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雙眼看着郭知言,似乎在等待他的解釋。
車裡的那個軍工廠的副總工也是一副吃驚的樣子。至於司機小張因爲是小學沒畢業,反正聽不懂郭拙誠說的是什麼,反而沒有什麼驚訝,只是專心開車。
郭知言心裡很自豪,也多少有點平衡,要知道他與兒子談正事的時候,一直是驚心動魄的:堂堂做老子的竟然說不過自己十來歲的兒子,真是欲哭無淚啊。今天總算有人有同樣的體會了,呵呵。
即使是縣委書記也不能免俗,看到自己的孩子聰明,心裡美滋滋的。他故着謙虛地說道:“我這孩子就是仗着一點小聰明,不知天高地厚。……,如果曾處長不爲難的話,就讓他到車間轉轉吧。”
那個副總工也說道:“曾處長,要不我帶他去參觀參觀。”
曾處長很誇張地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說道:“幸虧我心臟好,要不我真會嚇一大跳。”說着,他喊道,“師傅,停一下車。”
等吉普車停穩後,曾處長對副總工說道:“黃總工,你就帶他到附近幾個車間看看。如果小郭有興趣,可以讓老師傅給他講解講解。我帶郭書記到戴書記、王廠長那裡去。”
黃副總工連忙說道:“好的。”接着對郭知言道,“郭書記請放心,我一定完璧歸趙。”
郭知言客氣地說道:“那就麻煩黃總工了。如果他耍小孩脾氣,你幫我好好教育教育。……,拙誠,你可要聽話。”
最後這句話其實並不是說給兒子聽的,而是說過別人聽的。因爲郭知言知道自己兒子是什麼樣的人。
郭拙誠笑着說道:“我會的聽話的,保證不亂來。”
所謂在附近車間轉轉,郭拙誠知道曾處長的意思就是讓黃副總工帶他到幾個不需要保密的車間轉,讓他看看熱鬧就行。
確實,郭拙誠還真是隻想看看熱鬧而已,在裡面體會一下前世的那種氛圍。前世郭拙誠在一家機牀廠工作過多年,當過技術員、設計員、廠領導,對工廠有一種很深的感情。
因爲不是保密車間,現在又不是戰爭時期,加上又有黃副總工帶着,郭拙誠很順利地進了一個機加工車間,無人盤問更無人阻攔。
進了車間,郭拙誠心情真有一點小激動,看着裡面一臺臺車牀、銑牀、鑽牀等等設備,情不自禁地走過去,一邊撫摸着一邊嗅着那股熟悉的機油味。
黃副總工在旁邊看得有點奇怪,但也沒有想什麼,只是笑着跟着他。
車間裡的這些主要設備明顯用了好多年頭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蘇聯的產品。
前世很多沒有進過大工廠的人無法體會當年共和國成立後爲什麼一邊倒地接近蘇聯,如果他們看到工廠裡所有好一點的機牀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蘇聯的產品,也許就會多少理解當年國家領導人的難處,也許會理解爲什麼採取那種似乎很傻的外交政策:
一個一窮二白的大國不拿出一點誠意,而是按照那些只在網絡上無比“聰明”的網友的說法,在國與國之間大搞左右逢源,有可能得到另外一個大國的大力幫助嗎?能在短時間內建立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領導是傻子,絕對不可能無私地幫助另一個大國崛起!
直到郭拙誠重生的時候,西方國家對中國還是歧視的,還有很多領域對中國設立了禁區,很多機密機牀都是禁止向中國出口。
爲什麼西方國家還不平等地對待中國?原因一個,就是中國太大、中國人太精明、太勤勞、太能吃苦耐勞、太有進取心、……,一旦讓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技術水平相近甚至超越,西方國家那些懶散的國民將只有屎可吃,“made—in—China”的標記不但打在所有產品上,還會打在所有剛出生的孩子身上。
就在郭拙誠邊看邊感慨的時候,一個聲音在前面驚喜地喊道:“黃總工回來了!黃總工,您回來了。……,太好了。”
聲音之急切,心情之驚喜,態度之恭敬,從這句話裡表露無遺。
立即,好幾個人看着黃副總工高興地招呼道:“黃總工!”、“黃總工!”
郭拙誠想不到這個黃副總工這麼有人緣,他不由轉頭重新打量這個貌不驚人、和藹可親的男子。
黃副總工內心喜悅,但臉上矜持,淡淡地笑了笑,揮了揮手。但怎麼看郭拙誠都覺得他有點裝逼的味道。
這時,一個車間領導模樣的男子快速走了過來,說道:“黃總工,真是巧啊。我們剛準備又派人到廠門口等你,你就來了,我們給四一廠打了好幾個電話了,他們說你們今天上午會到,我們可是等了你好久了。真是太好了。”
說着,他雙手老早就伸了出來,目光有意無意在郭拙誠臉上掃過,顯然有點驚訝黃副總工爲什麼帶一個孩子到車間來。
黃副總工依然不急不慢地走着,直到對方近了,他才伸出右手握了握,笑問道:“陶主任,你們這是幹什麼,爲什麼動靜這麼大?”
郭拙誠說不上他是在故意拿捏,還是因爲技術權威養成的傲氣。
車間主任陶主任苦笑道:“這不是上級分配了一臺從美國引進來的銑牀嗎?我們將它拆解後,可怎麼裝就是裝不回去。下午三點美國專家就會來試機,你看這……。黃總工,現在我們只得請你親自出馬了。你肯定能幫我們解決問題。”
自1971年中美通過“乒乓外交”建立兩國之間的聯繫後,中美關係迅速升溫,雖然現在兩國之間還沒有建交,但兩國之間的商貿早已經打破堅冰,隱隱有聯盟一起對付蘇聯的意圖。
特別是中國在粉碎“四人幫”之後加大了設備、技術引進力度。在本來的歷史上,明年——也就是1978年——將會簽訂22個大型引進項目,現款支付的金額高達78億美金。因爲國家外匯見底沒有了支付能力,當時國家不敢將協議全部簽完,否則的還得再支付50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