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被挖人

bookmark

大爺有激。情,但就是沒有錢,找不來錢,地方無從發展,歸根結底想要搞經濟建設,還是一個發展資金的問題,這可惆悵壞了一波波的英雄好漢!

這年代,各個地方都是無米下鍋啊,連中央都向銀行貸款的!

於是,有的人就開始想到了一些別的招數,錢沒有,但我們有地有資源啊,我們還有大把的人力,你們這的工資高,我們要少點幾十元都有大把的人搶破頭,只要你來! wωw •тt kǎn •c○

這些人想着把東星集團請到自己的地方,開公司建工廠。於是,很多地方政府就開始打起了東星集團的主意,甚至他們還動用了各種關係,在公司裡找熟人挖人脈,想着從東星把人挖走也行,這也引起了林強生的一些注意,他的態度則是無可無不可,去留隨意,該走的早晚要走,願意留下的人自然會留下!

這些年來由於省城有了東星這家企業的存在,也讓濱城和其他一些大城市有了一些不一樣!

東星的工資高,普通工人的工資就有達到幾百元一個月的,高級技工更是有達到了八百元以上的,東星集團的廠長、經理級別月工資已經達到了二三千元以上,而且還有獎金!

這樣的工資水平,在八十年代初是難以想象的,也只有一些生產特供商品的廠家能達到這個工資水平,許多東星集團的職工已經成爲了萬元戶,更有甚至成爲十萬元戶的傳奇人物,這在東星集團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有錢了的人,往往就開始考慮改善生活,這是人之常情,東星集團和林強生也鼓勵員工們消費,一方面是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帶動更多的人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一方面現在的錢真叫錢,八十年代初的人民幣購買力相當可觀,這個時期物價也便宜,衣食住行,比前些年那是貴了,但林強生是過來人,現在的物價比十年後二十年後那是低得太多了!

雖然不能說八十年代的蔬菜水果都是天然無公害的,肉類糧食都是純天然沒經過化學農藥的,撒可富、四月肥,但是現在老百姓花在“食”上面的消費也並不多,有了錢人們就肯消費了,吃得好才能工作好;

在住的方面,現在的房價也很便宜,雖然八十年代初國家沒有放開商品房市場,但是小規模的房屋買賣一直都是存在的,包括了那“十年”房屋交易在中國始終都沒有消失過。

現在北上廣深的房價十分便宜,林強生在這些個城市就投資了不少的房產,還組建了幾家房地產公司,跑馬圈地!

在他的帶動和指引下,東星公司內部也有不少人跟風,投資房地產,慢慢的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這個羣體有着一二百號人,而且人員還在持續增加中,雖然他們很低調,但熟悉的房地產圈內人都知道,有這麼個“濱城炒房團”的存在

“廠房團”有專門的人負責全國各地到處的跑,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甚至有公司內部人員看到了發財的機會,辭職下海專門從事炒房!

東北人這個羣體,其實大致分成了四類人,第一類是清朝之前包括清朝,祖輩都是生活在東北的土著居民或早已定居在此的人們,這些都算是土著,這類人能夠佔據東北人口的四分之一;

第二類,是清末民初時期逃難到東北的,這些人是以魯東地區人爲首的闖關東羣體,包括了一些河北人和其他的北方人,這些人文化水平低到了東北多以種地爲生,所以發展到後來他們大部分就成爲了東北的新農民。

第三類,就是新中國建立之後國家大力建設東北時期,這段時間從全中國廣泛的徵調派遣人員,來到祖國邊陲開發大東北的,這其中就包括了鐵人王進喜,甘肅人、雷鋒,湖南人。

現在鐵人的後代還在油城大慶生活得好好的,假如雷鋒不死或許其後代也會生活在東北,那就會成爲新東北人,這類人以紮根城市爲主,懂文化有技術的人員不少。

第四類,這類就比較特殊了,還是解放後,從全國各地陸續遷移來到東北紮根的人,這類人有逃荒的,有躲災避仇的,還有原來在家鄉吃不飽飯的,這類人還是以魯東地區爲主,但是別的省份的人也有很多,比如來自皖省和一些南方省份,前者主要是在城市打零工,有企業招工就成爲了臨時工,好一點的混成了正式工。

後者多爲手工業者,木匠、賣眼鏡、修手錶的,這些人基本都在城市裡找活幹,有些人在改開之後成爲了東北第一批富翁。

解放後,東北沒有遭受到什麼大災大難,甚至“三年困難時期”和那“十年”對東北的影響也沒有多麼大,農民們只要安心種糧食,吃飽穿暖是不用發愁的,城裡人也沒受過餓,甚至到現在有些人還十分懷念那段時期,覺得當時相當富足,他們對關內發生的事是完全不瞭解的,也根本想象不到。

但在改革開放後,尤其是九十年代東北經濟全面落後時期,大量企業人員下崗,後三類東北人,當中一些較爲窮困的又開始了大遷徙。

不少人離開了東北,回到了經濟發展迅速的老家,由於本來東北人的構成就複雜,思鄉或者返鄉的人就更復雜了,闖關東的時候,他們大多身無分文目無餘子,回去的時候仍然是身無分文,但身後跟着的餘子倒是很多。

當然,拋棄餘子單身回鄉的也不少,闖關東嘛,當初就拋棄了一次,再拋棄一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於是這些新東北人就陸續的灑遍了大江南北,正所謂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最終完成了一個循環,追求美好生活,這是人的一種本能!

扯了那麼多,最主要意思就是,全國當中還算是保守顧家的東北人,現在被林強生帶動了不老少,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就勇敢的踏出了那一步,提前灑遍大江南北了

但請表要害怕,這些東北人和歷史上的那些完全不一樣了,東星集團的再教育工作做得非常成功,也非常重視。

進入公司的員工基本上都會被要求學習知識文化,最起碼要達到初中畢業的水平,這是因爲工廠裡最普通的一線工種,都是需要有一定技術含量的。

況且新式企業、現代化管理,也要求每個員工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在現代企業裡沒有文化是不行的,連標準化都不知道是什麼的職工,怎麼能勝任現代化生產的需要!

不過,東北在全國來說城市化率高,教育普及也高,想要達到初中畢業的水平並沒有什麼困難。

這些先富裕的,去到北上廣深和一些沿海城市的人,經過了現代化企業的洗禮,文化素質高,見過了市面,再有林強生超過了這個時代的引導,他們往往比這個年代勇敢下海,一頭霧水亂打亂撞的人,更有目標,更能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

林強生也在公司鼓勵員工們走出去創造財富,再說,這些人的工資水平已經很高,長期下去必然會對企業造成負擔,他也怕這些人因爲高工資高待遇喪失活力,失去努力工作的熱情,從而倦怠,造成企業的效率下降,行政官僚化!

所以,企業要在適當的時候來一場新陳代謝,用小鮮肉替換掉老臘肉,讓企業恢復生機活力,使企業年輕化,東星集團的管理制度已經打下了基礎,已經不會因爲新人的進來而被打亂。

這已經成爲了林強生的一個企業管理的重要法則,不過他是不會向自己員工透露的,有一天他們的老闆、林大董事長,會讓他們捲鋪蓋滾蛋,那太無情了!(。)

第250章 衛生行業大市場第740章 收購皮克斯第211章 捷達跟着火了第1001章 白衣天使第345章 蠻牛的定位第352章 維拉妮卡第431章 製造富翁第905章 軍火商第920章 阻止事故的發生第769章 Capcom遊戲軟件公司第456章 國土安全第580章 部隊裡裡外外第661章 遠方的黑鷹第289章 來美科研團第171章 MQ200的驚豔第559章 鼓勵員工下海第781章 滄州五人第567章 直九VS黑鷹?第642章 大收購案第367章 包圍第800章 國經委調查組第489章 觸電第982章 安然度過第906章 杜雪的心意第321章 出國勞務第531章 彌補差距第612章 洋房公館第927章 原料決定未來第617章 爆款電器第721章 林強生的激勵法第573章 日化用品產業第252章 哈汽的雅閣第444章 東星的祝願第767章 日本黑澀會第394章 監視第829章 藝林電影製片公司第536章 超級豪宅第939章 贊助《世界體育報道》第673章 創辦紙業公司第930章 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第327章 經濟整治第484章 東星航空工業公司第315章 大訴訟第560章 大時代第460章 黃家的準備第692章 刺客和來自地獄廚房的報復第927章 原料決定未來第243章 借春風第465章 瑪麗特工接手第259章 花火第187章 指定公務用車第126章 shopping第963章 一碗水端不平第246章 調整管理層第49章 學校與賺錢,得兼第437章 長三首次發射失敗第380章 澎湃動力第473章 石油圈裡的鮎魚第164章 小零件大作用第616章 認可第118章 進入第一百貨公司第985章 師旭平到來第242章 管理層改革---事業部制第1章 江岸汽修廠第757章 薛盛紅的心思第139章 智能化工廠第82章 給民航的建議信第430章 飛機計劃第453章 老成持重第701章 挖坑埋了第901章 引進卡吉瓦摩托車第31章 生氣的大佬第751章 偷渡客第309章 回到香江第145章 收購蘭博基尼第521章 感受麻省理工第185章 國際級第434章 捐資助學邁進教育產業第432章 港幣風暴第306章 電腦直銷第525章 拳拳赤子心,殷殷愛國情第431章 製造富翁第685章 邂逅維密第973章 你是哪個部分的第491章 中醫漢方醫韓醫第696章 CDMA技術第655章 AMC新主席第744章 五角大樓找上門第133章 永遠不回頭第345章 蠻牛的定位第29章 考完了第438章 太平洋保險第80章 宮雅第314章 拍照反擊第354章 有個姑娘和我跳舞第578章 爲G36突擊步槍而來第499章 約堡綜合醫院第403章 在雞蛋上跳舞第978章 愉快會談第138章 上崗分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