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荊州戰役

華興公司成立後,募集股本共計七百餘萬兩白銀。

這可以稱之爲龐然巨物,公司資金極爲雄厚,近半年來,華興公司急需擴張,大肆收購絲織行業,還投建皮革生產,捲菸工廠等新的行業,以及大肆收購日本生絲,花費鉅萬。

半年時間內,華興公司花費資金近半,卻沒取得多少收益,便令不少股東擔心憂鬱起來。

各家股東,少則數萬兩,多則幾十萬,銀子也來之不易,看見花去近半,還沒成效,公司嚴重虧損,難免心生動搖。

這讓趙銘感到壓力巨大,而成敗的關鍵,便是博覽會,所以趙銘對於博覽會十分重視。

爲了安定股東的心思,博覽會不僅有各國商人前來,股東和參展商戶,也紛紛趕來。

近段時間以來,復興報上出現最多的內容,便是關於博覽會的介紹,時常出現趙國公和東海鎮高層,視察博覽會的報道,篇幅甚至超過,近期發生在荊州的一場明清之間的大戰。

隆武帝移駕長沙之後,改長沙爲西京,設爲臨時行在,而隆武在長沙,居於湖湘之中,行在有寵臣何騰蛟,左有將行轅設於常德的堵胤錫、右有贛州萬元吉,背後有廣州蘇觀生,都是支持隆武的勢力。

這使得隆武皇帝,終於有機會施展心中抱負,而令趙銘和滿清都沒想到的是,隆武在移駐長沙不久,便發起了收復荊州的戰役。

隆武和趙銘一樣,都知道滿清佔據地域廣大,若任由滿清休整,只會拉開明清間的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趙銘選擇了改革社會,提升生產力,用生產力和科技的提升,來縮短差距,甚至超越滿清。

而隆武沒有趙銘這樣的知識,他只能看見,同樣修養生息,明朝只會被滿清拉開距離,所以他選擇了另一條路,向蜀漢不停北伐一樣,趁着滿洲不備,發起了收復荊州戰役。

當然,這一戰,隆武朝廷並非瞎打,而是有自己的戰略目的。

荊州乃全楚之中,長江北岸,襄陽之南,武昌上游。

自從清軍南下以來,圍繞荊州城,已經發生過多次大戰,城池幾次易手。

現在湖廣明軍,與清軍對持於嶽州一線,明軍若出嶽州取武昌,則荊州之敵,必然包抄明軍後路,使得明軍只能處於守勢。

隆武帝與大臣商議之後,遂即決定趁着代善、多鐸等人先後死去,加之大軍新敗軍心不穩之際,發起收復荊州的戰役。

荊州位於上游,明軍若得荊州,便可西取夷陵,防備四川清軍,北取襄陽,抵禦河南之衆,最後便能建瓴而下奪取武昌,扭轉攻守的態勢。

此次荊州之戰,堵胤錫糾集李過、高一功、劉芳亮、劉體純、賀珍、孫守法、馬進忠、郝搖旗等十八員總兵官,戰將百員,大軍十五萬,會攻荊州城池。

滿清一方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也自武昌、襄陽等地起兵,雙方在荊州展開激戰。

這場發生在湖廣的戰役,趙銘鞭長莫及,不過卻派人運送了一批軍火,送往湖廣前線,誰知道兩個月後,也就是博覽會開始前夕,朝廷那邊卻派人前來,表示送去的火器相當好用,需要趙銘在提供一批。

趙銘沒有立時答應,表示需要朝廷撥款訂購,東海鎮纔有實力繼續打造火器。

這件事讓趙銘臨時又下了個決定,將工坊生產出來的火器也放到了博覽會上,不過只允許明軍各鎮出價訂購。

在《復興報》的報道之下,整個東南沿海,都知道了博覽會之事,參展的商戶,採購貨物的各國商人,以及大明的商人,陸續來到了淡水港。

經過四年時間的發展,淡水衛城,已經從原來的土牆木柵欄的棚戶區,變成了一座大城。

不過淡水衛城,與中原城池不同,城牆並沒有將居民區和商業區圍起來,城市沒有邊界,能有利於城市規模的擴張,而且省去建造城牆的成本,將建造城牆的錢,花在其它方面。

對此,趙銘的許多下屬都很有意見,沒有城牆的城池,總是讓人感覺到不安,睡覺都不踏實、

這也是中國人歷來的習慣,喜歡安逸,用牆將自己圍起來,便能安心在家裡睡覺,趙銘不修建城牆,一是耗費大,不划算,二便是要改變這個喜歡修牆圖安穩的心態。

淡水衛城,猶如日本的本丸和西方的城堡,並不大,城池下面則是經過規劃後的居民區和商鋪區。

臺灣北部的主要貨物,都集中到了淡水城,城下商鋪林立,旅館和客棧衆多,已然非常繁華。

爲了迎接商人到來,趙銘下令將淡水衛上好的旅店和客棧都包下來,並派遣官員迎接安置,令許多商人都感到十分驚訝和受寵若驚。

十二月十一日,博覽會開幕前夜,前來的商人陸續到打淡水港。

黃昏時分,五艘荷蘭武裝商船,航行到淡水港外,前來參加博覽會。

荷蘭與東海鎮有貿易條約,雙方的商船,能夠進入對方的港口進行貿易,而趙銘也確實邀請了荷蘭人來參與博覽會。

“國公,荷蘭人駕駛五艘武裝商船,來到港外,是否準他們進來?”郭忠急匆匆的跑來,向趙銘稟報。

趙銘正與陳明遇等人商議博覽會的事情,聞語擡起頭來,冷笑道:“五艘五裝商船,荷蘭人這是在炫耀武力,恐嚇於我。放他們進來,不然還以爲我怕了他們。”

海港外,明軍船隻前來接引,荷蘭商船卻並不進港,只是在外遊弋。

一艘商船上,荷蘭人考烏皺起眉頭,“閣下,趙國公的底氣很足啊!我聽說許多商人,都趕來淡水,情況對我們不利啊!”

船上的莫斯,也沒想到過去這麼久,華興公司不僅沒有屈服,態度反而更加強硬。

莫斯沉着臉道:“不得不承認,趙的實力很強大,我們不能正面和他衝突,不過那些商人,卻不是我們的對手,公司的船隻在這裡遊弋,我看有誰敢購買華興公司的貨物。”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504章僵持第196章追至城下第412章破釜沉舟第442章刁民都反了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323章倭國風情第384章暫輸一局第963章王鐸效應第699章兵變前兆第203章博洛慘死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570章跨越赤道第678章風起遼東第915章攘外安內?第607章孫可望封王第978章急往增援第263章兵臨雞籠第186章激戰四明山第399章各自心思第492章黃海大戰下第985章抵達瀋陽第1105章準備反擊第298章閩南大捷第675章投奔江東第373章傳首蘇鬆第662章建藩立國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470碧蹄館伏擊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639章浙軍兇猛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584章宣傳造勢第618章臼炮轟擊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589章荷蘭必敗第658章令人頭大第四章懸屍示衆第156章老巢被佔第296章圍剿多鐸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223章攻陷淮安第141章爆破城牆第311章恢復海貿第462章攻佔江華島第1072章僵局第447章偉大的思想家趙銘第633章軍心動搖第121章火器工坊第344章攻下城池第587章決議出兵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571章新明洲第434章內憂外患第581章擴軍備戰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544章萬歲衝鋒第781章李成棟又叛變了第495章唐通投降第941章滎陽合戰中第999章逃跑計劃第708章干涉戰爭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412章破釜沉舟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1095章樂極生悲第187章氣煞我也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六十四章十萬八旗下江南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607章孫可望封王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652章奸雄規劃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764章聯西抗漢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149章多鐸退兵第367章秦王風波第169章暗度陳倉第454章再下西洋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949章調整國策第602章進擊的英國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147章聯順抗清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608章王牌內線。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678章風起遼東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四十三章多爾袞興兵十萬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