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員猛將同行?倒也說的是,此去諸事難以逆料,這餘,勇力卻嫌不足,到現在打架時也只能耍着折鐵單刀充充樣子,真要動起手來,高強都能打的贏他了。

只是派誰合適?高強手頭猛將自然是有的,好比史文恭,欒廷玉,關勝,索超,那都是豪勇之士,只是高強素來沒有浪費人才的習慣,這些人目下有的在遼東開闢疆土,有的在常勝軍中帶兵,一時間如何能抽的出來,去往北地公幹?這可有些難了。

“你且說說,想要何人同行?”瞥見時遷在一旁眼珠骨碌亂轉,高強暗罵自己多操心,這小子既然提出來了,必定有了腹案,叫他自己點人頭不就成了。

時遷陪笑道:“衙內,小人當日在大名府相幫着衙內操練河北諸軍,曾見有一個汝州來投軍的弓手,喚作牛皋,此人武勇過人,爲人亦寬厚大度,小人與他也曾見了幾面,看他頗通兵法,迥非尋常武夫可比,所帶兵士亦稱驍勇,故而留意上了。今可請衙內撥他來與小人一同北上,就用他帳下那百來兵士一同前往,使喚起來卻也如意。”

高強聽罷,失笑道:“你這廝,倒打的好算盤,要調我身邊一員大將去!也罷,原本就打算用百來兵士與你使團同行,就命牛皋率本部與你等一同北上便是。此人見在大名府大營中,待我這裡樞府行了文書去,你等就在大名府匯合,而後同行便是。”牛皋自從在大名府投了高強之後。領着他那一百來同鄉都在高強的牙兵中操練。見充一個都頭,高強見他武藝精熟,人又大度。甚是喜愛,幾次想要調他去軍中作指揮,牛皋卻不肯去,推說不曾立功,平白升遷衆心不服,壞了規矩連累相公不好治軍。實則是他心存報答高強之念,不肯離開高強身邊。高強說了幾次,見其意甚誠,也就不爲己甚了,如今若趁着這個機會,讓牛皋立下功勞,回來連升三級也是有的。

.ttkan .℃ O

時遷見高強允可,歡天喜地。告辭了自去,他那裡多地是江湖上地手段,北地的細作,也須得用心整理出來。以備緩急聯絡之用。

因爲要趕着和遼國歸國的使節團一同出塞,這大宋地使節便時間迫促。只過了兩日,聖旨便下了,葉夢得領了國書,揮淚別了家人親朋,抱着壯士一去不復返的心情渡黃河北上,到了大名府再加入了牛皋所部一百來兵士,與遼國使團一同循着黃河乘船北上,出使去了。

這邊高強在樞密院督着种師道等參議司官吏,與樑士傑的中書和戶部大小官員在那裡弄帳簿,和一堆年紀大過他高強兩輪的故紙堆奮戰不已,等到帳目清理出來,又命參議們分赴各地點檢數目,而後方能制定後勤計劃,忙的不亦樂乎。好在有一幫識文斷字的參議們做事,大面上也有種師道把關,高強只是抄着膀子當監工,偶爾吩咐人弄點加餐消夜什麼地,自家還算輕鬆愜意。

煩人的事當然也是有的,眼看要用兵燕雲了,雖說還不曉得到底會打成什麼樣子,然而這用兵須得先做好準備,那童貫便幾乎天天都要跑過來,拉着高強商議方略。其實這兩位都是半瓶子醋,依着高強的心思,直接交給參議司去搞就完事了,你童貫瞎起什麼勁?後來鬧了半天,兜了幾個大***,高強總算是聽明白了童貫的意思,敢情他自己在家算算,收復燕雲計劃動用兵力三十萬,高強在大名府和獨龍崗統共也就練了十萬多兵,差着老大一個口子,那不得從西北調兵?如今和西夏重新定了和約,西北這百年的仗打下來,禁軍廂兵土兵弓箭手還有番兵,加起來屯了足足有將近五十萬兵,內中能調出來機動的不下二十萬,勢必要調到河東和河北準備北上作戰了。

要是往日,童貫深受趙的寵信,總領西北六路經略,軍權抓地牢牢的,他一點都不在乎調兵之事。可臧底河城一役,他畏敵避戰,遠遠躲到了蕭關去,結果高強舉薦了种師道爲將,又經由參議司調集兵馬,一戰功成,這之後童貫在西北軍中的威信便大大降低了,雖然仍舊領六路經略,可各部如今都吃着參議司送來的補給,自也須遵照參議司地軍令行事,童貫再也不能象以往那樣在西北一手遮天,每思及此,童貫總是悔之不及。

若是旁人,他童貫勢必要設法整倒了,才能出這口氣,只是高強去年把蔡京給扳倒之後,童貫這才起了懼意,要知當初蔡京初次從杭州入相時,就是走的童貫地路子,蔡京有多少斤兩,童貫是最清楚不過了。高強這麼個毛頭小子居然能把蔡京打的不能翻身,如今藉着收復燕雲的事權,和樑士傑、鄭居中三人聯手,朝政漸漸都被這一黨把持了,童貫再怎麼得趙寵信,他的手終究不能伸到外朝來,如何能與高強內外逢源相比?再說了,他高強在內苑還有樑師成這個大鐺頭相幫,無論鬥哪條路,童貫自問也不是高強的對手。

好在當日二人約定,要將這收復燕雲的大功留給童貫,看高強總算沒有違約的打算,童貫自

極一點,用他自己的親信兵馬來收復燕雲,這纔是把己手裡了。

這一日,高強正和种師道在那裡翻賬本,又聽人報童貫來到,不自覺地就嘖了一聲。种師道這幾日也見了來,曉得高強不勝其煩,笑道:“此前相公無以應對童節帥者,乃是因大略未定,這時候若是就讓童節帥集結大軍,未免虛耗錢糧,更會打草驚蛇罷?只是眼看北地大戰將起,預作節略也是應當,下官前日擬了一個條陳,便是關於西北調兵之事。相公可拿去看看。若是使得,便可以此交付童節帥施行。”

高強大訝,种師道是什麼人?出身將門。生長行伍,連自己的師父魯智深都是他的老部下,論起打仗地事,當世或許有人比他更有才華,卻很難有人比他更穩重地了,他雖然只說是自己擬了個條陳。可既然拿出來讓他給童貫,那必定是有相當把握的了。

忙接過來匆匆瀏覽一遍,剛剛看完還沒來得及說話,那童貫原是走的熟了地,不待高強出迎已然到了廳中,大家拱手爲禮,套話又說一遍。

高強應酬兩句,一面腦子裡轉着种師道那條陳上的內容。想想並無不當,便向童貫道:“承節帥連日垂顧,下官惶恐,已督領參議司日夜籌謀。定下西北調兵大略,今便請節帥斧正一二。”說着將那條陳遞了過去。

童貫聞言大喜。忙接過來細看。原來种師道這幾日細思之下,當初高強和童貫說的先燕雲後西夏,重兵放在東線,那是不會錯了。然而這河東路北面就是雲中府,也就是燕雲十六州的山後之地,東面越太行山就可以側擊燕京,西面則憑藉折家將所據守的麟州、府州、嵐軍等地扼守西夏東進的道路,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倘若這裡無所作爲,被遼兵聯結西夏從此實施反擊地話,北伐燕雲的東路大軍側翼無疑將處於被迂迴的危險境地。當日太宗收復燕雲之役,也是三路齊發,足見此處的重要性。

“燕京地勢,坐北面南,據燕山之險俯視河北,如坐堂廡而視庭院,我軍北伐則爲仰攻,地勢殊爲不利,此所以太宗兩伐燕雲皆不得志之故。故而若欲取燕雲,必由他路出其側後,分其兵勢,而後方可,河東之重,由此可觀。今雖軍略未定,然燕京地勢與二百年前無異,今當先集精兵十萬於河東一路,修葺城道路,積貯糧草軍械戰具,以備不測。”

“河東一路,久不習兵,除麟州折家軍馬之外,多不堪用,故而宜就漉延、涇原,環慶三路調遣番漢兵馬,先往河東駐泊,就便熟習道路山巒,操練兵將,以待軍興之時。此處近鄰西北諸路,人情相近易安,西兵住此,雖日久亦不虞師老,故而雖大略未定,此一路兵亦可先動。”

童貫看罷,喜笑顏開,連連點頭道:“高樞密籌之極當!如此,某願即日返回西北,先集兵涇原等三路,揀選士馬,往彼河東擇地駐泊,還望樞府這裡安排大軍營盤糧秣,解我後顧之憂。”

高強應道:“這個自然,節帥勿憂,那河東一路自來富庶,錢糧甚廣,縱然是驟添十萬大軍,諒也支吾得來,倘有不足,我這裡參議司亦當轉輸無礙。只是節帥到彼,若麾下將帥欲往太行雁門等處察探形勢,指畫方略,我這裡亦當遣些熟習北地之人引導指點。”

“使得,使得!”童貫雖然是個半調子,到底久在軍中,還不是那種純粹紙上談兵之輩,這十萬大軍到了陌生地方,要是沒有一段時間熟悉環境,一旦出塞連東南西北都找不着,還談什麼攻殺戰守?這樞密院在宋朝也擔任軍事情報工作,又在高強的主持下連年打探北地情報,聯絡豪傑之士,有他們派人引領的話,自然事半功倍了。

當下商議定當,童貫欣然起身告辭,要討聖旨回西北調兵去了。高強和种師道送到門外,拱手而別,而後反身回來坐定。高強拿起那條陳來看,越看越覺得有味道,雖然只是略微涉及到平燕策略,但卻可以看出,种師道對於收復燕雲的軍事問題已經下了許多功夫,包括對一百多年前宋遼圍繞燕雲的反覆爭奪,歷次戰守,都用心研究過了。

沉吟片刻,高強便道:“種承旨,我見這條陳上說,攻打燕京乃是仰攻,地勢不利,須得側出其後,分其兵勢,而後方可。承旨將家才俊,既然言及此處,想必有了全盤方略,今何不試言一二?”

种師道照例要推辭一下,俄爾才道:“下官自從得知相公獻策平燕,便深覺此事難能,我大宋北有遼,西有夏,二寇常聯手夾攻,彼此勾結,故此我欲平遼,先須滅燕。蓋遼大而燕小。先易而後難,此乃用兵常道。然而區區西賊,百年跳梁難解。於此若欲平燕,竊以爲不可。”

“然而其後幾事迭出,下官卻看到了以往不曾想及之處。先是北地情形源源報來,遼國外強中乾,早已不復往日強盛,這是其一;二則西賊與我大宋拒戰百年。大宋固然深以爲患,西夏國小民貧,其勢更加不堪,若得休

,誠爲其願,臧底河城一戰得勝。而後便息兵罷戰,與遼爲援,斷了遼國一臂,這是其二。”

“其三呢,便是相公趁女真起兵,遼東大亂之際。遣兵跨海入遼,聯結當地豪士。大舉起事,這又是一着奇兵。適才下官這條陳上說地明白,燕京仰攻甚難。側擊則可,然而彼處左臨大海。右面太行。敵軍守此,可不煩旁顧。併力南向,其勢易守難攻。即便是出河東繞道攻其側後,也須防敵聯結西夏邀擊我軍背後,故此下官常以爲憂。然而遼東一亂,倘若我兵能有數萬之衆從此西進,攻克榆關天險,則我東路主力可以從滄州境內沿黃河西上,使敵首尾難顧,只能坐守待斃,平燕之計,至此方現出勝算來。”

种師道說到這裡,向高強拱了拱手,道:“相公這一招跨海進兵,可謂反客爲主之計,趁着遼國內亂之際,將原本爲敵後方的遼東之地,翻作我漢家進兵之階,實乃神來之筆也!想當初高梁之敗,我兵本不懼遼騎衝突,只是諸將欲分西路潘美之功,催兵急進,被敵將耶律休哥誘使深入,而後遊騎絕糧道,我兵絕糧而敗。彼時若能有一隻兵從榆關南下,出耶律休哥之後,則耶律休哥雖是契丹良將,亦難以再從容應對,南北受擊之下,亦惟有坐困燕京城中待援而已。此時那西路潘美一軍亦當從居庸關東進燕京,三路回師燕京城下,其勝敗雖盲者亦可觀之!有思及此,下官常自扼腕嘆息。”

高強見這位老種居然這般推舉自己,心裡也不免有些自得,笑道:“承旨過譽了,我當日不過是想要給遼國添些包袱,攪擾一下他的後方,叫他莫要以爲大海就是他地屏障了,我大宋舟師如今已經能遠涉重洋,這茫茫大海須是我大宋地天下,可不會爲他契丹作長城了。”事實上,歷史中元末朱元璋北伐,在打到潼關,斷去大都地右臂之後,就遣將從登萊渡海攻入遼東,斷了大都地左臂,以至於後來終明一代,這遼東都是屬於山東布政司地治下。有這樣成功的經驗,如何不用?

种師道何等老道,閱人無數,和高強相處這些日子,早知他脾性,知他口中謙遜,心中必是竊喜,微微一笑,也不說破,轉道:“如今河東集兵十萬,再加上麟府地折家兵馬,西防夏賊,北取雲中,亦皆足矣。等到遼東兵出,河北大軍溯黃河北上,河東兵馬出一旅偏師以窺居庸關,這燕京還不是我大宋囊中之物麼?相公在大名府練了十二萬兵,料想也儘夠了罷。”

高強怡然自得,笑道:“種承旨切莫輕敵,遼國如此大國,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那燕雲又是其立國之本,縱使如今外強中乾,亦當拼死來爭。古語云,困獸猶鬥,我這裡諸多謀劃,都是想要贏得一個出師之名,既要提升我軍士氣,亦要讓燕地官民心服,說到底,爲得也就是要讓遼國這困獸之鬥來得沒那麼強烈罷了。”

种師道自幼讀的是儒家經典,對此自然贊同,連連點頭稱是,過了片刻,卻忽然冒出一句來:“太宗故約,能恢復燕雲者,雖異姓亦得以封王。如今相公已然官居使相,可謂位極人臣,這封王之機百世難遇,難道相公真地一點都不動心,真能拱手送給旁人?”

千秋功業麼?那得看什麼人了,如果一個人自己就已經經歷了千秋百載地世代,他還會在乎這所謂地功業麼?

高強站起身來,負手而笑:可惜啊,這麼淺顯地道理,卻不足爲外人道,只好故作神秘了,所謂穿越者身上所帶有的王者之氣,是不是就這麼來地?

“種承旨,也不是高某不圖功業,實則兵兇戰危,廟堂縱有千般籌算,臨陣亦未必能操必勝。高某從未經過大戰,自知不是個中長才,實不敢把大宋國運和數十萬將士的性命當作兒戲,那童節帥雖未必是兵事上地天縱之才,究竟是打過大勝仗之人,終究好過了高某。”

他就這麼望着种師道,臉上掛着淡淡地笑,在種師道眼中看來卻着實耐人尋味。年紀這麼輕,卻已經有這樣的胸襟和成就,他的將來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人吶,聖賢與鉅奸之間,往往只有一步之隔而已……

种師道收拾起心思,站起來躬身一禮:“樞相念念不忘大宋國運、將士性命,有這等心腸,便勝卻那天縱兵家之才了!相公縱使不圖功業,焉知事到臨頭,身不由己?”言畢辭去。

高強望着這位老將的背影,不覺皺起了眉頭:身不由己這四個字,放在別的朝代或許還不那麼敏感,但是在大宋的政壇,尤其是涉及到手握兵權的大臣,這就是一個近乎犯忌地字眼了,要知道,開北宋八帝江山的第一人趙匡胤,當初陳橋兵變時也只是身不由己而已吶!

眼見得种師道地背影就要消失在門轉角處,高強驀地曼聲吟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上)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8章 自投第37章 擒王第11章 出使(上)第十八章第25章 開戶(上)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三十一章第16章 變數第十一章第六十五章第五十七章第19章 應伯爵第14章 夜探(中)第二十四章第四章 上第10章 亂夜第35章 上第10章 意動第36章 泯恩仇(下)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12章 燕京(上)第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七十九章第15章 拒戰(下)第十四章第九章第31章 天書(下)第一章第四十五章第六十三章第五十一章第14章 狹路(下)第23章 花榮(下)第7章 授書(上)第34章 藏兵(上)第9章 傑肯(下)第8章 奪權(上)第11章 待發第一章第19章 藥師第3章 回京(上)第19章 個唱第21章 詐病第17章 拔刀(上)第24章 鹽務(上)第15章 奚車(上)第42章 虛位第6章 心結(上)第5章 圖謀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8章 召見(上)第38章 遇險(下)第二十二章第20章 設伏(上)第15章 備荒(上)第27章 水軍第五十二章第五十四章第八章 下第29章 談兵(下)第七十四章第52章 審死官第15章 金芝第五十一章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18章 李逵(下)第9章 傑肯(上)第23章 災起(下)第21章 詐病第3章 籠絡(上)第35章 奪船第20章 設伏(下)第1章 清溪銀(上)第37章 底定(上)第6章 心結(上)第六章第三十章第32章 釘子戶(下)第29章 劉琦(下)第13章 右京(下)第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21章 追失(下)第四章第五十八章第28章 不見第10章 心曲第2章 交易(下)第15章 炒金第17章 嚐鮮高俅隨筆第3章 籠絡(下)第二十八章第35章 下第14章 行路第八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