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無論是民用基礎設施還是國防工程建設,亦或是戶外的各種活動都大幅度的減少了。不過這並不意味着人們什麼也不需要幹,對決策者們而言,這是個冷靜思考、認真總結、精心籌劃的重要時機。他們在壁爐前審視現實、探討方略、制定計劃,那些腳踏實地者更是冒着嚴寒進行必要的實地探察,完善方案,以待來年開春時能夠迅速上馬,快速推進。
這段時間,魏斯跟洛林駐軍部隊第17國防師的指揮官弗里斯將軍往來頗多,一方面是協商跟駐軍部隊相關的軍民項目如何實施,另一方面,是由於軍方高層總結上一場戰爭的不足,確立了軍事動員體系改革方案的大方向,並初步選擇了五個聯邦州進行試點探索——在戰爭時期完全被諾曼人佔領的洛林便是這五個試點的聯邦州之一。
所謂的軍事動員體系,廣義上涵蓋了預備兵制、國民訓練和動員、裝備物資生產等相關領域。分析過去三十年間所發生的兩場大戰,不難發現聯邦的預備兵制和戰時生產轉軌都沒有太大的問題,比較明顯的短板在於國民訓練:從經濟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發,聯邦軍隊採取徵募混合制,除正規部隊和各級預備兵之外,並不對普通國民進行普及性的軍事訓練,這種傳統的軍事制度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經濟發展,能夠應付大多數軍事衝突,然而隨着諾曼帝國的“厚積薄發”,最近兩場戰爭都具有全面性、持續性、高強度的特點,聯邦軍隊雖然通過多批次的國防動員和戰時動員補充了足夠的兵力,但相當數量的新兵在上戰場之前未能接受足夠充分的訓練,導致了傷亡率增高、軍心士氣降低、撫卹金激增等一系列不良後果。因此,聯邦最高軍事委員會戰後不遺餘力地推動軍事動員體系改革,要求在和平時期對廣大國民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軍事訓練,以便在遭到戰爭威脅時進行深層次的動員。一旦戰爭打響,在最短的時間內動員起儘可能多的部隊,敵人即便突破邊境防線進入聯邦,也將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處處受制、寸步難行。
洛林的3000多萬人口當中,政府登記在冊的適齡健康男性有900萬人,這相當於上一場大戰初期經過動員的聯邦軍隊的總數,而洛林僅僅是27個聯邦州之一。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最大數字,要維持這個地方的工業農業和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不可能把所有的男丁都拉上前線,但哪怕只動員一半的一半,也能夠組建一支規模驚人的部隊。戰爭時期,在魏斯率領的洛林游擊戰士的示範帶動下,洛林各地遊擊運動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的統計,在遊擊運動最爲鼎盛的時期,投入遊擊武裝的戰士有數十萬之多,而諾曼的突擊部隊最多的時候也就十多萬,遊擊部隊對敵對侵略者有數倍的人數優勢。雖說雙方的武器和戰術條件相差太遠,但是這種人數上的優勢還是有將敵人驅逐出去的可能性。
事後總結,人們發現游擊隊伍中之所以沒能形成這種燎原之勢,給予敵人更大的打擊,是因爲他們大多數人的軍事素養實在太低,幾乎等同於平民,而他們所有的裝備又非常短缺。在聯邦最高軍事委員會大力推動軍事動員體系改革之時,各地的有識之士也紛紛呼籲建立兵民結合的動員和備訓體系。隨着改革的進行,聯邦軍得以借制式裝備更新的機會,把大量戰時使用的老裝備下發到地方,由各地駐軍部隊牽頭軍民備訓。
舊軍閥們有句名言,“機槍一響、黃金萬兩”。說的既是戰爭的收益,也闡明瞭戰爭燒錢這個恆古不變的哲理。無論是戰爭動員還是和平時期的備訓,都需要大量資金維持。阿爾斯特自由聯邦有着強大的工業力量,多年來政府一直是國庫充盈,但是經過戰爭的摧殘,加上戰後的減稅政策,終於也淪落到了經費捉襟見肘的地步。弗里斯將軍幾次跟魏斯碰面,都提到了軍方的備訓經費遠遠不能滿足軍民備訓任務的需要——最高軍事委員會和總參謀部要求第17國防是每年組織訓練至少四十萬適齡國民,每人訓練時間不少於一個星期,這一個星期之中,實彈射擊不少於50發。彈藥,軍方可以給予足夠的保障,但將這些平民召集到駐軍部隊的各處訓練場,路費、餐費以及槍械彈藥之外的必要裝具、物資都有很大的缺額,需要地方協助籌措。
爲了促進地方的發展,魏斯到任半年,已經把洛林州政府全年的經費給花了個精光,還擔負了不少債務,根本不可能承擔如此龐大的軍民備訓經費,好在洛林民風彪悍,戰爭時期屢次遭到外敵侵襲,使得民衆對國防事業格外熱心,從民間籌集備訓經費是可行的。在魏斯和州政府負責號召和動員下,企業和民衆紛紛捐資。爲了避免這種捐款出現不必要的浪費,州政府和第十七國防師聯合組建了軍民備訓委員會,主動邀請聯邦安全監察部門派來督察員,將各方募集到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定期公佈、審慎使用。
在洛林各界的踊躍支持下,開春後,第一期軍民備訓得以順利開展,來自各個城鎮的10萬名適齡青年使用駐軍部隊的訓練場所和營房進行爲期一週的相當於預備役強度的國防備訓。除了爲參訓人員籌集訓練所需的各種物質之外,另一個重要保障就是讓企業、工廠在工人短暫離崗期間繼續發放薪資,以確保他們沒有生活上的後顧之憂。這一點,洛林工業者聯盟發揮了很好的帶動效用,工廠主們紛紛響應州政府和軍方的號召,將四分之一的工人輪換出來參與這次備訓。
除了常規訓練之外,鑑於洛林處於聯邦西部,翻過莫納莫林山脈就是諾曼帝國的勢力範圍,爲了加強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魏斯跟安全監察部還有駐軍部隊協商建立了地方的應急防範機制,核心是成立聯合應急分隊,由第十七國防師直屬偵察營調派50名官兵、安全監察部調派10名武裝監察員、州鎮府的警察部門調派50名警察,並從特勤部隊請來數名教官進行綜合訓練。雖然這支應急小分隊只有100多人,但從機動性、專業性來講,要比以往的傳統的警戒防範機制要更爲有效。
魏斯親自擔任這支應急小分隊的榮譽隊長,並以克倫伯-海森工廠的名義捐贈了一批自由式突擊步槍、新式手雷以及全套裝具,讓這支精銳的力量“武裝到了牙齒”。利用冬春交替時節的氣候的複雜性組織嚴格的野外拉練和戰鬥訓練,力爭達到特勤部隊入門標準。
充裕的準備都是應對不時之需,如果可以,人們寧願這種不時之需永遠不要發生,但不時之需總是會以一種人們猝不及防的方式降臨。在聯邦安全監察部主導的一次緝捕可疑人員的行動中,對方在逃脫過程中動用武力,交火中擊傷了兩名督察員和一名警察,然後逃之夭夭。隨後,安全監察部聯合駐軍部隊和警察人員進行搜捕,這是應急小分隊的第一次實戰行動。爲了支援行動,克倫伯-海森家族組建的農林飛行隊也加入進來,他們從索木索納斯出發,循着目標可能的逃跑範圍進行追蹤,其行動效率要比駐紮在斯利恩的聯邦軍飛行艦艇和軍用飛機更高,他們發現了一名敵對人員的逃跑蹤跡,爲地面人員和後續搭乘飛行艦艇趕來的軍隊人員鎖定目標。在逃無可逃的情況下,這名敵對人員選擇了飲彈自盡,而他的另一名同伴之前就已分散逃竄,利用地形影遁了身形。駐軍部隊、警察人員以及督察員不得不拉開一張龐大的搜索網,但當天未能搜獲此人的蹤跡。經過一個晚上的搜捕,希望似乎變得渺茫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常規的方式已經無法奏效,魏斯親自出馬,與尼古拉組成了洛林民用航空界的“最強CP”,對可疑區域進行了空中同搜尋。魏斯利用的特殊視野,於第二天午後在一個山坳中找到了那名可疑分子的,引導地面部隊進行圍堵,這人最終也飲彈自盡。
雖然遺憾的沒能抓到活口,可是從他們身上搜到的東西物品以及在他們臨時住處搜索出來的資料,基本斷定他們是諾曼帝國派來刺探情報的人員,其目標是聯邦軍在洛林的軍事設施軍工生產以及各種工業設施情況,這也跟聯邦安全監察部門之前的猜測情況相符。經此一事,聯邦軍方和安全部門意識到和平時期防範敵人滲透的安保體系還有所欠缺,魏斯藉此機會提出新建民用軍航空飛行學校,由軍方提供技術支持,將其納入到軍民備訓體系當中,這個提案很快得到了軍方高層的認可。
鑑於城市和工業區居民人口密集,適齡青壯年數量較多,魏斯和駐軍部隊商議,在各個工業區和工廠學校較多的城鎮設立軍民備訓點,由軍方和警察部門一起設立常備的物資倉庫,工業區工人可以利用夜間和週末的時間進行輪訓,而在中高等學校,適齡的學生們可以利用寒暑假及週末的時間參加軍事訓練。這樣一來,既可以分散組織居民備訓的壓力,起到積少成多的效果,使更多的人受到正規的國防訓練,另一方面,這些軍備訓練可以發揮出輔助治安的作用,只需要給他們鋪設電話線路,必要的情況下就可以動員具備輔助軍事能力的人員參與行動。
以此次抓捕兩名敵對分子的行動爲案例,洛林州政府聯合駐軍部隊、聯邦安全監察部派駐人員制定了幾種不同情況的預案,其後舉行了兩次具有一定規模的反滲透演習,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不久,軍方高層派來了一個觀察團,檢視洛林地區的軍民備訓情況。對魏斯和布魯克斯來說,這個觀察團有個非常熟悉的老面孔,龐克將軍。現如今,他的身份換成了聯邦軍民備戰訓練委員會的秘書長。這位老長官是魏斯在第二次洛林游擊戰時期的頂頭上司,也是布魯克斯在軍事情報部門時的老上司。對於兩位昔日下屬在洛林開展的各項工作,這位老長官自然是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光肯定還不夠,在他的力薦下,聯邦軍方決定以洛林爲示範,將民用航空學校列爲軍民備訓點、公路與戰時機場結合等軍民合作項目作爲典型範例進行通報推廣,並給予了州政府、駐軍部隊及派駐此地的地聯邦安全監察部門一定的嘉獎,軍方高層亦將這一年春季聯合演習定在了洛林和納沙塔爾聯邦州,並將其命名爲“西部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