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練兵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高強就帶着幾千兵馬在東平府歇馬,知府程萬里既然已經把女兒都嫁了給扈成,那是下了重注在高強一派身上,因此也是竭力供奉。要說這幾千兵馬人吃馬喂的,耗費着實不少,每天光草就得上千束,外加糧食幾十石,餘外薪炭若干,馬兒還要喂精飼料,每天花錢都在幾百貫上下。高強和身邊諸將談起來時,都慨嘆用兵不易,這許多給養要是從內地運到邊塞戰場上,耗費要多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可想而知,要動用大軍作戰,朝廷要花多少錢了。本朝自從與西夏開戰以來,朝廷的開支就翻着跟頭往上漲,其中的艱辛也可想見了。

不過呢,現在這些事情都有程萬里張羅,而且鄆州城裡別的不說,這點東西還供應的起,高強樂得輕鬆。住在鄆州城更有一件好處,那就是軍營不用另外蓋了,這地方原有的千餘兵馬都被董平敗光,空出來的軍營大家擠擠也就夠了——要知道,董平的兵雖然只有千餘,這些兵可都是拉家帶口的,現在兵都沒了,家屬也都得遷出軍營去,有的官兵還是被董平裹脅上山落草的,這些兵士的家屬更是早已逃的不知去向,騰出來的房舍足夠高強的四千兵馬住了。

高強在這住了些時,平日分遣騎兵在梁山泊周圍巡視。這倒不全是裝樣子給人看的,眼下他住在這鄆州城裡,此處沒有建立鴿站,宋江縱然有消息出來,先要傳到李家莊,然後再由人送過來。如今又是大雪封路,難免傳送不及時,因此要派遣斥候。

話說這麼閒着就沒事作了?非也,高強在大名府本來是想要好好整頓一下軍務的,哪知董平斜刺裡殺出來。只得拼湊了這些兵馬上陣,仗着偷襲得手,沒有打什麼硬仗就得勝,其實說起來甚爲僥倖。現今大軍停留在外面,不像在大名府本埠時,衆兵士的精力被自家的柴米油鹽分散了許多,正是練兵的好時候。

說到練兵,這方面高強就是外行了。那可不是看幾本古代兵書,或者幾部勵志熱血軍旅片就能冒充專家的。要說是現代的軍事鼎小說,那更是毒藥中的毒藥,裡面的衆位豬腳不管走地什麼路子,統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守紀律!要按照真正的軍人概念,甭管你多牛,爲國家立了多大功,軍人沒有紀律觀念那就是渣!要是把這種書裡面的觀念用到現實的軍隊中,你就等着死吧。

除此之外,這些將領對他服從。一來是他的地位和家世。二來也是大宋以文統武的體制決定了,武將都得服從文官的領導,象這樣領導軍隊地文官就被稱爲帥臣。但是所謂的以文制武。其實不光是武將要服從文官的領導,也意味着文官不得直接掌握軍隊,不得越過武將對下面的士兵指手畫腳,而高強因爲是科舉出身,作的又是文官,也就必須遵守這樣的規定。

當然了,仗着老爹高俅的地位,高強對於軍隊將領的影響力要遠遠大過尋常的帥臣,再加上韓世忠、楊志等將領都是他的親信,因此這番練兵他還是費了不少心血。出了一些點子,比如強調紀律鍛鍊和意志品質,將之置於傳統地刀槍箭技操練之上,就是出於高強地堅持。雖然有些將領對此不大理解,林沖這位禁軍教頭就是其中之一,但象韓世忠、關勝這樣的實際帶兵將領,對於紀律的重要性其實是深有體會地,再加上高強強調紀律的第一條,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拿着這條槓槓。首先就要求諸位統兵將領予以服從,那還有什麼可說道的?

由此,這一場鄆州練兵活動就開展起來。基本上,由於不能改革軍制,現有的指揮框架無法變動,因此主要的練兵都集中在強調紀律和服從觀念上。橫豎外面大雪三不五時下着,諸將乾脆就照着高強的建議,大搞士兵內務和隊列操練,不理解?那不要緊,執行先。

對於這場練兵,高強是寄予厚望。他的目標是要避免靖康之變,強軍是不可少的一環,而梁山上的嘍兵就算招安了,不建立起官兵應有的紀律來地話,到了邊疆戰場上只怕也不大靠的住。因此,從這場小練兵中總結經驗教訓,以便不久的將來整訓更多更強悍的軍隊,是十分必要的。

一旦深入到訓練之中,高強就發現了這時代軍隊與後代一個明顯的區別:集體生活。大宋士兵是家屬一道從軍的,雖然也有相當的時間和同袍在一道,但明顯不象後代的軍旅那樣,整班整班地士兵每天朝夕相處,吃飯睡覺都在一塊。越是和平地區、和平時期的軍隊,由於軍政和軍紀的腐敗,這種傾向就越明顯,而象那些被上官和生計逼迫,每天都得到處作工作生意的兵士,哪裡還有半點軍人的樣子?

而對於這一點,鄆州這個環境就體現出優勢來。隊伍拉出來了,營房又是現成了,想不過集體生活也不行了。於是下雪練內務,不下雪練隊列,不到半個月,這幾千兵馬看上去就很有點樣子了。由於後勤方面的限制,兵士的裝備還無法整齊劃一,因此這內務也不可能做到什麼被子豆腐塊,枕頭一條線,但大體上保持齊整還是做到了。

到了這個份上,就不能單純練這些玩意了,得研究具體的戰法,然後形成條令,予以推廣。條令這種玩意,其實大宋軍隊中也是有的,例如象神臂弓這樣的武器,就有嚴格的戰場分發、使用、以及保管條令,甚至有詳細到少射一箭如何處罰的,如果要求提高射速,還要分出專門的上弩人,進弩人,發弩人,後世日本戰國時很有名的三段擊,其實也就是這麼回事,都是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

但是這樣嚴格的條令畢竟是少數,在這種冷兵器時代,還是個人技藝佔了主導,好象現代戰爭算是強調軍紀和作戰條令了吧,一旦打起白刃戰來,還是混亂一團。在這種條件下,宋代的軍隊也有自己的制式武藝。最有名的當然是本朝開國太祖趙匡胤的太祖長拳,此外著名的將領都有武藝傳世,什麼楊家槍,呼家槍,高家槍,關勝當然也有關家刀,且號稱是傳自三國關二爺的春秋刀法,真假與否就無從考證了。

其實像這種武技雖然是以人命名。未必就是某人親創的,多數還是某隻軍隊中廣泛教習的武藝結晶。像這種專業問題,身爲軍中教頭的林沖當然是最有發言權的,高強索性將他的禁軍隊伍當成了教導隊,從各指揮當中選出士兵來充實到這個隊當中,準備培養成合格的使臣,來加強整個軍隊的素質。此外,高強也給軍隊的改革打上了自己一點小小的印記——宋軍的基本單位是指揮,其地位大約相當於現代軍隊當中的連,但高強對這個指揮的稱呼很不習慣。當他知道這個指揮有些地方也稱爲“營”的時候。當即拍板,以後所有的指揮都稱爲“營”,本來還想把指揮使改稱營長的。但是諸將都覺得彆扭,只得參照百人官“都頭”,改叫營頭。

不知不覺之間,大觀四年就走到了盡頭,眼看着新年就要來到,衆將士都有些思鄉心切,這練兵就有些進行不下去了。高強這時也接到了宋江的消息,梁山吃了這一場大敗,雖然有些人叫囂着要再度出擊,營救被擒的董平和鮑旭。但更多地人卻懾於官兵地戰鬥力,主張謹慎從事,再加上年節的到來,宋江得以約束部下,嚴守山寨不得外出。

既然鄆州城沒了危險,高強便辭別了程萬里,領兵回去大名府過年了。程知府自然放心不下,高強留了扈成和十來個新提拔起來的使臣,命他在此招募兵士。整練新兵,協助程萬里把守城池,橫豎他上報了扈成“忠義守城”的功勞,也保舉他爲東平府的兵馬都監,大約年後這任命也該下來了。

這當女婿的幫老丈人守城,誰都沒得話說,程萬里見留不住高強,也只得送行,臨別少不得對高強和諸大將都有饋贈,大名府官兵也都有犒賞。扈三娘依舊留在鄆州城養傷,倒是眼見大好了。

押着俘虜,拿着犒賞,又經過二十天的訓練,軍隊比來的時候看上去精神了好多,高強一路上左顧右盼,得意洋洋,連迎面的寒風都不覺得有多冷了。

待回到大名府,已經是農曆二十八。此時朝廷的迴文也下來了,衆官兵的賞賜都依高強所奏,從大名府樁管錢糧中支取,再加上過年節應該發放的犒賞物資,這一下大名府的府庫可謂大出血了。象林沖這樣生擒賊首地大功,便賞了黃金二十兩,打了兩隻大大的金碗,看起來着實叫人眼饞。

當下除了一些守城兵丁,餘衆盡皆放假過年,高強回了府中,娘子蔡穎和小師師也都回來了,大家看在過年的份上,好歹面子上是過的去的。而小環和金芝這兩個,對於自家官人和大娘之間的矛盾只是有些感覺,內裡全然無知,只當他倆是夫妻間的尋常謳氣,夾在中間胡亂安慰一氣,卻弄的高強哭笑不得。方百花卻又回兩浙去了,也不知趕不趕的及回鄉過年。

臘月二十九這日,高強攏着袖子,在官舍前廳看衆妻妾和家人們忙着貼福字,貼桃符,還要用酒糟塗抹在竈門上,叫做“醉司命”,心裡正盤算着:“小師師我也吃掉了,得找一日好好收進房來,不到得委屈了她”。正在想美事,金芝卻在後面推了他一下:“官人,直恁地閒蕩,莫要阻了奴家們忙年。”

“真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自從本衙內給了她兩天好眼色,這丫頭立時又活躍起來了,嘖嘖……”高強一面搖頭嘆息,一面卻趕緊溜了出去,他才懶得在這裡閒逛。

一腳到了門房,逢着李孝忠在這裡與幾個牙兵談天說地,高強也上去湊熱鬧,大家說些關東關西地過年民俗,高強聽的津津有味,這可都是生活呀,書上看不到的。

正說話間,外面來了幾個貧民,穿着花裡胡哨的衣服,戴着婦人頭面,臉上卻塗着油彩,戴着面具,神神道道地。高強看的納悶,心說這是什麼來路?只見那幾個貧民到了留守司近前,也不避讓,反而直迎上來,手上敲鑼打鼓,口中念念有辭,領頭一個手裡拿着個口袋直往前伸。

旁邊有個牙兵,見高強一臉的問號,笑道:“怪道留守相公不知,這是小百姓的玩意,喚作打夜胡,裝這些婦人神鬼的頭臉,又敲鑼又擊鼓的,說是驅邪除祟,也就是挨家討些喜慶錢兒,他們好過年。”

高強這才瞭然,心說看來本衙內官聲不錯,這些貧民都敢到我這裡來討閒錢了。大過年的,給點錢也是討個意頭,高強不以爲意,正叫人拿錢給散他們,那夥貧民中忽然有人一擡頭,和高強打了個對眼。

高強和那人一望,就覺得有些面熟,再仔細看時,禁不住吃了一驚:居然是他,可這人怎麼會到了我這裡?恰待上前相認,卻見那人微微搖了搖頭,又指了指角門方向,而後便徑自去了。

高強知他的意思,扯過李孝忠來,密密吩咐他到角門處候着,少停若有人來到,不問姓名,只管帶進來見我就是。李孝忠雖然年少,心思卻機敏,見高強說的鄭重,知道干係非小,便即答應了,溜到角門處候着。

高強自回書房,命人將韓世忠找了來,過了片刻,韓世忠和李孝忠前腳後腳進來,李孝忠身後就跟了一個人。那人見了高強,將頭上的斗笠摘下,朗聲笑道:“高應奉,不對,現下該叫高留守纔是,許久不見,一向可好?”

韓世忠見了此人面孔,微一沉吟,已經認了出來,驚道:“竟是遼國馬光祿!”此人是誰?卻是大觀二年時高強出使遼國,一路隨行的遼國光祿大夫馬植!

第3章 回京(下)第18章 逃亡第16章 遺篇(下)第一章第5章 刑訊(下)第四十四章第39章 嫁禍(下)第15章 轉仕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四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7章 授書(下)第七十九章第12章 審李(上)第80章 殺宋第14章 算帳(上)第68章 暗議第8章 東瀛(下)第一章第27章 結盟(下)序章第16章 密議第十章 上第24章 理財(上)第四十三章第三十九章第64章 張叔夜第53章 偷襲第七章 下第四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第19章 獻寶第十一章第12章 聖女第6章 問心第51章 內線第19章 河水(下)第17章 復仇(下)第五章第8章 收服(下)第7章 錢法(下)第1章 上第20章 究問(上)第19章 殺巧第31章 事後覺第6章 心結(上)第58章 退兵第五章 下第26章 种師道(上)第十二章 上第16章 密議第19章 焚心第23章 主客第27章 欲見第4章 太學第21章 官逼第二十九章第13章 機密第8章 拔刀高俅隨筆第1章 上元第四十四章第六章第33章 詭譎(下)第四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1章 燕青(上)第11章 待發第61章 死戰第十一章第37章 擒王第三十七章第18章 東坡第17章 拔刀(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五十七章第18章 謀定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31章 天書(上)第七章第18章 召見(上)第26章 思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二十五章第21章 招降(上)第15章 香香第24章 詢奸第五章 上第五十八章第18章 李逵(下)第17章 夜襲(下)第四十章第38章 夜襲(下)第二十五章第55章 夜行第5章 驚變第13章 街鬥(下)第26章 思見第九十三章第18章 李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