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

“你是說,如今政事堂三個執政還留在福寧殿議事?”

高俅緊緊盯着面前的內侍,一字一句地沉聲問道。當他從對方口中得到一個肯定的回答之後,便是長時間的沉默,最後方纔長長地吁了一口氣。歷經了那麼長時間,隱忍了那麼長時間,他所期待的結果終於還是等到了。

“好了,此事事關重大,你還是趕緊回去,莫要爲了此事殃及自身。”他和顏悅色地點了點頭,示意旁邊的高升將一塊金子遞給了那個少年內侍,又輕輕點了點頭,“以後若是還有這樣的消息,切勿只記得傳消息,注意一下別人是如何做的,明白了麼?”

那少年內侍只是福寧殿附近執役的小黃門,平日哪會有人用這樣的口氣對他說話,事實上,若不是提舉皇城司曲風給了他這個機會,以他的位分,此時就連宮門也出不來,聽了這番話更是受寵若驚連連稱是。

示意高升把人送出門後,高俅便重新坐下,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先頭种師道的信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而他亦與阮大猷鄭居中說明了事情始末,由此看來,此刻那兩位在福寧殿之中可以說是胸有成竹,可憐的倒是何執中,只怕難免會有殃及池魚之憂。

他輕輕用手指敲擊着桌面,桌上油燈的火苗忽上忽下地閃爍着,突然爆出了一記燈花,而他亦因此驚醒了過來,腦際猛地閃過了一個念頭。

扳倒蔡京看來是必定的事,而那樣一來,他又應該何去何從?

自從他的到來,這個時代已經改變了很多,然而,難以改變的卻是人的私心和猜疑。一直以來,他和蔡京兩頭並重,猶如天平兩邊的砝碼一般平衡了整個朝廷。如今那一頭完全沒有了,而他這一頭豈非是要高高翹起?聯想到蔡京辭相之後,趙佶並未立刻命人接任,而朝臣也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出靜默,他隱隱約約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他是不攬權,不安插私人,不會欺上瞞下貪墨無數,而這樣的人在別人看來是什麼印象?固然他從來不認爲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但在那些品德才能各異地官員看來,是否會有一種戒懼的思想?正因爲如此,劉正夫的彈劾方纔會讓大多數人如獲珍寶,寧可信他高俅曾經與大理王有私?

“必是如此了!”他慨然長嘆一聲,緩緩起身站了起來。君王的信任對於一個大臣來說是最珍貴的東西,但也同樣是最容易失去的東西。

在這樣一個年代,要想做到什麼,必須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而其中只有一樣東西一定要牢牢抓在手中,那就是君王的信任!他高俅能夠數十年沉浮宦海而一身不失。便是因爲這樣地緣故。但即便如此。那樣東西也很可能會有失去的可能。

“早知如此,當初還不如效仿那些先輩揭竿而起……”

用極其低微的聲音嘀咕了一句之後,他便忽然笑了起來。這只是氣話。若是他真的這麼做,只怕腦袋早就不保了。不同於唐朝藩鎮做大,宋朝的中央集權控制力實在太大了。儘管歷史上的宋徽宗年間曾經爆發過數次起義,但那始終只是農民不甘壓迫奮而反抗,牽連到武將的只有在靖康之變之後方纔發生過。而崖山之後,更是數十萬軍民跟隨蹈海。可以這麼說,歷朝歷代之中,幾乎沒有臣民比大宋朝的臣民更忠君愛國的了!

蔡京倒了,但終究還是有一個人要出來制衡的——也許是何執中,也許是阮大猷。也許是鄭居中,也許是嚴均,也許是侯蒙,甚至可能是蔡卞。總而言之,無數地歷史教訓都指出了一點,君權和相權地相爭,無論相權曾經幾度佔據上風,但從最後結果來看,幾乎無一例外是相權最終落敗。尤其是在這宰相輪流坐的北宋。宰相能坐三年五載的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相爺,相爺!”

外頭地呼聲打斷了他的思緒,略整理了一下臉上神情,他便開口吩咐人進來。推開大門匆匆而入的是高升,此時,他的臉上寫滿了歡喜:

“相爺,宮裡頭正式來人了,聖上召見相爺現在入宮覲見,說是有要緊的大事!”

一句話說完,他又畢恭畢敬地彎下腰行禮道:“小人在此恭賀相爺重登相位!”

高俅聞言搖了搖頭,沒好氣地笑罵道:“你怎麼知道聖上便是要重新用我?好了,廢話少說,還不快去命人取公服來?”

此時已經到了寅時,高俅登上馬車之前,突然擡頭望了望天,儘管明月當空,但滿天星斗依舊熠熠生輝,並不爲明月光輝所奪。他若有所思地輕輕嘆了一聲,隨即方纔坐上了馬車。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頭,他的嘴角微微上翹了一個弧度——百姓等閒是不會計較誰上誰下的,只要能夠天下太平安樂富足,誰會管由誰執政?除非朝廷罷黜的真正是一個民望極高的人,方纔會在民間引發真正地波瀾,否則,那一點流言蜚語根本算不得什麼。

很快,馬車便到了宣德樓門口,自有內侍等在那裡迎接。高俅吩咐了自家的僕人幾句,幾個內侍便上來簇擁着他往裡頭走,還有人展開了一襲披風蓋在了他的肩上,又低聲提醒道:“聖上說,高相公雖然年輕,卻也得愛惜身子,所以命小人送來了這披風。”

高俅微微頷首,心中一暖的同時,亦生出了幾許歉意。人在其位,有的時候不得不做出一些違心的事,而他做的很多事情,恰恰都是必須欺瞞這位君王的。君臣相得固然是世間佳話,但若真是相得到剖心袒腹的地步,那麼,對於誰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對於一個臣子,即便他地出發點是好的。

遠遠望見福寧殿四周禁衛林立燈火通明,高俅便微微低垂下了頭,把事先打好腹稿的說辭稍稍過了一遍,然後方纔深深吸了一口氣。事到如今,裡頭的三位執政在趙佶面前說了些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應該如何把事情的負面影響削減到最低,如何給天下人一個圓滿的交待——趙鼎的用意雖好,卻不能讓人惡意猜度而壞了大事。

“臣拜見聖上!”

“伯章無須多禮,平身吧!”

這是高俅辭相之後第一次邁進福寧殿的大門,儘管只有區區幾個月,卻足以讓他生出了一種極度陌生的感覺。他起身之後,目光很自然地和對面三人打了個照面。見阮大猷微微頷首,鄭居中自得地一笑,而何執中的笑容卻帶着不少勉強的成分,他頓時對於此間的形勢有了些微瞭解。然而,趙佶爲何選擇這個時候傳召於他,他卻依然心中無數。

御座上的趙佶環視了一眼衆人,這才用低沉的嗓音說道:“伯章,今日朕宣召你來,是爲了政事堂相位虛懸的事。正如民間俗話說得好,國不可一日無主,所以,政事堂的位子也不能一直空缺下去,否則朝堂便會永無寧日,大臣們亦會心中不安。朕剛剛已經和三位卿家商議過了,何卿和阮卿都因爲年歲太高力辭,所以朕有意以鄭卿爲代,但鄭卿以資歷太淺人望不夠固辭,更對朕言說伯章你執政期間天下太平富足,在天下亦有人望,所以舉你出任尚書左僕射,並進言需尚書右僕射之職!”

此話一入耳,高俅頓時露出了貨真價實的驚訝表情。若是沒有早先想通的那番道理,只怕他稍稍推辭一番就會欣然接受了,但是現在他卻不敢這麼做。一人獨相是趙佶早先也曾經暗示過的,那時候,趙佶對於蔡京的攬權和貪婪有些不滿,又想到蔡京年老,方纔做出了這樣的決定,而那時因爲事情還不到那一步,他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可是,現如今這卻萬萬領受不得!

“聖上美意,臣銘感五內,而達夫之請卻萬萬不敢領受!”這句話說完,高俅能夠真真切切地意識到,聚集到自己身上的目光都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我朝自立國以來,便設同平章事和參知政事等職,到元豐改制之後,便以尚書左右僕射爲首相次相,又以尚書左右丞和中書侍郎門下侍郎爲執政,正是爲了杜絕一人獨相把持朝政的弊病。臣德才更不足以擔此重任,因此懇請聖上別選他人。”

三位宰相聞聽這話固然是各有各的滋味,而趙佶更是暗責自己顧慮太多,態度不免更加誠懇了起來:“你和朕君臣相得天下皆知,而你如今年富力強,執掌政事堂更是衆望所歸,哪來什麼把持朝政之嫌?莫說朕一向勤政,就是那些臣子也並非你之黨羽,你着實顧慮得多了。”

高俅擡起頭,目光正好和趙佶撞了個正着。從天子官家的眼神中,他看到了許多舊日情懷,慌忙低下頭掩飾過去。若是別的恩寵,受了也就受了,沒什麼打緊,但這樣一件大事卻萬萬不可小覷。畢竟,三人成虎的教訓已經夠多了。)

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31章 反目成仇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20章 重拳出擊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15章 球場驚變第21章 延帥之爭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21章 一唱一和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2章 諜影迷蹤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1章 生財有道第3章 生不逢時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6章 驚聞隱情第25章 動身回國第7章 蔡老三陰結外援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10章 一網打盡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32章 所謂江湖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章 尋人有果第24章 遼主天祚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24章 浮出水面第8章 橫生波折第35章 柔情蜜意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19章 爲拜師才女設限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34章 危機重重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27章 殺伐決斷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5章 三喜臨門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37章 巧處置恩威並濟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4章 酒肆論書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37章 晴天霹靂第20章 爲茶法波瀾迭起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20章 重拳出擊第25章 爲情郎以身涉險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31章 反目成仇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30章 權臣能臣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4章 爾虞我詐第40章 臨行前夕第24章 弄虛作假第23章 夫妻夜話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