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風提出的這種反火炮思路確實有點驚世駭俗,高遠一時間沒有跟上他的思路,不過在愣住了一會後緩過來問:“鷹眼的精度有這麼高?探測距離是多少?這個反火炮的鷹眼的集成在飛龍上面,還是單獨固定在地面上?”
由於昨天晚上已經做足了準備,高遠這一系列的問題,他倒是不蹙,沒有急着回答這些問題,“參謀長,先把這個基本情況和你介紹下。”
陳東風就在控制室裡的小黑板上開始寫寫畫畫起來,一邊寫一邊說:“我以122mm榴彈炮爲例,其出口速度在400-700m/s,射程在5km-20km的範圍左右,其高度一般在4000-8000m左右。如果南蠻把榴彈炮部署在離邊境10km左右的地方,那麼正好在我們鷹眼的探測範圍內,探測距離在10km的時候鷹眼的視界範圍在3.5km,這還是在固定位置情況下,如果鷹眼可以旋轉,那麼探測範圍會擴大到10-15km。”
高遠不相信的說:“真有這麼大的範圍?你知道炮彈的彈丸多大嗎?這麼遠也只有一個點吧?”
“122mm火炮的彈丸長度大約在600mm左右,不同的彈藥可能會有相應的變化。鷹眼是可以識別出彈丸的,我們會爲這個反火炮系統添加一個自動識別移動速度過大物體的功能。而且我們的設想是2級鷹眼,即第一組的鷹眼判斷出軌跡,第二組鷹眼調節焦距後精確的識別彈丸計算其彈道估計。”
“那這麼說你麼傾向於把這個反火炮鷹眼安裝在地面上?”
“不完全是這樣,我們的設想有二。第一個設想就是利用飛龍,在高空組成第一道防線,地面的反火炮系統是第二道,地面的反火炮系統可以根據空中得到的彈丸大致方向,在旋轉後找到彈丸,再具體測量。第二個設想是隻有固定在地面的反火炮鷹眼系統,在天上沒有飛龍警戒的時候,起到警戒的作用。
“也就是這個反火炮系統需要2套鷹眼,這個又要讓張正頭疼了。這樣吧,你們先和西工大聯繫下,我這裡去找張部長和錢軍長評估下。”
“參謀長,爲了驗證鷹眼的這個功能,可不可以讓我們試驗下,也就是利用現狀的鷹眼來驗證這個功能。”陳東風繼續建議,通過試驗看到實際的效果後,通常可以幫助軍方下定決心。
“這個沒有問題,炮兵也會經常有演習,至於你需要的那些參數可以讓獨立炮兵11團的李威或者獨立炮兵12團的王承來幫你聯繫。這樣你們先準備下,我先去和錢軍長等評估下,下午你們再來給我們做一個詳細的報告。”高遠說完就離開了。
陳東風長舒了一口氣,作爲一個說客,總算是不負使命。旁邊在豎耳傾聽的西工大諸人,在高遠走後一起‘嗷’的一聲歡呼起來。
“陳東風,你們又添加了一個功能?怎麼都不和我說?虧我還好吃好喝的招待你們?”謝金髮在旁邊也聽清楚了,佯裝有點憤怒。
陳東風立馬解釋“謝連長,這不是昨天晚上才討論的嗎?早上本來想和你說的,哪知道參謀長來了,我就禿嚕嘴了,你放心,沒有下次了。謝連長你也來幫我們參考參考吧!”
謝金髮本來就是一個技術派,自然求之不得,況且這個反火炮的功能還是集成在飛龍上,本來就是他的業務範圍,“那行,我們就在這裡,也方便監督第四、第五組的實操情況。”
“行,沒有問題。”陳東風本來也是想在控制室裡,畢竟要借用到DJS-140。
….
下午五點,在47軍開完作戰會議後,高遠安排陳東風他們爲錢軍長、張正等介紹鷹眼反火炮系統。
不過這次換成葛森作爲主講人,葛森作爲彈道專家應付起來是遊刃有餘。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張正的態度,在葛森的講解中,並沒有提一些刁鑽的問題,反而不時的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張正作爲後勤部部長,也是時刻的關注着國內外先進裝備的進展。就目前這個反火炮系統來說也就是20-30萬的價格,性價比極高。
不過張正還是提了一個條件——初步驗證這個功能,也就是陳東風說的利用現在的鷹眼測試到底可不可以實現反火炮功能。
火炮作爲戰爭之神,一致受到PLA的重視,在去年的反擊戰中,PLA大量的使用火炮可以說把南蠻打得鬼哭狼嚎。
錢樹根提了個想法:“你們這個反火炮系統,可以爲我方的火炮校準位置嗎?”
葛森、陳東風倒是沒有錢軍長的逆向思維,不過原理都是一樣的。
葛森稍微想了下說:“錢軍長,你的這個想法是我們在討論中沒有想到的,不過由於計算的原理都是一樣的,所以預測火炮炮彈的落點位置應該沒有問題。甚至我們的這套算法可以爲火炮提供發射的諸元參數。”
傳統的火炮發射,即使有外彈道表,也要考慮到實際過程中的天氣條件,因爲這裡面不僅有風力條件,還有空氣摩擦因數在裡面。
來滇省的47軍下轄2個師,每個師下轄一個炮兵團有50門火炮,其中有12門85加農炮,16門122mm榴彈炮,12門152mm榴彈炮。每個團下轄一個炮兵營,其中有12門100mm迫擊炮。每個營下轄一個炮兵連,其中有6門60迫擊炮。
而對面的南蠻第二軍區的火炮則少的可憐,一共只有12門122mm榴彈炮和12門85加農炮。
從火力對比上雖然我軍完全可以藐視南蠻炮兵,但是如果能有這樣可以爲火炮提供打擊座標的裝備,無疑可以大大提高我炮兵的作戰能力。
當下獨立炮兵11團的李威團長和12團的王承團長表示會立即配合鷹眼反火炮系統進行試驗。
“各位首長,我們還需要3-4天,來編寫調試反火炮系統的代碼。而且還需要你們提供火炮不同彈丸的幾何外形參數以及相應的空氣空力學特徵參數。”葛森估算了下設計需要的時間。
陳東風補充:“還有,這幾天的時間可能我們沒法爲第4組和第5組的戰士進行培訓了,就請謝連長代爲培訓,我相信謝連長在長期的實操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實戰經驗以及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
高遠自然沒有意見,最後衆人約定3-4天后,開始測試鷹眼的反火炮功能。
陳東風、葛森等6人在經歷了4天瘋狂的爆肝後,終於完成了火炮的外彈道模型、反火炮功能模塊編寫和氣候測量設備的搭建(包括風力、風向、溫度、溫度等)。
7月7日,按照約定的時間飛龍飛龍飛到了火炮測試場地,本次的試驗一是要考驗飛龍的捕捉彈丸能力,二是要在動態捕捉的過程中分析出彈丸的各個飛行參數,三是要根據彈丸的阻力參數和天氣條件計算出彈丸的具體落點或者火炮的實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