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談判計劃

bookmark

省外經貿帶着里昂一行人蔘觀了汽車廠。這次他們派出的人,正是周建江副廳長,他負責這次談判工作的監督工作,同時也要向中央和省裡及時彙報。

林向榮廠長已經兼任了汽車公司副總經理一職,也將參加和外方的談判工作。

地方上實在是人才有限,上級左挑右選也沒挑出一個對汽車業既熟悉又讓他們十分放心的人。

他們熟悉的還都在SH跟德國人談判呢,只好從一汽方面調過來一位名叫李剛的副廠長,充任濱城汽車廠的總經理。

李剛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和汽車製造專業並參軍,赴蘇聯參加過重工業部一汽工作組;回國後歷任一汽發動機分廠工程師、技術科科長,一汽副總工程師兼規劃室主任,一汽副廠長。

李剛被從幾萬人的大廠調動到不到2千人的一家小廠,沒有任何怨言。他積極的向林向榮瞭解廠子裡的情況,同時還介紹起了一汽目前推行的豐田生產體系,展望將來能把這家工廠建設成爲國家重點的汽車廠,實現祖國轎車工業的騰飛。

林向榮也挺高興,上面調過來一位汽車業界的老前輩,對廠子發展建設肯定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他的信心和心氣也高了不少。

里昂一行人蔘觀了汽車廠的發動機廠房、機加工車間、車身衝壓車間、組裝車間。一路走來讓三人驚訝的不得了,穆克連連點頭豎起大拇指說道:“能在全世界封鎖的情況下,發展成這樣非常了不起!”

林強生已經事先介紹了廠子的技術狀況,因此幾個外國人也有了很大的心理準備,實際看到的遠比他們想象的好很多,最起碼工廠裡見到了一些半自動化的設備,工人們對流水線大生產的流程是熟悉的,每個工人都只負責一項任務,這樣熟練度就能很快上來了。

林向榮聽到兒子的翻譯後,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驕傲。看了看兒子,又看看幾個外國人,笑着說道:“這都是我們和哈工大的師生們一起琢磨出的一條生產線,跟貴公司的技術實力還是不能比啊!”

汽車廠目前年生產汽車穩定在5000輛左右,這種規模在國外也就是一家改裝廠的水平,但是在國內是真真正正排在第二位的轎車生產廠家。第一位SH汽車5000輛以上,第二位就是濱城汽車廠,後面沒了,全國就這兩家轎車生產廠家。

巴爾一手拿着小本和計算器,一手拿筆算着。在估計着這家工廠的年產值和總價值。雖然這點規模在巨量外資和技術面前沒有卵用,但這也是他作爲談判分析師的一個習慣。

“這家工廠雖然安裝了一些半自動人工的生產輔助設施,但還是屬於50年代末的技術水平。想要達到目前世界先進水平起碼要投資一億美元!這些生產設備能留下的很少,對新公司來說其價值等於零,我們還得爲處理老舊設備花錢!”巴爾一邊計算一邊看着工人們組裝轎車說道。

林強生翻譯過來,中方人員的表情都尷尬難看了一些。不過人家說的也是事實,又一想外商說投資設備技術要一億美元,大家又惆悵了起來。

周建江笑着說道:“請外商到會議室,我們先聊一聊談判預期和內容吧?”

林強生和里昂等人說了之後,一行人就到了汽車廠的小會議室。

里昂交給中方一份談判內容計劃書,書上把談判的細節內容都寫了出來。外商的計劃書很詳細,總共分了兩項談判內容,一項是與汽車廠的投資合作,另一項是投資建設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兩項談判同時進行,節省時間。

這是林強生在幕後策劃的,他充分吸取了SH汽車談判組和德國大衆公司談判6年的教訓。把這份計劃書寫的很詳細,趁着中央領導同志們都在這裡,先把一些問題拿出來說明,同樣也是爲了減少折騰減少談判的時間。

中央希望汽車合資公司年產轎車數量最少15萬輛,上級還希望這些轎車能爲國家出口創匯,要求80%的產量都用來出口。

光是這個產量和出口創匯的問題,SH那邊就遇到了不少的麻煩!他們自己認爲一開始沒有經驗,生產這麼多轎車投資大負擔重;而且國家規定80%的產量出口創匯,SH方面覺得難以完成。德方也不同意這麼大的產量80%用於出口,擔心衝擊他們的海外市場。

內外雙方都有顧慮,就這兩個問題,和德方扯皮談了兩年。直到1980年條件改變,SH方面私自降低了年產量,15萬量降低到了3萬輛。兩年的艱苦談判,成了無用功全部作廢。

在自己沒有信心,和德方的疲於扯皮,加上中央不理解的三重打擊下,SH方面在數量和出口問題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妥協。

相反,在林強生這裡,一切都沒有問題!

要15萬輛的轎車產量,好啊!林強生都想上30萬輛。要出口,更好啊!林強生也想出口,當然也會往出口方面努力。但是出不出得去,那就合資公司成立,生產出轎車以後再說。

事在人爲嘛!他就不信,上面會拿槍逼着他去出口。後世多少國內的汽車大公司,吵吵嚷嚷的出口了,結果新聞報道了一陣子,最後都不了了之,也沒怎麼樣嘛。

而且林強生知道改革開放以後,尤其到了80年代,開放國門之後,各級政府需要大量的辦公用車,以及富裕起來的萬元戶都開始追求擁有一輛轎車。

到了83~84年,每年進口轎車數量達到了34多萬輛。這麼大的轎車進口量,到那時國家也不見得會放任,何況還有每年幾十萬輛的走私車!

其實規定這東西,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到時候他真的在國內賣車,上面還能卡他嗎?!

SH方面都是體制內的人和德方談判,他們遇到某些問題還得去中央請示,光跑部就有十多個,一個部門說不同意,他們就得反覆的談,反覆的請示彙報,規矩很大很複雜!

而在上面的人,誰都想在這個大項目上說兩句話,誰又都說的不算,上面一句話,底下人跑斷腿。再一個,他們是國內第一個和國外投資談判的,自認爲一切摸着石頭過河,所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也分外小心,所以就造成了一個談判,六年的漫長時間。

看了外方的談判內容計劃書,中方談判組都眼睛發亮,尤其是李剛和兩位中央外經貿的監督人員。

里昂還表示,如果中方有什麼需要添加補充的內容,隨時可以補充。外方的態度非常好,非常誠懇,並且寬容得很,什麼都可以談,這是中方人員出乎意料的。

外經貿人員向谷牧和饒賓彙報的時候,兩人都十分驚訝。

饒賓驚訝的問道:“法方同意了15萬輛轎車的年產量,也同意了80%的出口?”

外經貿的人笑着說道:“是的!法方來的人態度非常好,比SH的德國人好說話的多,我們也是沒想到!”

外商的計劃書,不但同意了中方的產量和出口創匯要求,還同意使用中國的法律解決以後雙方產生的糾紛。

要知道SH方面,還沒談到這個問題呢。而且德方談判人員態度非常堅決,和中方的分歧非常大。

林強生知道,SH那邊的談判過程,產量和出口就能糾結他們雙方兩年時間;然後是德方要求使用德國合資法解決以後的糾紛,法律問題又糾纏了一兩年;再然後是先簽基礎協議還是直接簽署合同,又是一年;然後是銷售問題。

德方把問題一個個提出來,舊問題解決了,又提出新問題,中方疲於奔命,雙方反覆的磋商談判。六年裡總共談判了三十次,SH、京城、德國,這些地方SH的談判組都跑遍了。六年後還是他們自己想通了,繞過中央自己和德方先斬後奏才成功簽署合作協議。

這麼長時間的談判過程,連中央外經貿的人都說,“有這時間,你們還不如自己發展呢!”

其實,之所以和德方談了六年,在林強生想來還是SH方面自己的原因,他們太拿德方當回事了,也太拿自己不當回事了。

谷牧翻着談判計劃書,說道:“既然外商的態度這麼好,我們更應該抓住有利時機,儘快促成這次合作。咱們大家現在就研究一下這份外商提供的計劃書。”

法方提出的合作分兩項,前一個要和汽車廠合資的項目,外方出資和技術設備佔有合資公司的50%的股份。這也是中央的底線,不過這個底線還得向上彙報,上面點頭才行。

外方想在省城投資一座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的計劃,更是對國內很有吸引力。

饒賓聽着內容,兩眼發亮的說道:“能不能讓外賓把這個投資放在沿海地區,也更方便以後的出口計劃啊?”

谷牧也有興趣的點點頭,說道:“放在沿海地區,有很多好處,你們沒向外商提議嗎?”

外經貿人員互相看了看,對谷牧和饒賓同時搖了搖頭,其中一人說道:“我們說了,但是外商說不會考慮其他地區。”

饒賓笑道:“我覺得你們還是沒有充分的和外商說明這樣做的好處,我們應該再和外商聊一聊,把零配件基地建在沿海,他們也應該懂得這樣做是有益的!”

“我們都和外商解釋了,但是他們態度很堅決,說不會考慮別的地方!”外經貿的人還是搖頭說道。

他們也很納悶,爲什麼外商會捨近求遠,硬是要把工廠建立在內地呢?!

饒賓不可思議的說道:“怎麼可能,難道外商不知道在內地建廠會增加成本?!”

谷牧說道:“我也看好把生產基地建在沿海,這樣不但節省很大的人力物力,也和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計劃相一致!”

衆人互相討論了一下,都傾向於再和外商談一談這個問題。

第13章 三合土簡易廠房第681章 繞不開的話題第775章 大連造船廠第300章 談判公司出馬第638章 收購美國第四大汽車製造商第618章 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第590章 濱城的照相機品牌第786章 緊急行動第674章 壟斷美國的廢紙業第773章 放鴿子被找上門了第559章 鼓勵員工下海第575章 省發改委副主任王光美第297章 高端芯片界的一朵奇葩第726章 英特爾第580章 部隊裡裡外外第471章 401工程第972章 轉場火區第866章 安居安居第703章 豐厚的建築業第42章 牧馬人 vs(202)第382章 安永機械第234章 小同志到了你爲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第519章 F404渦扇發動機第537章 林強生的想法第155章 工廠區的變化第255章 路測第879章 汽車生產許可證第941章 資金翻倍第596章 狂瀾第459章 砍蛇頭第879章 汽車生產許可證第770章 電信的好消息第339章 法蘭克福車展第1001章 白衣天使第905章 軍火商第985章 師旭平到來第357章 學習助手第557章 人生寂寞如雪第954章 穆青崛起第338章 姐姐結婚了第393章 神秘的伊貝卡第660章 監視第572章 令人憂慮的本土化妝品產業第130章 熱辣第670章 艱難的選擇第204章 落寞的哈飛機制造廠第526章 小種花第465章 瑪麗特工接手第980章 超強巨風第365章 清理第844章 丈人出山第527章 帶着心愛的人旅行第195章 精鑄專家姜不居第636章 女強人/母老虎第895章 新世代第967章 苦泉第797章 超市體驗第788章 覆滅第492章 發展中醫中藥第981章 心懸一線第162章 大挖牆腳第115章 照片的用處第309章 回到香江第246章 調整管理層第950章 乍現三角債第709章 國土安全第549章 如何處置第338章 姐姐結婚了第376章 向前大步走第621章 紡織廠的困難因由第336章 未走過的路第927章 原料決定未來第489章 觸電第925章 炸藥專家到來第38章 從票販子開始第468章 謝瑩的進取之路第404章 新型華人社會第171章 MQ200的驚豔第22章 哈工大來的人第642章 大收購案第193章 北京北京第981章 心懸一線第881章 大豆工業第240章 組織國內汽車材料大研發第567章 直九VS黑鷹?第672章 高投入高標準第896章 F1賽車的設計第758章 老鼠會第145章 收購蘭博基尼第748章 核心—渲染技術第5章 母親的工作問題第731章 ATI創始人的顧慮第510章 林強生的婚事第762章 痛苦中的日本中小企業第852章 主導權第893章 與生產AUG的斯太爾曼利夏合作第128章 折扣連鎖店第737章 《二十年後-2005》第238章 與科工委合作第191章 紅色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