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平定嶺南

第152章 平定嶺南

橫掃!碾壓!毀滅!

在劉神威帶領的醫療營,結合當地的土方,治療各種士兵傷患,並且給軍營制定了詳細的防範預案後,程知節率領的大唐軍隊便以雷霆之勢橫掃僚人勢力。

把什麼叫做殺雞用牛刀展現得淋漓極致,那畫面簡直慘不忍睹。

馮盎與程知節匯合,作爲先鋒官與嚮導衝在最前面,僚人就沒見過這般誇張的軍勢。

馮盎連發七箭,射死敵軍七人,大概紀律性足以與山賊媲美的僚人,直接就出現了逃兵。

接着馮盎揮兵乘勝追擊,斬首一千餘人,僚人一鬨而散,逃入山裡。

原本馮盎以爲程知節應該很快就會回朝廷覆命去了,但沒想到,大唐的軍官那都是出將入相的好手,別看程知節是個膘肥體壯虎背熊腰的大漢。

但實際上,這人一直在蜀地瀘州幹刺史的活,李世民讓程知節來做這統軍統帥,多少就是有讓程知節進行治理的意思。

程知節是不可能今年就回去的,怎麼也會等糧食收上來,讓當地民生安定後才離開。

另外,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如果唐朝治水能力有分數,程知節的治水能力就算到不了九十分,但至少也有八十分,現在的岳陽河附近都還有程知節留下來的遺蹟。

但實在是公心大過私心,所以學府建立也就建立了,大家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自己的這個孩子看不透啊,爲什麼要這麼花費大力氣去嶺南呢!對李泰自己的好處呢?

說實話,農業學府出來的學生,若說做官有些不夠,但爲吏基本上都算得優秀。

嶺南既是大唐領土,治下是大唐百姓,那農業學府在嶺南建立分校,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讓越王過來一趟把事情說明白也就是了!”

因爲哪怕對廣州這邊朝廷還是挺重視的,但若說要發展廣州,那就太不現實了。

只不過,唐軍已經進入到嶺南,甚至他們的戰鬥力馮盎也親眼看見了,實在是不想翻臉。

不知道總管能不能讓廣州刺史許我們農業學府開拓之權,我們會自行開拓耕地。”

歷史上在馮盎死前,交州與廣州都是嶺南地區的商貿重鎮,但馮盎死後,被馮家控制的交州就徹底落寞了。

房玄齡果斷用自己的精神天賦稍稍模擬了一下李泰的思維。

“越王居然想要在嶺南建立分校?”聽到這話,程知節倒有幾分不可思議。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出相入將了。

畢竟這件事情對於整個大唐來說多少是有好處的。

“是這樣的。”劉神威對着程知節說道,“在總管派人測量水道的時候,我們醫療營對嶺南地區的土地進行勘測,發現廣州地區地勢平坦,水利充沛,有成爲上田的潛質。

程知節在瀘州那邊治理過鐵山獠人叛亂,知道比較起武力鎮壓,更重要得是讓他們能夠生活下來,讓這些人移風易俗,成爲大唐戶籍上的人口,這纔是真正的平定叛亂。

不過,看到李泰居然通過醫療營,打算在嶺南建立農業學府,這倒讓李世民不由疑惑。

讚道,“宿國公用兵有方,治理有道,可謂當世良將,自此,嶺南可安。”

所以想在廣州紮根,要麼得到廣州刺史的支持,要麼得到程知節這個嶺南道總管的支持。

等戰事結束,他便會派遣農業學府的學子過來建立分校。”

馮盎倒是沒有想到,程知節看起來是個蠻橫將領,但實際上做起事情來卻是一板一眼,恢弘大氣。

但現在李泰卻把培養出來的人力向嶺南廣州進行輸送,這就讓房玄齡不得不感覺到驚訝。

“房卿,伱來看看這個!”李世民便把程知節的這份奏報遞給了房玄齡。

“程總管說笑了,我們自然跟着大軍回去的!”劉神威正色道,

“只不過這田地不是爲了我們,而是爲了農業學府。

他的捷報是一路直接送到了皇宮中,至於他的奏報,李世民喝了長孫皇后遞過來的醒酒湯水上完了早朝後,才姍姍遲來的看到了。

本來七八月份行軍嶺南,天氣既熱又潮,很可能會爆發瘟疫,但就聽着劉神威的方法去做,至少到現在爲止,除了第一次進入到嶺南地區有士卒生病以外,就再沒有出現過瘟疫了。

這才讓我們醫療營打個前哨,後面會陸續有農業學府的學員教師過來。”

當然,廣州也未必不是唐朝在嶺南地區埋下來的一枚釘子。

因爲房玄齡清楚自己與李泰之間的交易,如果李泰把自己的人力向着幽州遷自己並不感覺到奇怪,甚至感覺理所當然。

程知節可不敢有絲毫怠慢,畢竟這次大軍能前進這麼順利,醫療營發揮了很大作用。

“農業學府本就是爲我大唐解決百姓衣食溫飽而建立的學府。

所以,不僅是程知節,整個軍隊對醫療營都從一開始的茫然,現在變得尊敬了起來。

說實話,對比起李世民的疑惑,房玄齡更多的是驚訝。

而就在程知節調查水道時,劉神威找了過來。

程知節聽到醫療營的話挺稀奇的,畢竟他實在沒想到,醫療營還要跨職業幹活的。

因爲餓過肚子,才懂得糧食珍惜。

“知節到底對付僚人有一套本事,想來再過兩到三年,這嶺南道便能安穩了!”

可以看出廣州這個地方子在嶺南的特殊性。

所以,程知節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趕路,一個月的時間平定僚人叛亂,剩下來的一個月,基本上就在想辦法安撫以及平定那些逃入深山中的僚人了。

程知節點點頭,實際上真出現了什麼隱報瞞報的,程知節也並不在意。

所以,程知節若說內政能力有多高也不現實,但在武力加持下,作爲邊疆地區的行政官,實際上是相當合適的人員。

不過開墾出來多少土地,都要登記在冊,若是出現隱報瞞報,卻也別怪我不講情面。”

先忍着吧,當初忍了陳龍樹這麼久,現在也不差一個程知節。

“聖人,越王做事向來高瞻遠矚,一望千里,我們還是別在這裡猜了。

“沒想到越王居然有如此恆心!”程知節不由感嘆。

畢竟現在自己還是第一功臣,過幾年程知節會回長安,到時候自己再做嶺南王也是一樣。

但把這些僚人能規劃朝廷稅收名冊上的人口,對當地官員來說,就是最切實功績了。

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向心力,對周圍落後地區的虹吸效果是相當明顯的。

結果看來看去都只有爲大唐昌盛而奮鬥這一個理由,而這反而讓房玄齡更不相信了。

“不是這個,主要是下面的內容!”李世民對房玄齡道。

說實話,對經歷過玄武門之變的人看來,李泰建立農業學府雖然有公心在裡面,但若說沒有私心是絕對不可能的。

嶺南這邊剛經歷大亂,正所謂大亂大治,所以此地百姓更明白和平的寶貴。

而通過這個重要節點,唐朝也就徹底掌握了整個嶺南,哪怕安史之亂後也不曾放棄。

同時又派遣部隊駐守險峻關隘,不讓僚人自由進出,更打算搶收野稻,仿諸葛恪之計,慢慢絞殺僚人,徹底把嶺南的禍患給平了。

只不過,你們醫療營不都是關中人嗎?準備要留在廣州?”

然後,程知節派出士兵去探查周圍水勢,尋找個合適地方打算改進水渠,製造良田。

在這樣的情況下,把一批農業學府的學生砸在嶺南地區,李世民看不到價值啊!

在這裡的官員有過世家子弟,也有北方豪強,更有皇家血脈,但就沒說被貶到廣州來的。

不過,對李泰想在嶺南這邊建立農業學府的想法,程知節覺得還是應該跟李世民提一提。

再看眼前的劉神威,不知道怎麼的,總覺這傢伙身上好像飄蕩起光環一樣,讓自己爲自己思想感到自慚形穢。

“嶺南這邊地廣人稀,你想要耕地的開拓之權倒沒什麼問題。

而且現在大唐的主流風向就是要增加人口,畢竟登記在冊的人口太少了,李世民想要搞分封,連支持分封制的李泰都不站在李世民這邊,這就讓李世民很無奈了。

畢竟這樣肯定能加強嶺南與朝堂之間的聯繫,對於程知節來說,這樣又何樂不爲呢。

房玄齡拿到奏報看了看,尤其是看了看程知節對付南方僚人的計劃,不由點點頭。

就算士卒被什麼當地的毒蟲咬了,劉神威不說都能徹底治療,但總能尋找到壓制的辦法,壓制了一旬左右,基本上士卒也都強行的挺過來了。

越王也說了,本來是沒準備在嶺南這邊建立分校,但相信程總管的能力,定能平定亂事。

而所有的人才與資源,基本上都吸納到了廣州來,廣州成爲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甚至開拓出來的耕地能夠享受到頭年免稅的待遇。

至於所謂瞞報不瞞報的,現在這嶺南地區,哪怕還是廣州主流還是地廣人稀,人煙稀少。

所以程知節倒把這些水道給一一的圖畫了出來,準備招募僚人流民進行屯田。

“多稀奇的事。”劉神威看着程知節一驚一乍的樣子,自豪道,

越王來前是囑咐過我,若來到廣州,那就想辦法儘量多拿下來些土地開墾起來。

李世民看着程知節送上來的奏報,露出了欣慰神色。

“劉神醫可有什麼需求,儘管說,不需要客氣!”程知節拍拍胸膛道。

畢竟不論什麼理由,嶺南地區距離朝廷偏遠,不可能對李泰形成助力的啊!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看着房玄齡,道,“玄齡,你也感覺到不可思議嗎?”

要不是朝廷缺少給犯人流放的地方,像是嶺南道西部,江南道南部之類的邊遠地區,朝廷都想要放棄掉。

廣州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唐朝的直轄市了。

程知節大筆一揮,便寫了一份捷報,以及一份私人奏章,派了快馬讓人送到了長安去了。

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整個嶺南地區,馮盎也好,陳龍樹也好,他們做嶺南王朝廷並不介意,只要他們別影響到廣州那就足夠了。

若說李泰爲了大唐昌盛而奮鬥房玄齡相信,但若說李泰純粹爲了大唐昌盛而奮鬥,反正房玄齡不相信。

但程知節絕然沒想到李泰居然願意子在嶺南這鬼地方建立農業學府,這有什麼意義?

是的,程知節真找不到李泰在嶺南建立農業學府的意義在哪裡?

也看不出這對李泰有什麼好處?

甚至原本李泰農業學府培養出來的學子被進一步的砸在這無底坑中。

說實話,別看嶺南地區爹不疼,娘不愛,被中原朝廷各種的嫌棄,但嶺南所有州縣中廣州是唯一例外的。

畢竟這個世界上可沒有所謂的完人,若李泰是這種人,反正房玄齡不相信。

這件事情放在捷報裡面不太合適,便放在私人的奏章裡面,一起送過去吧!

“哦?”房玄齡聽到這話,繼續看了下去,神色一愣,倒是有些驚訝道,

“越王準備在嶺南建立農業學府的分校。”

退一萬步,現在嶺南這邊有給朝廷多少的稅收嗎?壓根就沒多少。

現在越王頭鐵想要跳進來,那程知節不可能阻止,甚至還會鼓勵。

也是,現在的越王才十一二歲,這樣的孩子懂什麼奪嫡,分明就是赤心一片爲大唐啊!

程知節對劉神威道:“你給開拓之權,只要還沒開發的野外耕地慢慢開墾也就是了。

“還請將軍放心。”劉神威對着程知節說道,“若是發現了我第一個處理他們。”

“讓青雀來皇宮一趟吧!”李世民按按腦袋,雖然並不想要承認,但實際上李泰創建的農業學府的影響力已經帶出來了。

畢竟農業學府畢業的部分學院是能夠直接授予農官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真不能讓李泰左建立一個農業學府的分校,又建立一個農業學府的分校。

而李泰此刻倒是在越王府之中猶豫,昨天因爲宴會所以自己沒有上報,但是捷報既然已經來了,李泰感覺,自己是時候要跟李世民進行建議,投資嶺南地區了。

然後,宣旨的人便來到越王府,讓李泰進宮去了。

(本章完)

第349章 醫舍的觸動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196章 吃火鍋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22章 羣星匯聚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158章 張玄素的見聞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251章 六鏡花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14章 羽絨服與火炕第291章 風雪中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26章 錦衣衛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5章 鴨蛋王第230章 李世民很頭疼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448章 李承乾的佈置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339章 傳播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367章 大非川之戰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207章 計劃書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餘波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38章 高陵的目標第159章 棉布第389章 農學社的無奈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6章 建設商鋪第83章 又被彈劾了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71章 漕運稅收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289章 青海生風波第446章 魏徵之死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427章 看不懂局勢了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460章 入宮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317章 稱心第531章 遼難運河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159章 棉布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62章 突襲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269章 吐谷渾平定第7章 馬周第163章 三個人選第131章 再見長樂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174章 畫大餅第495章 邀請李靖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64章 勝利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10章 兩文錢第6章 請蝗儀式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202章 五月無事第143章 邀請馮盎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45章 難民出現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181章 河東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