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德租界之後,我三人從遼西大連出發直趕往吉林的撫松縣。不得不說,這一路的見聞簡直是太觸目驚心了:山東到現在已經是連旱三年,闖關東的災民顧不得其他,擠破腦袋衝開了山海關的隘口,像是大壩決堤一般魚貫而出,拋棄了他們引以爲傲的關內生活,轉去蒼涼空曠的關外尋找生計。
然而,關東的生活也不是那麼好過的。關東地廣人稀不假,但自然條件委實太過惡劣,從吉林往東,直至哈爾濱的漠河和黑河縣,在那東進五百里、北行三百里範圍之內,一年大約五六個月份都是在寒風與白雪的環境中渡過的。天氣剛殺冷時,皮衣和皮襖要馬上換上,遲一點兒就要被凍出毛病來,趕上過年那幾個冷月則更要多加三四個小心,淡水放在外面超過一個時辰就要成冰,若是家裡有男孩兒,則一定要吩咐他在屋裡尿尿,爲啥怕尿在半空凝成了堅固的冰溜扎壞了話兒。
有人說關東人天生熱情,仗義,這話不全對。關東人實際上大多是山東、河北、天津等地的移民。俗話說:三歲定終身,那人該是啥樣,不該是啥樣,該有個什麼德行,早在孃胎裡就已經定型了,關東人之所以處事豁達、不計小節,那是因爲關東的日子太不好混,容不得你跟別人斤斤計較。在關內,別人求你幫忙之時,你首先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受不受損,手頭的活計會不會因此給耽擱;而在關東,你是絕對不能推辭的。爲啥你今天推辭了別人的一個請求,就會落下一個不仗義的名聲,明天你家麥子收割了需要人手時,我敢拿槍頂着腦袋保證,包括你家傭人在內,沒有一個人會一心一意幫你幹活。所以在關東若想安身立命,最重要的美德就是仁義;最普遍的性格就是豁達。
在關東,想活好了不容易,但要想單純地活着,那根本就不是一件難事兒。關東的土地肥沃,從腳踩的地方開始往下挖,三五尺之內除了清一色的油黑之外,你絕對看不見一絲雜色,翻出來的土帶着濃濃的沉香,種出來的莊稼更是一棵賽着一棵的俊俏,可以這樣說:只要是稍微勤勞一點的懶漢,一年辛勞個三四個月,吃飽肚子根本沒有問題。
在生的誘惑之下,山東人紛紛從關裡逃出來了。而去往關東的路卻不是那麼好走的,闖關東說到本質,是一場賭博,是一種無可奈何而又無法拒絕的賭博。在災民中曾流行這樣一句歌謠:“關東好,遍地寶,一路走來家人少;關東神,遍地墳,三人出來丟兩人”,其中的措辭雖有有誇大之嫌,但因爲闖關東而鬧得家破人亡的確實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