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

bookmark

夏侯惇於晉陽城兵敗自焚身亡。

這一則軍報剛一傳回魏都洛陽,頓時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國內也引發了空前的動盪以及熱議,民間亦是在潛移默化的蔓延着悲觀情緒。

諸文武抑制不住惶恐,甚至於魏帝曹丕也是當場昏厥過去。

夏侯惇竟然兵敗還被逼自焚身死。

這一打擊對魏國上下實在是太大了。

原本,魏帝曹丕採納太尉賈詡臨終前所安定雍州之遺策,準備吸引蜀軍主力全線入雍州腹地再轉而集結各方重兵圍殲之!

但卻未料到,此遺策被蜀漢上下的君臣一致努力下化險爲夷,主力雖有些受損但索性精銳尚在,先是關平提前感知到關中戰場興許會出現變故,便秘密派遣了暗衛勢力前往關中聯絡法正,提前派遣了張飛率部從武功水撤離秦嶺餘脈,從散關方向威脅陳倉,阻止了張合阻攔主力,而避免了主力被合圍。

後又得於老將黃忠的堅執而視死如歸,爲主力軍拖住魏軍主力的而贏得了漢軍突圍的時間。

隨即又有趙子龍忽然的絕境發揮,力斬數將,重奪臨涇,徹底擺脫困境。

曹真未殲滅漢軍主力而未竟全功,轉而設計圍孤軍深入的漢偏師魏延部,但所有人都以外魏延必敗身亡時,他卻兵行險招從出其不意的晉陽下手,逼得大將軍夏侯惇兵敗自焚,令魏國上下毫無反應的餘地。

夏侯惇乃大魏初建以後的第一任大將軍。

他戰死沙場可謂對國內人心衝擊極大,反而漢軍那面士氣近日來達到了空前的鼎盛。

……

天水。

冀城,臨時行宮。

自魏延率部逼死夏侯惇,於晉陽一線暫時穩定住局勢後,如法正,向朗以及吳班等一衆文武都一致諫言應當立即趁勝進軍,以響應幷州一地的魏延所部,避免遭受魏軍大幅度的圍城。

畢竟,晉陽地處幷州腹地,若未有援軍,還是會被團團圍困的。

一番商議下,向朗思慮一番提議着:“陛下,依朗之見,若想要魏文長所部偏師安然返回隴右,單靠他自己是決計不行的,自從僞魏大將軍夏侯惇戰死沙場以後,魏軍各部來援主力便屯駐於晉陽四周各處要點守備。”

“魏軍的意圖已經很明顯,隨着夏侯惇的戰死,勢必會影響到國內文武之衆以及三軍將士,民間的高漲情緒,魏軍肯定需要以全殲魏文長部來振奮軍心,重拾士氣。”

向朗一番話落罷。

意思已經很直白,那便是必須要採取接應魏延的對策了,不然將會再折一臂膀以及萬餘人,此乃是重中之重。

現在魏軍肯定是做好堅決滅殺魏延的準備了。

不然,若漢軍逼死夏侯惇卻依舊全身而退,那此次魏國的損失將會無限放大。

話落,一側法正思慮良久同樣拱手沉聲道:“陛下。巨達此言不錯,原本之前我等突圍以後,皆以爲以魏文長的秉性來看,他要麼是率衆強渡洛水、再走涇水企圖與駐防臨涇的吳將軍出匯合,再不濟也應是強渡汾水,從蒲阪側翼殺入關中腹地然後沿五丈原從秦嶺餘脈退回漢中。”

“故此,那時節正纔會建議陛下與吳將軍屯兵臨涇,依據涇水一帶佈防準備隨時接應突圍的偏師,但正卻也並未料到,魏文長竟會兵行險招,反是反其道而攻魏軍的薄弱地帶,反是打斷了魏軍的進攻節奏,趁機跳出了包圍。”

說到此處,法正聲調卻忽然有些低層下來,面上也透露着數分悲緒,緩緩道:“但魏文長卻在戰前忽略了一點,他縱然逼死了夏侯惇又能如何?反而會徹底激怒魏軍上下,會讓魏帝曹丕下旨不惜一切代價圍殲他。”

“而孤軍深入幷州腹地的他,也會讓我等的救援都鞭長莫及。”

細細一點,法正面上也流露着數分憂桑。

本來己軍主力成功奪回臨涇,擺脫魏國的圍剿後,他都已經策劃出了如何接應魏延突圍的後續一系列計劃,只要魏延率部突圍,就極有把握兩方匯合。

可他卻未想到,魏延如此大膽,竟敢孤軍深入而冒進。

但事已至此!

法正也只得提議着:“陛下。正以爲我軍應當立即遣三將軍再行加大對散關、陳倉的攻略,讓張合不敢絲毫起盯住我方臨涇的心思。不僅如此,適當的時候還可佯攻轉主攻,強攻一下大散關,吸引曹真的注意力,以分散魏軍主力圍困魏延所部的實力。”

“如此,那麼接應魏文長迴歸的把握性也將更甚數分。”

話暫告一段落,稍一沉吟下便再度拱手道:“其次,我軍可再遣一軍借道羌氐之地渡過黃河,深入上郡、西河一帶,與魏軍各部戰與一團,爲我軍偏師減少突圍的壓力。”

一席話落。

諸臣的建議漢帝劉備大多予以採納!

隨後,又命趙雲遣兩千騎士,萬餘步卒沿羌道再度奔往幷州而去。

再分遣臨涇守將吳懿予以配合,務必保證趙雲能夠救助魏延返回。

一時半會。

待一切事務完畢,劉備伏於御案上,面露絲絲悲慼之色,不由滿心的苦苦安嘆着:“唉!悔不聽當初丞相之計也,此乃朕之過也!”

一聲聲無盡的嘆息,道盡了此刻劉備內心的悲慼以及淒涼。

當時,劉備還屯駐於漢中整頓甲士時,諸葛亮便差人加急送來了輿圖以及於圖間標註了雙方的戰爭勢力以及各山川河流等地勢險要等等。

隨後,言辭懇求的請求劉備若進取涼州之地順利,則千萬不可迅速率衆東進,應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當穩定涼州的大好局勢以後,再行東征便可事半功倍!

但他卻執意率衆東進,易欲速取關中。

可現在……接連一連串的現實下,他不僅奪取關中的計劃功虧一簣,反是折損了忠心耿耿的五虎老將黃忠以及甘願斷後的將士。

甚至現在連魏延都有回不來的趨勢。

付出瞭如此之多的後果,他卻連關中一毫之地都未佔據。

這豈能不心生悲慼之心,不懊悔?

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第二百四十章 齊聚江陵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五十三章 制定策略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三十九章 水賊內訌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二百四十五章 俠客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怒的飛哥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三百零八章 難民思歸第四百七十三章 南征第四章 軍令狀第三百三十六章 仇人相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八十七章 橫渡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議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四百七十二章 江南防線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降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二百三十一章 吳人欺我刀劍不利乎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七十二章 假途滅虢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四百四十七章 敕開府之權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一百零七章 據江而守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