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

由於高蔡兩人的結親,朝堂漸漸顯得波瀾不驚分外平穩,羣臣爲了某一件事而撕破臉力爭的事情漸漸少了,看在諍臣們眼裡自然頗有些一言堂的感覺。不過,趙佶卻是分外滿意,他畢竟不是從儲君成長起來的君王,帝王心術還只在琢磨的程度。對於他來說,萬衆一心遠遠比制衡更重要,須知若是換作之前的幾位皇帝,絕對不會御口欽準兩個宰執聯姻。

但正因爲如此,一應政務的處理也是順風順水,只要是提交到政事堂議決的公務,不出兩日必有對策,然後報呈皇帝御覽。被這種飛一般的速度牽動着,三省六部和京城各職司部門也不免加力跟上,唯恐被上頭扣上一頂推諉的罪名。

這一日,王厚的奏疏又由樞密院轉送到了政事堂。幾個人一一看過之後,蔡京便搖頭笑道:“看來這個王處道還是擔心朝廷心意不堅而導致舊日覆轍,竟然連他父親王子純在熙寧時的舊事也搬了出來。不過,其中也說的在理,朝廷既然一意重定青唐,便不能任由外臣隨便議論,否則必定動搖軍心民心。”

“既然是熙寧舊例,聖上應該會準了他。”如今政事堂主理事務的四人中,張商英最爲年長,但是,對於熙寧新政的推崇卻以他爲最←平素篤信道教,因此年過六十也同樣是長鬚飄飄,看上去很有些仙風道骨的意味。此時,他輕捋鬍鬚微微頷首道,“王處道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當初神宗皇帝雖然對王子純的用兵頗有憂慮,但仍是力排衆議一心用兵西北,正因爲如此。河州復後五路用兵,熙河一路才能多了蘭會兩州。如今朝廷尚未用兵外界便議論紛紛,確實對於統兵大將不無影響。”

人是自己薦的。別人都已經首肯,高俅自然不能不說話。“既然如此,我們便將此議回報聖上即可。不過,王厚如今不過是河州知州,整個熙河路關係重大,若是不能讓他持以重權,則無以治軍用兵←的職司也應該動一動了。”

聽到此言,蔡京心頭微動。見旁邊地阮大猷和張商英都露出了贊同的神色,他也順勢點了點頭。“伯章此言有理,那好,我們便一同去晉見聖上。此事還需早定。”

不出所料,對於政事堂的合議,趙佶很快便做出了決斷。凡有議論熙河青唐事者,先行批送本路經略司和本官,此議一下。原本對於西北軍事頗有看法地臣子便漸漸三緘其口,誰都能看得出來,官家用兵西北的初衷怕是無法撼動了。除此之外,另一個早已擬定的決議也隨之公佈——委內廷供奉官童貫爲熙河蘭會路勾當公事!

雖然早已知道了這個結果,但是,真正等到詔令頒佈,童貫仍然是異常興奮←不比那些年輕的內侍,若是再耽擱下去就會過了五十。到時縱使有機會也無法出頭,所以分外盼望這個露臉的機會。接到旨意之後,權衡再三,他還是決定去拜訪一下如今最炙手可熱的兩家權貴。

他自忖曾經對蔡京有通風報信的舊事,因此自然第一個拜訪了蔡府,誰知竟撲了一個空。據蔡府門房所說,這一日大清早,蔡京和夫人呂氏便帶着兒子女兒去了上清宮,一時半會回不來。心存疑惑地他在街坊處確定了消息之後,只得怏怏不樂地轉去高府。

高俅此時卻正好自都堂歸來,一聽說童貫來拜,他頓時微微皺了皺眉,旋即想起今天趙佶準了蔡京一天假,如今蔡府的那些人估計還在上清宮,而依照童貫這個人地脾氣,很可能是在蔡府吃了個閉門羹纔過來的。想到這裡,他的眉頭漸漸舒展了開來,隨即點頭吩咐道:“去請他進來,我在書房見他。”

上一次是西花廳,這一次是書房,童貫立刻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原本的滿肚子焦躁早已平復了許多←是內侍出身,如今雖然得到了外官差遣,於宰執面前卻不敢放肆,一見面便畢恭畢敬地彎腰行禮,不料卻被高俅託了一把,頓時更覺舒心。

“道夫不必多禮。”不似當初地沉不住氣,如今高俅早已歷練得城府深沉,因此即便面對着這樣一個一向討厭的閹宦,他仍舊能夠含笑以對。“今日你登門拜訪,想必是爲了青唐之事?”

童貫連忙欠身答道:“高相當初力薦王大人,對青唐自然有頗多見解,如今我起行在即,應當向高相討教一二。”高俅先時的禮遇已經讓他欣喜萬分,而後又直稱其字,更是讓他受寵若驚,此時便順勢打點了一堆恭維。

“對於青唐之事,我也大多是聽均達說的,而後又看了王處道的長篇策論,要說心得見解卻是大有不如。”高俅地目光始終停留在童貫臉上,見其人雖然坐姿謹慎,目光中卻顯露出一種夷然不懼的意味,不由心頭大凜。“你曾經十使陝右,對於秦陝五路事宜和諸將最爲熟悉,這纔是此次聖上用你的最大緣由,想必你自己也應該清楚。一旦到了熙州,如何能令將士效死命纔是最重要的,這就是你代聖上勞軍的最大目的。”

童貫一邊聽一邊點頭,牢牢地將對方的所有語句全都刻在了心裡←在內廷多年,深知分寸兩字的重要性,而高俅竟然如此清楚明白地提醒自己,不啻是暗示他,仍然有人對他這個監軍有所保留←歷來是心思精明之人,只是思量片刻便站了起來,深深施了一禮。

“高相地告誡我一定銘記在心,決不會有負聖上所託,也一定會牢記自己的本分!”

“好,好!道夫既然明白這些,我就放心了!”高俅連忙虛扶一把,心中卻在打着另一個算盤。這是童貫的第一次監軍,也是他後來起家的資本,若能設法抓住到時候的那個契機,必定能牢牢鉗制其人向上的速度,也不至於出現之後大宋最精銳的西北軍權都被童貫一把抓的景況。

兩人又閒聊了一陣其他,童貫忖度了一下時間便起身告辭離去。來的時候他固然是忐忑不安,回去的時候卻頗爲志得意滿,在他看來,既然有了高俅的支持,去不去蔡京那裡便不再重要了。

送走了童貫,高俅還沒來得及鬆口氣,便聽到了姚平仲來訪的消息,不由大喜過望。姚平仲早在去歲年底回京之後便補上了殿前班實缺殿直,加上先前的功勞,頗被趙佶高看幾分,正是名正言順的御前侍衛。礙於高俅進位宰執,因此在回京之後他一次都沒有上高府拜訪過,此番算是頭一回。

“拜見高相!”

姚平仲一進來納頭便拜,高俅連忙笑着把人拽了起來:“希晏你什麼時候那麼多禮了,快起來!”

姚平仲依言坐下,這才滿臉愧疚地說:“我自回京之後便一直未曾來拜見高相,實在是因爲不得已,爺爺說……”

“這些話就不用說了。”高俅一口打斷了少年的自責,笑吟吟地在對方臉上打量了好半晌,“你爺爺畢竟見多識廣,你當初跟着我下西南卻是無妨,我既進身宰執,你這個姚家嫡系子弟上門拜會就很容易引人注意。怎麼,這一次是得了聖上旨意,要去西北了?”

姚平仲連忙點了點頭,興奮不已地說:“聖上已經答允了,他讓我於王帥座下多多歷練,也好爲日後帶兵打基礎。聖上還說,大宋的西北向來靠衆將士拼死維護,讓我不要辜負當初關中‘二姚’的威名。”

“原來如此。”高俅卻不由思索開了,趙佶如今是個銳意進取的皇帝沒錯,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能看清那些困擾大宋多年的危機。正如嚴均所說,如今很多地方都到了不觸則已,一觸即發的態度′然人說種姚兩家都是山西巨室,但和種家比起來,姚家仍舊略遜一籌。若沒有記錯的話,若是處置不慎,姚平仲在日後不免會和種系名將种師道產生嫌隙。

“希晏,該說的話想必你爺爺都交待過,我也不想多說,不過,有一件事我卻想再提醒你一次。”見姚平仲露出了注意傾聽的神情,他頓時大感欣慰,“你上次從滬州調兵的時候,那些軍官便曾經稱讚你少年老成,頗有大將之風,更不曾輕視尋常士卒,但因爲你和他們不曾有統屬關係,所以並不會產生任何矛盾。我上次之所以讓你去訪王處道問策,便是已經存了讓你去西北的意願,他看在那一次的事以及我的面子上,定然不會薄待了你。但是,你畢竟是第一次正式入軍旅,同僚之間和上下屬之前,你卻要拿捏好分寸。”

姚平仲頓時神情一凜,同樣的話,姚也囑咐過他,但是,從高俅口中說出卻大有不同。想起自己當初奉命去見王厚的情形,他在又多出了不少感激←也曾經隱約猜測過,如今一得到證實,心裡自然更加有底氣。

“高相放心,我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33章 同仇敵愾應大敵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30章 美人恩重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27章 百般籠絡第36章 翩翩欽使乃閹宦第3章 不老神翁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32章 結姻親各有喜憂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8章 商人重利第26章 狹路相逢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22章 曾布回朝第6章 高府夜話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27章 百般籠絡第5章 仇人相見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19章 婚慶日貴客盈門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19章 遼使告哀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30章 師生之誼第25章 鬧劇連連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12章 捉襟見肘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29章 狗急跳牆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26章 狹路相逢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1章 花魁雙姝第36章 浴血苦戰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1章 生財有道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章 不老神翁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30章 權臣能臣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32章 結姻親各有喜憂序章師恩深重第11章 姻緣天定佳偶成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35章 措手不及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22章 掀黑幕連番準備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9章 爭分奪秒第18章 御前交鋒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4章 酒肆論書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