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魯王攻餘杭

趙銘自鎮海上了岸,便向近千里外的太湖跋涉。

沒有馬匹,接下來的路程,就只有靠兩條腿往前走。

趙銘先找了個村落,問明方向,喝飽了井水,吃了點乾糧,繼續上路。

八月底,入秋後,江南氣候多變,剛剛還是晴空萬里,一眨眼間又進入—片連綿不絕的秋雨時節。

在浙東寬闊,滿是泥濘的官道上,趙銘頭戴着斗笠,站在一戶人家的屋檐下,雨水淅淅瀝瀝的從茅草屋頂落下,他遠遠的看着官道上,一輛輛遮着油布的糧車,裝有物資的輜重車,民夫推着的獨輪車,搖搖擺擺地,吱吱嘎嘎地向前移動,臉上不禁露出了沉思之色。

天空中秋雨霏霏,官道兩旁的田畦和水溝都積滿了雨水,遠方的村落、密林、山巒一片朦朧。

官道上,一支官軍披着蓑衣頭戴斗笠,踏着泥濘,冒着細雨,伴着吆喝和咒罵,雜着皮鞭的劈啪聲和車軸的吱嘎聲向北方挺進,聲勢浩大。

一路行來,這已經是趙銘看見的第五支向北挺進的官軍,似乎整個浙東的明軍都在向北前行。

趙銘注視向北的官軍,知道魯監國真的要打餘杭了。

……

中華自古以來,絕不允許國有二主的局面,在唐魯之爭的局面出現後,浙東魯王政權中大臣們隨即分爲兩派。

大學士朱大典、督師錢肅樂、大將方國安等人爲一派,他們都認爲,“大敵當前,若同姓先爭,豈能成中興之業,且聖子神孫,總爲祖宗疆土,今隆武既正大統,自難改易,若我監國,猶可降心以相從。”

隆武皇帝早於魯監國稱帝,且已經得到南方絕大多數復明勢力的承認,而魯王政權只控制浙東一隅,且並未稱帝。

朱大典這一派認爲,如今局勢,不能同姓相爭,隆武坐了皇帝,已經退不下來,爲了天下和光復大明江山,魯王當以大局爲重,不該與隆武對抗,而是應該閩浙聯合,承認隆武朝廷的正統地位,勸魯王去監國之位,順從隆武朝廷,以免浙東獨樹一幟,孤立無援。

另一派,則以勳戚張國俊,大將軍王之仁等人爲首,他們則堅決反對退位歸藩,俱認爲,“主上原無利天下之意,唐藩亦無坐登大寶之理。”主張“先復金陵者爲王”。

這一派認爲,唐魯都是疏藩,算起來魯王的血統,還比唐王近一些,憑什麼要魯王屈從唐王,而不是唐王屈從魯王。

既然在血統上,兩藩都沒有優勢,那不如比功績,看誰先復南京,誰就做大明之主。

張國俊等人不願意放棄定策之功,認爲唐藩血統疏遠,他能坐皇帝,魯王也能做皇帝,兩家相持不下,應該看功績,誰先光復南京,誰來做皇帝,唐王沒有資格讓魯王退位。

唐魯之爭,不僅使得閩浙對立,亦讓浙東小朝廷內部分裂,嚴重削弱了抗清勢力。

浙東內部爭論越來越激烈,於此同時,隆武朝的都御史陸清源被魯王部將所殺,隆武帝也將魯監國的使者陳謙斬殺後,福建與浙東的關係徹底惡化。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關係已經鬧僵,魯王和忠於他的大臣,便更加不可能歸順隆武朝廷。

同時,魯王君臣也都清楚,僅憑浙東之地,無法與隆武爭位,爲了扭轉局面,儘早確定名分,隨決議大起浙東之兵,克杭州,復金陵,先拜孝陵,獲得遠超隆武朝廷的威望,以復南都的功績,來登基稱帝。

此時魯王心中也憋了一口氣,加上張國俊等人勸說,隨決定起兵攻杭,一來凝聚人心,二來獲取威望,利用靠近南京的優勢,獲得江南抗清的盟主地位。

八月底,魯監國於紹興城外,登壇拜天,晉封方國安爲越國公,王之仁爲興國公,並拜方國安爲大將軍,節制諸軍,魯監國朱以海又親自到錢塘江邊,犒賞大軍,“責限過江,進取杭城。”

這次有了趙銘沿途看見的一幕,大批浙兵,齊聚向北。

……

趙銘一路向北跋涉,等過了會稽時,地方的情景便開始出現變化,入目荒涼,所過之處滿目瘡痍,戰爭留下的痕跡比比皆是,路邊枯草叢中白骨累累,道路兩旁到處都是燒燬的村莊和房屋。

原本繁華的江浙地區,因爲戰爭的破壞,變得人煙稀少,十室九空,滿目凋敝,讓趙銘感受到了戰爭給江南帶來的創傷。

他從寧波上岸,跋涉數百里,一步步踩在浙東的土地上,將沿途景色,風土人情,戰後景象,盡收眼底。

九月初,趙銘一路跋涉,終於快到錢塘江附近,他整個人已經完全變了模樣,風吹日曬雨淋,風餐露宿,讓他身上的衣服成了破布,鞋子也磨破了,露出兩根腳趾,再加上手中一根木棍,活脫脫就是丐幫幫主。

入秋後,天氣已經變冷,這時天色將黑,趙銘來到一座破廟前,準備在此過夜。

來到廟前,才發現裡面生了火,已經有人居住,不過趙銘並未客氣,推門進去,裡面有十多個人,有男有女,似乎是幾戶人家。

衆人見他進來,都是一驚,趙銘微笑作揖,“諸位能否容我在此休息一晚,明日清晨便走!”

幾人警惕的打量他,見他只有一人,爲首一箇中年人道:“請便!”然後還吩咐一名年輕人,給了趙銘一點乾糧。

趙銘謝過,並沒接近他們,而是找了些乾草,躺在門口,聽幾人議論道:“魯王殿下,令方國安、王之仁爲將,盡起浙東兵馬,合十萬衆,自五鼓從朱橋、範村、六和塔三處過江,直逼張家山、五雲山、八盤嶺等處,迫近杭城,聲勢浩大,若復杭州,必然江南大震!”

另一人議論道:“餘聽聞,太湖上吳日生、李成棟之軍,得知魯王起兵復杭,亦大起義師數萬,逼近湖州,準備直插四安鎮,切斷南直清軍援救杭州之路。還有徽州金聲、江天一之軍,以攻徽州,響應魯王北上。”

“豈止如此,就連那奸臣馬士英,也帶了兩千多人出浙西,想要增援魯王,據說被魯王拒絕!”

“馬士英雖未降清,但國事至此,這個奸臣該殺!”

“徐兄,此次江南之地,必定風起雲涌,我等還去福建麼?”

“去福建是爲抗清,現今魯王正發兵攻杭,我們看看再做決定!”

……

趙銘聽着他們的話,心中卻有些憂鬱起來,他聽幾人交談至半夜,摟了些乾草迷迷糊糊睡去。

清晨時分,他正酣睡,卻被一陣腳步聲吵醒,他坐起來一看,一隊官軍忽然將廟圍定……

第二章南京雨夜第728章都不是好人第380章激戰武進第401章精銳雲集第340章兵臨寧波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802章小覷於孤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559章國公安好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113章誣陷第968章黃雀在後第二十八章趙銘覺醒第914章暗度陳倉第735章提前佈局第774章舉城而降第890章將計就計第255章戰後總結第118章大舉進攻第744章虎狼之師第715章突襲炮臺第372章擊潰土國寶第261章擊潰西班牙中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331章軍火生意第142章攻破外郭第488章兵力旅順第六十五章舟山羣島第766章漢軍撤兵第312章實業運動第834章國資委第507章線列步兵第595章緊急回援第717章北京震動第629章驚聞噩耗第560章負氣撤軍第960章猛龍過江第190章三路突進第579章爪哇事變第244章糧食缺口第437章鬧餉第867章人心以亂第130章路遇阻擊第266章意見分歧第1094章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478章沸沸揚揚第470碧蹄館伏擊第954章老卒的憤怒第979章尚氏家風第494章勸降旅順第593章衝入內灣第497章瀋陽東陵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190章三路突進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279章進退兩難第808章換個皇帝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692章突襲遼西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255章戰後總結第778章銀彈攻勢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678章風起遼東第八十九章困敵金牛嶺第696章阿濟格反叛第113章誣陷第906章周國出兵第437章鬧餉第888章緩兵之計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203章博洛慘死第530章籌劃伐周第500章臨戰前夜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366章驚聞噩耗第257章海上破交戰第683章半渡而擊第451章東海總督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780章趙鐵棒是坑逼第666章隱居大佬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539章孤軍深入第746章廈門海戰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390章旅順失陷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409章清軍突襲第478章沸沸揚揚第232章四板斧第169章暗度陳倉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763章西秦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