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南北議和

bookmark

一六五三年三月間,圍繞南京展開的大戰,終於停歇。

在這一戰之中,清軍主動放棄了南京和淮南,看上去損失極大,可實際卻以空間換得了重整旗鼓的時間,並且重創了勁敵東海鎮,挑起南明內部不和,實現了既定的戰略目標,不能算是失敗。

隆武朝與浙系,則瓜分了此次大戰,所斬獲之地,各自擴大了地盤,都有一定收穫,唯獨東海鎮賠了個底朝天。

不過,隨着趙銘撤回江東,主動退出了戰爭,將自己邊緣化,各方忙於掙權奪利,瓜分果實,趙雜毛不來更好,各方都沒功夫關注他。

清軍撤過淮河之後,阿濟格坐鎮徐州,幾十萬清軍屯駐于山東、河南,建立起一道穩固的防線。

在長江一線,清軍的防線,因爲武昌陷落而崩潰後,清軍終於穩定了陣腳。

這讓滿清逐漸結束了多爾滾死後的混亂,從手忙腳亂的應對,變得氣定神閒起來。

在穩住了對外的戰事後,順治的地位穩固,滿清的政治正是進入順治時代。

這時明朝佔據江南和淮南之後,版圖擴大,便需要兵馬守衛,大軍在湖廣、淮南一線鋪開之後,只能勉強與清軍對持,無力北上開戰。

再加上,隨着清軍對明朝的威脅減少,明朝內部唐魯兩派的矛盾,重新浮現,明朝精力被牽制,滿清的處境便安全起來。

此時,明朝忙於消化新收復之地,加上內部分裂,短時間不可能威脅滿清,但是滿清爲了麻痹明朝,依然繼續推行示弱的政策。

三月中旬,滿清使者內院學士馮銓,狀元呂宮,爲首的使團,再次南下,抵達南京,與明朝進行議和。

消息一出,南京明廷內部,分歧便更加明顯,儲君朱以海爲首的浙系,極力反對議和,而隆武朝廷內部,大學士堵胤錫也不贊成議和。

二十八日,南京城皇宮,承天殿內。

朱聿鍵身穿明皇龍袍,頭戴翼善冠,端坐在皇位上,司禮監大太監龐天壽,站在皇帝身旁,兩側則是上百位身穿官袍的官員。

滿清使者到達南京,進駐驛館的消息,在南京城中已經傳開了,在大臣中引起了激烈的反響,使得原本就出現裂痕的隆武朝廷,更加的撕裂。

這時,朱聿鍵掃視衆人,然後沉聲說道:“最近清使進駐南京之事,想必諸位愛卿已經有所耳聞,今日朝會,朕遍與諸位愛卿,商議這件事,不知諸位愛卿,對此有什麼看法?”

朱聿鍵說完,何騰蛟立時出列,行禮說道:“陛下,天下動盪數十載,民心思定,而我朝如今尚無能力,徹底驅除清軍,臣以爲與清軍議和,仿南宋先例,可行也!”

朝會之前,朱聿鍵召見了內閣諸位大學士,目的就是給屬下大臣通通氣,讓內閣統一意見,支持他與滿清議和。

浙系勢力雖然強大,但是主要是在地方上,隆武朝廷之中,主要還是擁護隆武的官員,而只要朝中官員能支持議和,議和就很容易達成。

何騰蛟在朱聿鍵說完,第一個便出來贊成議和,便是將整個朝會的基調定下來,讓官員們明白,皇帝有意議和,大學士贊成,下面哪個不開眼的敢反對,政治前途不要呢?

可是,在隆武朝廷之中,偏偏就有不開眼的,站在百官之首的朱以海,立時出列行禮,沉聲說道:“陛下,臣以爲此事萬萬不可!建奴入關,殺我百姓,毀我宗廟,如今大仇未報,北京尚在建奴之手,如何能夠議和?”

朱以海一發話,朝堂之上,儲君一黨立刻就站出來,紛紛附和,反對議和。

朱以海不贊成議和,其中原因很多,但最關鍵一點,卻是關呼他與浙系的切身利益。

浙系要維持龐大的軍費開銷,繼續掌握地方財政,需要有一可藉口,而唯有主戰,只有打仗,藩鎮存在纔算合理。

若是議和,沒有仗打,那各鎮帥臣,便沒有理由,繼續保持強大的軍事勢力,在政治上會陷入被動,被人攻擊。

朱聿鍵想要廢除朱以海的儲君之位,扶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朱以海想要坐穩儲君之位,便必須獲得浙系軍閥的支持,而作爲回報,朱以海便必須維護浙系軍閥的利益。

朱以海的反對,在朱聿鍵的意料之中,不過朝廷之中,浙系畢竟人少,若是能夠獲得內閣的支持,朱聿鍵相信還是能夠通過決議。

何騰蛟聽了朱以海的話,立時出來,責備朱以海不考慮實際情況,不體恤百姓,他屬下的官員傅上瑞,也跳出來,攻擊朱以海。

何騰蛟的政治主張,一項都是削弱藩鎮,加強中央集權,現在有皇帝的支持,他自然極力主張議和。

只要明朝與滿清達成合意,明朝就沒必要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何騰蛟便有藉口,去削弱浙系諸鎮,實現他削弱地方,權力收歸中央的政治理想。

有皇帝暗示,加上何騰蛟等一大批主和派的支持,議和的聲音,立刻就壓過了朱以海。

這時,端坐在皇位上的朱聿鍵,臉上不禁露出一絲笑意。

而正當他準備表明立場之時,堵胤錫卻忽然出列,他旁邊的大學士萬元吉想要去拉,卻沒有拉住,讓堵胤錫走到了大殿中央,大聲行禮道:“陛下,臣反對議和!”

堵胤錫在隆武朝之中,威望很高,身邊聚集了一大批主戰派,他一發話,殿上立刻安靜下來,所以人都將目光投向他,空氣瞬間凝固。

殿上的官員,大多聽見了風聲,知道皇帝想要議和,夠聰明的大臣,自然都是順從君心,許多人沒想到,堵胤錫會站出來反對。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是皇帝想要義和,堵胤錫站出來,不是和皇帝作對麼?

隆武皇帝的暗中支持下,本以爲議和能夠順利通過,可是不想,堵胤錫居然胳膊肘往外拐,提外人說話。

一時間,朱聿鍵臉色頓時陰沉起來,沉聲道:“堵學士爲何反對?”

第六十一章逃出生天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267章偷師西夷第441章閣部醒醒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626章發兵杭州第七十六章輜重被劫第272章爭奪福建第九十二章我以我血薦軒轅第135章兵臨金陵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425章緩兵之計第794章金陵春之陣十第1041章絕貢之罰第861章太上皇第455章北進戰略第八十九章困敵金牛嶺第1066章突襲東籲第123章夏完淳第535章負隅頑抗第八十七章生死之役第866章巨炮轟城第533章登陸江北第881攻上城頭第522章政變下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四十二章趙博安欲學武藝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540章伏擊趙雜毛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593章衝入內灣第215章遷民禁海第228章誰急打誰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202章激戰金華下第462章攻佔江華島第649章甕中之鱉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295章三面突進第1015章進入戰場第554章援軍出現第267章偷師西夷第十六章趙銘把妹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759章姜襄敗北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730章羣雄逐鹿第901章突襲大勝關第518章多爾袞之死中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163章劫了船泥巴第842章輸糧換引第787章金陵春之陣(三)第203章博洛慘死第345章謀取呂宋第290章多鐸進退兩難第165章宣旨使者第881攻上城頭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908章打一頓就老實了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414章生死激戰第477章豪格暴斃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758章關中合戰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762章大帥穩住第639章浙軍兇猛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255章戰後總結第1040章貿易協定下第228章誰急打誰第171章挾持黃斌卿第684章精銳之師第1038章泛亞主義第272章爭奪福建第720章江北生變第254章存在差距第586章緊急求援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417章如何報捷第160章天然水泥第789章金陵春之陣(五)第774章舉城而降第560章負氣撤軍第425章緩兵之計第290章多鐸進退兩難第314章介紹世界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214章整編髮餉第422章濟爾哈朗第750章太監急第758章關中合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