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

我們都很堅強

在大地震面前,我們爲脆弱的生命哭泣,我們也爲生命的頑強感到震撼。

在唐山大地震中,民衆表現出頑強的生存意志,生存手段多種多樣。唐山大地震發生時,儘管公共應急措施在沉睡,但李玉林的及時報信爲更多瀕危生命搶回了時間。據震後的1250份調查樣本顯示: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11%的人處於清醒狀態,14.2%的人處於半清醒狀態。有幸脫險逃生的人大都採用了傳統的民間應急防震方法——“大抵牀幾之下,門戶之側,皆可賴以免”(《地震記》)。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王紹玉即是運用該知識,迅速穿好衣服,躲在桌下避難。震後,時在馬家溝礦務局工作的王紹玉走出家門,放眼四望,原本熟悉的街衢變成斷壁殘垣,人們陸續走出、爬出或被架出。他細細觀察,倖存者中,他是唯一穿着褲子的人。作爲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者及倖存者,責任感驅使王紹玉日後承擔起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的研究。他的第一課題是求生的信念和堅強。他調查了974例倖存者,其中有258人採取了避險措施,183人避險成功。王紹玉在《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一書中寫道:“震時人們並非完全無所作爲。作爲分爲四個階段:首先是持有一顆冷靜的頭腦,而後採取有效避險措施,然後根據自身能力脫險,最後是保存體力等待救援。能否完美地實施四個階段,主要取決於人的生存能力——意志、信念、行爲。”唐山大地震發生後,一中年婦女被埋壓在廢墟中達13天之久,她靠着“解放軍能聽到我的呼救聲”的信念支撐,終於等來解放軍。與此相反,一位年輕人去世時,身邊存有大量葡萄糖液。他被扒出後,人們發現他的身體除手指外其餘的完好,他的手指因抓撓牆壁而被磨去半截。他是死於極度絕望,死於精神崩潰。

唐山大地震以人類最爲毀滅性的考驗,留下了這一批普普通通的民間英雄。他們無疑是人類的驕傲。陳俊華,地震時24歲,二五五醫院政治處幹事;郝永雲,地震時24歲,陳俊華的新婚妻子,廊坊市農村社員。從廢墟中被救出的時間:1976年7月30日,震後第3天。3天,對於生命的時限來說並不算長,可是對於這樣一對夫婦來說,卻分外漫長而難以支持。他們的存活,對於他們自己是一個奇蹟。唐山大地震發生時,他們剛剛結婚。7月28日的強大震波,擊中了所有的目標,也毫不留情地粉碎了這對夫婦的小小新房。一些倖存者就被埋在這樣的建築物中。那一刻,屋子裡亮極了,明晃晃的,就像開了電燈,就覺得四面牆壁像包餃子一樣卷塌下來。他們的屋子在宿舍樓的底層,上面的天花板已經傾塌,離他們的頭只有幾寸遠,僥倖得很,那塊板沒落下來,他們倆緊緊地抱在一起,周圍只剩下了比一張單人沙發大不了多少的空間。最初被砸下去的時候,這對夫婦也曾經呼救過,但竭盡全力的呼喊,對於偌大的廢墟顯然無濟於事。

爲尋求生之路,他們也曾和千千萬萬遇難者一樣,拼命地推梁木,砸鋼筋,搬石頭。有一扇紗門壓在他們身上,他硬是用手撕扯開紗窗鐵絲,出來後女人見他滿手是血。四周很黑,誰也看不見誰,只覺得悶,嗆得難受,嘴和鼻孔像被灰塵堵塞了。餘震時,樓板幾乎貼到了腦門。他們發瘋一樣地叫喊。熱極了,也渴極了。妻子哭喊,男人讓她別喊了,說裡面氧氣少,一喊就喊沒了。渴得受不了,伸手胡亂地摸着。天太黑,只摸到一隻瓶子。“是醋”,他高興得沒法說,抓起來就往嘴裡倒,卻是花生油。他喝了兩口,哇地全吐了。後來他昏睡過去時,老是看見一個軍用水壺,死死抓住它,就是不放手!他想起屋裡還有西瓜、桃子和半盆涼水,水裡還冰着一罐中藥,是爲她煎的。他四下去摸,什麼也摸不着,都壓碎了。失望之中,意外地摸到了一把菜刀。他對她說,這下好了,我們用菜刀砍出去。

菜刀捲刃了,變成了一塊三角鐵。他一共鑿開了七個窟窿,全都是死路。他們也不知道究竟過去了多長時間,他們感覺那個可怕時刻來臨了。太悶太熱了,滿額頭鼓起了大腫包,妻子只穿着一件背心和短褲,哭喊着,死死拽着他的手。他挪近她,她已經開始一陣陣地透不過氣,一陣陣神志不清。他摸到一頂草帽,給她扇着風;只要她一睜開眼,她就哭,就問他還能回家嗎?會不會有人來救啊?他心裡也很難受。周圍一點兒聲音也沒有,頭頂上偶爾傳來轟隆轟隆的響聲,也不見人聲。他看着她昏昏沉沉地躺在身邊,剛剛結婚,剛剛建立起這個家,妻子從農村到部隊來度蜜月,還沒有到頭,就這麼完了。新房碎了畢竟還是新房。不遠處的那對枕頭,圖案是兩條金魚,就是妻子一針一針繡的。那會兒,他也開始絕望。他覺得自己被埋得那麼深,那麼深,沒有希望了。這會兒他忽然想把磚塊抽去,任樓板壓下來,兩人一塊兒死算了。不遠處的什麼地方,傳來一個嬰兒漸漸弱下去的哭泣聲,還有一個孩子喊着“渴”的抽泣聲。這是鄰居王慶海一家。陳俊華只要稍一動彈,妻子於昏迷中就緊張得一抽搐。她的手使勁地抓住丈夫的手,緊極了。“見天了嗎?”她問。她仍在幻覺中,聽着那一聲聲菜刀砍擊硬物的“噹噹”聲。儘管那每一聲“噹噹”都顯得那麼勉強、機械、單調、無力,可是她卻實實在在地聽出了生的希望。30日下午6點多鐘,微弱而頑強的敲擊聲響終於傳出了廢墟,解放軍聽見了他們微弱的敲擊聲,一場軍民大營救開始了。他們獲救了。

夫妻倆闖過這道生死關,更加恩愛了,今天生活得很幸福。汶川大地震以後,他們夫妻惦念着埋在廢墟里的人們,默默地爲他們鼓勁,之後他們踊躍捐款。

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一名3歲的北川女孩獲得父母的肉身保護,在與死神抗爭43個小時後,奇蹟般獲救,但她的父母卻早已斷氣。她叫宋欣宜,她可以清楚地用詞語指出自己姓名中的每一個字。

救護人員是在北川縣城一個嚴重損毀的屋角處看到眨着大眼睛的宋欣宜的,而爲她頂住瓦礫的就是已經身亡的雙親。

進行救援的紅軍師裝甲團的官兵說,其實他們在前天早上8時就發現這名女孩了,但整個移位的牆壁壓在小女孩和大人身上,他們沒有合適的工具,無法將人救出。不巧當地又下雨,救援人員只能暫時拉起遮雨布幫女孩遮雨,並拿來牛奶、方便麪等食品放到小女孩身邊。天無絕人之路,來自遼寧的救援隊員帶來了切割機等專用設備,並已經在牆壁上打開了一個口子。傾斜的牆壁搖搖欲墜,救援隊員一方面緊張地撬動磚頭,一方面還要用木頭支撐危牆,防止牆壁倒塌傷到小女孩和周圍的人們。

救援過程中,宋欣宜不時發出陣陣哭聲更是讓人揪心,因爲不知道撬動磚頭是否影響到了小女孩的腿,救援人員不敢不用力,又不敢太用力。

到了早上9時40分,救援隊員在人們的歡呼聲中,終於將小女孩從危牆下面抱了出來。在熬過了雨夜和餘震,歷經40多個小時的搏鬥後,小女孩戰勝了死神。宋欣宜被抱出來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哭了。她已故去的年輕父母臉對着臉,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體搭成了一個拱形,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雙雙擋住了倒塌下來的沉重的牆體,用血肉之軀爲孩子構築了一道生命的圍牆。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在生死的一瞬,偉大的父愛和母愛卻神聖地超越了這種本能。

被救出的小女孩梳着兩條小辮子,除了右額上一塊已經結痂的硬幣大小的傷疤外,臉上只有一些灰塵,清秀的面容惹人喜愛。但因爲她的右腿長期受到壓迫,已經嚴重壞疽。解放軍將女孩放到擔架上,由軍人負責擡擔架,將女孩送到城外的救護車上。

在運送途中,小女孩的思維非常清晰,她告訴當地媒體她的名字和歲數。她還說,自己已經上幼兒園,平時喜歡看電視和畫畫。

在被擡上救護車之前,宋欣宜先後遇上醫療兵、醫生和總理***。醫療兵和醫生爲她的腿做了簡單的治療,***總理則是來到小女孩身邊進行了慰問。宋欣宜的救出,給救援人員帶來了歡欣和鼓舞。

5月14日14時,都江堰市向峨鄉向峨中學,援救工作進行了48個小時,一塊塊混凝土預製板被搬開,一具具遇難學生的遺體不時從廢墟中被擡到附近的操場上。每當這時,周圍幾百名焦急等待的家長便紛擁上前,辨認是否是自家的孩子。在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傳出後,其他更多的人則靜靜地散開,繼續默默地等待。由於13日下了一天的雨,加上14日半天的暴曬,空氣中瀰漫着一種令人痛徹心扉的味道。人們彷彿被看不見的針刺入了眼睛,又像被無形的手扼住了喉嚨,喘不過氣,說不出話,只有淚水模糊了視線……

“請家長們來辨認一下遺體,如果是您的孩子,請告訴我姓名和班級!”一個沙啞又帶着點稚嫩的聲音響起。循聲望去,一個略顯單薄的背影映入眼簾,他一邊幫着整理遺體,安慰悲痛欲絕的家長,一邊一絲不苟地履行他的“職責”——覈實、登記遇難學生的信息。他的名字叫作樑強。樑強今年16歲,是都江堰中學高一的學生。5月12日下午地震發生時,樑強和同學們及時撤離到了都江堰中學的操場上。雖然暫時安全了,但樑強放心不下家裡的父母和兩個姐姐,在徵得老師同意後,他從都江堰市區步行近4個小時,趕回了向峨鄉的家中。家裡的房子已經完全垮塌,幸運的是父母和姐姐們都安然無恙。

“我要回學校看看李老師。”幫父母匆匆搭建起一個簡易棚子後,樑強扔下一句話,頭也不回地向山坡下的母校向峨中學跑去。昔日美麗的母校已經成爲一片廢墟,樑強顧不上驚愕和難過,立即和聞訊趕來的鄉親們投入到了救援當中。他親手救活了幾個同學。開始的時候沒有工具,更沒有吊車,他就和鄉親們一起用手刨。他用找到的一根木棒在那些水泥板上敲,一邊敲一邊喊,下面醒着的同學聽到以後就會求救。後來,他又用木棒從每一個縫隙裡往下捅,慢慢地仔細地一點兒一點兒向下探,如果碰到了柔軟的物體,就說明可能是已經昏迷的同學,他就會趴在那裡喊,然後叫鄉親們來營救。後來,解放軍趕來了,鄉親們被替換下來,他就開始負責登記遇難同學的名單。

跟屍體打交道,讓樑強有些恐懼。他第一次覺得害怕是在從都江堰走回向峨鄉的路上。他一邊走一邊想,如果爸爸媽媽、大姐二姐死了,自己該怎麼辦?父母都已經快60歲了,兩個姐姐對他也特別好,家裡沒有錢,她們就不上學,賺錢供他一個人唸書,她們的成績都比他好……如果他們不在了,自己還能上學嗎?他簡直不敢往下想了。等快到家的時候他就不怕了,他想好了,如果他們都不在了,他會好好地安葬他們,然後自己也要好好活下去。

望着一片屍體,樑強沒有恐懼,他看他們年紀那麼小就不在了,只覺得他們真的特別可憐,一想自己真的特別幸運,所以就不怕了。更重要的是,廢墟里已經開始傳出斷斷續續的哭喊聲。樑強之所以會承擔登記遇難者名單的任務,除了開始時救援人員不足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經是向峨中學學生會的主席,是當地小夥伴的領袖。因爲都是附近村子的同學,學校裡差不多一半的人他都認識。清理廢墟的時候,他看見了他最愛的李軒老師的屍體,還有李老師剛滿7個月的兒子的屍體。樑強心裡一陣絞痛。李老師是他初中時候的班主任,對他特別好。他們村與他同齡的十幾個小夥伴也已經不在了。每一次的統計,他都很難過,每一個人都會讓他想起他們的很多事,但這兩天,他一直忍着沒有哭過,因爲他如果哭的話就不能好好地統計了,那麼這個活兒誰來幹?樑強想,我不哭。就讓淚水化爲一片片祥雲吧,在家鄉遭受磨難的天空中,映照出一片新家園。這個時候,樑強已經餓得不行了,他拿出了一碗方便麪,由於沒有熱水,他只能吃乾的方便麪。

這個時候,一個志願者掏出隨身攜帶的巧克力送給他。樑強到最後還是堅持沒有收下巧克力,他說他是大人了,吃乾的方便麪就可以,把巧克力送給更小的孩子吧,他們更需要……

《士兵突擊》是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但人們也許想不到,“許三多”作爲新時期解放軍的一個感人形象,竟成爲被困在廢墟里的孩子們的呼喚對象。5位女同學被壓在了天花板底下,她們呼喚着“許班長”的名字,被埋了48個小時,憑藉一種信念,等來了解放軍,最終得以生還。

在廣元市的木魚鎮,13歲的初中女孩何翠青,她在第一時刻發現了地震險情,飛快地跑出了寢室,原本已經逃離了危險,但爲了喚醒全寢室的同學,她又返回宿舍。何翠青喊叫出了一部分同學,天花板瞬間坍塌,她和另外四個同學被壓在了天花板底下。幾個被砸傷的孩子在黑暗的廢墟里被擠壓得不能動彈。何翠青和同學們在廢墟里堅持着,相互鼓勵着。有個同學含着眼淚說:“翠青,你已經跑出去了,爲什麼還要回來啊?”何翠青咬着牙說:“我能丟下你們不管嗎?我們是好姐妹啊!”同學們感激地望着她。有人絕望地說:“可能是都塌了,沒有人來救我們啦!”何翠青勸慰同學:“我們要挺住,一定會有人來救我們的!”一個同學問:“你說誰會來啊?”何翠青堅定地說:“解放軍叔叔一定會來!”有了她的鼓勁,幾個孩子憋足了勁在那裡狂喊。喊累了,外面沒有一點兒動靜,幾個同學都沒有勇氣活下去了,一個個都沮喪地垂下了腦袋。實際上,何翠青的腿傷極爲嚴重,她的頭被一個大石頭壓着,身子上面有個牀把子,還有鐵牀,把她壓得死死的,再縮也縮不過去。何翠青沒有退縮,繼續說:“你們一定要堅持,我們幾個都一定要活着出去,都答應我好嗎?”幾個同學點頭答應着。何翠青忽然想起了剛剛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她大聲說:“你們不是都看過電視劇《士兵突擊》嗎?裡面最堅強的戰士是誰?”同學們回答說:“看過!是許三多,許班長!”何翠青說:“好,我們要向許三多學習!來,我們一起喊許三多,只要喊出來你們就不疼了!”於是,廢墟里的孩子們齊聲喊着:“許三多!許三多!許三多!”喊累了的時候,何翠青讓同學們停下來保存體力。

地震發生十餘個小時後,北川3歲的男孩郎錚從廢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準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滿臉是血的郎錚艱難地舉起沾滿泥土的右手,虛弱而又標準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擔架上的小郎錚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禮感恩的舉動,讓無數的人深受感動,就像一個凝固的雕像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裡。

面對早已超出了其年齡所能承受的地震,3歲的郎錚從廢墟中被救出時,竟然不忘向救援人員敬上一個標準的少先隊隊禮。也許他敬的是一個軍禮,因爲他的父親是一個警察,從小他就崇尚警察和軍人,渴望長大成爲他們中的一員。他不僅僅是感恩,而是孩子的理想獲得了實現。倘若在平時,人們或許就會意地一笑,稱之爲聰明頑皮,然而此時從其敬禮中分明讓人讀出了堅強和勇敢。有了這份感動,有了這份堅強,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天災大難已經不足畏了。一名3歲的孩子,一名不諳世事的嬌小子,他本該在父母的懷裡撒嬌。但無情的天災讓他的童年變得深沉而成熟,他以一個“小男人”的陽剛之氣解讀了人性的堅韌不拔。地震可以摧毀我們的房屋,毀壞我們的家園,但永遠摧不垮我們的意志,衆志成城、萬衆一心,中華民族鋼鐵般的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現和詮釋。

我們都會動容地感慨:地震中孩子們的表現最堅強。

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9歲的林浩在倒塌的校舍中自救後,馬上用弱小的身體將一名昏迷的同學背了出來。隨後,他又重返已倒塌的校舍並背出來另一名昏迷的同學。開始爬出來的時候,他身上並沒有傷,是後來爬進去揹他們的時候才受傷的。據悉,林浩就讀的漁子溪小學只有31名學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這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來的兩個同學。幼兒園小朋友任思雨雙腿被卡,鮮血直流,救援人員怕她痛苦而救援緩慢,任思雨竟高聲地唱起《兩隻老虎》來安慰救援人員;12歲的女孩李月必須雙腿截肢才能救出,截肢中李月咬破嘴皮也沒有哼一聲,還問救援人員:“我是不是最勇敢的?”是的,孩子們,那片碎城並不可怕,過去的不過是一場災難,不論它有多大,也大不過人類不屈的精神。我們自豪地說: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或許是脆弱的。但人的精神,一種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精神,卻是充滿力量,堅韌而偉岸的。從這些孩子們的身上,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感受到了一種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自古以來,我們歷經了無數的災難,然而正因爲有了這種臨危不懼、堅韌不拔的毅力,我們才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險阻。

從這些孩子們的身上,我們深深地懂得,人的血肉之軀遠遠不如鋼筋混凝土堅硬,但我們的心比什麼都堅強。我們因爲堅強而喊出了“中國不哭”“汶川不哭”的口號,這是信心,這是希望,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二章 衆志成城(1)序言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序言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序言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