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爲國結社

bookmark

十月初,趙銘與錢謙益等人在陽澄湖,進行一番交談之後,決定結社組黨。

此後一段時間內,趙銘忙於思考組織綱領,而錢謙益和黃宗羲則忙於四處奔走,遊說江南士紳,爲結社做好準備。

十一月初,趙銘準備的差不多時,錢謙益找到趙銘,說已經說服不少士紳加入,於是趙銘決定,召集這些士紳代表,以及他自己的心腹,召開第一次會議,把社黨的諸多事情定下來。

當下趙銘吩咐錢謙益,秘密召集代表,前來蘇州議事。

歷代以來,與結黨同時出現的一個詞便是營私,似乎結黨營私這兩個詞被捆綁在一起,只要是結黨就必定會營私。

由於世人有這種成見,所以歷代以來,結黨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爲朝廷和皇帝所不容。

畢竟隨着皇權的加強,天下爲皇家所有,而皇帝最擔心的就是,有人要篡奪他的江山,佔皇家的便宜,而皇帝孤身一人,要看着整個天下,最害怕的自然是臣子,聯合起來對付他,所以歷代皇帝,最恨一事,便是結黨。

皇帝希望臣子之間,最好沒有交集和關係,相互牽制和爭鬥,便能都乖乖聽皇帝的話,而臣子一旦聯合在一起,站在大殿上,皇帝做爲孤家寡人,坐在他們的對面,看着都覺得害怕。

當年錢謙益入閣拜相,可以說是衆望所歸,東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鬥倒了魏忠賢,擁立崇禎上位,滿朝都是東林黨的人,準備享受政治投資的紅利,可就因爲溫體仁這個鬼才,讓崇禎帝察覺到錢謙益結黨,最後將這個東林黨魁,攆出了朝廷。

因此趙銘雖結黨雖是公心,但還是要隱蔽一點,先秘密發展,不能太過招搖。

在蘇州府吳江縣,東山鎮莫釐山。

趙銘與錢謙益等江南士紳,東海鎮官員,十三人徒步爬上山頂。

莫釐山位於太湖之濱,乃是東山鎮的最高峰,山上有亭子,還有一個道觀。

十一月間,山上樹葉泛紅泛黃,隨風飄落,遠處太湖上,波光粼粼,帆影穿梭。

這時趙銘一行人來到山頂亭子內,擺上些吃食,燒一壺茶水,便圍坐在一起,商談正事。

“今日國公邀我等來此,可謂是開天闢地的一件大事。自古結黨多爲私,今我等結黨,卻是結黨爲公,除朝廷積弊,開萬事太平!”錢謙益等衆人坐下後,先開口說道。

今日來此的人,有東海鎮的官員陳明遇、徐浮遠、陳於階、陳子龍、馬士鰲、馮京第、戴之俊,有江南士紳錢謙益、黃宗羲、顧炎武、閻爾梅,有大商賈程璧、沈致和,再加上趙銘,剛好十三人。

這倒不是說,只有十三人同意結黨,而是趙銘只召集了這麼多人召開會議。

這時趙銘接過話頭,微笑道:“自神宗朝始,大明黨爭不斷,而各黨所爭,多爲私利,於天下無益。這些黨派組織散漫,沒有明確之主張,也沒有既定之目標,結黨只是爲了好做官,於國於天下,可以說百害而無一利。今日我等聚集於此,同是結黨,卻要與他們區分開來!”

趙銘頓了頓,看了眼黃宗羲一眼,後者會意,忙拿出一疊紙來,給每人一份。

衆人接過紙張,快速掃視一遍,上面是趙銘口述,黃宗羲抄寫的一份黨章,還有許多關於社黨的規定、紀律。

趙銘接着說道:“今日召集大家過來,主要是爲了確定黨的名稱、綱領、還有組織架構。”

趙銘掃視衆人一眼,繼續道:“此前大明朝有嚴黨、楚黨、浙黨、齊黨、閹黨、東林,這些名稱,侷限性很強,我思慮再三,決定我們這個社黨,就叫國社黨,取爲國結社之意。你們以爲如何?”

國社黨的目標,是獲取大明的政權,成爲全國性的大黨,甚至可能實行一黨專政,以區域或者人名、地名來作爲黨派名稱,侷限性太強,不能直觀的體現黨派的主張,所以爲了區別於浙黨、楚黨,趙銘取名爲國社黨。

“國社黨,爲國結社!”錢謙益呢喃一句,頷首道:“國公好格局!”

見衆人都沒意見,趙銘遂即道:“諸位手上,是我與木齋公、黃先生商議後,寫得《國社黨總章》,規定本社黨以限制皇權,立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爲宗旨,以恢復相權,改革官制,建立百官紳商共治的新明朝爲目標。這份總章,大家抓緊看一看,若是沒有疑問,等會便表決通過!”

接下來,便是商議國社黨的組織結構,社黨各地設分部,本部暫時社於蘇州。

本部設總理一人,爲國社黨黨魁,代表社黨,總攬社黨事務,設黨務部,協助總理處理黨務,設政治部審查社員思想,批准入社,設監察部監督社黨內部事務。

此前明朝各黨派,管理十分鬆散,加入和脫離背叛,都比較容易。

另外黨內部分官員沒有政治理想,依附於黨派的目的,就是爲高升和撈錢,而這部分人必然爲非作歹。

這時各黨對於這樣的官員,卻是維護的態度,最後往往牽連黨派。

國社黨要實現自身的政治理想,必然需要一套約束社員的制度,對於叛黨之人,將趕盡殺絕,對於黨內的腐化份子,也將有監察清除,逐出社黨。

此外,國社黨每四年召開一次大會,社黨社員,可重新推選黨魁和本部委員,修改和提出新的黨法黨章,設立和改組社黨機構。

趙銘這完全是按着近代政黨的架構,來結社組黨,而這樣近代化的黨派,其戰鬥力和影響力,必然強於傳統黨派。

在確定了國社黨組織結構後,趙銘趙委員遂即提議十三委員對國社黨總章進行表決,並全票通過。

接着衆人推舉趙銘爲黨魁,趙銘當場宣誓,並就任總理職務,然後由趙銘推薦各部部長,十三委員進行表決,皆是全票通過。

這便預示着,一六五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國社黨在蘇州莫釐山,正式成立,從此踏上了大明朝的政治舞臺。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十七章趙豬蹄子第467章朝鮮宰相第518章多爾袞之死中第983章失敗的反擊第343章激戰寧波第459章轉進旅順第951章拓殖地危機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921章聲振九霄第912章兼併河洛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615章南京消息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670章阻止何騰蛟第八十一章圖窮匕見第809章武昌歸降第476章天意如此第588章趙銘出海第245章拓殖者張益達第674章孫可望兵敗第997章攻破棱堡第253章初戰受挫(爲掌門)第602章進擊的英國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595章緊急回援第567章開花彈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887章轟塌城牆第1082章最後的機會第741章聲東擊西第765章龍城飛將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692章突襲遼西第402章高橋鎮浮橋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406章謝遷危急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126章活捉樑化鳳第800章騰蛟末路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281章選擇戰場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873章皇上不洗澡第362章水漫杭城第649章甕中之鱉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192章排槍矛林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1025章糧荒第355章堅船利炮第862章暗流第1107章會上抓捕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439章黃宗羲第642章何騰蛟慌了第720章江北生變第859章暗示孫可望第348章請封秦王第181章博洛的盤算第525章絕望的孔有德第151章撤出長江第269章溫州會晤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113章誣陷第1086章總攻開始第949章調整國策第六十八章魯王攻餘杭第1002章吳三桂要跑第965章西方山寨貨帶來的危機第658章令人頭大第916章回師南京第892章裡應外合第618章臼炮轟擊第631章黃雀在後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1100章班師回朝第486章渡海援遼第263章兵臨雞籠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384章暫輸一局第732章殖民主義第274章佔據福京第331章軍火生意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870章安置降軍第1106章國社大會第207章返回舟山第542章決死衝鋒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800章騰蛟末路第736章軍資交易第六章僥倖逃離第583章程璧歸航第244章糧食缺口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一百章抗清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