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胡風的意願,王國慶這個當舅舅的很高興。**泡!*這說明胡風已經開竅了,以他對胡風的瞭解,這傢伙如果把心思用在了當官上,那還是很有前途的。
王國慶就告訴胡風:“好啊,你能下這樣的決心就太好了。這樣吧,北京那邊由你老爸出面,讓他找中組部的李天成部長。K省這邊由我來辦,你到我們山陽任市長吧。山陽那邊,你國棟和國樑兩個舅舅在,他們可以支持你。”
胡風說:“舅舅,太好了,太感謝你了!一切都聽你的安排。北京這邊,我會盡快找天成部長安排的。”
王國慶說:“好,我現在就着手對山陽的班子進行調整,把市長的位置留給你。”
目前山陽市的市委書記仍是高鐵,市長是王天恩。高鐵當年在新州任市長的時候曾和王國慶長期鬧彆扭,後來雖然又主動向王國慶示好,但在王國慶的心裡,對高鐵所劃上的那一道兒,是再也擦不掉了。
近斯,省直有幾個部門,如比水利廳、農業廳、教育廳等幾個廳的廳長都到齡了。很多人都提前跟王國慶聯繫,希望在這次人事調整中能給予關照。
王國慶也在思謀,這次全省的幹部如何擺佈。雖然這一次調整的範圍不大,但只要用心,還是能夠走出一盤好棋的。
王國慶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山陽市的幹部。高鐵是必須要換掉的,並且也不能給他解決副省級待遇,頂多給他一個廳長乾乾。當然一個市委書記回到省直,太差的部門也說不過去。王國慶就決定把水利廳長這個位置留給他。
高鐵調離山陽後,市長王天恩能不能接市委書記呢?王國慶覺得,王天恩雖然對自己忠心耿耿,但似乎還不是當市委書記的料。要知道,市委書記是地方要員,是一方諸侯,只有能幹大事的人,纔可以託付。在王國慶的用人觀裡,全省18個地市的市委書記,那是一定要非常棒的。這些書記,是他王國慶的人當然更好。但只要能幹好,不是他王國慶的人也無妨。如果不堪此重任,就是他王國慶的心腹也不行。市委書記這們的位置,搞不好就會出事,一出事就是大事,不是鬧着玩的。同樣,縣委書記在王國慶的心目中也很重要。關係再鐵、再熟的人,想通過王國慶謀求市委書記或縣委書記的位置,王國慶都相當慎重,他是不會隨便表態的。而市長、縣長的位置,王國慶就看待不是特別重了,只要對方不是太無能,有時候王國慶也會送個順水人情。
王天恩接任山陽市委書記不是太合適,聽一些同志講,王天恩現在的口碑很不少,似乎是鑽到了錢眼裡。這樣下去很危險,即使出於對王天恩的保護,也要把他調離山陽。任什麼職務好呢?就教育廳長吧!
山陽的市委書記,王國慶思來想去,他覺得還是現在的東江市市長左浩天比較合適。當年王國慶任新州市委書記時,左浩天是常務副市長,後來到東江市擔任了市長一職。嚴格講,左浩天還不是他王國慶的心腹,但這個人很能幹,王國慶對他也比較器重。好,就讓他主政山陽吧!
左浩天所騰出的東江市市長一職,就有山陽市的常務副市長王國棟過去接手好了。王國樑這次也調回山陽市,任副市長吧,也好照顧一下即將到任的市長鬍風同志。
王國霞這次也給王國慶打了招呼,想動一動。國霞目前是蒼臺市的市長,如果再提拔她爲市委書記,在一次範圍不大的幹部調整中,有三個王國*出現,似乎不妥。但國霞既然開了口,他一個當哥哥的總得有些表示,那就照顧一下王國霞的兒子廖輝吧。廖輝目前是蒼臺市的副縣長,這一次可以讓他擔任縣長一職。想到哪個縣,任他挑。王國霞這次就算了,下一次再解決書記一職不遲。
王國慶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了王國霞,王國霞一聽,在這次幹部調整中,王國棟和王國樑都要被提拔,她便向王國慶表示,完全理解大哥的考慮。至於廖輝,王國霞覺得還是讓他到蒼臺市以外擔任縣長爲好,不要和她在一個地方。當然,廖輝更不能到廖不凡任市委書記的江陽市。要避嫌。想了想,王國霞說,就讓廖輝到山陰市去工作吧。山陰的市委書記朱勝利曾是王國慶手下的一員大將,更重要的是這個朱勝利的水平極高,廖輝在他那裡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王國慶說,好,就這麼定了。
K省的省委副書記李慶祥前不久是從團中央派下來的,王國慶和中組部的李天成混熟以後,才知道這個李慶祥還是李天成副部長的堂弟。王國慶就想,李慶祥原來同樣也是有背景的哪,沒有一個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過,人家李慶祥的前途也不一定會依靠李天成,因爲李天祥是博士畢業,是團中央的副書記,仕途必定是不可限量的。按王國慶的揣摩,組織上把李慶祥派到K省,實際上就是準備來接他王國慶省長的班的。
李慶祥爲人低調,不事張揚,在幹部調整中,他講原則,講程序。在他的眼裡,用人上只要講原則、講程序,就錯不了。因此,在幹部任免上,一方面他會主動向省委的主要領導彙報。主要領導,其實也就是省委書記白中傑、省長王國慶兩個人。另一方面,他會讓省委組織部拿出詳細的方案,儘量做到公開、公正。
李慶祥這樣考慮是沒有錯的,他想把幹部的任免工作做得更科學一些。一般來講,他是不會把自己的感情摻雜進幹部的調整中的。這樣一來,在K省的幹部調整中,王國慶就成了最爲關鍵的一環。
因爲書記白中傑的年齡已經偏大,只要不是太離譜的人事任免,他也不會去問的那麼細。而組織部長郭新傑則是王國慶的“戰友”,他視王國慶爲恩人,對王國慶提出的意見總是言聽計從。這樣以來,王國慶的意見基本上就變成了省委的意見。
在一次書記辦公會上,李慶祥說:“領導們,有個事,我彙報一下。咱們省委組織部日前接到了中組部的一封工作函,要派北京市的一位副區長到我們K省任職,並提議擔任市裡的行政正職。”
白中傑說:“好嘛,中國的幹部就缺少交流,往往弄得死水一潭。行政正職,那不就是市長嗎?”
王國慶說:“就是。”
白中傑問:“咱們有位置嗎?”
李慶祥說:“有。最近省直有幾位廳長就要退了,下面市裡要回來一部分同志。”
白中傑說:“好,這件事我就不具體過問了。國慶、慶祥,你們兩個就多費些心。幹部調整,人人關注。不要出問題,不要讓人家說閒話。”
王國慶說:“你放心,我會協助李書記的。”
李慶祥笑了笑說:“王省長,那不是協助,是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