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晏的出現,給高強帶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他本假,如今隨州歸附,已然是堂堂正正的宋臣了,自可放心任用,但與他一同投效的八百人,問題就不小,這些人當中起碼有一半是從燕地別州逃過來的。這劉姓本是當地大族,其族中豪民劉範與趙良嗣結爲生死之交,故此很早以前就被納入結交的對象,經過這幾年的運動,劉氏多半都已經向大宋靠攏,當聽說易二州將要交割南朝之時,這些早已有心投向大宋的劉氏族人便紛紛從各種渠道向州遷徙。

只是道里有遠近,行程有快慢,其中有些走的快的一早就到了州境內,有劉氏本族人接納,當地的遼國官署也不大來管。那走的慢的可就吃了虧,耶律大石所部不日便到州境上,將易二州和燕京其餘各州交通的孔道悉數封鎖起來,準出不準進,因此而被遣返或者滯留燕京其餘州軍的劉氏族人不知凡幾,甚至有的人一家人分頭上路,前面的到了州,後面的卻被遼兵趕回老家去了。這裡所謂的“趕”,可不僅僅是驅逐而已,北地自來王化較弱,遼國官兵和盜匪其實也差不了多少,見到這些流落道路的百姓,不知有多少人會動歪腦筋。

此時劉晏向高強所懇請的,便是要他向遼國交涉,准許這些本族族人南來安頓。說實在的,剛剛交割了易二州,高強還想着怎麼樣安撫遼國之人。伺機再提出交還其餘州郡,可要是應了劉晏的要求,讓遼國放劉氏族人南來地話,這條件和正式宣戰也就不差多少了。再者說了,劉晏這八百人也不是好收納的,一旦收了這八百人,他們的骨肉親族有許多都在遼境,勢必要設法迎接。邊境之上從此多事。管都沒法管。

可若是不收。卻又冷了遠人之心,高強作了這幾年的統戰工作,應約準備投順的燕民可遠遠不止劉氏這一族,現今易二州收復,就是拉開了恢復燕雲的序幕,不知多少雙眼睛在看着這裡呢!況且,這劉氏一族一下子就拿出了八百騎。這可都是精壯的男丁,裝備馬匹一應俱全,其實力非同小可,不容忽視。

高強這一犯合計,半晌不曾出聲。劉晏看的分明,忽然道:“相公,前此我家受了相公文書,有意投順南朝。卻不知相公是先收二州。再及其餘,故而不及將族人遷移到此,說來也是我家地不是。今相公若是爲難時。小人也不敢強求,仍舊甘願如約爲大宋效命,只是我等既然投南,族人在北者不免橫遭遼兵侵暴,只求相公詳錄此輩,視如死於王事者,一概旌表賑恤,則於願足矣,外亦不敢妄求也!”說罷跪在地上,磕了幾個響頭。

這話說地高強心裡難受,當下便決意要全力相助,趕緊離座去將劉晏扶了起來,慨然道:“劉氏勤勞王事,本相豈能坐視爾等親族遭難?今當即刻投書北遼,請將爾等親族縱放南來,俾骨肉團聚,以全天倫,只是有一樁事,要借重爾等之力。”

劉晏聞言大喜,趕緊站起身來,就問何事。高強便道:“爾世居此間,道路熟悉,今命你等速速察探,沿邊道路把守之遼兵,有哪些是那蕭幹大王麾下。”自來人間之事,都是人辦地,譬如邊境守衛這種事,從古到今都有走私這麼一說,只是要找對人而已。耶律大石此人性剛,對遼國又是鐵桿忠心的,這種事把去找他,徒然吃癟,倒不如去找蕭幹,大不了多欠一個人情,日後此人要在北地自立,多有用到高強時,還怕沒機會還他?設若他和蕭幹易地而處,一個日後有大力的盟友現在來求自己,正是高興都來不及哩。

這劉晏在北地爲民,自然少不得接觸私商勾當,聽高強這麼一說,便即明瞭,當即點頭應允。原本他已經做好了打算,萬一高強無法相助,也只得設法將這些人口走私過境,只是這條路不是素常走慣的,如今換了守把之人,要走通的話代價無疑甚高,現今既然有高強點頭,聽口氣又有門路,那把握便大了許多了。

欣喜之下,劉晏便道:“相公,小人見官兵收復二州,進退有法,軍容甚盛,遼兵相形見絀,心中煞是喜歡。今率本部意欲投軍,當有一件大功奉於相公麾下。”

高強心中一動,看這個劉晏在歷史上籍籍無名,不知道是從哪個犄角蹦出來的角色,但就是這麼短短一刻的折衝,此人進退自如,方寸絲毫不亂,煞是厲害角色,他口中地大功一件,會是什麼樣子?

“相公一舉收復易二州,又聞那西京應朔二州亦當克復,小人熟知此間地理,從易州西行百四十里,便是紫荊關,此地山勢絕險,乃是燕京五關之一,可行人馬,卻不得通車仗,但得一軍守之,萬夫亦不得開。若逾此關西行,取了蔚州,便與西京應州相連,是官軍左右兩路可相互呼應也。”

高強神情一動,宋軍東西兩路的

題,一直是他的一樁心事,尤其童貫此人好大喜功,級,軍事上不會聽從他的指揮,萬一在西路胡搞瞎搞弄出事來,他這裡隔着雄關,也照應不得,倒要誤了大事。“聽爾言下之意,莫非可通紫荊關?”

劉晏笑道:“相公今尚與遼國爲盟好,不得妄動干戈,那紫荊關仍屬遼國治下,輕易如何得越?只那蔚州左倚應州,右壓易州,現今二州俱失,此州孤懸於外,其勢難安。我家自來與燕地豪傑之士結交,倘若相公能助兵甲時,小人敢以一支兵前往此州,扮作盜賊攻殺遼國官屬,振臂一呼,蔚州之民應者敢期半數。縱使遼國大兵來攻,小人亦敢保不失。蔚州若失,紫荊關尚可爲遼國保乎?官軍左右兩路,由此便可合而爲一也。”

高強遽然動容,這實在是一個極爲大膽的計劃!無疑,成果是令人垂涎地,一旦取了紫荊關和蔚州,宋軍左右兩路立時就連成了一片。相互間可以隨時呼應。也爲下一步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風險也是巨大地。宋軍無法公然爲此地地戰事提供援助,進入這一地區的軍隊只能孤軍作戰,一旦在初起階段就遭到失利,很有可能匹馬不得迴歸。當然了,按照劉晏的計劃,承擔這種風險地只有他自己地人馬而已。

當下高強先誇獎了劉晏幾句,又道此事太過行險。方今猶不至於此,姑待後日。劉晏見高強這般說,也就不再堅持,便即告辭回去。

劉琦和關勝兩軍加起來,足有四萬之衆,易二州雖然不小,這幾萬軍撒下去,數日間也就地方安堵。況且有州劉氏和易州高氏這樣地大族相助。地方百姓對於頭上換了旗幟很快便適應,尤其是免去三年錢糧這一樁,更是一下子拉攏了不少民心。

而蕭幹那裡對於高強地要求也很快有了迴應。要縱放劉氏族人南來,自是便當,不過要拿東西來換,十口人換戰馬一匹,或者糧食三石。對此高強是痛罵不已,北地連年飢,糧食和戰馬都比人金貴,遼兵如今的戰馬比例已然降到和宋兵差不多了,蕭幹這樣的條件純粹就是趁火打劫。罵歸罵,既然答應了劉氏,高強也只好照辦,這種事自然不用他親自過問,就連石秀也只是親自同劉晏走了一遭,其後便悉數交由劉晏自去辦理,反正這些糧食和戰馬也是他一族自行籌措的,總不成要高強自己掏腰包去贖人吧?

又過了數日,人報河東童貫已經遣了董龐兒前來謁見,高強便命宣上來。及至一見,高強雖然閱人多多,也不禁暗讚一聲,此人樣貌豪雄,目光兇厲,一望便是個奢遮人物。

彼此道了寒暄,董龐兒見高強絲毫不擺架子,待人甚是親和,與童貫並不相同,心下也有幾分喜歡,於是將自己出身本末及行事說了一遍,原來此人家本易州人,世居水之畔,因好勇善騎射,應募爲遼國戍卒。自遼季頻遭天災,官府不以時賑恤,戍卒的軍糧都不能保證,便往往嘯聚爲變。這薰龐兒所在戍卒也不例外,起兵之時衆人以其勇猛能得衆心,便推爲首領,率衆剽掠州郡,衆至萬餘人,與遼兵累戰,或勝或敗,卻始終不散。

及至前日,董龐兒在易州乏糧,只得率衆西越紫荊關往西京去,又逢着蕭干與新任西京留守蕭乙薛合兵來攻,他所部兵甲不完,抵敵不住,只得率殘部南逃入宋。

是時趙良嗣在座,一面聽這董龐兒說古,一面忽然想起前日劉晏對高強所獻之計來,忙向高強告了罪,問董龐兒:“董壯士,所言由易州越紫荊關往西京道者,不知如何逾越關山?難道那關上無有遼國守兵?”

薰龐兒見趙良嗣穿着,知道是大官,不敢怠慢,忙答道:“自燕京而外,乃有五關可行,內中居庸、榆關可通糧餉車仗,紫荊、金坡、虎北口三關只可行人馬,此外尚有十八條小路,蜿蜒曲折,只可行人。那紫荊關左近便有小道可行,小將棄馬山下,皆率士卒攀山而過,以此得行,只是棄了馬匹,戰陣不得衝突,是以不敵蕭乙薛,蕭幹。”言下竟是大有怏怏之意,似乎若不是在過關嶺的時候丟棄了馬匹,也未必會戰敗南奔。

高強在旁,聽見趙良嗣問及此節,亦有所醒悟,一面遣人去喚劉晏來,一面又問這董龐兒投奔童貫的始末,得知他投奔童貫乃是訂約交割四州之前地事,當時童貫並未大肆宣揚,至於四州議定交割之後,則遼國的注意力都轉移到這件大事上來,也無甚人來追究董龐兒南逃之事。

問明端詳,高強竟生出一點悲哀來,這悲哀不是對別的人或事,乃是對於遼國目下的狀態悲哀。一股盜匪衆達萬人,被打敗之後投奔南朝盟邦,其征伐的將帥自當即刻移書索討,如今竟然一點消息也無。固然是因爲征伐董龐兒之人乃是蕭幹之故,卻也映襯出遼國如今衆心

事實。

這董龐兒生長北地,又四處流竄,和遼兵接過大小几十仗,對於遼兵地虛實甚爲了解,言語中多流露出不屑來,彷彿打勝仗都是理所當然,少數的敗仗則多半因爲衆寡不敵等等客觀原因。高強一面笑眯眯地聽着。一面也沒放在心上。此等人他見得多了。中原那些綠林豪傑平日還不是眼睛長到額角上,從來不把官兵放在眼裡?然而到了最後,官兵依舊是官兵,綠林山寨則多半沒有好下場,不是招安就是被滅了。這薰龐兒吹地牛皮哄哄,其實也不過就是這種心態而已,真要那麼能打地話。怎麼不見你象阿骨打一樣,把遼主十幾萬大軍都給打敗了?

正說話時,劉晏已到,高強將這二人引薦了,便請劉晏將前日所獻之計說了一遍。那薰龐兒聽罷,當即跳起來叫好:“這條路原是小將走的慣的,不過再走一次,擔保萬無一失。只是蔚州地近西京。那新任留守蕭乙薛善用兵,不是好相與地,相公若要成事。須得多遣兵將方好。”

高強翻翻白眼,心想這董龐兒果然只是綠林好漢的層次,不懂得政治,我若是能多派兵將,乾脆直接大兵殺奔紫荊關去就是,何必大費周章?

劉晏卻頗有膽識,也曾聽說過董龐兒爲人,便即笑道:“並不須許多兵馬,人多倘使不識路途,徒然壞事。今只小人家兵八百騎,並董統領所部千人,皆用騎兵,足以成事。”

高強見他說地慷慨,亦是喜歡,當即給二人令箭一支,命去易州關勝那裡領取衣甲戰馬及應用物事,叮囑二人務必小心,待攻取紫荊關後,便好接應。薰龐兒見要他再入遼境,倒還歡喜,當即答允了,只是問高強,他二人之間當以何人爲主?

不待高強回答,劉晏便即欣然應承,願尊董龐兒之命,二人併力以成大事。高強心中微驚,臉上作喜,着實誇獎了劉晏幾句,又要問劉晏關於安置南來百姓諸事,便發付董龐兒先去了。

待董龐兒去後,高強便問劉晏:“適才命你二人同行,爲何如此謙光,自甘爲董之下?”

劉晏笑道:“此計本是小人所獻,論理該當小人爲主,然而相公前此留而不遣,皆因小人此計太過行險,手尾不好收拾之故。如今增了一員薰統領,自是要借重他遼地劇賊之名,以掩我官兵形跡,既是如此,自當奉董統領爲主,小人從旁相助,纔是道理。”

高強聞之大喜,走下來拍了拍劉晏地脊背道:“難得劉大郎知我心意,如此人才,得之我幸也!”其實他用劉晏爲副,還有以他來監視董龐兒之意,其人偌大家族都在州,又從宋朝受益非淺,怕他飛上天去?只是這等話便不消說了,劉晏縱使明知,也不會當真說出來。自此高強方知劉晏果有智計,絕非常人可比,便即承製,授劉晏州新城巡檢之職。

那劉晏大喜拜謝,站起身來又說道:“雖蒙相公授官,然而有一事不得不言,自昔遼國任用官吏,在京者始有俸祿,在州縣者皆以官田給其家用,謂之官田,而契丹貴人皆以此爲名廣括民田入官,是爲契丹之敗政之一。今相公恢復四州,契丹貴人悉皆舉家北去,官田無人看管,多爲民所侵奪,相公當遣吏分治之,使復舊額,若有曾被人侵奪者,當悉以還其故主,此乃一反契丹之敗政,必當大獲燕民之心。”

用當地田地來支付官員地俸祿,在大宋也有類似的制度,稱爲職分田,然而這類田地乃是歸官府所有,不屬於個人,只是募人租佃,收其田租以給官俸而已。但按照劉晏所說,遼國在這件事上顯然乾的很出圈,當官的可以肆意將民田括爲官田,其中多半都成了官吏的私產。此等作爲乃是違反了基本的田地所有權,自然會引起百姓痛恨,證諸昔日楊戩的括田所諸般作爲,便可知劉晏所言不虛了。

想起括田所,高強便喚了牛皋進來,命他將帶本部和書吏,由劉晏地族人引領着,各處去登記官田,對於多侵佔者則訪查原主,一一歸還。牛皋對此本有切膚之痛,當即欣然願往。

此時高強對於這位剛剛投順不久的劉晏已然頗爲器重,竟爾有些不捨起來,臨行之際執着劉晏的手,千叮嚀萬囑咐,務必要小心在意,事有不諧便即往應州宋軍處投奔,善保有用之身,以待大用。

劉晏見高強這般知遇,亦是大喜,跪地磕了三個頭,伏請高強善視其家族,便上馬而去,掉頭不顧。

送了這一路軍出征,高強原以爲要輕鬆一陣子,不料次日就有中使從汴京前來宣詔,說道趙急命高強回京,有要事相商。高強奉詔,私下裡去問那中使時,方纔得知,原來果真出了大事,女真的使者竟然已經到了登州了!

第二十三章第六十七章第4章 祭掃(下)第十章第六章 上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九章第4章 太學第9章 到任(上)第28章 迎宗澤(下)第19章 鐵牛(下)第13章 夜話(二)第三十二章第18章 召見(下)第31章 三人行第16章 密議第19章 殺巧第21章 追失(上)第19章 鐵牛(上)第26章 對箭(下)第7章 三論第七章 上第14章 麒麟第25章 贈糧(上)第四十七章第四章 下第七章第17章 夜襲(上)第16章 演武(上)第24章 鹽務(上)第24章 婚俗第四十章第15章 夜探(下)第二十三章第16章 劉公島(上)第26章 思見第3章 羽翼(上)第1章 醒覺第二十八章第九十四章第23章 災起(下)第22章 棒喝(下)第29章 佈局(上)第14章 狹路(下)第六十章第二十五章第26章 种師道(下)第四十三章第27章 欲見第21章 詐病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15章 備荒(下)第24章 理財(上)第18章 唐猊第3章 羽翼(下)第三十章第9章 到任(上)第23章 花榮(下)第29章 佈局(上)第四十三章第4章 祭掃(下)第33章 董平(下)序章第5章 心戰(上)第19章 應伯爵第三十五章第四章 下第9章 餘波第10章 來歷第47章 強攻第8章 拔刀第58章 退兵第六章 下第3章 邀約第19章 殺巧第68章 暗議第十九章第17章 拔刀(下)第27章 結盟(下)第四十六章第24章 鹽務(下)第21章 幫閒第51章 內線第九十二章第38章 遇險(下)第十一章 下第九十一章第二十六章第7章 蔡京第十章第七十章第5章 見童(上)第四章第六十九章第12章 聖女第20章 張青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