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到天祚帝發覺情勢不妙,出帳來想要安撫人心時,已涌,不可遏制了。原本他是聽了蕭奉先的線報,說道耶律餘睹與南朝關係密切,現今朝廷與南朝修好,他必定會趁機回朝來搗鬼,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須得小心戒備。天祚素來親信蕭奉先,他的皇后與元妃,以及蕭奉先、嗣先,還有那位在東京遼陽府被花榮一箭射死的蕭保先,都是一母同胞,這一家的勢力可想而知。

當時諸軍喧譁,幾至於變,天祚帝雖然是九五之尊,卻也壓不住場面了,當下只得先宣佈餘睹無罪,復御營都統職務,兼攝北院樞密事;餘睹既然無罪,當初首告他的蕭奉先自然就成了誣陷好人的奸臣,當即被五花大綁,拴在馬樁上待罪,其親信黨羽數十人同日被免官。當日晚些時候,天祚又出詔書,策立次子晉王敖魯斡爲太子,不日拔營起寨,回上京廣平澱去,預備抵禦女真侵攻。

此詔一下,衆契丹人的反應相當好笑,先是羣情歡騰,山呼萬歲不已,而後便有許多契丹貴人開始三五成羣聚在一處,嘰嘰咕咕地議論紛紛。議論什麼?便是要不要回到上京去和女真交戰了。

當時被耶律餘睹煽動人心時,他的死黨都在那裡搖旗吶喊,加上軍心本已壓抑,因而一呼百應,人人都在那裡喊着打回上京去。可是這股風一旦過去,大家頭腦冷靜了下來。許多人就想起這句話後面的含義來,那可是要和女真兵死戰地!

這裡是天祚的御營,士卒部將多半都曾經經歷過前年那次御駕親征女真的大戰,護步答岡上血流成河,骨肉齊飛的慘狀,至今都留在各人的腦海之中′說那一戰原本是契丹的優勢,皆因耶律章奴臨陣作反,天祚帝敵前退兵才使得戰局急轉直下,然而一年多過去。局勢此消彼長,女真雄兵三萬,而且是蓄銳已久,而御營的兵馬不過兩萬。又是疲憊之師,當日尚且敗北了,今日又有何勝算?

竊竊私語半天的結果,就是當晚午夜時分。御營中軍再次亮起無數火把,耶律餘睹率領大軍將御帳團團圍住,齊聲呼喊天祚出帳。

這一次,天祚出帳的速度比白天要快了許多。而且是甲冑齊全,看來是根本就沒有睡下←強作鎮定,命身邊宿衛太保、剛剛從南朝歸來地耶律迭點起燈火。提起嗓門向羣臣道:“列位臣工。深夜到此。不知有何緊急軍情?”

有什麼緊急軍情?無非是行那廢立之事罷了!不過這種事作歸作,名聲可不好聽。因此真正的主謀是不會出馬的。耶律餘睹看了一眼蕭特末,後者又看看另一個大臣,這麼一個一個看下去,一直到隊伍的末尾,乃是一位倒黴蛋,名喚特母哥,此人一介武夫,官居御營硬寨太保,算得上是御營中地頭一號猛將。

所謂猛將,其實也就是高級炮灰的意思,這時候就得發揮炮灰的作用了,當下特母哥看看自己下首再沒有旁人了,只得硬着頭皮上前,伏地跪倒,道:“陛下,今當返上京,與女真決一死戰,臣等伏念昔日護步答岡一戰,我兵實勝於女真,所以戰不利者,全是因軍心不穩,章奴作亂。今若要取勝,得先定軍心,故而臣等斗膽,伏請陛下遜位,將大寶傳於太子,則臣等戮力同心,誓要扶保陛下父子殺敗女真。”

畢竟是武將出身,說話也不懂得轉彎,直統統地就勸天祚遜位了,其實連遜位這個詞都是別人教他說的。特母哥說完,伏在地上就不起來,場中一片寂靜,只聽見火把在風中烈烈聲響。

天祚氣得身子微微顫抖,他畢竟作了十來年地皇帝,到這當口還能寧定心神,眼光逐一在耶律餘睹、蕭特末、耶律大石等一衆大臣臉上掃過去,目光所到之處,大多數人都不由自主地垂下了眼簾,不敢與他目光相對。獨有耶律大石,攥着兩個拳頭,毫不畏懼地直瞪着天祚。

兩人的目光一對上,天祚的怒火登時就好象找到了一個宣泄口一樣,直向着耶律大石噴過去:“大石林牙,朕來問你,你也是這等想麼?”一面說,一面手指顫顫地虛點着耶律大石的臉。

耶律大石面無懼色,反而踏上一步,昂然道:“陛下,臣心中便是這等想,今日大遼危殆至此,全是因爲陛下信用奸臣蕭奉先一黨,專事田獵不恤朝政,致使軍心渙散,民心思變,那女真有機可乘,南朝亦將燕雲索回,祖宗故地十去其三,百姓戶口削去大半。如今若要中興,惟有請陛下順天應人,遜位讓權。”

天祚氣得渾身發抖,沒毛病也要氣出腦血栓來了←手指着耶律大石,口中半天說不出話來,只是連聲說:“你好,你好!”

耶律餘睹見狀,曉得此事不宜多言,免得夜長夢多,忙向蕭特末遞了一個眼色,自己踏前一步跪倒,喊道:“請陛下順天應人,遜位讓權!”蕭特末隨即也跪倒

依樣葫蘆大聲喊了一遍,而後呼啦拉地跪倒了一大片那裡叫“請陛下順天應人,遜位讓權”。只是顯然事先沒有操練好,大家喊起來不是那麼齊整,聽上去甕聲甕氣地,隔的遠的人根本就沒聽清前面人叫什麼,只得在那裡跟着瞎起鬨。

一萬多人圍着一人下跪,看上去這中間地人威凌萬軍,乃是無比威嚴,可誰能想到,被這許多人拋棄地獨夫一人,心中又是什麼滋味?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天祚見此情形,方知大勢已去,驀地長嘆一聲,垂下頭來,轉身回御帳去了。耶律餘睹不敢起身,向站在天祚身邊地耶律迭使個眼色。耶律迭會意,忙跟着天祚進了帳去。過了片刻,他轉身出來,臉上盡是悲慼之色,一手持着一卷黃麻紙,一手託着一個黃布包袱,大聲道:“北院樞密耶律餘睹、駙馬蕭特末、北面林牙耶律大石領旨!”

耶律餘睹見狀大喜,曉得自己總算是幹成了這件大事,喜得兩隻手都微微顫抖。膝下一軟,險些沒站起來,多虧耶律大石從旁拉了他一把,這才得以站起。三人走到耶律迭面前。好歹都是有些城府之人,沒有幹出伸手搶聖旨地事來,齊齊躬身領旨。

耶律迭將聖旨展開讀了,乃是天祚地遜位詔書。倉促間身旁無有詞臣,這詔書乃是天祚御筆所制,簡略無比,只說將皇位讓於太子晉王。三大臣輔政,末了勉勵兩句了事。

耶律餘睹等三人領了旨,便向御營中請出晉王來。將傳國璽交到他手中。而後齊呼萬歲。拜倒磕頭。這晉王雖是契丹人,然而亦自幼讀書。知道這時候須得謙讓,因而卻不敢受,掩面走回自家營帳中去,而後羣臣反覆勸進,擾攘了一夜,晉王方纔勉強從耶律餘睹手中接過了玉璽和詔書,點頭同意登基爲帝。

新帝登基,按理是有許多禮儀,雖說目下是非常時刻,不過還是有些必不可少,比如告天地,祭祖先之類,御營中自有大臣爲之,不必贅述。

直到第四日頭裡,燕青才接到了新任遼主宣諭,請南使參與新帝登基大禮。當下從行囊中備了禮物若干,同秦檜換了朝服,跟着引導的使者來到郊外,眼看着天祚帝與晉王攜手登上高臺,親手將玉璽傳給晉王,而後下臺而去。

晉王接過玉璽,而後便是黃袍加身,再發表一番演說,勉勵將士羣臣共赴時艱。演說完畢後,自是羣臣拜見新帝,山呼萬歲不已。燕青從旁冷眼觀瞧,發覺將士們臉上倒是頗有些喜色,足見軍心對於天祚帝的表現委實是失望之極,晉王登基頗孚衆望。

本作品k小說網獨家文字版首發,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更多最新最快章節,請訪問.!輪到他登臺時,燕青亦是行禮如儀,大講兩國兄弟之交,祝願遼國早日收復失地,平滅內亂——嚴格來說,女真雖然不繫遼籍,但終究是遼國的屬國,確實是屬於內亂。

晉王乃是憑藉耶律餘睹上臺,其政治路線自然也是傾向於大宋,況且他自幼讀中原書,思想情感上也較爲親近大宋。今日見大宋使臣便是這般人中龍鳳,心頭更是喜歡,言下着實優待。

當日畢禮,晉王正式稱帝,羣臣同上尊號爲天慶皇帝,奉天祚爲太上皇。此乃遼國舊制,亦是塞外胡族千年以來的習俗,譬如匈奴單于要加個大字,五胡亂華時皇帝不叫皇帝要叫天王。遼國太祖阿保機自號天皇帝,其妻號地皇后,大約算得上是塞外諸族中稱號最大的一對,這兩個加起來,成吉思汗的稱號可要差了幾條街那麼遠,不過是大海麼,你大的過天地麼?

新帝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殺人,將蕭奉先父子家族盡數斬首示衆,家財沒入官中。蕭奉先姊妹、太上皇地皇后以及元妃,因爲是宮妃的緣故,得免一死,依舊還服侍太上皇,前皇后尚且被冊爲皇太后。不過天慶帝生母文妃亦被冊爲皇太后,顯然這個皇太后纔是話事之人,其姻親蕭特末、耶律餘睹等人,自然是權勢喧天,一時無兩。

非常時期,俗禮不拘,天慶帝即位後,隨即下詔御營拔營起寨,回返上京。這原本是應有之義,當初耶律餘睹便是以此爲號召,趕了太上皇下臺。

然而現今輪到他自己來執掌國柄,態度卻又不同,畢竟遼兵屢敗之餘,對女真皆有畏懼之心,此戰難操必勝,若是新登基的天慶帝親征,一戰再敗,這局勢可就沒法收拾了。

有鑑於此,耶律餘睹與羣臣商議之後,便啓請御營擺駕中京大定府,美其名曰控扼全局,撥精兵五千給耶律大石,請他先行前往上京應援,待探明敵情之後,再定御營行止。天慶帝初登大寶,國事全憑這三位大臣作主,亦無話說,耶律大石慨然受命,點起五千兵馬,便即登程。

這廂御營拔營而起,向大定府緩緩行去,那奚王霞末業已得知禪讓消息。亦要作佐命之臣,便即率衆在中道相迎,天慶帝好生撫慰,即在道旁加封蕭霞末

奚王府六部大王,號爲六部奚王℃後長驅入中京面樞密使耶律餘睹、副元帥耶律馬哥等人計點兵馬士卒,且募民間馬匹入軍,旬日之間,得精兵數萬。戰馬亦有兩萬餘,一時間聲勢大振,頗有北上與女真決戰之意。

這日,天慶帝御中京正殿。邀請大宋使副燕青、秦檜二人上朝,待之以禮,具道兩國百年交好,今遼國有旦夕之危。須請大宋念在兄弟之交,不吝相助。天慶帝雅善經書,言辭文雅深沉,令人聞之動容。殿中內侍等人頗有爲之泣下者。

燕青自是一一對答如流,說道來時朝廷已然遣使往遼東去宣諭女真罷兵講和,如若女真恃勇不服。當以兵助大遼討之。只是使者往來。遷延時日。故而要請遼國權且忍耐,不可行險僥倖←連日來見遼國大興兵備。有北上與女真決戰之勢,倘若此戰再敗,這遼國當真就是不可收拾了,那時節縱然大宋再怎麼想要保全遼國,也沒法子了,對於高強來說,這就意味着其一貫奉行的政治路線地失敗,足以迫使他下臺走人。

在燕青看來,這自然是金玉良言,持國之人手中握着無數人的身家性命,自然不容稍有閃失。無奈天慶帝年少氣盛,原本對於大宋朝乘人之危奪取燕雲之舉便心存怨憤,現今又聽說宋使勸他莫要去和女真決戰,自是然不悅;況且他是因爲天祚帝一味避戰,失去軍心才登基,這“打回上京去”就好比是他的政治綱領,現今剛剛坐穩了帝位,便仍舊要施行避戰政策,豈不是出爾反爾?年輕皇帝心中,對於政治的厚黑性殊欠火候,不免怏怏不樂起來。

燕青何等樣人,這年輕皇帝眉宇間稍一變色,他即刻便領會到了,當即笑道:“陛下胸懷壯志,有意廓清宇內,重整河山,自然是英明神武。只是我大宋古語云,兵者國家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焉。今貴國自有良將,士卒亦有哀兵之心,誠爲用武之時,然而貴國先時皆以偏信奸人而致敗,如今陛下登基,先斬奸臣,誠令人心大快,然而若因此而師心自用,不聽賢臣之言,則當日貴國太上皇初登大寶之時,亦曾剷除乙辛、張孝傑奸黨,何其十餘年間,國勢大壞如此?忠言逆耳,惟在陛下帝心。”

身爲南朝使節,燕青自可這般放言,縱然天慶帝聽了大爲惱火,也不能把他如何,大不了是提出外交抗議而已。當年蔡京黨羽林出使時,在天祚帝面前大放厥詞,臨了也不過是貶了兩級官而已,是爲前例,況且今日兩國國勢強弱懸殊,他更是有恃無恐。

這天慶帝到底是剛剛登基地新皇帝,心態上還算平和,聽得南使說起前事,想想自己老爹果然如此,當年登基時一舉剷除專權數十年的乙辛、張孝傑奸黨,舉國大悅,都以爲是聖君在世,結果十餘年後,自己竟然又是作了和他老子一樣的事,一上臺就把之前當權的大臣給殺了一批,若是不能發憤圖強,焉知這以後不是和他老子走同樣地老路?

年輕人面子薄,心裡雖然是聽地進,臉上卻轉不過彎來,沉默片刻之後,還是耶律餘睹看場面有些尷尬,出來打了圓場,請天慶帝降詔,准許兩朝盟約,這纔是正事。

當下有詞臣呈上寫就的盟約書樣,天慶帝看罷,只見一條條都是割地割地再割地,掩卷不忍卒讀,只是押着卷尾寫了名號,便命人將去用御寶。中使將盟約交於符寶郎用御寶訖,便即交付燕青手中。

這一份盟約到手,秦檜站在燕青身後是滿面喜色,情知這份盟約對於大宋朝大大有利,自己雖然不是正使,今番功勞也是不小,不枉了拋下剛剛到手地吏部肥缺,辛苦這一遭。

燕青卻淡然處之,依禮謝過了遼國君臣,便請示自己還朝時日。不料天慶帝地回答,卻叫燕青也有些意外:“南使遠道而來,於前日復立奇功,朕甚盼與南使多聚幾日,可否在此間盤桓些時?如今我朝多有仰賴南朝之時,南北之間消息傳遞不易,朕素知南朝有用鴿之法,此間若有緩急,亦須請南使飛鴿將消息傳往南朝國中,若能隨朕左右,庶幾得宜。”

燕青心中一轉,此地可不宜久留,眼看這北邊大戰將起,萬一大宋地詔書到了女真國,惹起遼東戰事的話,高強那裡壓力又要大增,這時候朝堂上忌他地人又多,萬一支吾不來,可要壞了大事。

遂笑道:“國主美意,本當奉承,奈何身負國家重任,我朝官家旦夕只望臣回報盟約事項,臣不敢枉顧君父之憂勤。若雲兩國消息傳遞,臣可請副使暫留國中,國主倘有欲知會我朝之事,可即向彼言之。”

秦檜一聽此言,當時臉色大變:要我常駐北地?殆矣!殆矣!

第15章 備荒(上)第19章 藥師第4章 出走(下)第四十七章第62章 生死第二十六章第十一章第四十五章第33章 再見宋江第八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章 上第14章 結黨(上)第7章 變起第15章 奚車(下)第4章 智深第6章 問心第十章 上第62章 生死第1章 上第3章 佈局第19章 應伯爵第40章 遠人第2章 時勢第二章第一章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31章 事後覺第23章 花榮(下)第五十八章第四章 下第1章 清溪銀(下)第16章 入城第44章 暗戰第四十八章第7章 蔡京第8章 學術第四十七章第八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章第23章 花榮(下)第二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14章 狹路(下)第2章 下第五十四章第三十八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70章 蕭讓第17章 難爲(上)第二十八章第18章 召見(上)第47章 強攻第二十章第18章 抽薪(上)第四十九章第二章第26章 私鹽(上)第五十八章第三十四章第2章 時勢第12章 審李(下)第29章 洞房第五章第四十一章第55章 夜行第十九章第3章 回京(上)第四十六章第22章 括田(下)第22章 試探第24章 傳訊(上)第23章 災起(下)第81章 底定第66章 岱嶽第17章 復仇(下)第12章 東南第16章 演武(上)第16章 交易所第二十九章第7章 射殺(上)第一章第13章 一上(下)第2章 下第12章 聖女第四十章第八十六章第29章 談兵(下)第九十四章第34章 藏兵(上)第23章 錢荒(下)第四十章第33章 詭譎(下)第35章 奪船第30章 思變(下)第33章 上第33章 詭譎(上)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