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秦政

直隸州首府應天府城外,這兒比起西嶺口自然要繁華十倍,即便是清晨,寬闊的官道上也已經走滿了前往州城的百姓。

應天府,原名宋州,因東主未登帝位時發跡於此,任此地節度使,故於高宗皇帝景德三年升宋州爲應天府,爲直隸首府。

應天府未設大都督,所以軍權亦是被總督抓在手中,只是直隸總督不常設,經常有缺,當下直隸總督是被東都大都督秦政遙領。

東都大都督秦政,非是宗室子弟,而是被鄭帝賜姓秦,若是不論君臣,他算是鄭帝的妻弟,少時從軍,與晉王不同,他在北都成名,曾一箭射殺後建名將呼延列灼而名動天下,有飛將軍之稱。

歸朝之後被鄭帝封爲武威侯。

當時更有翰林作詩恭賀這位新晉侯爺。

帝王將相歡宴終,高議金鑾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都督佩出太和宮。

而所謂東都大都督,掌管的是三城禁軍和東都城外曾經赫赫有名的二十萬天子親軍。權柄不可不重,鄭帝對其信任由此可見一斑。

大鄭五位大都督,大都督張清名義上總管天下兵馬,節制其餘四位大都督,暗衛大都督蕭烈掌管二十萬暗衛,緝查天下。北都大都督牧人起,鎮守大鄭北門戶,掌管北地三州兵馬。中都大都督徐林,掌管中都二十三萬鐵騎,乃大鄭最精銳之兵士。東都大都督秦政,掌管東都禁軍和二十萬天子親軍。

張清年紀最大,資格最老,威望最高。蕭烈權勢最重,最招文臣忌憚,而經過五年前之事後,名聲已經是最爲不堪。牧人起遠離東都,聲名很少現於朝堂之上,在北都做自己的土皇帝,最是自在。徐林鎮守中都草原多年,軍力最盛,民間名聲最好。秦政,不論名聲權勢皆是不如其他幾位大都督顯赫,但卻是最得鄭帝信任。

這是一個多事之秋,雖然老百姓們還沒有察覺出來,但是一些站得高的人,已經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了。

秦政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已經站在了武將的頂點,甚至是這個龐大而腐朽的帝國的頂點。

如果說這個帝國是一座金字塔,那他便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那一小撮人。站在這裡的他們已經距離天很近很近了。

天是什麼?天是那茫茫的天道,俗世是人間而立足於大地。

在俗世與天之間的便是修行界。

所以他作爲俗世中站得最高的人之一,他所考慮的已經不能僅僅是俗世,還有修行界這個不能以常理揣度的地方。

掌教真人給皇帝陛下的信中到底寫了什麼,大概除了鄭帝和掌教兩人以外已經無人得知,但是從陛下的一些隻言片語中,秦政可以揣測出絕不是對付劍宗那麼簡單。

俗世事俗世解,那麼修行界的爭端,掌教真人也決不會想要通過俗世的手段。

更何況劍宗可以躋身九流之首,卻不能讓三教變四教,便是因爲劍宗只有一名獨步天下的宗主,一人可以撐起一宗,卻不能舉起一宗。所以九流之首便是極致,再難前進一步。

三教之首對九流之首,勝負顯而易見,需要謀求助力的是劍宗而不是道宗。

晨光照亮了這座紅牆金頂的莊嚴皇宮,秦政這位不到四十歲就已經封侯,官居大都督,在整個大鄭王朝都算是炙手可熱的男子身着黑色滾金邊官袍,負手走在戒備森嚴的幽靜御道上。

秦政身兼直隸總督和東都大都督兩職,總督算是文臣,大都督則是武將,武將爲黑底暗金邊,文臣則是黑底紫金邊,秦政雖然看着文雅,但骨子裡還是一名武人,所以他穿得是暗金邊的大都督袍服,而不是文紫金邊的總督袍服。

一個個大內侍衛挺直了脊樑,敬畏的注視着臉色溫和的大都督。

秦政除了武威侯,東都大都督,直隸總督這三重身份以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別人選擇性遺忘的身份,鄭帝的妻弟,也就是說秦政其實是堂堂正正的皇親國戚,國舅爺。

故去的皇后娘娘是他一奶同胞的親姐姐。

相比起紅顏易老,美人易逝,男人的氣質,地位遠遠要勝過那轉瞬即逝的容顏,正所謂男子不因時間而折損氣度便是如此。若是女子是花兒,男子反倒是如酒一般,時間沉澱的越長,越發醇厚。

秦政作爲最年輕的大都督,雖還不及不惑,但多年的磨練已經將讓他完全脫去了年輕男子的稚氣,變爲中年男子的沉穩。又加上多年高位養出的貴氣和軍人的陽剛殺伐氣,不得不說秦政足以讓大多數女子心神搖曳。不管是心已滄桑的成熟婦人,還是情竇初開的年輕少女。

此時秦政好像在想什麼事情,半低着頭對周圍沒有理睬,徑直出了皇宮。

出來皇宮,早有隨從在此牽馬恭候。看到秦政出了皇宮,立刻迎上去,遞上一件外袍,“侯爺,咱們是回府,還是?”

秦政接過外袍披上,然後翻身上馬,拿過馬鞭:“出城,去應天府。”

……

東都距離應天府不算遠,若是快馬加鞭,不過兩個時辰的路程。

卯時一刻秦政出了東都北門,不過巳時三刻便已經來到應天府門城門前。

秦政拿着馬鞭指了指應天府南城門上碩大的應天二字。

“當年我那可憐的外甥走投無路,逃到應天府,便是被我帶兵堵在這座城門前。”

“當年東主入東都登基前,便是由此門而出。”

國舅爺的外甥是誰,自然是十年前滿朝文武無不稱讚的太子殿下。

聞聽此言,一旁隨從皆是目不斜視,仿若罔聞。

秦政本就是自語,也沒甚在意,仍舊喃喃道:“用外甥的血鋪路,才讓我秦政爬了上來啊。”

“好一條青雲大路!”

秦政自嘲一笑,卻是過門不入,調轉馬頭,沿着城牆從南城門朝北城門而去。

……

有時候成爲一枚關鍵的棋子,是幸運也是不幸,不過最起碼的一點變化是原本看也不會看你一眼的人,終於會正眼瞧瞧你長什麼模樣了。

畢竟不是誰都能走盲棋的。

一男一女迎着剛升起的太陽從北邊朝應天府而來。

男在前,女在後。正是蕭煜和葉夏兩人。

走在前面帶路的蕭煜揹着傘和劍,一身不吭的默然前行。

走在他身後的葉夏四處打量,似乎是有些好奇中原的風土人情,便是挑擔的老奴她也要想辦法去瞅瞅筐子裡裝的是什麼。

背對着葉夏的蕭煜忽然問道:“前面就是應天府,沿着官道便能到達東都,你我就此別過可好?”

葉夏一愣,“爲什麼?”

蕭煜平靜道:“哪有那麼多爲什麼?”

葉夏有些失落,輕聲道:“是不是嫌棄我拖你後腿?”

“我不去東都城,我去梅山。”

說完蕭煜猛然展開身形,一掠而去。

只剩下葉夏獨自一人孤零零的站在寬寬的官道上。

第284章 鎮壓肅清,革新鼎故第10章 崑崙五千裡(上)第31章 形勢第20章 定計第99章 雙相菩薩第211章 劍仙斬魔佛第187章 花開時節又逢卿第116章 赳赳武夫第355章 氣數已盡第275章 再上梅山,毫釐之爭第8章 送不送第327章 江陵之戰(中)第90章 血祭雷光,捨身成佛第33章 雪大壓死人第341章 後手第68章 何謂浩然正氣第177章 千里下江都(十一)第102章 蕭煜有愧無愧人第223章 有事第177章 大喜(上)第268章 天下靜觀第73章 兩湖戰事(完)第299章 坐下來談第72章 易第35章 回憶第99章 緩稱王,廣積糧第52章 憑我第135章 道宗諸子第189章 藍玉三劍第16章 秋臺第37章 家事國事第188章 卻下心頭第105章 上山,遮天,金丹第117章 鐵騎第141章 三尺青鋒第58章 等你回來第159章 後建來人第26章 三法合一第100章 女子心思和天下大亂第52章 說蕭家,公主淚第143章 大雪山下第8章 見掌教(下)第216章 面南背北第91章 抄家第34章 小院裡的蕭煜,城門口的蕭烈第351章 大夢平生第54章 亂戰第122章 閣府第186章 暗流第58章 等你回來第57章 我叫林寒第86章 劍陣第120章 萬事有我第129章 對話第11章 星空第186章 一劍與鍛體第172章 千里下江都(六)第8章 受禪壇第96章 對酒酌談第221章 巡撫衙門內外第135章 道宗諸子第19章 論道(六)第159章 白蓮花開第202章 蕭玄第92章 湘州第55章 事終第95章 天人來襲第176章 援兵與陣第146章 何謂五氣又朝元第285章 當年舊人第213章 天魔之威第189章 徐林已死第272章 不平意氣,劍二十三第82章 中都、湖州和蜀州第109章 我是魔頭第188章 江南第一第60章 秋葉必須死第246章 嶗頂之變(三)第40章 上榜,蕭瑾,這世道第79章 袍袖似鐵第323章 而立之年第204章 雙秦兩人第28章 歸程第170章 輕騎重騎第70章 有人乘劍出海第142章 涼薄之人第116章 逍遙一劍第179章 蕭煜葬蕭昱第91章 變天第133章 再去草原(三)第198章 西玄第67章 兩湖戰事(四)第115章 搬山第73章 死在我手裡第95章 天人來襲第93章 論今第251章 嶗頂之變(完)第131章 再去草原(一)第54章 星空裡的星辰第83章 半個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