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風起遼東

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臣亦擇君。

嚴起恆此言,讓趙銘不禁身子端坐,認真對待兩人。

“先生因何選擇吳越?”趙銘正色道。

嚴起恆沉聲道:“方今天下,大亂四十餘載,百姓困苦,人心思定,仁人志士無不思一雄主,平定天下,保民太平。吾觀天下,北夷殘暴不仁,視民爲奴,凡我漢民當拼死抗之,而朝廷腐敗,奸臣當道,難安天下,西南孫可望,雖野心勃勃,然妄自尊大,難成大事,唯有魯王與殿下,可定天下。”

趙銘不禁問道:“先生爲何不選魯王?”

嚴起恆感慨道:“魯王爲太祖子孫,本是最佳人選,吾不擇魯王,而擇殿下,非魯王不賢,實乃殿下太英武也!”

趙銘聞語,心生歡喜,嚴起恆這個馬屁,拍得他太舒服了。

這就是說,他太過優秀,所以嚴起恆才選擇他。

張家玉也道:“餘二人,自湖廣順流而下,觀沿岸風土人情,唯殿下治下,繁榮安泰,百姓富足。”

趙銘哈哈大笑,當下請兩人,暫時去驛館休息。

幾日後,趙銘出巡,巡視浙江諸多州縣,以安定民心,令兩人隨行,沿途相談甚歡,遂任命嚴起恆爲吏曹參判,張家玉爲五軍都督府參軍。

~~~~~~

盛京城,一員大將在數十名騎兵的護衛下,進入盛京將軍衙門。

這時,衆人在衙門前勒馬停下,安郡王嶽樂,披着一件黑色的大氅,翻身下馬,一雙細眼閃爍着懾人的寒光。

滿清內部的權力鬥爭一直在持續,阿濟格、濟爾哈朗、滿達海三個實權親王的關係,時分時合。

順治皇帝福臨,想要清算多爾滾餘黨,太后布木布泰卻擔心,兩白旗失勢後,濟爾哈朗和滿達海做大,玩起了制衡。

前不久,阿濟格撐着明朝內訌的機會,大軍南下,奪取淮江之南二十一城,擊潰二十餘萬明軍,繳獲軍資堆積如山,聲威大振,使得阿濟格一黨聲威大增。

此前,阿濟格的徐州軍團,就是滿清內部,最強大的軍團,兵力多達二十餘萬。

這次,阿濟格在奪取淮河之南大片土地和人口,俘虜數萬明軍之後,兵力和實力又增長許多,人馬擴張到了二十五萬衆,實力大增,已經威脅道了大清內部的平衡。

相比於,阿濟格在淮南取得的戰果,嶽樂在遼東和明軍拉鋸數年,耗費錢糧無數,卻毫無收穫,甚至被明軍趕出了遼東。

這樣對比之下,無疑讓順治有些擡不起頭來,連下多封詔書斥責嶽樂,而阿濟格也上書,聲言他大軍止步於長江,完全是因爲嶽樂作戰不利,在遼東消耗了大清國大量的物力和兵力,使得徐州軍團得不到足夠的補給,還有兵力增援,否則他早就打過長江,攻下了南京。

本來,嶽樂沒能解決遼東明軍,就已經讓朝中多爾袞的餘黨詬病,最近更是連蓋州也丟了,反而被明軍打開了通往遼河平原的大門,使得盛京再次受到威脅,就更加擡不起頭來。

“王爺,人已經等候多時了!”一名牛錄見嶽樂到來,急忙迎接上來,牽住馬繮。

嶽樂陰沉着臉,將馬鞭丟給屬下,而後大步進入衙門。

“安郡王到!”隨着八旗兵一聲高喝,嶽樂快步入堂,坐在堂中的幾名將領立時扭頭過來,在一名豹眼環須,滿身戾氣的藍甲將的帶領下,不緊不慢的起身。

這羣將領都是從關內趕來,爲首之人,乃是正藍旗固山鰲拜,鑲黃旗甲喇章京鈕祜祿·遏必隆等人,清一色的兩藍和兩黃旗的滿洲貴族。

“給王爺請安!”鰲拜領着衆人,很隨意的行禮,並不太恭敬。

鰲拜原是豪格的人,豪格死後,投效了順治,而順治親政後,聽說以前鰲拜、索尼等人曾經盟誓“一心爲主,生死與共“,對皇太極和豪格忠心耿耿,遂對鰲拜極爲敬重,視爲心腹重臣。

嶽樂之兄博洛,曾經投靠多爾滾,被多爾滾重用,嶽樂與多爾滾一派,也曾十分親近,後來滿達海發動政變,嶽樂才投靠順治,並不能算是順治的心腹。

因此他雖是王爺,但也不敢小瞧鰲拜等人。

畢竟,他是倒戈過來,臨時加入之人,而鰲拜等人,雖不是皇族,但卻是皇太極一系的鐵桿擁護者,始終未曾變節。

順治看待他與鰲拜等人時,多半與鰲拜更爲親近,再加上他在遼東做戰不順,沒有底氣,所以對於鰲拜的無禮,嶽樂只能裝作沒看見。

“免禮吧!”嶽樂揮手,走到中堂坐定。

鰲拜等人,打千兒還沒跪下去,聞語立時就站起來,自己坐在兩側。

嶽樂見此臉有些陰沉,不過還是強壓着怒氣,慍聲道:“皇上派遣諸位出關,不知爲何?”

鰲拜冷聲道:“這個王爺應該清楚。王爺在遼東打成這樣,阿濟格都快騎到皇上的頭上,令皇上十分惱怒,所以派我等出關,來幫一幫王爺。”

嶽樂臉上漲紅,又羞又惱,“你等是不知趙雜毛之軍難打,整個遼東,到處都是戰壕,大軍跟本無法推進,而關內糧草接濟又不及時,本王纔沒打開局面。”

鰲拜不以爲然,阿濟格能在江北,殲滅趙雜毛三萬精兵,打得趙雜毛差點全軍覆滅,那麼趙雜毛也並非不可戰勝。

“王爺,現在不要講這些了。”鰲拜沉聲道:“漢中吳三桂傳來消息,孫可望被圍困於西鄉縣,李定國被擋在定軍山,無法增援孫可望,孫可望已有投降大清之意。現在,皇上已經令孟喬芳派人招撫孫可望,一旦孫可望投降大清,便是大清入蜀的絕佳時機。屆時,王爺這邊,便不能再拖朝廷後腿了。”

孫可望被傅上瑞伏擊之後,後路被明軍截斷,只能率領三萬多人,硬着頭皮,向漢中進軍。

吳三桂確實沒有想到,孫可望會走上庸偷襲漢中,起初被殺了個措手不及,丟失興安所、漢陰、石泉等地,但孫可望畢竟兵力不足,沒突到南鄭,打到西鄉縣就打不動了。

吳三桂慌忙調兵,將孫可望擋在西鄉,又與出蜀道攻擊漢中的李定國,大戰數月,而隨着關中清軍增援,西軍攻勢逐漸衰竭,最終李定國被吳三桂擋在南鄭之西的定軍山,而孫可望則被圍在南鄭之東的西鄉縣。

現在,西川兵奪取漢中已無可能,李定國尚能退入蜀道,但孫可望卻被困在西鄉,進退無路。

此時,西川兵與吳三桂還在漢中對持,李定國想救孫可望,卻被吳三桂擋住,而吳三桂因爲被李定國牽制住了大量兵力,卻也無力去攻打孫可望。

不過,蜀道艱難,李定國補給困難,遲早要糧盡退兵,每多拖延一天,就對西川軍越發不利。

孫可望看出來,若是沒有生力軍加入,來打破僵局,他將死路一條,於是便派遣人員和吳三桂談判,希望吳三桂能放他回川,而清廷方面得到消息,則希望孫可望能夠歸順大清,雙方談判已經有了月餘時間。

對於清廷而言,無論孫可望被擊敗,還是孫可望投降,都將是清軍重新奪取四川的絕佳時機。

爲了避免影響清軍入川,順治下令鰲拜、遏必隆等人率領精銳旗兵出關,增援關外,一舉解決遼東,而後全力入川。

第542章決死衝鋒第五十七章江陰巷戰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687章嶽樂背鍋第672章襲取漢中第1107章會上抓捕第1092章三十步齊射第458章施琅避戰第1044章扶持新將軍第631章黃雀在後第364章佈告天下第175章兼併舟山第745章勢如破竹第440章助餉斂財第979章尚氏家風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620章盆滿鉢滿第1103章視察大學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500章臨戰前夜第385章擴軍備戰第314章介紹世界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180章浙江反攻第459章轉進旅順第622章搜捕浙黨第305章天意如此第976章川東義軍第1110章接班人第586章緊急求援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480章真正的兇手第966章都得死第416章恭迎撫軍第340章兵臨寧波第643章絕不能撤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713章山海關第402章高橋鎮浮橋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878章亂敵軍心第685章大敗清軍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486章渡海援遼第909章展示實力第987章女真細作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111章聯順抗清第510章焚燬兩陵第301章救援隆武第350章第二次復杭之役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736章軍資交易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691章抵達遼東第733章挖漢王牆角第960章猛龍過江第217章逐出戰兵第132章步軍大戰第908章打一頓就老實了第483章不死不交權第645章滿清細作第999章逃跑計劃第226章席捲山東第507章線列步兵第九十九章國無儲君第113章誣陷第962章又沒錢了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137章浙東失陷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758章關中合戰第562章南北議和第1053章周英同盟條約第三十一章同李成棟交易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260章擊潰西班牙上第945章又做不了主第945章又做不了主第1076章兵臨勃固第783章緊急求援第125章夜佔崇明第404章激戰橋頭第144章祭拜孝陵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1075章鈔能力第942章滎陽合戰下第841章收編蒙古第332章荷蘭勾結滿清第617章尋求議和第308章移駕湖廣第380章激戰武進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172章兵不厭詐第386章豐臺大營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224章本將是不是被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