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

bookmark

由於心憂荊州方面戰局,張飛再得知消息以後,便立即召見諸將,吩咐他們好生駐防巴西,防範突發變故。

其中,張飛命範強、張達二將統領部衆,防禦城池。

將這一切安頓完畢以後,他才縱馬狂奔,沿西奔赴成都而去!

這一去,他乃是前去請戰,率衆援助荊州的。

數日時間,眨眼而過。

成都城。

王府,偏殿。

此刻,已經年過花甲之齡,鬚髮皆白,頭部兩側掛着一對大耳的漢中王劉備正提筆批覆着近日來各地所匯聚的公文。

批覆的過程中,劉備不由忽然感受着絲絲不詳預感,右眼跳個不停,半響不得停離。

“咦,這是怎麼回事?”

“孤怎麼忽然會心生不詳的預感?”

“難道是,荊州方面出變故了?”

“不對啊,荊州有二弟鎮守,豈會有危?”

此刻,劉備亦不由放下手中筆,沉思又自我否定着。

“究竟是怎麼回事?”

“報。”

“主公,軍師言有要事,正於府外求見。”

只不過,就在劉備心生疑慮時,身長八尺,面色嚴肅的親衛將陳到不由跨步奔入殿中,拱手稟告着。

“哦?”

“軍師既然求見,想必是必有要事。”

“叔至,你速速前去領軍師進殿。”

聞言,既是得到劉備同意,陳到面色淡然,頓時拱手領命道。

隨即,他徐徐跨步退出!

半響功夫。

一席青衫儒服,手執鵝毛羽扇,頭戴綸巾,身長八餘尺,面目朗星的諸葛亮迅速奔入殿內。

“亮參見主公。”

“孔明,免禮。”

“你此時前來,可是有何要事?”

聞言,劉備頓時揮手,止住了諸葛亮行禮,遂立即招呼其入坐,然後才急切的問道。

短短時間。

待諸葛亮坐定以後,他輕搖羽扇,面露憂色,道:“主公,南郡信使傳來緊急戰報,吳侯孫權趁關君侯率主力北伐襄樊之際,已經背盟我方,轉而與曹賊聯盟。”

“如今,孫權已命大都督呂蒙盡起主力,逆江西進,企圖攻取荊州。”

一席話語落定。

劉備不由瞬間驚了,面上嘴脣張得極大,半響未合攏。

“軍師,你說江東與我方斷盟了?”

“那二弟呢,他如何了,可有閃失?”

只說,反應過來以後的劉備,第一時間竟不是關心的荊州安危,反而是關羽的安危。

聞言,眼見着劉備急切的目光,諸葛亮輕搖羽扇,面色不變,道:“主公,君侯一事,暫時還不知情況!”

“因爲,信使乃是殷別駕所遣西進。”

“不過,雖然君侯還未有消息傳來,但亮料想,如今殷別駕既然已經洞悉了江東的偷襲方案,想必城池已早有防備。”

“如今,君侯應該正率主力回防與吳軍對峙的途中。”

隨着諸葛亮滿含笑意的分析着,才漸漸打消了劉備的焦慮不安。

沉思半響,劉備才恢復神色,面向諸葛亮,唏噓道:“孔明,如今孫權斷絕聯盟,轉而與曹賊結盟,襲我荊州。”

“你以爲,爲今之計,孤應當如何?”

此刻,劉備也將滿含希望的目光放在了諸葛亮身間,寄託於其有應付方案。

話音落下。

諸葛亮面露笑意,徐徐說着,顯然是早已在前來王宮的路途中,便已思忖好對策。

“主公,以亮所想,既江東與曹賊聯盟,想必兵鋒強勁,未避免君侯實力有限,難以兩線對敵,我等應當迅速遣軍,發兵東進,援助荊州戰事。”

“以此避免君侯兵敗,荊州失守的悲劇發生。”

頓了頓,他又解釋着:“由於信使路過魚復時,趙將軍正奉主公之命巡視東部地區,故而,趙雲將軍聽聞荊州變故,便擅做主張,領數百白耳精兵東進,援助荊州而去!”

一席言論。

諸葛亮徐徐稟告趙,劉備徐徐聽罷,亦面露贊同之色。

“既如此,孔明,那明早議事時,便由你向衆文武告知荊州之變,然後孤將調兵遣將,救援荊州。”

“諾。”

諸葛亮遂也立即起身,面向劉備,躬身行禮,拱手應諾着。

旋即,他便徐徐離去!

直到諸葛亮緩緩離開偏殿,劉備才陡然從蒲團當中屹立而起,面色陰沉,緊盯着殿門處,沉吟不語。

半響,他才面色大變,陡然間,渾身進皆燃起熊熊怒火,暗暗沉吟着:“孫權啊孫權,此次既是你找死,那孤必不會放過你!”

“四年前,你命呂蒙襲取孤三郡之仇,吾時刻銘記着。”

“此次,你既然膽敢當先犯境,孤必將讓你遭受慘痛的代價。”

一時,劉備暗自沉吟,面色亦越發陰沉。

他早在數年前,呂蒙襲取三郡之時,便已經心生滅吳的打算。

故而,他剛剛收到呂蒙暗奪三郡的消息,便陡然盡起蜀中五萬大軍東進,坐鎮荊州,命關羽率部攻略益陽。

當時,這一戰可謂是一觸即發!

雙方,幾乎是將要於長江上決一死戰。

可惜,關鍵時刻,曹操卻是忽然攪局,率衆南下漢中,由於張魯實力低微,壓根無法抵達曹軍強勁的兵鋒。

漢中全境,迅速淪陷。

那時,由於劉備新得蜀中,政局亦不穩,故而擔憂曹操會忽然進犯蜀地,才慌忙請和江東,以三郡爲報酬,還曾經的南郡一借。

由此,纔有了湘水之盟的由來!

“孫權,當年乃是曹賊進犯,保住你一命。”

“今日,你既是主動背盟犯境,那孤必將滅你東吳。”

此刻,劉備怒火難平,悶悶思索着。

須知,前段時日,他才收到了關羽水淹七軍,大破曹軍,威震華夏的大捷。

當時,劉備便將這則大捷宣揚於蜀中,一時極大振奮、鼓舞了蜀中軍民之心。

如今,吳軍背盟,以精明的劉備,又豈會看不出這意味着什麼?

吳軍大舉來襲,關羽北伐必定失敗。

………

翌日,清晨。

王宮,正殿。

如今,剛過雞鳴時分,文武大臣便紛紛聚集王宮當中,分左右兩側依次屹立着。

其間,左側以諸葛亮爲首,其後分屬是劉巴、法正等謀臣。

右側,則是以治中從事黃權爲首,依次分別是李嚴等將。

早議,乃是劉備進位爲王以後,所根據諸葛亮、劉巴的提議,所專門設立的。

每日諸臣彙集,都要對前日所發生之事,進行探討,然後提出解決方案。

等待半響。

頭戴王冠,身穿王服,極爲莊重而又威嚴的漢中王劉備徐徐從殿內走出,登上王坐。

然後,羣臣立即躬身行禮,道:“我等參見漢中王!”

“諸愛卿,平身。”

一席話落。

“孔明,你將昨日之事,告知諸愛卿吧。”

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五十五章 夏侯楙,顫抖吧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二百九十一章 鐵車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四十二章 陳羣的無奈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三十六章 渡比水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二百二十九章 吳軍要殺我?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三百三十二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七十二章 假途滅虢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二百八十二章 賞識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五十三章 制定策略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三百四十二章 漢軍莫非有詐?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一百二十八章 漢津激戰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蒙的打算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將之夙願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七十一章 憤怒的黃鬚兒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將請戰第七十五章 談妥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二百零四章 落幕的武聖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三百零三章第七十五章 談妥第九章 假象第四十二章 陳羣的無奈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風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王子風範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