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超級引擎、F1

bookmark

20分鐘的航程也讓本田宗一郎充分感受了運12,飛機安全降落到了東航工的小機場。

本田宗一郎對這種飛機讚不絕口,林強生帶着他參觀了自己的飛機工廠,老先生對東星集團擁有的航空製造能力非常吃驚。雖然本田公司在85年也成立了航空公司,但是也纔剛剛起步而已。

林強生向他介紹道:“目前我公司已經參加了上.海的麥道82項目,同時我們還與中國航空工業部、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的衆多下屬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我們的目標就是製造民用飛機,現在已經有一款和德國mbb合作的中型客機項目正在籌備。”

本田宗一郎更加吃驚了,兩個隨從人員也非常驚訝,他們都意識到東星集團的航空項目絕不是本田航空公司那種玩玩的性質,而是很認真的,真的要製造民航飛機。

本田宗一郎鄭重的問道:“林君,你們要和德國合作研發中型客機?”

老先生有些激動的說道:“請問,這架中型民用飛機是什麼樣子的,有技術圖紙或者效果圖我可以看一看嗎,拜託了!”

林強生點頭說道:“沒有問題,本田先生請跟我來。”

幾人被帶到了東星飛機研究所,見到了mpc75的設計圖》∧長》∧風》∧文》和效果圖。

“了不起,沒想到您的東星集團已經在航空領域付諸行動了!”本田宗一郎非常高興,仔細的觀察着mpc75的參數設定。

林強生坦然的把圖紙拿出來,就是想讓本田宗一郎正視東星集團的實力。

其實這個項目也沒有什麼隱瞞的,日本的航空能力雖然不健全,但是在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機翼融合等單項領域上非常強悍。

日本客機研發水平曾經領先中國很多年,二戰後很快開發出了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當運十還在泥潭中苦苦掙扎之時,日本ys11早在10年前就拿到了faa適航證。

雖然機型不一樣,但日本當時在民航領域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且這款民用飛機賣出了182架,算是量產機型,可以說早期日本航空科研能力是強於中國的。

而在林強生前世,arj21700已經拿到了中國適航證(caac的適航條例基本照搬faa),faa適航證也指日可待的情況下,日本的三菱重工主導的mrj支線客機卻是落後了。

有意思的是,90年代中日韓三國曾經就民用飛機項目進行研討,並且立項。當時有航空領域的專家提出,美國有波音歐洲有空客,亞洲有什麼。

於是中國、日本、韓國走到了一起,但是中日之間存在着歷史原因相互提防,而韓國也不是很情願夾在中日之間擔當配角。

這時候波音就站了出來,在三方之間撮合主導了這個項目,而且波音還向三國許諾給予技術。

但實際上波音卻打着和稀泥拖延時間的想法,待中美關係緊張之時波音立刻甩手不幹了。後來空客又跳了出來,而實際上也是給自己的機型爭取時間,待新機型研發完成之後,他們也像波音一樣,徹底的把中日韓玩弄了一把。

中日韓的飛機合作項目流產,2000年後,中國提出了自己的飛機發展計劃c919、arj,而日本也確立了自己支線客機項目mrj。

雖然中國的飛機研製技術比日本領先了一步,但日本的國產化率卻是比中國更高。

波音空客都在日本採購零部件,波音的複合材料幾乎都在日本採購,而歐洲的v2500航空發動機日本也是參與者,至於其他電子半導體、大型結構件的採購就更多了,日本的航空產業已經由零部件生產轉變爲了模塊化生產,佔比重更大,競爭力更強。

林強生沒想搞中日聯合,這是個根本不現實的想法,讓日本加入中國的民用飛機計劃純粹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如果同日本合作,對方先進的技術產品立刻就會淹沒整個項目,奪得主導權。

本田宗一郎在看了mpc75的項目計劃之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由衷的對林強生說道:“中國有遼闊的陸地面積,這個項目如果成功,你們的支線客機就會成爲中國航空市場上的大贏家!”

林強生笑道:“謝謝本田先生,我也希望如此。”

接下來他們到了東星集團總部,這時候本田博俊等人也到了。之後,林強生帶着衆人蔘觀了各家工廠。

五六年前當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對於汽車業還是個初學者,但現在看到這麼現代化工廠,讓本田先生也非常吃驚,本田博俊也驚訝於中國人的進步。

東星的零部件加工廠,大部分工人都穿着整潔的白色工服,少數人員穿着黑色和紅色的服裝,顯得既專業又有效率。

然後本田宗一郎又到訪了濱城大衆汽車公司,見到了新式的汽車生產線,看到這裡和本田工廠差不多,同樣使用着大量自動機械人,生產線上的自動化非常高。

“了不起,進步很大,真不敢相信這家汽車工廠僅僅建立五年時間!”本田宗一郎對濱汽廠長黃兆鑾感慨的說道。

黃兆鑾說道:“這還是林先生的主導,他始終讓我們加大自動化生產,以前我們還不理解,現在明白了,自動化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成正比,而且效率非常高。”

接着他向本田問道:“請問本田先生,貴公司是如何安排替換下來的職工的?”

本田宗一郎說道:“機器代替人工的同時也讓大量擁有技術的員工沒了工作,我們本田汽車公司會充分爲員工考慮,幫助他們學習新型技能,爲員工設計未來。員工們爲了公司努力拼搏積極工作,他們爲本田的發展貢獻了青春和汗水,本田不能拋棄任何一個人,每個員工都有適合他的崗位!”

黃兆鑾點了點頭,他也十分贊同老先生的說法,也許人工和機器並不矛盾。

省裡爲本田宗一郎準備了歡迎晚宴,省市領導都有出席,而且還準備了精彩的歡迎節目。

第二天,林強生邀請本田宗一郎在東星學院進行了演講,他的到來也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儘管這個時代很多人都不認識本田宗一郎是何許人也。

林強生當場宣佈,成立汽車技術研究院,東星也將與本田技研聯合創立研發中心,進入這個學院和研發中心的研究生,將會前往設立在日本和德國的設計中心,這下學生們立刻激動得歡呼了起來。

第二天,林強生在與本田宗一郎一番商談之後,決定成立一家專門研製汽車發動機技術的公司,將與本田技研在發動機領域充分的合作,他早就有了這個想法。

這次本田宗一郎在參觀了東星集團之後,對這裡的印象很深刻,他認爲東星已經有了同本田合作的技術能力。

而本田汽車一直專注於各種汽車賽事,林強生很想讓自己的汽車品牌也參加世界最頂尖的汽車大賽,他將投入重金與本田技研開展合作,開發一款f1超級引擎。

目前f1賽場上的超級引擎製造商只有奔馳、法拉利、雷諾和本田。

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出了名的“貴族”運動,這個貴族是指參加這項賽事很貴,很燒錢。它是世界上最昂貴、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運動,是商業價值最高,魅力最大,最吸引人觀看的體育賽事,與世界盃足球賽、奧林匹克運動會,並稱爲世界三大運動。

f1是汽車工業頂級技術的集合,是一項龐大精密的系統工程,絕對不是拉來設備挖一批工程師和車手,砸點錢就能奪冠的,也不是有了組裝設備就能造出車來的汽車組裝廠。

林強生想進入f1,是爲了提高旗下的汽車技術水平,向世界高標準看齊。

f1造車完全和量產車不一樣,整個底盤,包括單體殼,懸掛,底板,空力套件,全部要自己造,並且要達到標準,沒有相關技術經驗和工廠,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而本田在1964年就組織了一支f1車隊,他們在f1賽事上雖然未能獲得大獎,但是有經驗。林強生有意聘請本田的技術人員,幫助他組建自己的東星車隊!(。

第434章 捐資助學邁進教育產業第226章 自力更生第45章 前進吧!建設祖國第687章 令人頭痛的思科創始人第468章 謝瑩的進取之路第247章 部門分工精細產業第67章 翻騰的浪花第1009章 喜氣洋洋第658章 雷諾主席喬治·貝之死第780章 談不攏第215章 壟斷國內出租車產業第376章 向前大步走第181章 意大利女人來了第13章 三合土簡易廠房第631章 新汽車品牌“標記”的誕生第74章 青工鬧事第617章 爆款電器第200章 參觀哈飛第387章 地方接待第444章 東星的祝願第190章 廬山戀第958章 魚頭泡餅第571章 個體戶第49章 學校與賺錢,得兼第538章 殲十第35章 1978,開始第229章 油耗中隱藏的大問題第177章 零配件招標會 上第97章 商場如戰場第462章 各謀心計第124章 獲利第344章 駿馬和蠻牛的對決第104章 王德輝夫婦第218章 數億美元的採購第881章 大豆工業第960章 治安聯防第484章 東星航空工業公司第507章 交換加碼,瞄準石茶隼第183章 開除事件第535章 艾絲特第217章 東方紅系列衛星第337章 拿什麼拯救你第942章 安娜多芙第808章 林向榮的調動第744章 五角大樓找上門第521章 感受麻省理工第49章 學校與賺錢,得兼第394章 監視第729章 向着世界光刻機產業前進第127章 優質服務第835章 助她一臂之力第606章 教訓姚錦雲第515章 買F14贈給國家第850章 到訪漢堡第747章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969章 千島湖水源地第68章 見省領導第772章 死老外第623章 好人做到底第410章 東星通訊公司第440章 可愛的女孩第270章 敢想敢做第597章 漲工資第364章 治爛第131章 談判組來法第100章 標緻與Rootes第141章 戰略級規劃第852章 主導權第412章 東星娛樂公司第613章 上.海市中心的洋房第26章 複習第878章 家族企業第217章 東方紅系列衛星第481章 藥不能停第371章 重整第134章 奔騰電腦第411章 手機之父的發現第407章 小巧的驚人第479章 核電項目第204章 落寞的哈飛機制造廠第254章 創業基金第713章 灣灣精英好多第370章 規則第502章 大亞灣石化工程開幕第42章 牧馬人 vs(202)第176章 排憂解難第893章 與生產AUG的斯太爾曼利夏合作第246章 調整管理層第507章 交換加碼,瞄準石茶隼第841章 一廠兩家合資品牌第630章 爲有犧牲多壯志第84章 交易第924章 動員大會第655章 AMC新主席第337章 拿什麼拯救你第311章 謹慎對待房地產危機第686章 張珊珊第286章 東星SH基地開創第67章 翻騰的浪花第12章 汽車廠建設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