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江淮綿業

聽陳明遇之言,南京朝廷現在一年的開銷,就要兩千萬兩以上。

這與崇禎朝時相比,幾乎是翻了兩三倍。

當然,這主要是因爲,趙銘維持了一支五十萬人,中央禁軍,加上遠好於崇禎朝的待遇。

現在,南京朝廷的賦稅,一年下來,也就是兩千萬左右。

海上貿易發展到現在,已經達到一個瓶頸,市舶司的賦稅,近兩年已經沒有顯著的增長。

這也就是說,南京朝廷收支剛好平衡,甚至每年還會因爲突發事件,造成財政赤字。

若是如此的話,趙銘想要打仗,想要開礦修路,開辦免費的學堂,都將因爲戶部沒有預算,而難以實現。

這點,是想要幹大事的趙銘,不能接受的。

因此,必須要搞錢,搞很多很多錢。

而此前明朝賦稅的主要來源,只有三個方面,一是田賦,二是鹽稅、三是商稅。

明朝的田地,像歷代王朝一樣,從早期的分散,逐漸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

二百八十餘年的王朝,土地兼併的情況,可想而知,整個明朝的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到了,大士紳和藩王手中,而大士紳地主與官府勾結逃避賦稅,王府的藩田更是根本不用繳納賦稅的。

明朝全國土地,大概共計七十億畝,理論上朝廷光是田賦一項,大概就有兩千萬兩白銀,不過到崇禎初年,田賦收入已經不足三百萬兩。

如今明朝丟掉一半土地,南京朝廷的田賦收入,只有四百多萬兩,還是漢國清查了浙江和蘇鬆常田畝的結果。

另一項收入是鹽稅,是此前僅次於田稅的收入,有個幾十萬兩。

在趙銘之前,明朝的商稅收入,排在田賦和鹽稅之後,幾乎沒什麼收入可言。

如今,南京朝廷的賦稅,商稅佔據大頭,每年能夠提供賦稅,一千三百萬左右,其次是田賦,最後是鹽稅。

趙銘想要提高南京朝廷的收入,大致也是從這三個方面。

不過,提升商稅,需要商業更加繁榮,而如今明朝海外貿易,已經陷入瓶頸,沒有顯著增長,所以提升商稅,只能對明朝內部欠發達的州縣,進行投資,不過這需要投入,而且需要時間,只能作爲一個長期策略,短期內不僅不會提高賦稅,反而需要銀錢投入,造成財政赤字。

若是能夠清理田畝,南京的收入,是能增加一些,不過趙銘現在卻並不打算,再田賦上動手。

田地主要在藩王和大士紳手中,清丈田畝,收取賦稅,觸動太大,會得罪整個士紳階層,還有宗藩勢力,不利於趙銘的統治。

因此,商稅和田賦,暫時指望不上。

那便只有從鹽稅和其他方面入手。

從春秋戰國開始,鹽鐵就是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

趙銘此前統治漢國時,主要是吃兩淮的鹽,阿濟格入侵江北,使得兩淮鹽業損失慘重。

如今國內,鹽價翻了數倍,整頓全國鹽業,不禁能提高官府收入,同時也能讓百姓吃得起鹽。

趙銘的想法,就是建立諸多朝廷控股的國有公司,控制鹽、鐵等資源,進行壟斷專營,並利用朝廷控制的土地和自然資源,來准許朝廷和地方官府,開辦公司,來增加朝廷收入。

這不僅能使得朝廷,控制經濟的命脈,還能增加朝廷的收入,並調節物價,避免奸商盤剝百姓。

若是這些公司開始起來,南京朝廷光是出售股份,便能賺一大筆錢,足夠朝廷用來投資,還有發動統一戰爭。

正月十五,上元節剛過,趙銘便離開南京,前往江北。

此時,江北氣候依然寒冷,趙銘到時,正好下了一場大雪。

大雪覆蓋原野和城池,整個江北,都變成了一個白雪皚皚的世界,大地銀裝素裹,份外妖嬈。

這天,中午一隊騎兵,沿着運河奔向北方,爲首之人,正是攝政王趙銘。

從陳明遇口中得知,江南的士紳,正低價收購江北的田地,藉機掠奪百姓的財富,趙銘不得不親自趕來江北進行查看。

不過,土地買賣乃是民間自由,只要不是強買強賣,南京朝廷也不好進行干預。

趙銘能做的就是,趕緊入場,將土地的價格擡起來,讓百姓不至於賤賣。

如今,大明國庫空虛,對江北的賑濟,除了朝廷發放物資和糧食外,更多的是靠江北百姓自己來重建家園。

若是土地賤賣,江北百姓拿不到多少錢,朝廷的壓力便會曾大。

只有土地價格合理,江北百姓拿到一筆可觀的賣地收入,才能減輕朝廷賑濟的壓力。

這時,趙銘領着一羣屬下,還有士紳和商賈來到江北,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馳騁。

這些人,都是新年期間前來拜見趙銘,趙銘命人暗暗記下,可能有用的士紳和商賈。

他們主要以南直隸徽州府,還有贛北的商人和士紳爲主。

這時趙銘奔馳一陣,勒馬駐立於曠野上,馬鞭指着廣闊的大地,“清軍南下後,這一片全部荒蕪。如今江北人口銳減,勞力欠缺,孤準備江這片土地全部收夠,而後設立棉莊,開辦工坊,將這一片,打造成棉花種植和棉紡中心。”

海上貿易和絲織行業,一直被江浙的海商,還有士紳大族所壟斷。

看着他們發大財,大明其它地方的商賈,自然也想插上一手。

不過,他們卻始終無法與形成壟斷,幾乎完全掌握上下游行業的江浙海商競爭。

江浙的大士紳,擁有成片的土地,用來種植棉花和桑苗,爲江浙紳商提供原料進行生產,再由海商運往海外,每一個環節,都被他們的力量掌控,而且建立商會,外人根本打不進來。

看着江浙紳商賺錢,這些商人着實羨慕。

以前他們不歸趙銘治下,搭不上關係,只能看着江浙海商發財,如今都是南京朝廷的子民,便希望能夠分一杯羹。

新年時,這些人拜會趙銘,聽說攝政王正在募集股份,便紛紛出了點錢,夠買了一些股份。

這本來是投石問路之舉,不想新年剛過,攝政王就邀請衆人,前來江北視察,召開股東大會。

大學士陳明遇道,“江北耕地共有三百餘萬畝,江淮棉業,如今控制無主土地二十萬畝,若是種植棉花,每畝可得一百斤左右,得銀三兩到四兩。光是着二十萬畝,一年就能收七十萬兩。除去成本,至少淨利三十萬兩。”

衆多商賈和士紳聽後,不禁咋舌,怪不得江浙士紳和商賈掙錢。

江北的地,不及江南,一畝收益卻近三兩,比種糧多了一倍。

這還是原料,而衆所周知,加工後的成本,纔是大頭。

一時間,衆人有些興奮了。

趙銘卻一揚馬鞭,“去淮安再說!”

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1053章周英同盟條約第926章金陵冬之陣中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869章入城安撫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381章王師進城第177章臨近夏收第506章空心方陣第1072章僵局第366章驚聞噩耗第四十二章趙博安欲學武藝第257章海上破交戰第892章裡應外合第683章半渡而擊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471章利在速決第679章傳遞消息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653章闖宮第901章突襲大勝關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632章大將軍第322章前往日本第271章清軍入關第855章長安使團第618章臼炮轟擊第1084章西歐大同盟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871章分配利益第689章聯絡江北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742章突襲仙霞關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829章國有企業第733章挖漢王牆角第836章官紳勾結第405章戰機在上游第857章關中細作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378章重組東林第782章建武末路第313章華興公司第956章援兵趕來第573章尋找航路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492章黃海大戰下第512章光復楚贛第八十一章圖窮匕見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149章多鐸退兵第三十七章入太湖創業艱難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266章意見分歧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427章氣勢不能輸第586章緊急求援第730章羣雄逐鹿第960章猛龍過江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940章滎陽合戰上第283章擊退鄭軍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九十六章怎麼又是這廝第388章孫可望稱王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464章不堪一擊第634章控制浙江第429章衝擊車陣第358章激戰長江第499章出城決戰第189章斬殺清使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667章草堂相談第1080章失去信心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317章巡視東番第782章建武末路第215章遷民禁海第403章消滅清軍斥候第626章發兵杭州第252章打上門來第530章齊聚杭州第344章攻下城池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802章小覷於孤第850章股價爆炸第1053章周英同盟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