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車營

bookmark

無錫城外,明軍營地外,一隊隊的民夫,扛着木材,趕着牛車,推着獨輪車來到明軍營地內。

在營地裡,數千工匠,正忙碌的改裝着車輛。

匠人們將一根根圓木加工成三存厚的木板,並在木板上釘上一層牛皮,用來防禦弓箭和彈丸。

從蘇鬆各地,徵調來的車輛,有的被改造,裝上木板,有的則被拆掉,將輪子卸下來,裝在工匠製造的戰車上。

這時趙銘在一衆將領的簇擁下,行走於繁忙的工匠之間,不時停下腳步,打量和查看工匠們趕製的戰車。

一旁陪同的陳於階道:“大帥,這些戰車,都是按着車營的標準來打造,車上可放一門小炮,木盾可以抵擋箭矢和彈丸,架上長槍,還能抵抗馬軍的衝擊!”

清軍十餘萬精銳,集結於常州,東海鎮野戰肯定是打不過清軍,可是武進又必須救援,爲此趙銘便決定打造車營,配合水師,沿着運河增援武進。

東海鎮不需要擊敗清軍,只需要不被清軍消滅,繼續同清軍耗下去,最後肯定是清軍耗不起。

因爲武昌被圍,清軍必須救援,而這邊武進又攻不下,最後清軍必然撤兵,選擇去救援武昌。

趙銘走到一輛戰車旁,轉了一圈,車有兩輪,車上可以站十三名士卒,車一側有木板做成的盾牆,盾牆上有圓孔,可以進行射擊。

“大帥,這是右廂車,顧名思義,只有右側有木盾,用來防禦敵人攻擊,車輛左側則沒有木盾,方便士卒上下。另外車頭和車尾,各有一塊可以摺疊的木板,行軍時可以摺疊起來,攔住車身首位,形成三面封閉的車斗,在車斗內放置拒馬樁、鹿角、鐵蒺藜等物。遇敵時,將這些東西從車上搬下來,佈置在車牆之外,各輛右廂車將前後摺疊的木板掰開,就可以使得各車前後相連,形成一道木牆,防禦敵軍進攻,而追擊時,將摺疊木板像門一樣打開,就能形成一個出入通道,用於追殺敵軍。”陳於階解釋道。

趙銘微微頷首,“有右廂車,就有左廂車吧?”

陳於階指着遠處另一兩廂車,“大帥那就是左廂車,與右廂車基本一樣,只是木牆裝在另一側。左右廂車是最大的車,車上可以站一個旗隊的士卒來禦敵。而除了,左右廂車之外,工匠們還打造了刀車、衝車、火箭車、炮車、偏廂車,每輛車都各有特點。”

趙銘點了點頭,“車輛不要弄得太複雜,本帥沒有那麼多時間進行訓練。”

陳於階忙道:“大帥放心,這些車輛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遇見敵軍騎兵時,能夠迅速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座營寨,操縱起來十分簡單。”

趙銘聞語道:“現在造出多少沒有?”

一旁王朝先抱拳道,“回稟大帥,神策中軍甲子營,接手了三百五十輛各種戰車,並且已經開始訓練了。”

趙銘問道:“士卒們操作時如何?”

王朝先道:“就是將車輛連接在一起,圍城一座木城,將士們上手很快,練一天就足矣。不過,要想迅速組成木城,行軍時必須事先就保持好陣形,遇敵後直接展開車輛相連,若是事先陣形散亂,那木城一時間便難以列成。”

這點趙銘能夠理解,也不是問題,行軍時步陣散亂,遇見敵軍列陣也難,何況還需要推個車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過這個問題也好解決,東海鎮歷來進軍時,都是事先便保持着陣形,所以這個並不是問題。

趙銘點了點頭,遂即揮手道:“去看一看甲子營操練。”

當下一行人,便離開營地,來到校場。

在校場上三千多士卒,將各種戰車,圍成內外兩個四方圈,數百騎兵則圍繞着圈外奔馳。

這時俞國望看見趙銘一行人來到校場,內外兩個圈,各打開一道門,處於中軍位置的俞國望,立時便從陣中奔馳出來。

“大帥!”俞國望奔馳到趙銘身前,翻身下馬。

趙銘擺了擺手,問道:“操練如何?”

俞國望道:“回稟大帥,弟兄們已經掌握如何使用戰車了。”

“這次本帥準備沿着運河而進,清軍必然阻擊,車營的職責,便是護衛運河中的戰船兩翼。屆時車營必然遭受清軍突襲和猛攻,既然你說掌握的差不多,那就演練一遍給本帥看一看!”趙銘當即道。

大運河不像長江那麼寬闊,船隻在運河中前進,不僅容易遭受炮擊,還容易被燒燬,所以必須派遣步軍護住兩翼,而戰場兩側的火炮,又能給步軍支援,兩相配合,才能夠靠近武進城。

俞國望當即抱拳,“卑職遵命,這就去準備!”

趙銘卻道:“你去準備,騎兵由丁維嶽去指揮。”

說完,趙銘扭頭對自己的親衛統領道:“你別客氣,不要手下留情。”

丁維嶽微笑抱拳,撇了俞國望一眼,冷笑道:“卑職領命!”

當下俞國望返回軍陣後,甲字營從結陣狀態,恢復至行軍狀態,丁維嶽則接過了騎兵的指揮權,在外圍奔馳一陣,然後忽然撲了過來。

俞國望在軍中,立時下令,甲字營的將士們連忙將戰車相連。

騎兵衝到跟前,甲字營車陣雖然擺成,不過車上的拒馬樁等物卻沒有佈置完,還是不能熟練的進行步陣。

這時丁維嶽反覆帶着騎兵衝擊,甲字營一變又一變的從新結陣,幾次之後,才顯得有些從容不迫。

此時,趙銘正聚精會神的觀看,觀察軍陣不足,一隊騎兵卻簇擁着胡偉宗過來。

胡爲宗翻身下馬,疾步走到趙銘身邊,便一陣附耳低語。

趙銘聞語不禁皺眉道:“此事當真?”

胡爲宗道:“是楊文驄揚兵憲傳來的消息,應該不會有錯,滿清確實派出使者,找朝廷議和了。”

趙銘眉頭緊鎖,沉默半響,“看來是不能指望,武昌告急,讓清軍退兵了。”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訂閱,推薦,求加書單)

第293章追擊多鐸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129章趙李會師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352章方士衍慘死第219章不犯錯誤第819章漢王攝政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355章堅船利炮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709章兵臨錦州第881攻上城頭第657章舊江口撤退第996章開始表演601章英國商船第649章甕中之鱉第753章福臨末路中第1015章進入戰場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509章瀋陽大捷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535章負隅頑抗第720章江北生變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314章介紹世界第214章整編髮餉第675章投奔江東第657章舊江口撤退第1111章日本使者第820章組閣施政第763章西秦之勢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867章人心以亂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375章錢謙益求見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922章內應暴露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129章趙李會師第386章豐臺大營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118章大舉進攻第八十六章吃掉李率泰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131章兩軍對壘第257章海上破交戰第546章替大帥不值第928章朱明落幕第976章川東義軍第193章甕城陷落第482章耍流氓第219章不犯錯誤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556章突出重圍上第765章龍城飛將第172章兵不厭詐第555章出賣趙銘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737章鄱陽湖事件第608章王牌內線。第1003章千里奔襲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988章雙面間諜第722章倉惶離京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118章大舉進攻第524章滿清危機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971章殺個回馬槍第1086章總攻開始第527章驚聞噩耗第142章攻破外郭第1079章火炮覆蓋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361章困頓城下第922章內應暴露第698章漢化朝鮮第278章隆武危機第242章朝鮮無間道第237章游擊戰第124章趙博安一入長江第980章被追哭了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275章軍火生意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1099章德里之變第521章政變上第470碧蹄館伏擊第794章金陵春之陣十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358章激戰長江第536章進攻兇猛第987章女真細作第1047章鳥羽合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