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仁義之師

bookmark

伴隨着一陣暢快的大笑聲,關平不急不慌,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割稻?”

聞言,從旁的孫狼、龐德不由面露疑慮,絲絲茫然。

眼見着諸衆不太理解的眼神,關平輕笑着:“諸位,如今我軍聲威正盛,數次大捷,如若許都方面堅守不出,你等覺得,就憑數千輕軍能攻破堅如磐石的帝都麼?”

“一旦曹丕固守城池,我軍下一步計劃便不能在實施。”

此次,關平率衆北上,就是爲了讓曹軍感受到壓力,從而調遣鄴城的大軍南下,將戰局擴大化,以此逼迫其父退入漢南,隔江對峙。

可現在,要是曹丕固守城池,他根本不需要調遣軍力前來,這便不符關平的策略了。

“所以,本將現在就是在逼曹軍出城野戰。”

“屯田,一直是曹賊後勤的最大助力,特別是軍屯,每年穀物滿倉,完全能夠支撐大軍用度。”

“而如今我等所在的這塊許田,也是曹賊最引以爲傲的一塊屯田地,你們試想想,要是我軍大肆收割田間稻穀,後果會如何?”

關平徐徐一席話落下,龐德反應不慢,思索片刻,便說着:“那曹軍今年收成將大減,許田是曹魏治下規模最大的屯田地。”

“如若我軍真的搶先曹魏,收割了稻穀,那至少在來年的收成前,曹軍將在無對外用兵的能力。”

“畢竟,兵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隨着關平、龐德的先後解釋,從旁的孫狼亦是明悟了。

“少將軍,那如若曹丕趁我軍割稻之際,趁機出兵,又當如何抵擋?”

此時,孫狼若有所思,徐徐問着。

聞言,關平面色不變,淡笑着:“此事易耳!”

“我軍只需全力防範許都城內的曹軍便可,至於割稻穀,不用操心。”

話音落下,關平陡然間高喝着:“趙忠,本將現命,你率五百軍卒分別前往四周的村落、城鎮,召集民衆。”

“然後告知他們,我軍會在前線防範曹軍,他們可以肆意割許田之稻,所有收穫歸於他們個人。”

聞聽着指令,趙忠面露疑惑,不過還是迅速拱手領命。

等待趙忠退去,孫狼若有所思,卻還是面帶擔憂之色,遂上前輕聲道:“少將軍,曹賊治下之民,可否會配合我軍?”

“呵呵,此事放心,不管怎麼說,總有貪圖便宜之人,會響應我軍前來割稻,只要第一批割稻穀的民衆得到了好處。”

“後面的,自然而然便會蜂擁而至!”

話落,關平自信滿滿,並不擔憂。

貪圖便宜,自古以來便是人的本性,能輕易得到的利益,沒有幾個人會主動拒絕。

號召當地民衆,利用他們採割稻穀,是關平行經此處,臨機所想到的一則謀略。

至於己方全權收繳稻穀,關平絲毫沒有這想法,他很清楚,單憑數千軍衆,深入曹魏腹地,已是不易,又怎麼可能安然割稻,還能運回去?

而且,人都是感性的,己方沒有利益拋除,周遭民衆又豈會響應他,冒着生命危險前來割稻?

畢竟,這可是軍屯,是曹操專門用以軍用的。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將這些稻穀送給周邊民衆,亦能結其心,己方的仁義自然便會逐漸向中原各地傳播。

如此,日後己方就算大舉北伐,也不會在遭到中原民衆的敵視。

可以說,這便是一樁無本萬利的買賣,荊州軍不用出任何東西,只需借曹軍之糧,便能盡收當地民衆之心。

徐徐間,三日時間相過,九月十六日。

許都城,丞相府。

此時,尚書華歆急匆匆奔進府中,遂拱手道:“公子,如今局勢不妙啊!”

眼見着華歆神色焦急,言語略顯慌亂,不由輕聲道:“華尚書,可是荊州軍方面又有何問題了?”

“你怎的如此慌亂?”

說罷,曹丕滿臉不解,他還是頭一次見着華歆如此失態。

聞言,華歆也意識到自己失態了,調整片刻,拱手道:“公子,三日前,分散在城外的斥候便傳回消息,消息稱,關平竟然在許田附近建造營寨,遂止步不前!”

“然後大肆動員周遭居民,前往田間割稻穀。”

“當時,只有區區數百民衆響應荊州軍,臣就沒在意,便未稟告公子你。”

“只是,這三日間,那關平竟然一粒稻穀都不取,民衆們割多少就收穫多少,現在消息傳出,每日響應的人數已經增長迅猛。”

“甚至,就連一些城中豪強大族都遣佃戶出城收割,平日裡,誰都不敢打許田的注意,可現在,前方有荊州軍抵擋,這些人已經陷入瘋狂,趁機收割了。”

“臣當時勸公子堅守不出,可現在我軍務必出城野戰,不然今年收成必定大幅度減弱。”

一席話語,華歆徐徐將目前情況講述,曹丕亦不由面色大變,遂道:“華尚書,三千南下的精騎到何處了?”

聞言,華歆不敢怠慢,連忙稟告着:“稟告公子,調令傳去,精騎便已經南下。”

“據昨日傳回的消息,已經渡過了河,現已經過了濮陽境內,正疾馳奔來。”

此時,曹丕思索起來,沉吟半響,望向周遭府中的數名侍衛,道:“你等速速前去城中通知程昱、夏侯尚等衆,讓其立即前來府中,有要事相商!”

“諾!”

號令傳下,數名侍衛一同拱手,領命退出!

許都城郊,許田。

此刻,關平腰旋利劍,在十餘名親衛的護衛下,昂首挺胸的行進在田間,目光四處張望着,眼見着地裡人影重重,一位位農民正在辛勤的收割着稻穀。

看這熱火朝天的架勢,民衆們真的是幹勁滿滿!

見於此,關平不由心生感嘆,徐徐道:“唉,華夏之民,自古以來便是辛勤的族民矣!”

“可惜,亂世一起,卻是華夏大地的族民悲哀矣。”

這一刻,雖然他在心生感嘆,可內心也越發堅定了,他要竭力輔助劉備,興復漢室,統一天下,結束亂世紛爭的想法。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沉吟半響,關平忽然有感而發,大聲唸叨了一句。

此刻,田間民衆紛紛楞神,下一秒便望見了身處田地裡的關平,立即跪地大聲道:“少將軍仁義,多謝將軍贈糧。”

“荊州軍真乃仁義之師也!”

這一刻,田間聲響震天,真的是一片沸騰,到處都響徹着歌頌荊州軍,讚揚關平的話語,感謝着贈糧的善舉。

第一百二十八章 漢津激戰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釁第二百八十二章 賞識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風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降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九十五章 搏戰,赤壁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二百四十章 齊聚江陵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釁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三百零五章 功名馬上取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三百三十六章 仇人相見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風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六十八章 龐會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二章 名將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鐵車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十四章 血戰天仙谷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二百四十五章 俠客第三百六十三章 魔高一尺第三百零八章 難民思歸第二百八十章 獵虎開個單章說兩句吧。第四百三十八章 以守爲攻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三百十五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五十一章 信件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議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居平五路第五章 龐德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九十五章 搏戰,赤壁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五章 龐德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