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竇靜的請求

第39章 竇靜的請求

司農寺的官員自然是把李泰帶了進去,送上了茶水與點心,在偏廳照顧着李泰。

同時在知道李泰來意後,馬上就去找了竇靜。

畢竟李泰與竇靜自從上次滅蝗後關係不錯,所以李泰既然來司農寺,於情於理都要去招呼竇靜一聲。

另外則把主薄也叫過來,畢竟李泰來還小麥,肯定需要對小麥數量進行覈准入庫。

而竇靜還有事情便讓李泰等了一等,倒是這位司農主薄先一步來了。

這司農主薄看起來相當年輕,臉上也沒有那種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傲氣,應該並不是走科舉路線來的,走得應該是蔭補路線,在大唐前期這種路線纔是正常路子。

那種走了科舉路子的人,就算考了進士科,多數也就是給個九品官職。

更多還是丟在崇文館之類的地方打雜,等到朝廷哪裡缺人了,這人才有補上來的機會。

而這種走蔭補路線的人,一般上在千牛備身上鍍金,放出去就是七八品的官。

“這不過只是小事而已!”李泰搖頭道,“只要不嫌棄這曲轅犁還未成熟就好!”

畢竟李承幹倒沒什麼,李治這個腹黑的傢伙,可是很會抓漏洞的。

www _ttκд n _c○

“額……太陽落山了?”李泰揉了揉眼睛,感覺美好的一天結束了。

李泰看着眼前一幕也沒去打擾,只是讓他繼續幹活。

畢竟除了這本書籍,還有整整近乎兩萬卷的書等着他來抄寫。

活字印刷這種東西更多的是給英文這種二十六個字母的表音文字準備的,對華夏來說,在報紙這種東西還沒有發明出來前,雕版印刷能一直用到清朝那是有道理的啊!

在古代這種父死子繼的事情實在是太正常了,神話裡面的愚公,寫史書的司馬一家等等。

實際上,此刻學府之中也是相當的繁忙。

頂多就是這裡的知識算不得一個個世家的核心知識,但對底層的百姓來說,這些知識已經是讓他們高不可攀了。

李泰聽到了這話,搖搖頭說道:

“既然當初說好了,今年有所收成,那就還司農寺,那無論如何也都要還。

李泰成功還了這一筆糧食,卻也鬆了一口氣。

李泰也看出來了,正如馬周所說的,呂才真就是那種越亂他反而越能彰顯自身能力的特殊人才。

畢竟朝廷是允許開元通寶和綢緞來支付稅收,只不過一般上選擇這種的人吃虧一點。

李泰迴歸高陵縣後,基本上也並沒太管事情,因爲學校有呂才坐鎮,而在高陵縣馬周作爲縣丞卻也是風雷手段已經行動起來。

李泰沒打擾他們繼續抄寫整理着這一卷卷書籍,而且從竇靜身上李泰隱約感覺原本拿來忽悠人的火種計劃,在以後說不定還有後續。

但這世道不可能什麼事情都從經濟的角度去思考,尤其自己盯準了李世民的位子,自己能做出多大功勞倒是其次,不能有明顯破綻纔是最重要的。

另外若增減到滿意,這本書我將會在高陵作爲農書出售,從而澤披天下。

一時間,竇靜感覺自己好像除了幫助朝廷幹活,又找到了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見過越王,在下司農主薄閻玄邃,前來覈實入庫!”閻玄邃不卑不亢的對李泰道。

聽到李泰的話,閻玄邃隨即肅然起敬,道,

李泰甚至懷疑,如果竇靜自己都沒有寫好,說不定會讓他的兒子繼續的寫下去。

李泰看着竇靜,略帶着幾分疑惑道:“這件事情,還需竇司農親自前來嗎?”

自己借了司農寺的糧食,換得時候選擇直接還錢而不是還糧食,這種事情竇靜直接點一下頭就可以,沒必要跟自己親自對接吧。

而呂才作爲戰略規劃者怎麼樣李泰不清楚,但作爲執行者,絕對是優秀的!

這樣李泰也能夠能夠放心的划水了,慢慢來,三年的時間自己無需着急。

“等我拿回去手抄一份後,這原稿我便馬上派人送還給司農!”

兩位加油吧,完成了這兩萬卷的書籍的整理歸納,怕只是這圖書館工程的起步工作啊!

李泰深吸了一口氣,坦然離開了圖書館,因爲李泰相信自己的精神與他們同在。

把這兩傢伙打發後,馬周自己一個人開始管理起了高陵縣。

不過一開始還是小麥,但是到了後來,卻翻到了相當精美的頂級綢緞,不由愣了愣。

我將其編輯,可惜不成書籍,增增減減都是捨不得,原本也就這樣了。

閻玄邃道:“此筆費用,我司農寺並沒急催,越王不如放一放,等到來年豐收再還不遲!”

一個個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相關的命令,在按照呂才的佈置下,很快就出現一種亂中有序的節奏,然後隨着一個個職務的微調安排,一件件事情的順序處理,呂才都把握得相當不錯。

不得不說,對馬周來說管理一個縣的難度是真不大,尤其這個縣的主要人員結構,還是馬周出面招募安撫的,這就讓馬周處理事情來就更是順手了。

畢竟這種事情對學生們來說是件相當開拓眼界的事情。

否則原版被人翻閱的時候損壞了怎麼辦。

李泰回到了高陵,便把這份書籍交到圖書館,讓孔志約把這本書抄印一本。

世家們典藏的兩萬多書籍,這樣一個文庫已經比任何一家世家的文庫典藏都要來得多了。

當然,除了他還有虞世南的兒子虞昶,以及圖書館館長顏勤禮,也都時不時過來抄寫。

“我知道了司農的意思,還請司農放心,此書我就收下了!”

而孔志約看看這一本插隊的書,也只能默默的接過,先把這本書給抄寫再說。

至於活字印刷,只能說在這個時代活字印刷真沒有雕版來得好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需要承載的需要時常在變的文章樣式。

對一生廉潔的竇靜來說,如果自己真能夠留下一本與《齊民要術》媲美的農家著作,那可就真贏得生前身後名了。

“我知道!”李泰點頭道,“今年高陵的土地剛耕犁出來小麥自然欠收,所以先儘量還這部分,另外的則以開元通寶和阿耶賜予的綢緞形式交還。

李泰小心翼翼的從竇靜手中接過這本書,彷彿想到什麼對竇靜繼續道:

“竇司農,若以後再整理出新的心得,也可以通知我進行更改。

“當不得,當不得!”竇靜聽到了李泰這般的誇讚倒是笑眯眯了起來。

放心,我比市價多了一層,定不會讓司農寺吃虧!”

一想到這裡,竇靜看着李泰更順眼幾分,留着李泰吃了午飯才讓李泰離開。

而這件事情,因爲顏勤禮還要帶文科,所以就壓在了孔志約和虞昶的身上。

竇靜點頭道,“除此以外,我還有另外一件事情想要拜託越王。”

雖然從金融的角度來說,哪怕是借來的東西也算是自己的資產,所以老賴才能活得滋潤。

但自從我見越王真的專心農學,更發起了延續文脈的火種計劃,我也想把這本農書留下!

李泰想到這裡略帶着幾分默哀的看了一眼繼續在裡面奮筆疾書的孔志約與虞昶。

“還請竇司農直言!”李泰聽到竇靜的話神色一正對竇靜道。

而李泰的想法是,這些書籍在學校裡面整理了一次,讓他們評估一下哪些比較低級適合進行廣泛流傳的,自己也就用雕版印刷賣點書,也算是讓學校想辦法創收了。

否則這兩萬卷書,自己總不肯能全部都來一份雕版,然後都拿出來買吧。

農業學府很快便向着當初馬周等六部科長在的時候的樣子,這種感覺很是奇妙。

“東西都在院子裡,請去清點一下!”李泰聽到閻玄邃的話,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就算是出現了外地來的人,想要在高陵縣耍威風,馬週一聲招呼,遍地都是自己人。

至於杜楚客,他的任務是讓剛剛發明出來的筒車進行全面的測試後,開始向整個高陵縣的田畝中進行普及筒車。

“我這輩子自從晉陽起兵以來,便一直推行屯田事務,積累了少許屯田心得。

至於讓杜楚客研究能夠陸地行舟的兩棲的船隻,杜楚客也只無奈笑笑。

竇靜倒掏出了一本書,雙手遞給了李泰,語重心長的說道。

但對李泰來說,真正問題是他寫好發表後,那朝廷中那些老臣會不會覺得自己也滿腹經綸,然後寫了一本心得體會塞到這裡來。

閻玄邃也沒客氣,馬上前去清點起李泰送回來的小麥。

若以後我竇氏子弟,有學農志向的,可以前去圖書館看看!”

需要他點頭更多的還是爲了證明這不是私下買賣,所以讓司農寺長官的他知道。

李泰雙手接過竇靜手中書籍,道,

閻玄邃說完也馬上收拾了一下,便請李泰繼續在這裡吃着茶水點心,自己便離開了。

他表示要先讓人建設個造船廠,製造出正常船隻,再想辦法研究這水路兩行的特殊品種。

看呂纔是真能頂住李泰也就沒有過多的干涉,畢竟對於學府的規劃李泰早做完了,至少在學府真正證明自己前,李泰並不想要對它有過多調整。

畢竟著書立說這種事情好像在古代殺傷力很大啊,就算向來清廉的竇靜聽到了這說法都彷彿換髮了第二春,至少那精神勁頭看起來可一點都不像是老人。

嗯嗯,李泰負責做規劃,馬周負責落實,當初李泰完成規劃後,基本上除了顏勤禮過來讓李泰每天的抄寫作業以外,李泰在大堂的唯一工作就是按時睡覺,按時下班了!

所以,便讓杜楚客去選擇水深且寬的地帶去建設船塢,形成高陵縣的第三個支撐點。

當然文科的學生們有空,絕大多數也是非常樂得過來整理這些書籍。

用李泰的話來說,原本的書籍當然要好好保存,圖書館中開放的書籍,那肯定是手抄本。

畢竟朝廷制定的規定,我身爲李氏子弟若不遵守,那如何指望其他的人遵守!”

只不過讓馬周有些煩得是,自己在努力工作,而縣令則留着口水在大堂上呼呼大睡。

“還請越王稍等,這件事我馬上上報竇司農,等待竇司農裁決。”

“這……”閻玄邃聽到李泰的話皺起眉頭,雖然對司農寺來說,這筆交易肯定不虧,但這件事自己還真決定不了。

“這件小事自然沒問題!”竇靜看着李泰道,“主要是來感謝越王您送的曲轅犁,有了這曲轅犁,今年春耕關中地區至少增加了一千頃。”

理論上來說這件事只要留底,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鄰里發生糾紛,人與人之間出現了爭執,幾乎不需要什麼衙役,馬周出面基本都能解決。

畢竟馬周抽調了三科的科長開始打理高陵縣,所以呂才作爲樂科科長打理整個學府,在李泰來時甚至有幾分腳不沾地。

竇司農或可成我大唐之賈思勰!”

閻玄邃略帶着幾分疑惑,但還是把這些東西都清點了一下,算了算價格,道:

“越王,您歸還的小麥只有三百三十七石二兩,而您從司農府借調的小麥以及其他五穀雜糧一共超過了四千石,這怕是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吧!”

不過沒有多久,卻見到竇靜帶着閻玄邃過來,雙方見禮後,便各自坐下。

李淳風被拉過去修路,因爲李淳風研究過陰陽風水,又懂得巡山點脈,最重要得是數學還好,所以李泰準備籌建懂數學的徭役隊伍,不讓李淳風帶頭那讓誰帶頭。

“醒了?”看着李泰醒了過來,馬周倒給李泰遞了一份資料道,“任城王派人送來了一份名單,說大王讓他找的退役軍戶已經給您找來,明天便能派人送過來。”

“已經來了?!”李泰聽到馬周的話一喜,便是說道,“名單給我看一看!”

“這些軍戶大王你有什麼安排?”馬周聽到李泰的話有些疑惑道。

“他們啊,以後會成爲我們高陵縣的差使!”李泰思索着道,“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負責尋街,畢竟沒一支武力震懾,大商場裡的小偷小摸實在太多了!”

(本章完)

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166章 巴掌第434章 六鏡花·傳承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525章 唐軍的伏擊(今天一更)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200章 杜如晦的觀察第157章 張玄素第317章 稱心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485章 分封第544章 兵議第144章 順利通過第277章 被發現了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116章 信息繭房第80章 達成一致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514章 被劫掠的遼東城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們第267章 自古以來第364章 戰爭前的雪花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287章 控制第343章 大唐的棋聖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57章 不能笑第122章 馬球場的見聞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470章 光箭雨第300章 閻婉第86章 心黑第4章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務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囑託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177章 鹽場發展中第337章 廉租房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194章 證道法第297章 解讀第439章 高句麗事變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465章 軍校的提議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364章 戰爭前的雪花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66章 重疾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16章 鄭鳳熾第64章 勝利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543章 商議兵制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153章 囂張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53章 捕魚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137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第4章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410章 張玄素被刺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436章 考進士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465章 軍校的提議第319章 南市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囑託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136章 幽州的交換生第448章 李承乾的佈置第484章 占城稻第540章 隱藏在計劃之下的計劃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544章 兵議第431章 籌謀建設絲綢之路第148章 樂譜第267章 自古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