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

西寧州降羌叛亂,姚平仲爲救主將高永年身負重傷,至今昏迷不醒!

夏人圍攻宣威城不成,揮師北退!

高永年帶傷出陣銜尾追擊,大破夏軍!

接二連三的前方軍報傳到朝廷,頓時讓平靜的朝局陡起波瀾。雖然之前夏人曾經發兵渭延慶一帶,但那些地方畢竟是長年宋夏相持的主戰場,現如今卻是剛剛拿下的西寧州再燃戰火,自然是非同小可。蠢蠢欲動的羌人再加上西夏的威脅,不僅僅是西寧州,就連湟州廊州也同樣處於危險之中。

“此番夏人雖然退軍,但是,這卻從另一方面證實,青唐餘孽仍然賊心不死!”

崇政殿上,蔡京當仁不讓地指出了這一點。”如今,我朝駐紮在熙河秦鳳永興軍一帶的兵將已經超過了三十萬,軍費開支巨大,而全部的原因便是因爲和西夏長期相持。西夏仗着有遼國的支持,常常是有恃無恐,戰則掠我邊地牛馬子民,退則卑躬屈膝上表請和,是可忍孰不可忍!聖上,如今西北各州既然已經做好了備戰準備,那麼,兵貴神速,不能再拖下去了!”

首相當先擲出了這樣一番話,大殿上頓時響起了一陣嗡嗡嗡的議論聲。只看御座上官家鐵青的臉色,衆人便知道這一戰已經成了定局。

倘若不是爲了發兵西夏,又何必非要取得湟州西寧州?只是,這一戰即便是要打,該怎麼打,由誰統軍出戰。這卻是了不得的大事。須知大勝回朝固然是能夠加官進爵,敗了的話卻可能將前幾十年努力全部付諸流水,西夏可不是如今已經土崩瓦解地羌人。一旦有失,說不定連性命也一起丟了。

蔡京身後。高俅的心神卻有些恍惚。姚平仲力戰之下救了高永年脫身,從整個西寧州大局而言,這自然是最好的結果。畢竟,一旦主將高永年發生什麼意外,趙佶盛怒之下必定問罪所有西寧守將。屆時姚平仲也許可以僥倖脫身,今後仕途卻全都毀了。可是,如今姚平仲生死未卜,這對他高俅而言同樣是莫大地打擊。別說姚麟如今屍骨未寒,就以當年的情分,便足以讓他憂心如焚。

“蔡卿之言,諸卿可還有其他意見嗎?”

底下羣臣地表情,趙佶自然是全數看在眼裡。四年的皇帝當下來,他的城府早已不似當年那般淺薄,雖說主戰的臣子佔了多數。但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地盤算,只怕是戰還沒打。想着怎麼瓜分戰果,怎麼重定朝局,這纔是底下這班人的意思。他是至高無上的君王,但是。若沒有這些文武,他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撐不起河山。西北那一頭的武臣是已經足夠了,可是,讓誰作爲帥臣前去統合這麼多人馬,一時之間他卻難有定計。

他的目光順着一個個人頭落在了高俅身上,只看那心不在焉的神色,他便知道這個心腹臣子在想些什麼。別說是高俅,便是他自己在聽說姚平仲生死未卜的消息之後,也情不自禁地感到了一陣惋惜。姚麟死了,倘若連這個最出色的姚家第三代也隨之去世,那即便西北將星閃耀,也不免會顯得黯然失色。他輕輕嘆了一口氣,目光最終還是跳過了高俅。

自打蔡京打頭髮言開始,嚴均便一直在站班中沉思。夏人合四監軍司之力大舉來犯西寧,這原本就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唯一沒有料到地就是,高永年居然會這麼莽撞地親自出陣,而且還因爲輕敵冒險而差點鑄成大錯。可以想見,若是沒有姚平仲,那麼,事情真的會發展到難以挽回的地步。甚至可以說,這很可能抵消先前在西北地豐碩戰果。

突然,他感到似乎有目光在臉上流連,不由擡起了頭,結果正好對上了趙佶犀利的目光,心頭頓時遽然一震。在朝多年,他如何會不懂趙佶的心意,只是,如今情勢萬分複雜,自己真的應該在這個時候離朝而去?不過,若自己不去,還有誰能夠擔此重任?倘若真地派一個不知兵卻要對行軍佈陣指手畫腳的外行,那麼,錯失戰機不說,怕是又要重蹈當初神宗皇帝發兵伐夏時的慘敗結局。

權衡再三,他終於橫跨一步站了出來。”聖上,我朝利用進築之術,已經逐步推進於西夏腹地,比之先前諸位先帝時的情勢已經有了很大改觀,所以說,攻夏的時機已經成熟。”

他這句話一出,剛纔稍稍平靜下來的朝臣頓時又是一片譁然。須知如今雖是蔡卞掌樞密院,安惇爲佐,嚴均次之,但實則在西北和北面戰事上,嚴均的態度至關重要。只要一直保持步調一致的高俅再站出來進言,可以說,伐夏的決定就在轉瞬之間。

值此重要關頭,卻有人搶在高俅之前說話了。”聖上,如今戰局雖然對我朝空前有利,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西夏數代人苦心經營,想要用兵一蹴而就絕不實際。再者,從眼下局勢來看,夏主李乾順馬上就要迎娶遼國公主,一旦我朝發兵,遼國又豈會置之不理?屆時兩面受敵,恐怕非國之福啊!”

沉思中的高俅終於恍過了神,驀然朝聲音的來源望去。卻見張康國一臉痛心疾首地出列陳奏,正在那裡說得滔滔不絕。總而言之,就是極言用兵之弊,彷彿一打仗,這天就要塌了似的。只是,大概沒幾個人會知道,就在十天前,這位仁兄還在福寧殿中慷慨陳辭,似乎是趙佶一聲令下,他便願意親自去陝西帶兵。

“蔡京說東,他就偏要向西,這一百八十度的態度大轉彎,難道以爲別人就會看不出來嗎?要和蔡京鬥法,也得看看官家是什麼態度!”

心中冷笑一聲,高俅終於趨前一步,深深一揖道:“陛下,西夏當年之所以能夠爲禍西北力抗天軍,乃是因爲他全民皆兵崇武尚法的緣故。然而,自從梁氏專政之後,西夏王權旁落,李秉常爲其母囚禁而死,李乾順又是靠遼主鴆殺其母而獲得權柄,西夏早已不復當年盛勢。再加上如今李乾順推行漢法重用漢臣,雖然國力有所復甦,但軍力早已和鼎盛的時候不可比擬,如今若是不伐夏,還要等到何年何月?”

見張康國不可思議地瞪着自己,他索性把話說開了。”遼主耶律延禧自從即位以來,縱情聲色沉迷於遊獵,先後貶斥多位元老重臣,而一味重用佞幸,似蕭奉先以大妃之兄得到重用,蕭芷因以昔日伴讀竄升朝堂,也同樣盡顯頹勢。聽說如今遼主已經有意派出使臣前來我國說和,卻對西夏請求伐宋置之不理,足可見遼國君臣的態度。可以說,只要我軍的攻勢還在遼國容忍範圍之內,則他們絕不可能出兵干涉!”

張康國終於逮到了機會,急不可耐地質問道:“高相此言大謬,誰能擔保遼國就一定不出兵?西夏和遼國一旦結爲姻親,再因爲戰事不利而屢屢求援,遼國怎會置之不理?再說,誰能確保一定能夠把握分寸?”

“好了,諸卿無須再爭!”

趙佶大約自己也沒料到張康國會跳出來反對,不由感到意興闌珊。

扔下一句話後,他又無可無不可地和衆人商議了一些別的政事,最後方纔陰沉着臉回了福寧殿。不多時,得到了內侍傳話的蔡京蔡卞和高俅嚴均便匆匆而來,見過禮後便站到了一旁。

“你們無須遲疑,這場仗朕早已決定要打。”趙佶擺了擺手坐了下來,沉思片刻便問道,“嚴卿,倘若是以你爲主,要讓西夏俯首帖耳,大約要幾年?”

這個問題問得無比突兀,在場四人頓時全都一愣。福寧殿議事一直是幾個重臣的專利,趙佶也向來直呼衆人之字,平易近人自不必說,很少有如此鄭重的態度。此時,蔡京蔡卞不免都看着嚴均,就連高俅也爲之捏了一把冷汗。

“聖上,要勝不難,但是,要讓西夏俯首稱臣不敢再叛,除非全滅党項一族,除非踏平西夏之地,否則絕不可能!”嚴均擲地有聲地拋下一句話,見其他幾人勃然色變,他又侃侃而談道,“不過,要打得西夏真正求和卻是不難辦到。”

“哦?”趙佶緊繃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些,以他對嚴均的瞭解,自然知道前面一句話並非無的放矢。”嚴卿說話老是這麼一驚一乍,你倒說說,如今這仗該怎麼打?”

“正如熙寧時王韶所說,要平夏,先平羌。如今青唐羌人雖然不復爲患,但是,西邊仍舊未曾全數平定。在發兵西夏之際,仍應當令王厚着力平羌,此其一也。”

“唔,那麼其二呢?”

嚴均見其他三人都在看着自己,不由笑道:“其二則很簡單,我朝和西夏近百年征戰,全都是圍繞橫山山界而來,橫山地勢險要,綿延二千餘里,此次的重心,自然也應當以橫山爲重。”

聽了此話,殿中君臣愣了一陣子,最後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來。自從熙豐下了蘭州,如今又下了湟州西寧等地之後,朝廷的目光就放在了越來越西的地方,他們倒是忘記了歷來宋夏之爭的重心。)

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6章 陰差陽錯巧結緣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38章 痛苦抉擇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4章 緊鑼密鼓第15章 元旦大朝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7章 蔡老三陰結外援第3章 生不逢時第17章 風雲突變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36章 翩翩欽使乃閹宦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1章 穿越時空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28章 擊掌爲誓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12章 捉襟見肘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30章 巧舌如簧第28章 名將宗澤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4章 百日抓週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12章 捉襟見肘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40章 塵埃落定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32章 隱門弟子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23章 夫妻夜話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31章 萬事俱備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33章 未雨綢繆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9章 人面獸心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3章 尋人有果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14章 除夕紀事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1章 穿越時空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38章 聞和親君臣色變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7章 紛至沓來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6章 浴血苦戰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11章 宗氏元朔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