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熱的夏天能領略到茫茫的冰雪風光,別有一番美妙的滋味。
王海鷗此時也向藍天高舉着雙手說:“啊,刺激,震撼!”
她的聲音在冰山上回蕩,傳出了好遠好遠。不遠處有一隻大鳥隨着她的叫聲沿着山脊低低的飛掠而去。
王海鷗大聲地說:“看,快來看,老鷹!”
花莎莎說:“這不是老鷹,是雪雞!”
大家站在一處埡口上東張西望,興奮不已。忽然萬里晴空的冰山上突然飄來了一團烏雲,一陣冷風吹得幾個人有些東倒西歪,天上竟飄下了如沙子一樣的雪鬥來。
政府辦主任胡古月有些慌張地說:“黑書記,咱們快撤吧!”
黑鐵膽說,好!
一行人就相互攙扶着,艱難地往山下走去。
當他們一行人走到“冰川環保探險旅遊服務中心”時,一個個都累得鼻塌嘴歪了。此時已是下午五點多了,他們在這裡簡單地吃了一頓飯後,就又乘車向山下的嘉嶼關馳去。
回到嘉嶼關時,已是華燈初放。一行人人就下榻在了酒鋼大酒店。
夜半時分,趁兩個孩子都熟睡了,黑鐵膽就伏在韓冰的身子上,小心翼翼地運動起來。
眼下這種形勢,黑鐵膽也只能是深入淺出了。
事畢,黑鐵膽小聲地說,冰冰啊,你說咱們弄這事也跟做賊一樣,跟偷情一般,這也太滑稽了吧。
韓冰用手指彈了彈黑鐵膽的下面說,這傢伙天天都想吃肉,真囂張。但這幾天得讓它委屈一下了,孩子們都大了。
黑鐵膽說,我明白,我這是賴蛤螞想吃天鵝肉。
兩個人說着情話,一直聊到了後半夜。
第二天一早,豹子開上車又把一行人送到了敦煌。
沒想到,這從嘉嶼關到敦煌居然是高速公路,時間不長他們就來到了位於沙漠腹地的莫高窟。
來到莫高窟以後,縣旅遊局長王悅民就找來了一位當地的導遊,讓她詳細地給大家講一講。
眼前的千佛洞,如果說導遊是在講,倒不如說她是在背。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麓的大泉河畔,南北長約1610多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藝術內容最豐富而又精湛的石窟羣。據記載,公元366年一個叫樂尊的和尚在這裡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人們相繼在這裡開窟。
現存洞窟最早
建於十六國時期,其後經歷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共十個朝代1000多年時間的不斷開鑿,保存至今的洞窟有492個,內有4.5萬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彩塑像兩千身。
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若把壁畫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畫廊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
沒到這裡以前,黑鐵膽就知道莫高窟是建築、彩塑和壁畫三體合一的石窟藝術。石窟大體有禪窟、中心柱窟、殿堂三種形制。塑像是石窟的主體,均爲泥塑彩繪。藝術上受到古印度造像風格的影響,結合民族傳統,逐步形成中國的彩塑風格。
壁畫主要有佛畫像、民族傳統神州題材、佛經故事畫、佛教史蹟畫、經變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畫等七類。1900年發現的藏經洞(今第16窟),更是莫高窟的精華所在。
這裡藏有大約5萬多卷古代珍貴文獻和大量的絹畫等藝術品,最早的有三國兩晉時代的寫經,最晚的是公元1002年的寫本。藏經洞出土的文物中有90%以上是佛經,其中有不少是失傳了的珍貴經典。此外,還有儒家的《詩》、《書》、《論語》等經典;有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歷史文獻;有古代變文、曲詞等文學作品以及俗字、音韻等語言文字資料;還有包括醫藥、天文曆法、地理等方面的古代科技材料;也有古代樂譜、舞譜以至體育方面的《棋經》等文獻。
1961年,莫高窟被國務院列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撥款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維修,1984年國家批准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爲敦煌研究院,對莫高窟及附近的石窟進行了現代化的保護和系統的研究。敦煌研究院已經成爲國際敦煌學研究中心,這一點讓黑鐵膽感到很自豪。
因爲在早些年,敦煌經卷大多被外國人掠奪而去。中國的敦煌學研究一直都是國外領先於國內。這讓很多中國學者無法從感情上接受。現在好了,通過進一步的挖掘整理,以及從國外博物館裡購得了大量的經卷膠片,我國的敦煌學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導遊說,莫高窟規模宏大,雕塑,壁畫十分精美。爲了保護莫高窟的壁畫,窟內禁止拍照。
黑鐵膽看了看,在這裡大部分遊客還是相當遵守規定,只在參觀完窟洞後在外面拍幾張到此一遊的照片。但還是能看到遊客用小數碼在窟內偷拍,那麼暗的光線下用個小數
碼匆匆按動快門,這樣的照片能拍出啥呢?真不明白。甚至有遊客無視講解員的制止用手去摸壁上的畫……
凡是對外開放的洞窟,黑鐵膽他們都一一進行了詳細察看。其中有一個地方,大門緊鎖,黑鐵膽通過門縫看到裡面的雕塑和壁畫都很棒。
黑鐵膽覺得,如果要對這裡的塑像和壁畫真正欣賞透,沒有一個月的時間是不行的。沒有辦法,他們就又買了幾本介紹敦煌旅遊的小冊子,準備回到西山後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遊罷莫高窟,一行人就向鳴沙山奔去。
鳴沙山古代稱神沙山、沙角山,位於敦煌市南郊七公里處,距莫高窟大約30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全山系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相對高數十米。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沙壟相銜,盤桓迴環。沙隨足落,經宿復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見。
沙丘下面有一潮溼的沙土層,風吹沙粒振動,聲響可引起沙土層共鳴,故名。據史書記載,在天氣晴朗時,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絃之音,猶如奏樂,“沙嶺晴鳴”爲敦煌一景。這是大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爲“塞外風光之一絕”。
如果說莫高窟是一處文化聖地,那麼鳴沙山就顯然是一處自然奇觀了。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遊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遊,都會騁懷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所以每提及一個必然少不了另一個,所以這兩個景點形成了一個獨特景觀。
在莫高窟時,你像張天彪、胡長征,包括石中玉等人都並沒有多少興趣。當來到鳴沙時,人們馬上露出了極爲興奮的表情。有的要騎駱駝,有的要滑沙。黑鐵膽一家四口乾脆脫掉了鞋子,踏着細軟灼熱的沙粒往最高的那一個沙山上攀爬。還沒有爬到一半,韓冰就不行了,喘得厲害。
Www ¸тTk Λn ¸¢○
黑鐵膽就租了兩個長長的滑板,黑鐵膽與小菲坐一個,韓冰和小山坐一個,順山勢向下滑去。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最深處約5米。月牙泉的水質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的確是“天下奇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