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運河規劃的落實

在高延壽成爲安東都護府的安東校尉安後,整個大唐對高句麗討伐也逐漸進入到收尾。

首先就是高句麗的對大唐的牴觸心思弱了很多。

尤其當大唐開始放出,絕大多數的高句麗貴族都會被送到長安,只有少部分高句麗貴族會留下來時,這些高句麗貴族甚至沒多少明顯的抵抗意思,而是一個個開始主動的找門路,希望自己也能留下來。

當然,對於高延壽這些人就更是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畢竟誰都知道高延壽肯定算是成功上岸了,是屬於留在高句麗的一份子。

這就說明大唐並不是想要把所有的高句麗人全部都弄到長安去,某種程度上來說,高延壽就是大唐的標杆,更是大唐展現的出來的誠意。

但現在的他成爲高句麗羨慕的標杆,那麼將來就會成爲離開者記恨的對象。

對很多高句麗的士卒來說,也們也想繼續的留在高句麗,也不想要去長安啊。

人離鄉賤這種事,高句麗人終歸是明白的,他們很清楚自己繼續在高句麗待着,那就是高句麗的土皇帝,不就是換了一個主人,給誰當狗不是當。

現在給大唐當狗,那自己更威武了。

而他們要得就是想辦法留下來,除了李世民找不上,杜如晦,李世績,李道宗……甚至就算是李泰也都被人找上來了。

只不過,他們還沒有找上李泰,李泰便先一步的帶着親信離開平壤城,去考察環境了。

“魏王,雖然這雪已停了,但也不用親自往這邊跑一趟吧!”

範越風不由緊了緊圍巾,略帶着幾分坦然道,“不就是繼續佈置集村並寨的地點嘛,交給臣來也就是了!”

“雪後初晴,出來看看而已!”李泰從容的揮揮手道,

“接下來需要你來尋龍點穴,來佈置這些集村並寨的地點。

這些選址相互間要拉開一定的距離,但同時不能太遠,需要有一定耕地,但又不能足以滿足5000人的糧食需求。

而且如果可以,最好給營地能尋找個合適的港口,能讓他們以後建立船塢之用。”

“魏王,既然所在的耕地不夠5000人的糧食需求,那爲什麼還要建立五千人規模的營寨讓百姓生存呢,讓百姓的數量少一點不好嗎?!”範越風不由感嘆。

“可儀,你這就不懂了!”王真儒感慨道,“百姓不能吃太飽的,吃太飽那就對幹活沒興趣了。

魏王設置這數目的耕田,就是爲了讓百姓不至於餓死,但想要活得好,那要麼從事捕魚業,要麼去海邊曬鹽,或者給我做徭役。

總之,單純只種田是沒出息的。”

“不錯哦,居然都懂得搶答了!”李泰聽到了王真儒的話不由稱讚道。

“不過跟魏王您的時間久了,所以對需要幹什麼事有幾分心得而已!”王真儒倒從容的笑了笑,臉上又略帶着幾分感慨,

“而且等可儀把這地方堪輿完畢,接下來幹活的,怕又是我啊!”

“其實,交給淳風來幹,也不是不行的!”李泰說着目光不由看向李淳風。

“魏王,我可是在幽州待了十多年了,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調回長安,您可就放我一馬!”

李淳風看着李泰連忙擺擺手,表示這個餅自己可不吃啊!

李泰看見李淳風的樣子,無奈嘆一口氣道,“好吧,好吧!只能真儒你留下了!”

“我留下來倒不要緊,畢竟不是在這邊修路,就是回去修絲綢之路。”王真儒倒對李泰道,“但臣並不知道魏王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怕將來行動起來會有差池。”

“簡單的說是以一個百年計劃,你要在這裡耗上數年光陰,應該能完成第一步了!”李泰帶着幾分的唏噓,對着王真儒說道。

“……”王真儒看了看周圍白茫茫的一片,略帶着幾分坦然道,“還請魏王直言。”

“第一步,就是繞着整個渤海,從天津到大行城修建一條至少足以讓八輛馬車並排而行的海岸公路。

這不需要是馳道,這一條道路的唯一要求就是耐用和平穩,大概需要多久的時間?”

李泰看着王真儒倒是不由開口問道。

“如果只是主幹道的建設,那倒相對比較簡單,再加上魏王您集村並寨,讓這些高句麗百姓向着徭役培養,我覺得一兩年的時間應該就能把這一條道路給修建起來。”

王真儒開啓了自己的精神天賦,很快便得出了一個簡單結論。

“一兩年的時間嗎,倒比預想的要快一些!”李泰聽到這答案卻有幾分意外。

而王真儒解釋道,“有了今年修建棧道的經驗,集村並寨的百姓們基本上都成了熟手。

再加上今年的棧道雖然今年用後就要淘汰,但修補修補明年頂着用一用倒沒什麼問題。

而有了這條道路,那不論是人員的運輸,還是物資的週轉都會方便很多。

而且更重要得是,現在百姓們的糧食還是靠着幽州那邊的積蓄進行供應。

他們手上可沒什麼積蓄,少幹一天活,就會餓一天的肚子,所以他們還是會幹活的!”

帶着徭役幹了這麼多的活,王真儒已經漸漸的明白,那種有田有地的農民工有時使用起來還不如幾乎無錢無產的普通徭役好用。

因爲那些農民工感覺不划算,便會主動鬧起來,嚷嚷着自己還不如回去種地算了。

但這些沒產沒業的普通徭役不一樣,雖然官方會提供他們吃住,甚至還有統一的服飾,但他們中有很多拿到了錢後,直接便去當地消費了。

比如說逛窯子,比如說聽戲曲,比如賭球,尤其找到相好的後,那花錢可就真的如同流水,完全存不住錢財。

至於錢花完了怎麼辦,那就繼續回到了營地裡面待着。

畢竟只要繼續幹活,官方就會給口飯吃,到了下個月的月中左右,差不多就會發錢了。

而在這樣的風氣後,說實話那些真正存得下錢的徭役還真不多。

這些能在這樣的風氣中,還能把錢財存下來的人,都會讓王真儒多打量幾眼,把這些人給記住,磨礪個三四年,這些人就會陸陸續續提拔起來。

因爲這些人意志很強,有自己的原則,而不是隨波逐流,換句話來說就是這些人有恆心。

王真儒很喜歡這些有恆心的人,而他們手中的財富積蓄了三四年,基本上也算是有了一筆不菲的積蓄,相對來說提拔他們到重要的管理崗位上,自己能更加放心。

與之相比,像那些基本上月光,甚至周光的人,雖然看起來花錢豪爽,但他們的手中留不住錢。

而只要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錢財若留到他們的手上,他們對這筆錢財動手的可能性,比其他那些手上有財富的人概率要更大,畢竟他們的意志也更容易動搖。

這世界上最痛苦的兩件事就是存錢跟減肥,存錢需要抵制誘惑,而減肥需要克服痛苦。

這個世道能做到一點,少說也是百裡挑一,若都能做到定然是人中龍鳳。

因爲這兩樣東西實在是太違反人性了,這讓所有嘗試的人都感覺到絕望啊。

“這條沿着渤海的通道很重要,如果可以我甚至想把整個渤海灣都修建一條寬敞道路,不過現在來說且先放一放,等到你做完下一步了再說吧!”李泰道。

“還請魏王吩咐!”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對李泰恭敬回答。

而李泰的目光落到範越風的身上道,“接下來需要修剪一條連接遼水與難水的運河,爲將來開發東北更深入的區域做準備。”

“這裡面有金子嗎?居然值得挖掘一條運河?!”範越風倒有幾分好奇道。

“是能夠種植五石糧食的特殊土地。”李泰唏噓道。

“五石?!”範越風聽到這一句話,不由猛然深呼吸了一口,簡直讓自己難以置信。

而李泰則是把目光看向王真儒道,“不過那土地實在是太北邊了,而東北這邊的土地你們也都見到了,不是泥沼,就是沼澤,而到了冬天又會變爲各種厚實的凍土。

在這裡修建道路是不現實的,還是想辦法挖掘運河吧!”

“臣明白了!”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鄭重的點點頭,他已經明白了自己這一行動的意義。

或者說,自己的第一個工程也不過只是爲了給整個運河做鋪墊而已。

如果整個渤海沿岸沒辦法稍微興盛一些,那自己直接去挖掘這一條運河,一路上運輸的物資消耗,怕是都能夠再挖掘這麼一條運河了。

而李泰的調度物資的能力就算再強,也不可能這樣白白浪費物資的。

所以,在大唐收復遼土地時,李泰就在謀劃着用高句麗百姓去興修這條運河了。

而把高句麗百姓想辦法遷徙到了渤海一線,就是爲了做好修運河的鋪墊。

隨着大唐擊敗高句麗,不但自己修建這條運河的最大幹擾着沒有了,更重要得是高句麗的百姓能夠填補到這一個工程中,而不是需要自己想辦法從中原去調度百姓過來。

如果是從中原調度百姓過來,對中原造成的動盪什麼的都先不要提,最重要得是任何百姓的遷移都是很容易造成人口折損的。

水土不服這四個字在現代也就只是吃了藥在酒店裡面躺上幾天就好了,但在古代,那就不是躺牀上,而是直接躺屍了。

現在因爲戰爭,大唐作爲戰勝國對高句麗的無情掠奪,完全能驅使高句麗的百姓在渤海灣生活,同時也爲將來建設運河提供足夠的基礎人口。

任何事都需要考慮成本的,哪怕大唐知道這一片土地只要開發出來,那以後說不定能夠成爲大唐的不說萬世之基,但讓大唐安穩個百年絕對沒問題。

但即使知道黑土地的價值,如果距離實在太遠,那也就只能放棄了。

像現在,哪怕李泰把這消息告訴了那些世家,願意主動過來跟投修建這條運河的也未必有多少。

因爲道理很簡單,不是運河修通世家就能夠獲利的,甚至爲了維護運河還要倒貼錢進去。

畢竟東北的人口實在太少了,想要發展起來,就算是運河打通了怕也至少需要五到十年。

所以對世家來說,等到運河打通,自己再去投資幽州東北那片土地完全是來得及。

不像中原腹地,李泰說修建馳道,世家都踊躍參加。

因爲這裡只要把馳道修建起來那就一定能賺錢,每一條馳道那就是印鈔機,所以世家踊躍得很。

說實話,這種事奧現代也一樣的,很多基礎設施就是需要政府去投資,纔有可能實現技術零到一的突破。

因爲這一步看起來簡單,但誰也不知道這裡面需要多少的錢跟資源,以及後續的維護。

但後面的一到一百,則是會交給民營企業來解決。

因爲對於政府來說,他們弄出這個東西只是爲了自己需要的時候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但對民營企業來說卻是不一樣的,他們想要活下來,需要找這一項技術的商用化,他們需要得是賺錢,讓技術擁有商用價值。

另外,從這裡也就衍生出了技術人員價值的問題,真正能夠給技術人員高薪酬的是私營企業,而不是國家。

國家能夠給與技術人員全方位的保障,調度的資源也豐富得令私人企業的技術人員項目,甚至給某些頂尖的技術人員定製老婆都可以,但想要給所有技術人員很高的工資,基本是不現實的。

因爲對國家來說,他跟其他的公職人員是一樣的,沒有高低上下之分,國家可以給一切保障,但國家不會讓你爲了讓你能賺錢而在這裡工作。

真正能提升科技人員薪酬的只有企業,因爲企業是營利爲目的組織,而技術優勢能夠讓他們保持市場優勢,甚至壟斷的地位,所以他們願意給工程師高工資以維持自己的市場地位。

李泰轉過頭看着範越風道,“這條運河的地勢便是交給你來勘測了!”

“還請魏王放心放心!”範越風對李泰又問道,“可有什麼細節要求?”

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121章 書局的意外發展第29章 圖書館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470章 光箭雨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1章 貞觀蝗災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專業畫大餅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455章 復仇VS團結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381章 廣州的發展第58章 以醫者爲榮第539章 運河規劃的落實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228章 回來的岑文本第485章 分封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196章 吃火鍋第483章 房玄齡復職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383章 馮盎的抉擇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第507章 埋伏李世績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177章 鹽場發展中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297章 解讀第404章 高昌餘波第337章 廉租房第325章 毛紡織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141章 馮盎第436章 考進士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10章 兩文錢第37章 規劃高陵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37章 規劃高陵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543章 商議兵制第491章 序幕的拉開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383章 馮盎的抉擇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418章 警告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482章 平靜的高句麗(今天一更)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256章 李靖的碾壓第318章 漁業的發展第339章 傳播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497章 淵男建入局第23章 匯聚學府第166章 巴掌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216章 求教戰部天賦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19章 製作手套第548章 成爲太子(大結局)第147章 樂聖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541章 徭役們的福利第355章 工匠考覈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503章 出發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