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陸軍少校的日記只能算較爲詳細的記錄了外南夢登陸戰的部分情形,尤其是以印尼人的立場來看待這場作戰,這對於我們後來看待這場戰鬥還是有一定價值的。當我自己後來回憶這場戰鬥的時候,我也曾經去以這本殘破的日記來作爲佐證。有幾個細節在這本日記中都有提到,一個是海軍艦炮對外南夢探頭的炮擊;一個是在登陸部隊上岸後,步兵312師全面崩潰;還有一個是直升機機降分隊的切斷退路。
客觀上說,這三個細節應該是外南夢登陸戰的關鍵所在,而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陸軍少校的日記對此也記錄得很是詳細。我軍在當面對作戰部隊共計有陸軍第42集團軍的第124兩棲機械化步兵師、第41集團軍的第121兩棲機械化步兵師、陸航9團的第1戰攻中隊和第2運輸中隊;空軍第13戰鬥航空聯隊的第39戰鬥航空團、第21戰鬥航空聯隊的第61攻擊航空團;海軍第2艦隊、第3艦隊的第31分艦隊。如此強大的兵力想要擊破一個地方守備性質的步兵312師在外南夢一線的防禦並不是什麼難事。這殺雞用牛刀的架勢並不是噱頭,而是實實在在的要命絕殺。
在海軍艦炮的炮火轟擊之後,兩棲登陸艦隻開始釋放登陸艇。一艘艘通用登陸艇、機械化登陸艇滿載着戰車、步兵開始衝灘。根據作戰簡報來來看,時間是D+4日的上午10點。登陸編隊到達海域,開始換乘之後,首批投入的第一衝灘波隊是由六個營編成的,在其之後是作爲支持編隊的第二波隊,再之後是兩棲戰車組成的第三波對,整個第一梯隊共分成分爲十五個波次,以極爲短小的間隔連續向灘頭衝擊。
第一波隊開始突擊上陸的時候,並沒有遭到太多的反撲,第一波隊的登陸灘頭是在外南夢西北方向的正面寬度約一公里的代號“X灘”的海灘,雖然受到潮汐影響,登陸行動比預定登陸時間晚了幾分鐘,但由於作爲指揮控制協調組的第一波隊指揮艇很好的協調了和第二波隊的聯繫,所以整個登陸編隊並沒有形成太大的亂子,而是保持了良好的秩序。
按照登陸作戰手冊,運輸艦在放下登陸艇,人員開始換乘的時候,至少有四艘小艇必須前出組成控制線,也就是出發線,海軍擔負艦炮火力支援的戰艦則在拋錨後,對陣地進行猛烈炮擊;空軍則對海灘防禦工事以及縱深實施航空火力壓制;編組在登陸艇隊中的火力支援艇則開始分向兩側,以機炮火力實施伴隨火力支援;兩棲坦克、兩棲裝甲車則在登陸波隊的兩翼和中間,掃清障礙,掩護登陸艇衝灘。
第一、第二、第三波隊從控制線處開始出發的時候,第四、五、六波隊則開始待命,也就是波隊在出發控制線之後打轉繞圈,而第七、八、九波隊則開始做好待命準備,第十、十一、十二波隊必須完成換乘準備,第十三、第十四、十五波隊繼續實施換乘,整個第一梯隊必須能夠保持短暫的間隔實施衝灘。
十點十分,在支援火力的掩護下,第一、第二、第三波隊組成的第一批部隊開始抵岸,十點十一分,第一波搶灘登陸,通用登陸艇卸下部隊後立即調頭,運載後續部隊,但印尼人的炮火也開始展開反擊,但也就是在炮火的轟擊下,第二、第三波隊上岸成功,儘管每一波只相距五分鐘,但負責組成第一梯隊上岸的第124兩棲機械化步兵師沒有一點混亂,在良好的協調組織下,登陸部隊一切秩序井然。
由於在猛烈的炮火、航空火力掩護下,印尼人的抵抗極其輕微,到中午十二點,基本上所有的登陸部隊都已經上岸。軍用推土機也開始上岸,在兩棲坦克的掩護下,迅速拓寬了灘頭,改善了灘頭狹窄的不利局面。隨後,第一批99D主戰坦克上岸。團屬炮兵營的105毫米榴彈炮也被直升機吊運上岸,隨即在預定位置就位,開始以炮火支援登陸部隊的推進。
到下午時分,師屬炮兵團的155毫米榴彈炮及自行火炮也開始上岸。同時第124兩棲機械化步兵師的師司令部也已登上灘頭。到下午十五點,整個第124兩棲機械化步兵師完全上岸,並形成了鞏固的登陸場,且投入了兩個機步營和十二輛99D主戰坦克,對縱深發起了全面進攻。與此同時,直升機將第124兩棲機械化步兵師第370兩棲機械化步兵團4連機降在距離外南夢以南不過十公里的一處土坡上,由於該土坡只有不到二十米,故而被稱作“19.2高地”
шшш◆тт κan◆c o
當天,黃昏時分,工程營開始架設浮動碼頭,以便使得滿載人員和物資的車輛可以從浮橋碼頭直接開上岸,從而大大提高卸載的速度和效率。而就在這個同時,印尼軍也開始對“19.2高地”發起反撲。
第42集團軍第124師第370團4連就是大名鼎鼎的黃草嶺守備英雄連,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第124師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於黃草嶺地區對“聯合”及南朝鮮軍進行的一次慘烈的防禦戰鬥,當時美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指揮下轄美陸戰第1師、第7步兵師的美第10軍和轄首都師和第3師的南朝鮮軍第1軍團,企圖兵分兩路一路向圖們江邊攻進;一路經長津迂迴江界。
出於着粉碎敵作戰企圖的考慮,按照志司命令,42軍於10月22日開始迅速向東線開進,所屬第124師第370團先頭營,至25日進到黃草嶺以南的草芳嶺、煙臺峰等地,開始構築陣地與人民軍一道抗擊南朝鮮軍首都師的進攻。隨着美軍兵力的進一步投入,黃草嶺一線的戰鬥也愈發的激烈起來,就便在阿爾蒙德投入南朝鮮第3師開始進攻己方固守的“796.5高地”的情況下,第370團第4連指戰員仍然以誓與陣地共存亡的精神,堅守在陣地上。兩天內打退南朝鮮軍第3師二十次進攻,並組織反擊,以五十餘人傷亡的代價,斃傷南朝鮮軍兩百五十餘人。戰後,該連被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黃草嶺守備英雄連”稱號。
當年美國人、韓國人沒有佔到便宜,現如今印尼人又怎麼能夠突破這支英雄部隊的防禦。嶺南羅浮山下的那面錦旗可不是榮譽室內的一個擺設。新時代的4連官兵秉承了“黃草嶺守備英雄連”的光榮傳統,如釘子樣的狠狠楔在了“19.2高地”上。印尼軍步兵312師連續發起六次衝鋒都被打了下去。這也難怪,當一羣潰兵遇到一支一心想要繼承先輩光榮傳統並將之發揚的英雄部隊的時候,怎麼會不成爲一場悲劇?
不過此戰給我的印象可不是作戰簡報中那麼簡單,而恰恰是這次“19.2高地”防禦戰。“黃草嶺守備英雄連”並沒有在“19.2高地”實施防禦多久,前前後後不過三個小時,但恰恰這三個小時是整場戰鬥的關鍵所在。開始撤退的印尼軍步兵312師爲了能夠打開通道,爲了能夠打通被4連切斷了的前往帕貝安的道路,居然在這三個小時內發動了六次衝鋒,平均每個小時兩次進攻。步兵312師指揮官納尼克-烏達米-漢達亞尼將軍甚至親自督戰。
然而就算是這樣,步兵312師還是沒有能夠突破“黃草嶺守備英雄連”的防禦,在遠程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4連利用各種武器堅決地將印尼軍的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使得突圍的印尼軍除了留下滿地的屍體之外,沒有任何的進展。
不過最是讓我們佩服的倒不是別的,而是“黃草嶺守備英雄連”在這次作戰中對於炮火支援的使用上,他們甚至將炮擊的基準線直接劃拉到了陣地前二十米處,這是一個極爲危險的距離。一發155毫米榴彈炮的殺傷半徑甚至大於一個足球場,而二十米這樣的距離對於一發呼嘯着從天而降的炮彈來說,在風勢的作用下,完全是會出現偏差的,正如冷班長所比喻的那樣“這是將炮火往自己腦袋上砸。”
這樣的形容也許有點過,但倒也很正確,不過也正是這股子狠勁,第370兩棲機械化步兵團第4連才愣是在“19.2高地”頂住了印尼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使得他們幾乎無法前進,使得高地上的機槍火力可以完全的封鎖住敵人的退路,使得在第124兩棲機械化步兵師主力完全上岸之後,可以迅速地對已然開始因爲無法打開退路而軍心渙散、士氣低落的印尼步兵312師發起圍殲。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場作戰中,陸航9團的第1戰攻中隊、空軍第13戰鬥航空聯隊的第39戰鬥航空團和第21戰鬥航空聯隊的第61攻擊航空團也是功不可沒,在“19.2高地”的作戰中,這三個單位完全地表現出了極高的對地支援作戰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