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高投入高標準

bookmark

雷克薩斯工廠的設計,還借鑑了蘭博基尼的理念和技術標準,林強生在工廠和設備的投入上不惜血本。

設備、管理和工裝包括模具、夾具等,是提高整車製造工藝水平的三大法寶!

其中,設備的穩定性和精度是前提和基礎。爲此,工廠採用的設備都是國外的高端品牌。

雷克薩斯的車身結構複雜,爲保證實現最強車身剛度,全車焊點5700多個,超過德系車企同級別車的水平,且大量採用270兆帕以上的高張力鋼板和雙面鍍鋅板,普通焊鉗根本達不到技術要求,只能選用昂貴的德國尼瑪克焊鉗。

而且還採購了一條通用電氣製造的自動化高速衝壓生產線,按要求它集成了瑞士古德兒的雙臂橫杆式傳送機構,最高連續衝次可達15次/分鐘,這條線也將使得雷克薩斯轎車的生產節奏狠狠的提高了兩個層級,速度不但上來了,而且質量和品質還能夠提高不少。

原計劃這家工廠年產3萬輛轎車,但是林強生的想法跟不上技術進步,他發現如果按照一切都是最先進理念的建造方式,這家工廠的年產量提高個三四倍也是有可能的,否則就浪費了它的產能。

這樣原計劃被推翻,工廠按照10萬輛的產能重新規劃,相應的各供貨的設備製造商也更容易調配了。

很快,東星物產北美公司進駐了當地,這家建築公司的大部分工人都是從國內出來的,林強生一直在千方百計的向世界各地輸出勞工,這一塊也是個大產業,如果中國人不做就讓菲律賓人做起來了。

菲律賓的海外勞工每年向國內匯款多達70億美元,菲律賓船員、建築工人等都相當受海外歡迎。

與菲律賓的各種組織相比。中國的海外勞工市場非常混亂,東星現在就開始做這一塊市場,每年的利潤也相當可觀。當然。林強生是絕對不輸出女傭的,還是讓給菲律賓人來做吧。

新工廠在基諾沙的郊外拔地而起。有着勤勞肯幹的國內勞工參與,也讓美國人見識了一把什麼叫“深.圳速度”,半個月新工廠的廠房就建起來了,25天后車間之內就可以進設備了,這樣的速度也讓不少美國人感到驚訝不已,他們紛紛駕駛車輛趕到郊區,沒事就過來看熱鬧。

這種情況也讓東星物產北美公司的總經理很不安,他怕引起美國人的一些不好的聯想。美國的建築工人協會可是非常強大的,他們一定不希望華人來搶飯碗。

林強生知道後,連忙讓把整個工廠都用灰色的巨網圍了起來,以阻擋縣民們的窺探,這樣掃興的舉動也讓本地民衆們相當的不滿,一個看熱鬧的機會就這樣讓人給破壞殆盡。

從此基諾沙的縣民們就給這家建築公司起了個綽號,叫做巨網公司,隨着東星物產公司的壯大,這個名號也越來越響亮!

新員工都需要嚴格的培訓,經過初步篩選。從3000名員工當中挑出了1100名工人,他們都要在臨時培訓中心,精心聽取老員工給予的。關於技能、工作,甚至是爲人處世等各方面的“訓誡”。

這些工齡比新員工年齡還要長的老員工,是林強生從獵頭公司那裡蒐集來的,他們當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的員工,有德國奔馳寶馬大衆保時捷的員工,還有着日本豐田本田的,都是退了休的老工人,林強生花巨資要求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工作經驗傳授出來,當然。這是個大工程,這些人的經驗也不只是能用在這一家工廠上。將來要用在他更多的產業之中去。

林強生對西方的技術傳承始終不瞭解,在中國人看來技術經驗不是教出來的。是幹出來的,需要個長時間的過程,但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國,這種想法卻並不適用在這裡,這裡的技術經驗可以教出來,歐美人把技術問題每個細節都研究透,研究明白,然後發展下去,這是令人很恐懼的!

這上百名老工人,會在兩個月的時間把自己各方面的經驗傳授給新人,相對而言這些選撥出來的新人都是年輕人。

之後,新員工將在各自的崗位上再次接受職業和技術教育。公司要求他們實踐一小時後聚集到一起交流操作心得,如此反覆直到能夠獨立完成任意一道工序,在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們還會回到培訓中心進行“充電”,如此循環,這段被稱爲刻苦訓練期的時間一直會持續5年。

不同崗位的新員工培訓內容各不相同,比如負責操作縫紉機完成儀表臺縫線縫合的新工人,會着重訓練左右手的協調度。具體訓練方法就是,用非慣用手在90秒內完成一個小貓的摺紙。

看似簡單有趣的培訓,在工作中可令左右手配合更默契,最終令縫線的針腳間距,每個縫線的長度,甚至縫線到儀表臺的距離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

雷克薩斯工廠的每一輛車在出廠之前都要經過1700道檢測,並且在裝配質量上要達到+/-的微差標準。每一個工序處理完之後,都需要經過人爲的質檢。每一個工序都有專門的部門去負責,不會跨線作業。並且,這些質檢員是一羣有着30年以上經驗的老員工任職。

如果作業期間出現問題,工人可以拉動身邊的串聯警報線,整個生產線會暫停,直至處理完這個問題之後再開啓。如果遇到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將會把車輛做重新處理,或者直接拆解。

林強生還要求,雷克薩斯工廠的每一個車間都不要把問題留給下一個車間,這一點已經能夠超過很多豪華品牌的廠商。

除了遵循將打造最高質量的汽車理念之外,車間之內還要以“整潔、安靜“爲標準,在將儀表板或者發動機等大型零部件運到裝配流水線時,員工會使用以電池作爲動力的電動車,這種小車不但環保而且十分安靜,營造一個整潔安靜的車間環境,是生產卓越品質車輛的前提,沒有這樣的環境,高品質車輛也難以生產,工人靜不下心來,如何能提高工藝水平!

1200名原基諾沙汽車廠的員工,經過了層層篩選和緊張的培訓,最後只剩下了600多名合格的工人,而後又在巴德等工人代表的爭取之下,員工總數最終增加到了810名,但新增加的210名工人只能算是臨時工,不是全職員工。

巴德等人對於這個結果也相當滿意了,縣政府和縣民毫無懸念的支持了造紙廠、食品加工廠、屠宰場的成立,林強生實現了承諾,在基諾沙投資了5000萬美元,剩下的大部分工人將被安排在三家工廠之內,而一部分年齡較大的員工則選擇了直接退休。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巴德習慣性的早起,之後在外面轉了一圈,拿着報紙沉默的回了家。

他的妻子爲小兒子準備着早餐,看着沉默的丈夫,她不忍心的說道:“巴德,你爲工人們忙忙碌碌的,可是現在別人都有工作了,你卻放棄了工作名額,這是爲什麼?”

巴德看着報紙,說道:“總要有人退出的!”

“那就讓別人退出不行嗎,你就帶這個頭?”他的妻子不滿的說道。

巴德笑了笑,轉而開朗的說道:“縣裡辦了奶牛公司,我計劃買個牧場買幾百頭奶牛,以後我就做個奶農吧,我有個大計劃,最終我要養1000頭奶牛!”

他的妻子疑惑的問道:“我聽說新汽車工廠招募技術好的有經驗的老汽車工人,爲什麼你不去?”

巴德沉默了一會,對妻子說道:“別說這些了親愛的,我把名額讓給了別人,不要再想它了!”(。)

第279章 貼片式元件第845章 標杆工程第930章 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第299章 國產工業的後天缺陷第367章 包圍第202章 哈飛汽車上馬第473章 石油圈裡的鮎魚第184章 陳雷書記考察濱城汽車廠第344章 駿馬和蠻牛的對決第227章 80年代的出租車第464章 糾正第771章 吳瑕第504章 獅式戰鬥機第840章 投資房地產第51章 改裝廠建設第321章 出國勞務第935章 排位賽開門紅第48章 手錶廠齊備第436章 一個高級特工第902章 獲得F1資格第680章 好名聲第446章 中國製造不行?第850章 到訪漢堡第337章 拿什麼拯救你第807章 愛相隨第120章 汽車工業第109章 先行者第392章 應對第958章 魚頭泡餅第365章 清理第423章 高級越野車第946章 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第526章 小種花第486章 往昔崢嶸第698章 墨西哥人欺上門第393章 神秘的伊貝卡第162章 大挖牆腳第811章 父子的城市發展規劃第472章 開保險辦大學制造飛機第152章 路娜第90章 巴黎時裝界第268章 肥豬第143章 交換技術第427章 挺着第381章 底特律的惡性腫瘤第796章 大型超市第688章 波薩克夫婦第637章 AMC美國汽車公司第847章 強大實力第818章 勞動密集型產業第825章 劉曉慶、方舒、顧永菲第579章 昂貴的G36第870章 林強生的現代第344章 駿馬和蠻牛的對決第448章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969章 千島湖水源地第680章 好名聲第975章 第三方力量第690章 硅谷傳奇第218章 數億美元的採購第857章 助學基金第235章 我不第139章 智能化工廠第302章 電腦普及時代的來臨第363章 邁向國際化第917章 患者的福音第665章 大借款第112章 痛快的法國人第308章 連續降價康懋德公司信譽盡毀第800章 國經委調查組第700章 墨西哥姑娘麗奧莉婭第178章 零配件招標會(中)第900章 蠻牛與野馬的宿命之爭第863章 安頓母女第849章 MBB公司的MPC-75第354章 有個姑娘和我跳舞第158章 來自SAAB的CEO第803章 美國人露出了陰謀第209章 心裡真想第542章 要逃的以色列女郎第859章 騙局拆穿第267章 阿富汗泥潭第45章 前進吧!建設祖國第340章 開挖豐田的牆角第615章 見面禮第135章 紛擾第515章 買F14贈給國家第103章 100萬美元送不出去第478章 以啓山林第919章 一堂沉重的課第77章 倒匯第755章 消失的貨幣第595章 彪第755章 消失的貨幣第111章 談判計劃第491章 中醫漢方醫韓醫第43章 林強生夢想當中的工業式農業第22章 哈工大來的人第686章 張珊珊第163章 玉寶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