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

bookmark

“漢中出事了?”

此話剛落。

不僅漢中王劉備面露驚愕之色,階下羣臣亦是面色惶惶,就連軍師將軍諸葛亮、尚書法正面上也是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驚色。

這個時候,誰會侵襲漢中?

這是目前諸臣內心的唯一想法。

曹軍,很顯然是不可能的!

須知,曹軍的關中部隊早在漢中一役被打殘。

現在沒個幾年的功夫豈能恢復過來?

再說,魏王曹操目前正在北征塞外,又豈會在此刻主動招惹蜀軍?

沉吟半響,饒是一向算無遺策的諸葛亮此刻也不由搖頭晃腦,細細品着漢中究竟是誰會在這個關頭來犯的時候,陳到面色依舊異常嚴肅,沉聲道:“啓稟主公,那不知斥候……”

“宣他入內!”

“諾。”

一席話音剛落,陳到便腳步堅錚,連忙拱手退立。

片刻功夫後。

身長八尺左右的中年斥候唯唯諾諾的步入堂中,先是單漆跪地拱手行禮着:“小人蔘見漢王!”

“平身。”

見狀,劉備揮手示意他起身,遂眼神凝重,蹙眉說着:“不必多言,速速說說漢中方面究竟出何事了?”

“魏延爲何會在這個時候派遣汝等前來成都?”

一席話音,話語堅錚落地。

聽罷,斥候隊長哪敢怠慢,環視周遭諸臣,遂拱手高聲道:“啓稟漢王,小人乃是奉將軍之命快馬加鞭加急趕往成都,其目的便是稟告漢王,告知曹軍來襲!”

“敵軍勢大,將軍望主公早做準備。”

“勢大?”

“怎麼回事,難道是曹軍主力來襲了?”

“這怎麼可能……”

聽到此處,劉備原本便凝重的面容不由越發凝重,暗自思忖着:“可這不應該啊……”

“去歲的漢中爭奪戰,曹賊的關中精銳大半都折損於漢中,隨着夏侯淵一同覆滅,如今不過纔將近一年的時間,曹軍實力恢復如此之快?竟然還有餘力主動入侵漢中?”

這一刻,別說是王位上的漢中王劉備震驚了。

就算是堂中側旁的法正、諸葛亮也是眉目緊皺,半響都不得其解!

畢竟,蜀中自東漢以來,便接替了由於連年戰亂的關中,而擁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是的,曾幾何時,有着“天府之國”美譽的並不是巴蜀之地,而是關中平原。

《戰國策、秦策》記載:“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這便是秦策對於關中地區的描述。

當然,提到天府之國的不僅僅只有這一處。

後來的《史記、留侯世家》也如此記載: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最值得稱道的當然還是關中的地利。

關中自古有“關中四塞”之稱。

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谷關,西有牢不可破的大散關,北有身處渭河之濱的蕭關,南亦有橫亙南陽以西的武關。

關中平原是關中最富庶的地帶。

可這大片富庶區域卻牢牢被四周雄關環視守衛着。

這自然也就奠定了“天府之國”的美譽,亦是稱爲了爭奪天下的王霸之地!

諸如漢之良家子,唐之府兵,都是以關中爲基而控天下。

只不過。

由於東漢以來,全國政治中心東遷,也隨着羌人的興起,連年與漢人於關中渭河一帶大戰。

連年戰亂,也逐漸造就了關中的蕭條、殘破。

時過境遷!

隨着關中的蕭條,反觀巴蜀地區有着都江堰的便利,外加上連年的風調雨順,成都平原也逐漸取代了關中,擁有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諸葛亮隆中對怎麼說的?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這簡短的十二個字便能看出這是片民衆殷實、安居樂業的淨土。

不僅如此。

隨着劉備入蜀以後,大肆啓用諸葛亮、法正,劉巴等名臣治蜀,制定的《蜀科》也是大力推崇嚴酷的刑法,也讓早就存在於闇弱的劉璋時期的益州宵小之輩、肆意欺凌弱小之輩的豪強惡霸而煙消雲散。

可以說,如今的巴蜀早已是根基穩固,上下萬衆一心。

可就算如此!

經歷了去歲的漢中大戰,蜀中尚且依舊沒有緩過來。

諸臣不相信,反而關中恢復過來了。

不僅恢復了,竟然還有主動入侵的實力。

濃濃想了片刻,一側法正不由面露憂色,望着王位上的劉備面露愁苦之色,他不由緩緩上前數步拱手說着:“主公,恐怕此次我軍面對的不單單只是曹軍……”

“嗯?”

“孝直此話怎說?”

一席話落,劉備愕然,連忙相問着。

聞言,法正低笑了一番,又斜眼望着一側的諸臣,說着:“以正之見,如今的局面在曹賊親提主力北征塞外的時刻,關中竟然有伐我方的實力。”

“正猜想,恐怕敵軍此次借了外力……”

說完,不待衆人相問,他不由旬眼望着一旁的斥候隊長,沉聲道:“繼續說!”

聽罷,斥候隊長才不由回過神來,繼續拱手面朝漢中王劉備說道:“漢王,法尚書所言甚是!”

“此次曹軍確實是引了外力伐我軍,而這股外力便正是近年來聲名逐漸在隴側響的西羌國。”

“魏將軍在小人臨行時,還特意囑咐小人務必提醒漢王,這股羌人如今勢大,恐怕威脅遠遠在曹軍之上。”

一席話音,斥候隊長徐徐落罷,將軍情一五一十的稟告而出!

隨後,他遂也不在耽擱,便緩緩退出了堂中。

聽聞了斥候的一番詳細軍情,上首的漢中王劉備不由沉吟了好半響,面色也越發愁容不展,面對着階下的法正、諸葛亮說着:“孝直,孔明,如今羌人如此膽大恣意妄爲,竟然犯我軍境內。”

“不知你等可有何妙策,絞殺賊軍?”

話音一落,二人幾乎是同時沉吟不語,思索起來。

約莫是一盞茶的功夫不到,法正便重新恢復了滿面自信的神色,臉上滿面笑容,紅光滿滿,顯然已經有破敵之策!

正當他準備獻策時,卻發現一旁的諸葛亮竟然扯住了他的衣衫……

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二百三十章 放你走第二百八十七章 漢中狼煙起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四十二章 陳羣的無奈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十四章 收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五章 龐德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六十四章 解夢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一百零八章 走公安第七十四章 過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一百二十八章 漢津激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一百三十七章 勇戰(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發明家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九章 假象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七十三章 張遼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風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三百四十八章 吾破十餘萬羌寇如探囊取物爾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二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五十一章 信件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三百零三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三百八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四百四十七章 敕開府之權第二百三十六章 收尾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怒的飛哥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四百零九章 三郡響應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零七章 據江而守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