”

李破奴匆匆入帳,行禮道:“殿下,斥候剛剛回營,在安定城外,發現大戰過的痕跡。”

趙銘心中一凜,問道:“情況如何?”

大戰已經爆發,可是李元胤兵馬不多,王朝先也只有一萬精騎,明軍優勢並不大,有得只是大戰得勝後高漲的士氣,這讓趙銘有些擔心。

“斥候向西深入二百里,沿途沒發現周軍,也沒有看見王將軍,一直到安定境內,從鄉民口中得知,三日前,在西河邊發生過一場大戰,斥候遂即前往探查,方圓數十里,人屍馬屍比比皆是,不難看出戰鬥異常激烈!”李破奴道。

趙銘一顆星陡然懸起,雖說吳三桂不過一羣殘兵敗將,但就怕陷入絕境的周軍,困獸猶鬥,爆發出超出平常水平的戰力。

“能判斷誰贏了嗎?”趙銘沉聲道。

李破奴道:“斥候說雙方屍體都有,也沒看見有人清理屍體,無法進行判斷,不過斥候分出一隊,繼續向西探查了。”

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710章兵鋒之盛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904章內應燒糧第199章開始攻擊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669章其非明主第229章孤軍深入第138章隆武帝的懇求第416章恭迎撫軍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348章請封秦王第862章暗流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274章佔據福京第878章亂敵軍心第1094章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1099章德里之變第915章攘外安內?第898章吳三桂回師第446章臣亦天下之主也第502章開局第198章缺少人才第697章清軍撤軍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599章進退兩難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877章例行招降第819章漢王攝政第467章朝鮮宰相第772章驚惶失措第711章河北大戰第九十四章富陽城陷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295章三面突進第六十九章被抓壯丁第274章佔據福京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708章干涉戰爭第639章浙軍兇猛第748章矛盾激化第840章蒙古八旗第808章換個皇帝第647章禁軍危機第867章人心以亂第932章接見使者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一百零三章毛文龍的兵第824章還可以搶救一下第252章打上門來第389章恢復工商第401章精銳雲集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244章糧食缺口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1012章金蟬脫殼第1016章散兵線第725章宜從衆議第344章攻下城池第741章聲東擊西第918章夜襲得手第457章海峽遭遇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703章政變下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509章瀋陽大捷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123章夏完淳第十五章平息暗流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599章進退兩難第959章大幹一場第497章瀋陽東陵第418章隆武至嶽州第336章三省會攻第184章三路合擊第312章實業運動第302章百姓苦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671章禍水東引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761章咸陽立朝第323章倭國風情第141章爆破城牆第959章大幹一場第754章福臨末路下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1020章河東名門的隕落第241章旅順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116章邊境衝突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111章聯順抗清第562章南北議和第十七章趙豬蹄子第800章騰蛟末路第1070章仰光海戰(完)第876章又吹一遍江北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