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嶺南舊事

第168章 嶺南舊事

李泰這些日子,倒乖乖待在越王府中,除了日常去看看太子、長孫皇后,以及李世民,便在越王府裡面讀書練武,爲得就是稍稍能安靜些日子。

而在貞觀時期,尚書省的執行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以李泰上交的那分奏章爲底板,很快朝廷便把耕地進行了分封。

那些世家一拿到土地,那可就什麼都顧不得了,馬上便在土地上播種耕田。

休耕?開什麼國際玩笑,就算是休耕也絕對不是今年啊!

而隨着這處田畝分割,沒分到的世家那可真把目光一個個盯準了馬周。

他們只期待馬周能把活幹得快一點好一點,就算春耕趕不上,但秋種還是能趕一趕的。

所以,李泰得了自由,到底也沒跑過去督建翻新鄭白渠的工程。

因爲李泰相信,這些世家絕對比自己盯得更加認真,自己還是按照當初安排好的制度讓馬周繼續指揮着幹好這活也就是了。

隨着冬去春來,附近百姓如果沒耕地,也都會過來幫忙搬磚,乾點零活。

畢竟包吃包住,還直接給糧票的工作,對當地百姓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不過,李泰倒沒在這個上太過擔心,而是帶着孔雀去繼續熟悉自己的整個產業體系。

“嚴格的說是一年三熟!”袁客師倒是一臉平靜,道,“只不過這稻種優秀,加上日照充足溫度適宜,只要換上個普通老農來,想來也都能種出這般效果。”

“不了!”袁客師搖搖頭說道,

“對於程總管來說,掃清了嶺南的叛亂,種植出糧食讓本地的人心安下來,讓這周邊自然穩定,所以班師回朝是理所當然的。

劉神威看着袁客師那彷彿在說有手就行的理所當然,卻不知道應該從什麼地方吐槽交好。

畢竟你也看到了這裡就算是到了冬日,卻也依舊綠意盎然,草木繁茂。

分櫱技術的存在讓百姓能留下更少種子,卻能種植出更多糧食,增加抵抗風險。

“等等,七株!?”聽到這話的劉神威不由帶着幾分不可思議的看着面前一大片早米稻,突然對着袁客師說道,“別告訴我,這些都是你用分櫱給分出來的!”

“三四株?”劉神威看看這水稻的面積,這可不是多三四株的植物就能種植開來的。

所以接受農業學府指導後,當地百姓基本都迎來了豐收。

接下來肯定衆叛親離,程知節要跪着求自己不要自殺,而是要送到長安去被千刀萬剮了。

袁客師倒是一臉理所當然,就彷彿是在說這種事情風輕雲淡,不值一提。

所以,袁客師等農業學府的老師學子很快就被當地農民接受。

當然這種技術最大的貢獻,其實並不是百姓的身上,而是像是袁客師這種遇到了某些植物的種植時,就能夠用這一種技術進行快速的複數增長。

果斷把這寄託思念的早米稻種子留給袁客師,給袁客師培養這種新稻種的機會。

你做不到是正常的,但我可是農科出來的,能比伱多分櫱幾株種植多正常的事。

能開方抓藥的前提就是一些常用藥物在醫舍中都有着足量儲備,而不是要靠着百姓去慢慢採集,否則醫療效率就太低了。

然而現在的大唐軍隊卻有了這般本事,這怎麼不會讓馮盎感覺到驚訝呢。

“放心!”袁客師點頭道,“馮上柱國想來自己也正煩惱着呢,而且有你們這次這般迅疾的到達嶺南,全軍上下也沒出什麼事,馮上柱國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的!”

對程知節來說,做到這裡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劉神威纔會提醒袁客師注意一點,但現在看起來自己到底還是看得淺薄了。

至於發到自己手裡的耕地,李泰還是暫時種些菉豆來肥沃土壤。

袁客師倒是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這還是在廣州這地方的條件差。

所以這件事情,到底只能交給劉神威來做,只是不知道劉神威什麼時候回來。

“大概比你多三十株吧!”袁客師隨口回答。

畢竟嚴格來說,程知節把一個地區安撫下來的能力是有的,但想要更進一步處理內政,那就多少有點爲難程知節了。

因爲劉神威也非常清楚,農業上想教會百姓精耕細作,那時令律法一定要制定清楚。

而靠着對農耕時令的瞭解,並且跟着時令耕作,華夏農民在工業化前秒殺了世界上所有華夏文明圈以外的其他地區的農民,這就是時令的意義所在。

“這就是廣州嗎?”劉神威木目瞪口呆的看着已經結成了沉甸甸稻穗的道,“這裡小麥雖然種起來不好,但水稻的話居然能一年兩熟!”

畢竟他的主業還是將軍,不是文官。

最重要的是,因爲這一區域向來地廣人稀,但是又宗族匯聚,所以相對來說土地兼併的情況並不嚴重。

雖然暗地裡叫着嶺南王,但這不是暗地裡嘛,實際上還不是大唐的封疆大吏。

“知道了,倒是你,雖然在這裡待了一年,但這裡的環境,想要長久的待下去可不容易。”

劉神威到底是種過田的,說道,“在廣州這地方,一年就能培養出足夠早米稻種子,說起來你當初從那真臘國使者手上到底拿下了多少早米稻種子啊,居然有這麼一大片!”

而絕大多數的百姓隨着對種田的熟悉,基本上也就在六株到九株間,想要讓種子分櫱出更多的植株真的是需要沉澱更多的技巧。

基本上春天時就把這種植起來的糧食給收割了,然後那些不論是被抓過來種田的僚人,還是本地已經完全漢化的百姓,吃上了糧食之後,一個個的自然安分了下來。

袁客師說道:“記得把你在這邊記錄的草藥以及早米稻的稻種帶上。

“你厲害,你了不起!”劉神威忍不住的吐槽了一句。

當然馮盎也很快明白原因就在醫療營身上,現在大唐軍隊打仗居然有帶醫療營了!

這樣的情況下,自己要有什麼意動,程知節再開着大唐的大軍過來怎麼辦!

別看自己好像是嶺南王,朝廷讓自己做嶺南王的原因就是管理嶺南地區的成本太大,再加上道路不通,就算是有什麼特產也送不出去,也就剛剛纔開發出了蔗糖而已。

正因爲有這種技術存在,所以一枚種子就能生產出許多植株,不過基本上超過九株以上都屬於炫技,只有個別人能夠到達這種水平。

只不過劉神威隨軍出征,到現在還沒回歸,這讓李泰不得不等一等。

這是農耕的根基。

更何況廣州地區本就是朝廷一直以來的基本盤,此刻再加上程知節帶來大軍的威懾,可以說嶺南地區的平復速度遠遠超過了正常亂軍後讓百姓恢復生產的速度。

劉神威親自負責這件事情自己才放心,交給其他人來接手的話,怕是鎮不住場子啊!

“那你是準備繼續待在廣州,不跟我一起回去了?”

所以不能用中原常理看待,我怕需要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才能把這當地時令理出來!”

現在大唐又沒受災,自己的儲備糧食更十足,沒必要竭澤而漁的透支地利,還不如好好養一養土壤。

“這麼大驚小怪的做什麼。

這時代的百姓大多數是沒有讀過書的,爲什麼好像華夏百姓是個人都會種田,最重要得就是這種農耕時令,幾乎銘刻到了他們的骨子裡,讓他們清楚的知道什麼時間要去做什麼。

但越王讓我留下來是爲了制定廣州,甚至嶺南的時令,這不是短時間能製作出來的。

若連分櫱技術都掌握不了,那還算什麼農科教師!”

不得不說,分櫱技術算是華夏古代發明出來的最變態的技術之一。

而且當地雖然算不上撒一把種子就能種植,但種植作物的條件,的確要比北方地區要好太多了。

但因爲嶺南這地方天熱,秋天的種植播種下去,冬天也能正常生長,所以程知節安撫的效率陡然提升了不少。

天地良心,馮盎是真沒有要反叛朝廷的意思。

就在這時候,袁客師帶着農業學府的人員站出來幹活了。

劉神威對袁客師道,“如果馮盎也有異心,你在廣州城裡躲好就是了。

而現在程知節過來梳理了水道,耕種了田畝,原本程知節以爲自己要待上兩年才能回去。

這稻雖然吃水,但生長迅速,你把它交給越王,讓他在長安那邊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

而對底層的百姓來說,誰能給他們帶來糧食,那誰就是他們的父母官。

對比起那些只會勸說的農官,袁客師這批人是真的會深入到百姓中。

先是鬆了一口氣,但是很快便是皺起了眉頭。

雖然這使者一直說這種子是寄託思念用的絕對不賣,但在付出了二十兩金子後,這使者還是果斷的表示,我們一見如故,我這故鄉的土壤,就贈送給李君了。

所以劉神威很快便回過神來,彷彿像是在看怪物似的看着袁客師說道,“三十株?!”

否則真靠着一枚種子種植一顆植株,想把這種稻種進行推廣,怕不是要十年起步。

“這不是有手就行嘛!”

而且這一部分土壤在李泰原本的計劃中是準備做暫時的藥材培養基地的。

他們既會去向老農詢問當地的種植物種與技巧,同時又會把中原地區的種植技藝帶到這一邊來,尤其是很多當地根本就想不出來的工具。

因爲正常來說,朝廷的兵士都是北方人,理應不適應南方的天氣,尤其是七八月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

這稻種是從真臘國林邑之類的小國,準備去北方朝貢的使者身上弄來的。

而在這時候的馮盎在自己府邸中,受到了程知節準備班師回朝的消息。

“我最多一株麥苗也就只能分櫱七株,你能分櫱多少株?”劉神威對着袁客師道。

外面的稻田沒了就沒了,對於越王來說,你們可比這些田畝要重要!”

只不過,時令這種東西需要慢慢修改,真的比種田都要來得麻煩,需要不斷修正。

“既然如此,我就不勸了,過些日子,我便要跟程總管啓程回長安了!”劉神威道。

這次朝廷派兵來嶺南,說實話,馮盎多少是有幾分驚訝的。

若在長安的實驗田中,自己的分櫱數量至少能夠到達五十株以上,可惜這裡條件不夠啊。

要是自己真有這意思,那麼馮盎當初在隋末的時候就起義稱王,而不是在李唐稍稍有點崛起的風頭就果斷靠攏了過去。

不過,劉神威回過神,略帶着幾分惆悵的問道:

但這次朝廷居然全部解決掉了這些事,甚至程知節派遣士兵一路覆滅了那些鬧事僚人,甚至軍隊之中沒有爆發出什麼嚴重的瘟疫,這按照往常來說絕對是不可能的。

劉神威聽到袁客師這般的話語,倒也沒再繼續勸下去了。

劉神威更多的只是知道馮盎是嶺南這邊的嶺南王,尤其在陳龍樹被打敗後,馮盎更有幾分一家獨大的意思。

“一小袋而已,最終能夠真正發芽的,也不過只是七株而已!”袁客師回憶道。

說到底,自己的確需要神通廣大的醫者,但更需要得是個能應對任何疫情與疾病的醫療體系,而這就必須要從上游到下游的全面配合。

如果朝廷要滅了自己,至少看着這次程知節軍隊的速度,馮盎表示自己最多支撐一年。

醫療體系,說實話,醫者很重要,但作爲物資支撐的藥物也很重要。

劉神威雖然從軍了,但這方面的事,還真比不上袁客師。

但無論怎麼說,隨着第一茬的糧食收割,朝廷算在嶺南地區重新站穩了腳跟。

至少在廣州地區這一片區域的百姓,已經變成了朝廷的形狀。

當然,暫時馮盎倒是不用擔心自己的地盤會被侵蝕,因爲農業學府的學生與教師的數量,那是真的不夠,這次耕種能夠普及開來,那是醫療營也來幫忙的原因。

只不過馮盎明白,隨着這些農業學府的農官在嶺南地區普及開來,那自己這個嶺南王在嶺南的統治根基怕是會被蠶食殆盡。

但自己也沒任何理由拒絕朝廷對當地百姓,甚至對僚人教授農耕的好意啊!

算了,等朝廷真正控制這片土地,怕是自己兒子要頭疼的事,不想了,麻煩!

(本章完)

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23章 匯聚學府第207章 計劃書第229章 薛仁貴行動中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546章 軍議結束第492章 戰爭會議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211章 傳信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120章 失敗的蒸汽機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258章 覆滅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451章 魏王謀反了第76章 流外官第196章 吃火鍋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541章 徭役們的福利第294章 面見李靖第493章 雙贏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420章 萬象神宮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48章 盡興而歸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488章 房玄齡很饞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491章 序幕的拉開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214章 與劉仁軌的商議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49章 孔雀的嘗試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58章 以醫者爲榮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63章 阻擊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436章 考進士第171章 殿中對第196章 吃火鍋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177章 鹽場發展中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12章 撲滅蝗災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121章 書局的意外發展第410章 張玄素被刺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386章 刺殺第23章 匯聚學府第341章 賭狗拯救計劃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19章 製作手套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150章 軍樂師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147章 樂聖第401章 嚇死了第524章 交鋒第153章 囂張第268章 高原反應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365章 我們纔是最強的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208章 貞觀的年常第67章 李泰的提議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360章 各顯神通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33章 狂熱的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