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核心機 結構設計

在陳東風把這些數據處理完,已經差不多過了一週的時間,還有不到一週就要到七月了。期間黃恆來看了他們好幾次,被209四人的瘋狂嚇到了,連重在參與都說出來了,怕他們四個留校萬一出了點啥情況,自己和學校都不好交代。

黃老院長被黃恆告知209四人的瘋狂模式時,沒有說什麼,只是很欣慰的點了點頭說:“小夥子,累點苦點睡一覺就過去了,這樣我這還有點糧票你分給他們吧。”

四人拿到糧票,都驚呆了,黃老院長什麼人啊,竟然在關注他們,還讓他們照顧好身體,當時他們就有納頭就拜,士爲知己者死的衝動。

陳東風按照進度今天開始對核心機的結構進行設計,一是要對每個構件進行製圖,方便工人加工,二是要對整個結構的受力進行分析,如加強筋,支撐點等。

首先核心機要固定在發動機機匣上,軸或轉子上承受的各種負荷如氣體軸向力、重力、慣性力及慣性力矩等。由支撐機構承受並傳至發動機機匣上,最後由機匣通過安裝節傳至飛機構件中。

陳東風要設計的就是採用幾個支撐機構,安排在何處,這就是轉子支承方案。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壓氣機和渦輪轉子前後安排支承點。由於他採用的是一級離心式壓氣機和二級渦輪轉子,跟據離心式壓氣機和渦輪的特點,他採用了最簡單的兩點支點方案,即在壓氣機前端和渦輪前端放置兩個支點。

接下來要把風扇,壓氣機,渦輪,燃燒室的構件一一畫出來,並進行受力分析,確保不會因爲離心力或者震動產生脫落。很多時候陳東風是沒有經驗的,比如焊接問題,他採用的這種聯管燃燒室,怎麼把分燃燒室固定在殼體上,這個問題他只能打上問號然後採用一般的方法。

陳東風只採用了一級離心式壓氣機級,故只有一組進口、工作葉輪、擴壓器、渦殼這四部分。

壓氣機進口段總是設計成圓柱形或者圓錐收縮段,進口段的作用是引導氣流更好地進入工作葉輪,以減少進口處的流動損失和擾流強度。所以陳東風對壓氣機的進口設計了帶有迴流裝置以擴大流量範圍。

工作葉輪是壓氣機最主要的零件,它的好壞對級的特性起了決定性的影響。對它的要求主要是,效率要高;強度要好,因爲只有葉輪強度好,壓氣機才能達到較高的壓縮壓力。陳東風選擇的材料當然不能是鎳基合金或者單晶體金屬。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只能選擇比較好的鋼材。工作葉輪會因爲其彎曲、扭轉應力加大,在工作中帶來振動的問題。這些所帶來的麻煩,他不能用好的材料來客服,只能另闢蹊徑了。陳東風設計了阻尼凸臺的方法來減少風扇葉片所帶來的振動。所謂葉片阻尼凸臺,是指在葉片高度的適當位置上設置的並互相對接的凸起部分。其作用是使葉片間形成一個環帶,以增強葉片的剛性並防止顫振。

在工作葉輪後設置擴壓器,是因爲空氣從工作輪出來後,具有很高的氣流速度,也即具有很大的動能。這部分動能約佔葉輪加功量的25%-50%。因此,爲有效地利用這一部分的能量,必須把這部分的動能轉變爲壓力能,以達到提高空氣壓力的目的。

陳東風爲了提高把氣流的動能轉變成壓力能,他採用了葉片擴壓器。葉片擴壓器是在無葉擴壓器平行光滑的壁面內,沿圓周均布一定數量的葉片而組成。氣體介質在無葉擴壓器內流動時,方向角基本保持不變,但在葉片擴壓器內,氣體必須按照葉片方向流動,所以流動狀況較好,流動損失小,效率高。一般情況下葉片擴壓器較無葉擴壓器效率高3%~5%。

接下來的燃燒室纔是最爲複雜的,有人說燃燒室就是螺絲殼裡做到場,是不無道理的。陳東風在燃燒室中採用的是湍流兩相燃燒形式,也就是在燃料液霧化後和空氣參雜後的燃燒方式。

其中的過程複雜還有震動的問題,爲了加強穩定性。陳東風把燃燒室內殼體進行加強肋的安裝,燃燒室內套很多采用加強肋予以加強。爲減輕質量,在加強肋的輻板上可沿周向開許多減輕孔,在孔口處翻邊加強。

燃燒室殼體構發動機的主要承力件,不僅內部要加強,外部也要進行結構加強設計,例如採用搭接熔焊形式,它可以獲得比滾焊更好的氣密性。或者把殼體的形式設計結構比較合理,使焊縫遠離安裝邊,可有效地減少焊接熱影響區對安裝邊造成的撓曲變形。

燃燒室殼體內部的火焰筒是燃燒的主要區域,一般由渦流器、火焰筒筒體、燃氣導管等組成。陳東風設計的渦流器是葉片渦流器,這可以用來控制進入火焰筒頭部的空氣流量並建立強迴流區,使高溫燃氣在火焰筒頭部形成低速回流區,保證點火、穩定燃燒和完全燃燒。

燃燒室燃燒的關鍵是燃料和空氣進行混合,然後使燃料液霧化。而這個的關鍵一個設計師燃料噴嘴是否合理。陳東風采用的是離心式噴嘴,這個形式的噴嘴可以讓燃料以一定的壓力切向進入內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實現霧化。

當然離心噴嘴可分爲好幾個,例如雙路雙室雙噴口噴嘴、雙路雙室單噴口噴嘴、雙路單室單噴口噴嘴等,考慮到結構和實際問題陳東風還是採用了雙路單室單噴口噴嘴。這種單噴口噴嘴可以將燃料快速霧化,加速混合氣的形成,保證穩定燃燒和提高燃燒效率。

最後就是點火裝置的設計了,所謂點火裝置就是火花塞。陳東風考慮到火花塞位置不同,火焰傳播距離和燃燒速度的變化率也不同,從而影響汽油機的工作性能。爲此陳東風把火花塞佈置在排氣門附近,這可以一可以使火焰傳播距離短,二可以使使末端氣體受熱減少。

再考慮到爲了減少各循環之間的燃燒變動,保證暖機和低速穩定性,陳東風采用了直接點火的方式。

再說到渦輪葉片,他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所以燃燒溫度大約是1000K左右,而市面上比較常見的耐熱不鏽鋼的耐熱溫度大約是850K左右。爲了不使燃燒後的高溫氣體使渦輪葉片直接氧化、脆化,需要對接觸渦輪葉片的高溫氣體進行降溫或者對渦輪葉片進行冷卻。

降低燃燒氣體溫度方面,陳東風是通過引入外涵道的氣體進行混合降低接觸渦輪葉片的溫度。至於冷卻渦輪葉片,陳東風也沒有提高耐熱不鏽鋼耐溫性能的方面,只能另闢蹊徑,一是採用了空心葉片,內部引進外涵道冷空氣對其進行降溫,二是在葉片上開空,使冷空氣覆蓋渦輪葉片,從而讓渦輪葉片上有一層氣模。至於怎麼使氣體均勻覆蓋在渦輪葉片,這就和渦輪葉片在旋轉,使外泄的氣體受到了離心力,通過計算控制小孔開孔的位置和方向可以使氣模均勻覆蓋在渦輪葉片上。

第十一章 大一結束 計劃開始第九十九章 情況交流第一四九章 客座教授第六十五章 修改方案第一二五章 戰後第七十三章 微波信號第一五二章 計算機曙光第五十六章 新的合作 戈力出世第十四章 瘋狂模式 鯨吞虎噬第一一九章 提前開始第九十三章 偵察演習1第一四二章 賽前2第一三七章 設計第三十四章 賽前準備 驚豔亮相第一三零章 不輕鬆的會議2第一二九章 不輕鬆的會議第十章 考試周中 計劃暑假第一三六章 新型電機第八章 實習結束 新的開始第九十七章 驪山軍演3第七十四章 計算機難題第一三五章 電風扇第四章雞肋雞肋 食之?棄之?第六十九章 飛龍瘦身 魔改Hong-6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一一四章 風雲再起第三十二章 到達金陵 遊城半日第十五章 核心機 結構選擇第四十二章 新的計劃 ‘飛龍’在天第三十一章 院長帶隊 奔赴金陵第九十六章 驪山軍演2第五十一章 返回金陵 明竹歸來第四十六章 設計複雜 開始建模第十三章按時而來 聆聽建議第一三二章 鵬城消息2第一四六章 留學?第二十章 外形結構 協作完成第七十七章 組裝完成 試飛計劃第一一五章 反火炮鷹眼第四十一章 全校合力 遠方來電第五十七章 初步設想 四大件第二十三章 院長再請 準備試製第二十一章 控制系統 進退維谷第二十一章 控制系統 進退維谷第一四三章 賽前3第九十三章 偵察演習1第三十三章 董明竹 竟是嬸嬸?第二十二章 假期結束 成果斐然第一三四章 抵達第四十二章 新的計劃 ‘飛龍’在天第十八章 核心機完成 繼續前行第一一八章 序幕第七十五章 黑白鷹眼第六十三章 放下芥蒂 合作研發第二十一章 控制系統 進退維谷第一二二章 出人意料的變化第九十九章 情況交流第一一四章 風雲再起第四十三章 飛龍初議 設計不易第一一零章 雨中試飛第一四六章 留學?第一二三章 大勝第七十一章 鷹眼設計第一五二章 計算機曙光第四十九章 飛龍擱置 備戰考試第四章雞肋雞肋 食之?棄之?第九十五章 驪山軍演1第六十四章 方案研討 李組折服第七章 機械加工 任重道遠第十三章按時而來 聆聽建議第四十一章 全校合力 遠方來電第二十九章 試飛大綱 全部完成第七十四章 計算機難題第二十三章 院長再請 準備試製第八十八章 開始試射第五十章 考試結束 學校頒獎第六十九章 飛龍瘦身 魔改Hong-6第一一一章 謀劃第四十七章 模型設計 基本完成第一一九章 提前開始第一四七章 有償服務第九十章 實彈試射第六十三章 放下芥蒂 合作研發第七十四章 計算機難題第八十四章 與軍方會議第一一二章 請君入甕第二十一章 控制系統 進退維谷第十五章 核心機 結構選擇第一零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二十六章 完成定型 院長欣喜第一五四章 方向第一三零章 不輕鬆的會議2第八十四章 與軍方會議第三十七章 推銷航模 達成協議第八十六章 參與演習的機會第五十四章 除夕夜話 鵬城計劃第一二六章 支援第八章 實習結束 新的開始第三十九章 合作達成 返回學校第一三一章 鵬城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