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風四人溝通了飛龍的設計參數和結構後,他們決定明天再簡單的整理好形成一個初稿,然後去找黃院長向他請教下。
週一中午,四人利用休息時間,把飛龍的航發、控制系統和外形結構的參數和設計目標進行了彙總,準備下午課間的時間去請教下黃老院長。
“現在,院長會不會太忙了,我們真的去找他?”楊輝有點遲疑的說。
“我們的這個項目4個里程碑,第一個是理論設計,第二個是試製測試,第三個是定型,第四個纔是加裝攝像機和制導導彈後的完整版。這個項目的時間跨度可能很長,這個學期結束我們都不一定能夠完成呢。這裡面需要學校的支持,我們必須要先得到黃院長的支持。”陳東風解釋道。
“沒事,我們這次去,並不會佔據院長太多的時間,前期我們的理論設計可能都需要1-2個月呢,過了這個時間,校工廠的訂單應該也快完成的七七八八了。到時候應該能空出人來幫助我們。”唐昌宏分析道。
四人商量一致,決定下午抽一個課間的時間去和院長商量下飛龍項目的事情。
四人跑了幾個空後,終於在還是把剛想出門辦事的黃院長給‘抓住’了。
“你們四個小鬼,找我有什麼事情,我現在忙的是片刻不得停歇。有什麼事情就在走廊說吧,我就不喊你們進去坐了。”黃院長對他們也不客氣。
陳東風他們也不講究,直接說明了來意,“院長,我們在Mini2000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超視距的察打一體無人機。”
“需要我做什麼?”黃院長也不廢話。
四人被噎了下,楞了下後,陳東風回答:“暫時沒有,我們可能需要1-2個月的設計時間,之後纔會需要幫助…”
“那你們就設計好了以後,再來找我,我有事,先走了。”黃院長打斷了陳東風的話後,就風風火火的走了,把四人晾在了走廊上。
“走吧,空口白話的沒有說服力,我們的這幾頁紙還不能引起院長的興趣。”唐昌宏安慰大家道。
“沒事,大家放寬心,院長忙着Mini2000的事沒時間兼顧我們也正常,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把飛龍設計好了,這是先決條件。飛龍很有可能是一個更有潛力的項目。”陳東風爲大家鼓鼓勁說道。
話不多說,四人相互拍拍肩膀,暗自下決心要把飛龍設計好。
“那我們還是按照慣例,晚上把任務在細分下?”陳東風提議。
晚飯時間,四人打好飯回到宿舍,開始了第二次飛龍項目會議。
陳東風做完項目小組長,先爲項目定了基調:“飛龍,是我們的第二代航模飛機,它未來最大的可能性是運用到軍事上,性能的穩定可靠是第一位的。”
“說道這個性能穩定可靠。”唐昌宏補充道:“不外乎發動機的穩定性和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大家想想對策。”
“我來說說發動機問題。”陳東風想了下後回道:“大涵道比發動機的穩定性,主要是三大特性要研究好。一是發動機節流特性,也稱爲發動機得到轉速特性,是在保持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不變的條件下,發動機推力和燃油消耗率隨發動機轉速的變化規律。二是發動機速度特性,在給定的調節規律下,保持發動機的轉速和飛行高度不變的情況下,發動機推力和燃油消耗率隨飛行速度的變化規律。三是發動機的高度特性,在給定的調節規律下,保持發動機的轉速和飛行速度不變的情況下,發動機的推力和燃油消耗率隨飛行高度的變化規律。由於在Mini2000的特殊性,我們並沒有過多的研究這個問題,現在由於飛龍需要高度的穩定性能和大巡航時間,我們必須要把這三個問題研究透徹。研究的方法是第一步建立高置信度的發動機數學模型,第二步就是測試了。我和楊輝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發動機的數學模型先建立好。當然還有其他的問題,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三人聽了是頻頻點頭,楊韋記錄完後放下筆說:“那我來簡單說下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問題。我簡單梳理了下飛龍的任務超視距偵察和超視距的打擊。這裡面需要的第一個的就是飛行的穩定,包括各種機動飛行的穩定性包括髮射導彈時候的穩定性和重心偏移時的穩定性。第二個就是最關鍵就是超視距情況下實時影像的穩定傳輸,包括在惡劣天氣情況下。大家有什麼看法?”
楊輝:“機動飛行包括哪些?要知道哦飛龍的靈活程度肯定比不上Mini2000的。”
陳東風:“昨天我們有討論,飛龍會在固定的高度進行影像拍攝,我們首先要確保攝像頭下方的凸鏡保持乾淨,再就是影像傳輸的問題,發送和接收的抗干擾性都是需要特別設計的。”
唐昌宏:“攝像鏡頭的切換的可靠性是要有保證的,我們是自己設計一個切換方式,還是讓廠家設計?”
“當然是靠自己了,我們又不是大客戶怎麼可能讓廠家幫我們設計。”楊韋毫不猶豫的選擇自己設計。
“我看裡面的問題還是蠻多的,現在一般的切換都是旋轉鏡頭,我們要根據這個設計一個自動切換的結構還是蠻複雜的,而且穩定性不一定高。”陳東風把自己設計的難點提了出來。
“最好是不要這個旋轉切換的方式,改成導軌式的轉化方式。這應該是最簡單的。”楊輝補充。
三人聽了楊輝的想法,感覺很有建設性,當即畫出了鏡頭切換的草圖。陳東風覺得仿照左輪手槍的輪盤來設計這個鏡頭切換的系統。這樣便於選擇鏡頭,也利於把鏡頭插入到導軌中。唐昌宏三人又就陳東風的想法,補充了一些設計細節,如鏡頭的選擇時的機械固定,在比如怎麼把鏡頭從導軌上卸下和裝入的問題。經過四人的討論後一個導軌式多鏡頭自動切換系統就初步成型了。至於信號傳輸穩定性的問題就需要收發單元的各種濾波和放大了。
再說到機動飛行的問題,大家覺得飛龍肯定是做不了Mini2000那樣的靈活動作的,機動主要是S型飛行進行各種規避,怎麼提高機動性的問題還是需要大推力的發動機來決定。至於各種重心偏移飛行的穩定性怎需要在試飛的過程中,把各種控制策略寫到控制芯片中。
四人這麼一討論,就把飛龍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基本給說出了個七七八八。
俗話說:說易行難,古來如此。陳東風他們的飛龍真能一飛沖天,恐怕不是這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