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成全子侄】

和記黃埔的會議室,林志超和一衆高層正在開會。

會議內容主要圍繞着能源、電訊、零售、港口、地產這五項主業進行討論,而這五項主業也全部延伸至北美、歐洲、亞洲,和記黃埔已經是一家世界性企業。

如果再加上‘香港電燈公司’,實際上是六項主業:

能源:和記黃埔持有88%的赫斯基股權(加拿大帝國銀行持有5%、林瑞寰持有7%),目前,赫斯基的資產值已經比1986年收購時,至少已經是翻了三倍;期間收購一家石油公司翻一倍,又大量收購加拿大的油氣資源,以及收購美國大量的天然氣資源,資產值至少達到60多億加元(約60多億美金)。

碼頭:葵涌碼頭是世界吞吐量最大的貨櫃碼頭,在1985年時,和黃屬下的香港國際貨櫃碼頭處理的貨櫃量佔葵涌的45%以上。之後,和黃先後投資近百億港元,到1990年年底公司擁有 10個泊位,89公頃碼頭設施(佔總設施的 63%),貨櫃吞吐量佔市場的 70%。和黃的國際貨櫃碼頭公司,是同業的壟斷性企業。另外,公司還擁有樓面600萬平方英尺的亞洲最大的貨物分發中心;以及,擁有英國最大的貨櫃碼頭菲利斯杜港。貨櫃碼頭業務是和黃的主要盈利來源,1990年盈利已達12億港元。

零售:零售業務是老和記洋行的傳統業務,和黃擁有兩大零售系統——百佳超級商場和屈臣氏連鎖店,另還有屈臣氏製造業和多種消費機構。到1990年12月止,百佳超級市場已達170間,另有40餘間在海外;屈臣氏屬下的連鎖店有400多間,本港擁有150多間,其餘在海外和內地。到90年代初,和黃零售業營業額達90多億港元的水平。

電訊:1986年年底,和黃設立一間全資附屬公司——和記通訊有限公司,統轄原有的和記電話、和記專線電視、和記傳訊、和記資訊傳通4家公司。和記電話公司主要從事流動無線電話(手機),客戶擁有率佔全港的 65%;和記傳訊公司原已收購了30家傳呼公司,是本港最大的傳呼機構,市場佔有率佔6成;和記專線電視合作擁有亞洲衛星一號的權益,並擁有亞洲衛視20%的權益;和記資訊傳通主要開發電腦聯網資訊服務,業務在起步階段,但前景廣闊。除此之外,和黃的電訊業務,已經在英國取得很大進展,擁有較大份額的傳呼用戶,以及順利進入第一代流動無線電話,並獲得CT2(第二代流動無線電話)牌照;和黃在澳洲、泰國、印尼、馬來、菲律賓等地區,都已經打開當地電訊的口子,有獨資,也有合資。

港燈:在1983年,爲怡和置地所控的港燈集團,擁有香港電燈公司和豐澤、嘉雲等9家全資屬公司及國際城市等5家聯營公司,業務包括電力、地產、工程、工業、貿易、零售、保險等多方面。該年稅後盈利7.22億港元。1985年,長實系和黃收購港燈2兩年後,年盈利12.8億港元,增幅60%多,爲港燈集團有史以來首次突破年盈 10億元大關。1986年又突破15億港元,1990年突破30億港幣。目前,和記黃埔持有港燈的股權已經增持至43.8%。

馬世民在會議室,說道:“和記電訊(英國)已經完成對英國宇航旗下的個人通訊業務的全部股權,完成收購後,英國宇涵持有和記電訊(英國)25%股權。完成收購後的和記電訊(英國),將重點發展英國第二代移動電話CT2、個人通訊網絡PCN。”

通過換股的方式,避免了更多的支出,同時也算加強和英國本土企業的合作。除了CT2、PCN業務外,和記電訊(英國)的業務還有:和記移動電話、和記傳呼、和記移動數據、和記幹線移動電話等等,這個行業有太多的新技術。

林志超說道:“CT2這個技術,沒有經過市場的驗證,充滿着未知性,注意投資的額度;相比而言,我更看好數碼蜂窩式通訊網絡服務,你們晚點進行研究,如果可行,和記電訊要第一時間入場。”

大家都懷疑起來,馬世民更是說道:“林爵士,這個數碼蜂窩式網絡服務,目前不是歐洲的主流,CT2纔是歐洲的主流,而且”

林志超說道:“正因爲如此,如果和記電訊第一時間進入數碼蜂窩式網絡服務,那麼我們可以更好的打開市場。晚點,給我一個方案!”

馬世民只能說道:“好的!”

在公司的大方向上,林志超還是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他放權不代表權利小。毫不客氣的說,他可以馬上讓不聽話的任何人走,都不會造成和記黃埔的公司動盪。

當然,目前林志超和馬世民合作算是很愉快的,馬世民是一個很不錯的得力助手。

在林志超的所有‘干將’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CT2在英國投資預算是多少?”

“8~10億港幣,不過是分成幾年投資進去。”

“得收緊一下,同時將投資期拉長,儘量減少開支吧!”

“好的!”

不投資又不行,畢竟你不投資,英國其它電訊公司會投資,那麼你就沒有市場影響力。

虧點錢美食,重要的是要找對‘正確的道路’,一旦和記電訊第一時間進入‘蜂窩式通訊網絡’,那麼在英國佔有的市場將會增大。

和記電訊在澳洲、東南亞的發展,也在穩定推進。這些事情,林志超倒是很少直接參與。

接下來,林志超關切的重點是零售產業,他希望讓屈臣氏儘快發展至整個亞洲區域,然後再去歐美髮展。目前,屈臣氏在港澳臺、大陸、RB、韓國、東南亞都有門店,海外門店達到60%以上。

榮智來到長江集團中心,看着高聳入雲的世界性大廈,不由得心生一股羨慕之情。

這座大廈代表着林氏集團的地位,就連匯豐大廈、中銀大廈都稍遜一籌,被美國人視爲現代建築的代表之作。

與此同時,匯豐大廈、中銀大廈、長江集團中心這三座大廈,已經成爲香港的標誌性建築,以及被市民、遊客談論的資本。

“不知道什麼時候,中信(香港)纔能有這樣的一座總部大廈!”榮智低聲發出感嘆。

中信作爲直屬行政院的一級公司,同樣得在1988年中信接受上面對駐港中資機構的統一整頓,結果,中信檢驗合格順利通過整頓,進一步證實中信並無特權。至於香港某些輿論界、工商界人士指稱中信享有特權,那隻能代表他們的觀點,榮智不會苟同。

相反,榮智認爲他可以帶領中信(香港)發展成一家本地財閥。

當然,他需要得到一個‘大人物’的幫助才行!

在前臺的指引下,榮智來到長江實業集團董事長辦公室。

“林叔叔”榮智親切的叫道。他來香港十多年,便是多虧這位林叔叔的幫助,林叔叔以子侄對待他,纔有了榮智今天的事業。

如今,中信(香港)已經完成‘借殼上市’,借的便是長實集團旗下的‘新景豐發展(原新鴻基旗下地產企業)’,所以正式更名爲‘中信景豐’。

新景豐發展,被長實集團收購之後,發展幾年一躍成爲市值10億的優質企業;這家公司作爲‘殼’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它業務單一,僅地產投資,這是理想的天然殼。

香港中信通過少量現金,以及通過換資的方式,獲得這家公司的控股權。這一步,沒有林志超的幫助,榮智連‘殼’都找不到,或者說壓根沒實力借殼上市。

林志超邀請榮智在沙發坐下,說道:“怎麼有空來我這裡?”

他對榮智當然不是真正看成‘子侄’,雖然他確實娶了江南大族唐氏的兩個女兒,但可不是亂認關係的人。之所以幫助榮智,是因爲他的父親關係,再加上背後站着的是國家。

中資入港,都喜歡扯‘林超人’的尾巴,希望藉助他一飛沖天。林志超也是能幫就幫,畢竟這些都是一筆筆人情債。

而明年,就該大家還他的人情債了!

榮智說道:“林叔叔,聽說你準備將個人手中的中信景豐5%股權,捐給林志超基金會?”

中信景豐通過一系列的改組後,股權情況是:中信持有49%、長實持有5%、林志超持有5%、其餘爲公衆股分。

林志超說道:“嗯,正準備正式通知!”

榮智奉上馬屁的說道:“林叔叔在慈善事業上,值得所有人學習!聽說您還準備向華夏殘疾人事業捐款,可見你的高風亮節!”

雖然是馬屁,但卻是事實!

至於向華夏殘疾人捐款的事情,目前還在接觸當中,林志超也是被人上門洽談。當然不是逼他捐款,只是說有這麼一個事。

林志超當然也很給面子,當場就表示要觀看殘疾人的匯演,瞭解這部分人羣的情況;至於最終捐款多少,則需要林志超基金會進行討論。

林志超笑道:“你今天來是有事情吧?”

榮智臉一紅,在外人看來,他經常和林志超等人打高爾夫球,認爲是‘平起平坐’;但實際上,從各方面來講,林志超都是他的長輩。

“是的,我想收購恆昌!”

林志超聞言後,沉默起來,榮智頓時心裡一緊,如果沒有這位林叔叔加盟,事情不可能成功。

好在,林志超思索一陣後,說道:“收購恆昌公司,非得邀請鄭裕彤不可!其他人,也可以邀請,多多益善。”

榮智馬上說道:“鄭裕彤會倒戈我們嗎?”

林志超笑道:“當然沒問題,他們備怡不是已經收購失敗了嘛,鄭裕彤必會加入我們。”

隨後,兩人簡單的聊了一下,邀請那些人入夥的事情,最終確定包括郭霍年、何厚鏘兄弟、洗爲堅,後面都是親華的商人。

待榮智離開後,林志超思考起來。

去年,恆昌有意放盤的消息,被何善衡的契子林秀峰得知;隨後林秀峰便和鄭裕彤、徐展堂成立合資公司,對恆昌發起收購。結果,三人得意忘形,認爲又是何善恆契子,又是何善恆多年好友,事情一定可以水到渠成,便傳出他們三人打算將恆昌公司‘拆骨扒筋’進行瓜分;這下好了,何善恆等人最在意就是企業完整性,以及老員工們的歸屬。

結果可想而知,三人直接完敗!

1946年,何善衡、樑球琚、何添、林炳炎等人成立大昌貿易行,即爲恆昌企業的前身。大昌行以代理食米花生油爲主,經過數十年發展,大昌行成爲香港大型綜合性貿易公司。恆昌企業是大昌的控股公司,恆昌及大昌均未上市,但規模及盈利,絕不比藍籌股公司遜色。

大昌除傳統的糧油貿易外,還代理資生堂化妝品;代理金嗓子、藍寶、金章、富士、TEAC第一音響等數個品牌的家電及音響;經銷瓷磚、雲石、水泥、五金、潔具、廚櫃等建築材料;代理本田、日產、大寶力、五十鈴等產名牌汽車;擁有太平廣告、式雅洋服、大昌貨倉、大昌貨車隊、大昌汽車服務(維修)中心、利時汽車工程等多間旗下公司。大昌貿易,以汽車貿易最引人矚目,它擁有7間汽車行,佔全港汽車銷量的約4成。大昌還擁有多項物業,其中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的恆昌大廈,價值就逾10億。

1990年,大昌行的營業額達100.1億港元,純利10.22億。與33家恆指成份股(藍籌股)的同年盈利比較,大昌可排第19位,僅次於第18位的新世界發展(10.88億港元)。

若大昌或恆昌上市,其市值及盈利可臍身20大上市公司之列,成爲藍籌股,亦不在話下。

恆昌雖然沒有上市,但股東卻又好幾百名,主要是老員工;其中何善恆、何添佔股各位25%左右,所以想強制收購時很困難的。

當然,何善恆、何添都有意放盤,這是關鍵的地方。

林志超決定參與這次收購,實際上並不是牟利,更多的是幫助榮智。當然,他也知道這次收購可以獲利,所以決定讓‘林志超基金會’來操作。

他現在不缺錢,所以對慈善事業更加重視。

第433章 【皇子大婚】第151章 【太平紳士】第380章 【震撼上市】第510章 【做空石油】第280章 【盯着他搞】第523章 【文化自豪】第214章 【對錢不感興趣】第178章 【做我傀儡】第450章 【我的根還在】第233章 【艱難抉擇】第323章 【過江龍】第497章 【賺他個200億】第206章 【工廠帝國】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468章 【拋出誘餌】第456章 【黃金大漲】第368章 【女強人】第406章 【屈尊合作】第158章 【區別對待】第324章 【永做華夏人】第73章 【初試啼聲】第335章 【星光行事件】第565章 【電訊佈局】第146章 【哥哥給你】第468章 【拋出誘餌】第83章 【牆角偷聽】第288章 【威水的兒子】第359章 【揚眉吐氣】第121章 【真是神人】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335章 【星光行事件】第113章 【不自由毋寧死】第378章 【青澀的白娘子】第250章 【零售部門】第525章 【手段高明】第171章 【唯利是圖】第213章 【超人偶像】第294章 【國際舞臺】第193章 【又一個金蛋】第329章 【香港VS希臘】第57章 【不受蠱惑】第375章 【競爭力】第128章 【天胡開局】第215章 【最佳經營策略】第334章 【傳媒集團】第390章 【幾萬人罵你】第579章 【大決戰】第255章 【工業之王】第120章 【三天兩頭】第89章 【強勢反擊】(第八更!求全訂!)第19章 【冉冉升起】第320章 【東方之珠】第334章 【傳媒集團】第554章 【你太小看我了】第543章 【科技巨頭】第511章 【金絲雀碼頭】第375章 【競爭力】第419章 【再購黃金】第4章 【初逛港島】第547章 【衛星電視】第67章 【風口浪尖】(求月票!)第559章 【邀請進京】第535章 【置地危機】第503章 【要連卡佛】第275章 【一樁懸案】第252章 【狡猾的華人】第355章 【發展科技產品】第264章 【不歡而散】第481章 【曾經擁有】第472章 【紅白機暢銷】第503章 【要連卡佛】第112章 【紛紛到位】第367章 【非同層次】第511章 【金絲雀碼頭】第340章 【貨櫃碼頭】第203章 【願者上鉤】第220章 【踏入曰本市場】第457章 【80年代】第556章 【一將成萬骨枯】第444章 【祖墳被扒?】第476章 【人間帝王】第53章 【喜得大將】第272章 【第一次打擊】第461章 【捐資助學】第454章 【笑到最後的人】第285章 【銀行擠提事件】第547章 【衛星電視】第16章 【拜見山門】第179章 【抽半根菸】第390章 【幾萬人罵你】第217章 【名聲大振】第372章 【取代萬代】第446章 【祖墳沒有被扒?】第569章 【2000萬的賭注】第154章 【1952年】第531章 【忠臣走狗】第61章 【碗裡鍋裡】(求月票!)第23章 【日常工作】第405章 【榜樣的力量】第534章 【請從前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