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插秧建堡

bookmark

送走了李成棟後,趙銘立刻就忙碌起來。

趙銘給皇帝上的報功奏摺中,直接言明瞭想要浙江都指揮使一職,並自己舉薦了陳明遇爲都指揮使同知、馬士鰲爲都指揮使僉事,以及爲首下一衆軍官請封。

如今武臣實力做大,中央權威下降,一般而言武將上報功績,推薦官員,朝廷都會批准,不批武將就鬧事,或者不聽調令,朝廷也會沒有辦法。

本來朝廷有一套嚴密的制衡約束制度,但是由武將自己推薦地方官員和屬下,中央政府投鼠忌器,任命的官員自然就失去約束的作用,使武將逐漸掌握地方軍政,形成了軍閥。

趙銘的奏疏遞上去,朝廷多半會批。

既然已經決定進入兵戶體制,趙銘便提前做好準備,他與馬士鰲、陳明遇等人商議後,遂即將島上兩千六百餘戶,編成三個千戶所,等任命下來,便直接實行軍戶編制。

除此之外,對於島上其它民戶,也要進行整編,在島上實行全民皆兵的兵戶體制。

現在島上人口已經達到六萬多人,壯丁上萬,如果整編成功,趙銘將活動近萬屯軍。

這次趙銘從江南帶來了不少士紳和讀書人,趙銘手下可謂人才濟濟,整編起來並不吃力。

這時在官廳內,趙銘與衆人商議,他坐於中堂,陳明遇等人坐在兩邊。

趙銘吩咐道:“衛所軍戰力低下,本將將島上百姓,編爲軍戶,不過他們的職責,主要還是種地,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訓練,打仗還是要靠脫產的士卒。現在都整編後,待遇方面該如何區分,你們有什麼建議?”

衛所制下的軍戶,亦兵亦農,甚至更偏向農一些,出不了強悍的軍隊,而脫產的軍隊,其實是募兵,不能算是衛所軍。

募兵要承擔更多的作戰任務,若編入衛所後,待遇與衛所兵一樣,顯然不公平,也會打擊士卒的積極性,使得軍隊喪失戰鬥力。

“晚生聽將軍之言,將軍將百姓編入兵籍,不過是便於管理,他們主要的責任還是耕田養脫產的士卒,那便稍微變通,將主要耕作的編爲屯戶,脫產的編爲兵戶,並給出不同的職責和待遇。”大堂裡一個讀書人站起來,乃是從江南跟來的閻爾梅,是個舉人。

趙銘聞語點了點頭,“好,先就這樣編制!”遂即又道:“春耕安排如何?”

陳明遇道:“將軍放心,島上人多地少,卑職此前還買了些耕牛,田地早已耕好,近些日子也該移苗了。”

趙銘想了想,“既然島上人手充足,本將準備在金塘山上,築造一座石堡,還請先生找些工匠來。”

陳明遇聽說要建堡,微微皺了下眉頭,不過趙銘這次繳獲不少,錢糧也足,反正島上人多,閒着也是閒着,“卑職隨後安排!”

趙銘繼續吩咐道:“山上砍下來的樹木,挑選出適合造船的陰乾存放起來。陳先生再想點辦法,看能不能弄點造船的木材,運到金塘島來。”

陳明遇道,“將軍還準備建一個造船工坊?”

趙銘點了點頭,“現在的船隻都是繳獲來的,並非水師戰船,有的船無法承受火炮的後座力,根本無法加裝火炮,不能成爲戰船。清軍不會容忍我們長久盤踞於海島,以後必然會編練水師來對付我們。雖說現在我們具有優勢,但是必須未雨綢繆,將這個優勢保持下去!”

陳明遇稍微沉思,便道:“卑職想想辦法!”

趙銘遂即看向馬士鰲,“馬僉事,兵器打造要抓緊,然後再招募一千壯丁,增強島上兵力!”

馬士鰲道:“將軍扣下的一千士卒不用嗎?”

趙銘沉聲道:“可以對他們進行整編,不過不能委以重任,他們家眷不在咱們這裡,本將不放心!”

馬士鰲點了點頭,“卑職明白了。”

衆人商議一陣,便散去各忙各的。

在趙銘對島上百姓進行整編管理,對人口和島上土地進行登記造冊時,前日帶着分得物資離開島嶼的幾股義軍,卻忽然氣憤的又回到了金塘島,表示要投靠趙銘。

趙銘問明緣由,卻是因爲他們離島數月,地盤已經被黃斌卿給兼併,衆人便只能帶着眷屬,又來投靠趙銘。

趙銘自然來者不拒,全部都收下,正好將他們整編,補充兵力,防備黃斌卿。

雖說糧食緊缺,人越多,糧食壓力就越大,但趙銘知道,人多絕對不是負擔,而是寶貴的資源。

隆武二年三月中旬,穀雨。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中國作爲農耕文明,對土地和季節的利用,可以說到了極致。

這點從曆法就能看出來,別人一年就分冷熱不冷不熱,而中國的歷法,卻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將氣候微妙的變化,都感知到,並根據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金塘島連續下了幾天雨,山坡上到處都是點豆子的身影。

島上土地欠缺,山坡上不能種植水道,百姓們便船隻蓑衣,種些豆子。

這些豆子都是陳明遇讓程璧買來,種起來也很簡單,拿鏟子在山坡上捅一下,在泥土縫隙中撒上幾顆豆子,雨水落下來,沒幾日就會發呀。

在山坡下的水田裡,有一半已經插上禾苗,百姓們穿着蓑衣供着腰插秧,趙銘跳來一擔子禾苗,站在田埂上,將一把把稻草捆着的禾苗,丟入水田中。

他力氣大丟的遠,也很均勻,保證插秧的百姓,插完一把立刻就能拿到另一把。

在百姓忙着插秧的同時,山上的石堡也開始着手建造。

金塘山上可以就地取材,樹木和石塊就地開採,建堡的原料可以說十分充足。

不過木材和石料不缺,但修建堡壘需要大量漿汁粘合,卻是一個極大的消耗。

趙銘以金塘島爲基地,以後難免遭受攻擊,特別是清軍若有水師,島上沒有堡壘,趙銘便不敢離島,若是有堡壘,趙銘便不用擔心,即便遭到攻擊,島上也能憑藉堡壘堅持下去。

建造堡壘,花費主要在材料和人工上,建造一座周長一里的小屯堡,大概需要花費銀錢兩千兩。

趙銘準備建造一座周長五六裡,包裹山頭的菱形堡壘,花費估計要十多萬兩,不過爲了安全,趙銘還是決定建造。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182章四明山義軍第130章路遇阻擊第269章溫州會晤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111章聯順抗清第374章高傑鎮第942章滎陽合戰下第626章發兵杭州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972章收復四川第955章欺人太甚第449章爲國結社第578章南進北進戰略第422章濟爾哈朗第650章招降李過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909章展示實力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第429章衝擊車陣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七章建奴追至第623章被困城中第403章消滅清軍斥候第554章援軍出現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一百零一章返回金塘島第341章負隅頑抗第375章錢謙益求見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217章逐出戰兵第846章回購拉昇第205章收拳蓄力第135章兵臨金陵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117章浙東危機第八十六章吃掉李率泰第418章隆武至嶽州第123章夏完淳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689章聯絡江北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526章光復武昌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255章戰後總結第787章金陵春之陣(三)第125章夜佔崇明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682章蓋州決戰第422章濟爾哈朗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251章俘虜西夷的壯士第657章舊江口撤退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623章被困城中第683章半渡而擊第308章移駕湖廣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366章驚聞噩耗第677章擇主而事第361章困頓城下第976章川東義軍第809章武昌歸降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156章老巢被佔第474章前鋒覆滅第九章唐王朱聿鍵第654章接受條件第381章王師進城第四章懸屍示衆第879章攻城作業第754章福臨末路下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650章招降李過第1105章準備反擊第132章步軍大戰第318章臺灣新政第846章回購拉昇第226章席捲山東第816章信仰崩塌第118章大舉進攻第305章天意如此第862章暗流第578章南進北進戰略第652章奸雄規劃第766章漢軍撤兵第875章兵臨北京第866章巨炮轟城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278章隆武危機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945章又做不了主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869章入城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