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散去後,陳東風陪着黃院長往他的辦公室走,走着走着,陳東風問了句:“院長,我們還要上課啊,沒有時間全程培訓PLA同志啊。難道又讓我們請假?我們已經請了很多天了。”
黃院長拍了下他的頭:“現在都快學期末了,哪裡有那麼多的課,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嗎?楊韋、唐昌宏很多專業課和你們又不是一起,你們錯開就是了。再把楊光和葛森也拉上,是在不夠讓光機所和西電派幾個人來。實在沒人,可以讓PLA同志自己學習複習嘛。”
陳東風聽完黃院長的話,感覺有點道理,但是覺得又有點不負責任,不過現在他也沒有好的想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院長,夜視系統真能下週到?我怎麼感覺我們想簡單了?”
“嗯,昨天我回去也有同感,早上已經和我們的老鄉湯教授聯繫過了,他會派兩個人來支援我們。湯教授說了夜視儀整合到飛龍上應該問題不大。”
“還是院長想得周到!”陳東風送上一記馬屁。
不過,黃院長好像並不領情:“還是老規矩,期末考得不好,什麼都免談,你也和他們三個說下,還要你們班上蠢蠢欲動想參加你們項目的人也說下。”
“知道了,院長。”
“還有,看這個樣子,如果有4架飛龍要去南方戰場的話,搞不好我們需要派人過去支援一段時間,你們想過去嗎?”
“這個我們還有課程設計、社會實踐吧,不一定來的及,當然我肯定不會拒絕去滇省的。”陳東風表態。
“還搞什麼課程設計,考完試直接過去,飛龍在滇省不出大的故障就給你們課程設計和社會實踐滿分。”
陳東風其實當然想去體驗下軍隊的生活,他這麼說就是想要得到黃院長的口頭承諾而已。待到陳東風回去和楊輝、楊韋、唐昌宏、楊光、葛森他們一說去滇省這個事情,果然他們幾個沒有一個退縮的,都表示捨我其誰。
陳東風他們在對PLA進行爲期一週的基礎培訓後,紅外夜視設備和相關的研究人員終於陸續到達光機所進行聯合研發。
黃院長作爲飛龍的項目的金主,在夜視設備和人員都到位後被請過去參加會議,不過他不想他太忙就拉了陳東風的壯丁。
湯定元教授派來的是褚君浩,他是湯教授在特殊年代後收的第一個研究生,也是他的得意門生。而且褚君浩與298廠派來的兩個技術員也是非常的熟悉,畢竟都是在湯教授門生故吏。
與會的陳東風等人開始也是對夜視設備一知半解,通過褚君浩的介紹他們才瞭解到,華國的主動式紅外夜視儀和被動式微光夜視儀發展的算是比較早的, 60年代就有湯定元教授率領團隊完成紅外技術的理論驗證。
298廠開始設計生產主動式紅外夜視設備還是由於60年代美國在南蠻戰爭中的大量使用,美軍通過大量使用紅外夜視設備——手持式‘星光鏡’,曾大量的殺傷南蠻的游擊隊。南蠻繳獲‘星光鏡’後送給華國,華國纔開始大量生產類似‘星光鏡’的62式8倍偵察紅外望遠鏡,不過由於電池組的重量和體積過大,所以還沒有成爲單兵制式裝備,目前主要應用在炮兵作爲在夜間進行戰場觀察和武器瞄準使用。
至於二代被動式微光夜視儀的生產,298廠還沒有掌握核心的技術,主要的核心零件微通道板(MCP)管國內還沒有能力進行生產。
雖然華國可以生產第一代微光夜視儀的核心‘像增強管’,但是採用的是三級級聯放大增強管的第一代的夜視儀,與採用MCP管的第二代夜視儀比起來有探測距離近(分辨人物能力小於300m),抗強光能力弱(致盲)的缺點,所以在經過討論後決定還是使用第二代微光夜視儀。
第二代的微光夜視儀最大探測能力可以達到800米左右,這與主動式紅外夜視儀最大探測能力達到1000米是比較相近的,兩者可以同時使用,相互配合。
而這次合作的難點就在於微光夜視設備和紅外成像設備最終的成像都是在電荷耦合器上(兩者都是光-電-光的過程)而不能進行圖像信號的數字化傳輸,這也就會使飛龍失去了實時偵察的能力。所以需要通過和光機所進行配合設計出夜視儀前面和後面的光路再配合CCD,使圖像可以編碼傳輸。
陳東風知道影像經過這麼多的轉換後,失真模糊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等樣機出來後,針對夜視圖像進行圖像的二次處理是必不可少的。
在光機所緊張測試的同時,葛森也在和204所的研發人員配合,試製出第一枚用於試射的樣彈。
黃院長向軍方提出了試射的計劃到軍方準備好厚達1.5米的鋼筋混凝土工事不過短短的4天時間,此時已經是6月10號,47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出發前往滇省了。
考慮到加裝了戰鬥部的硬件-1威力巨大,錢軍長決定把試射地點選擇在臨潼的訓練場地,按照要求,修建了一個直徑1米高2米,混凝土厚度達1.5米的半掩埋碉堡工事,其中放置了2頭活豬和2頭山羊。
鷹擊-1樣彈的外形最大的改變就是前面加裝了長達200mm的杆型頭螺,全彈重14.8Kkg,戰鬥部聚能破甲空心裝高能炸藥3.1kg,彈長0.9米,直徑0.18米,破甲威力1500毫米/68度。
錢軍長要求本次的鷹擊-1實彈試射由參加培訓的PLA負責操作,由陳東風他們負責監督指導。
臨潼軍營試射場地,季校長和黃院長前來觀看實際試射效果,黃院長看着外圍觀察臺上黑壓壓的一片,“老季,如果今天的試射成功,鷹擊-1就要成爲爭相追逐的撒手鐗武器了。”
“嗯,而且飛龍作爲武器平臺,其地位會進一步上升。”季校長補充道。
錢軍長看到他們過來,連忙走過來,把他們拉到中間位置,客氣的說:“這段時間辛苦了,增加了兩批20人,培訓時間又延長了這麼多,給你們添麻煩了。”
季校長連忙擺手:“首長太客氣了,不說張部長已經給我們下了4架的採購訂單,就是爲了支援軍隊我們也會大力支持培訓工作。”
說到張正張部長,此時他已經去了滇省,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這個後勤大管家已經隨先頭部隊抵達滇省。
“老張,不容易,這次爲了爭取軍費,不僅驚動了後勤部的韓老首長,連軍委的聶帥都知道了,在他的反覆陳述以及王司令的擔保下,中央才批准了4架飛龍以及一臺DJS-140計算機的採購計劃。你們可不能拖了後腿!”錢軍長感慨說。
“首長放心,我們保證在7月20日前分批次交付全部的4架飛龍以及其配套設備。”黃院長保證道。
“那就好。”錢軍長說話間,觀察臺上的步話機裡就傳來了真正西工大操作飛龍的PLA指揮員謝連長的聲音。
“報告首長,飛龍起飛準備工作完成,預計起飛後5分鐘內達到試射場地,請指示。”
“起飛。”
“是。”
謝金謝連長就是在黑虎嶺第一個發現飛龍的人,也是第一批參加培訓的人裡面理論學得做好,操作最規範的學員,被陳東風指定爲此次試射的指揮員,飛龍的全部操作由5人組成,1人操作飛龍飛行,並觀看實時影像,1人操作鷹擊-1的導彈發射(導彈不發射的時候也幫助觀看實時影像),1人負責圖像的回看,1人負責圖像的二次處理,1人作爲指揮員負責整個小組,並要求能輪換機會所有的崗位。
“報告首長,飛龍發現目標,請求發射鷹擊導彈。”
“發射。”
在謝金的指揮下,PLA學員們在飛龍高度5000米的並且距離目標3000米的時候發射了鷹擊-1導彈,在導彈操作人員的操作下,準確命中了工事。
“報告首長,導彈命中目標,圖像顯示目標已經被摧毀,請求返航。”
“辛苦了,允許返航,稍後我們會察看工事的具體情況。”
約10多分鐘後,錢軍長等首長親自去查看工事的情況,發現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面一個直徑約500mm的大洞,工事裡面的豬和山羊已經死亡。
察看完後,錢軍長對季校長和黃院長豎起了大拇指:“西工大果然名不虛傳啊。聽說你們還在實驗夜視設備?現在進度怎麼樣?”
“可能要到6月下旬才能定型。”黃院長回答。
“嗯,季校長、黃院長,我有個建議,能否安排人去滇省再指導我們一段時間?不光的飛龍的使用方面,飛龍的維修保養也是需要人的。”
“我們也有這樣的想法,並且已經動員了一批人準備月底就去,你也認識就是陳東風他們還有一批校工廠的工人師傅。”黃院長回答。
“那實在太好了,你們放心,我們絕對會保護好他們的安全。”錢軍長高興的說。
“那就沒問題了,我們會讓校工廠的師傅先行前去滇省,陳東風等師生在考試完後,立即出發,錢軍長怎麼樣?”黃院長安排道。
“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