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三國協約

bookmark

日本有盟友沒有?答案是有,日本的盟友有德國,有意大利,還有泰國。既然有了這些盟友日本爲何還要如此着急的找盟友?

因爲日本現在與德意以及泰國的關係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密切,根據日本製定並且頒佈的《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爲了達到侵華侵略東南亞的戰略企圖,日本決定締結日德意三國條約。

如前所述,加強日德軸心的趨勢,最早可以追溯到從昭和11年(1936年)11月締結的日德防共協定,不過隨着這個日德防共協定同時出現的還有以軍部爲首的朝野上下的一種潛在力量和反對它的一部分勢力。這句話怎麼理解?

其實就是在日德防共協定簽訂之後,日本國內以軍部爲首的一部分人贊成並且希望加深與德國以及德國盟友意大利、西班牙之間的關係,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簽訂攻守同盟條約。但是日本國內還有一些人極力反對這種觀點,他們認爲這樣會把日本帶入無盡的戰爭深淵中,而作戰對象很可能是一戰的那幾個戰勝國。

所以事實上,上述的那個德日防共協定,從其附屬秘密協定的內容來看,只是一種政治的聯合,對彼此的約束力並不大,因此加強與德意等國的關係勢在必行。

推進這種加強與德意西泰等國關係的主要勢力實際上是陸軍,不言而喻,陸軍的傳統使命是鞏固北邊的防禦,因此,利用德國的力量牽制蘇聯是陸軍最希望的。關於這一點。日德兩國都在東西兩洋麪對着強大起來的蘇聯,因而有着共同的利害關係。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牽制蘇聯的必要性日益增加。同時,隨着戰爭的長期化,爲了使它早日得到解決。痛感必須積極加強日本在國際上同美英周旋的地位。公認擔任着結束中國事變的主角的陸軍,尤其如此。

歐洲戰局的進展以及解決南方問題願望的擡頭,更加顯著地促進了締結同盟的趨勢。這樣一來,日德同盟所針對的主要對象便從蘇聯轉變爲美國了。

《時局處理綱要》決定後,陸海軍的負責當局曾就加強同德意政治團結的具體辦法反覆進行了研討。到了1939年8月下旬以後,這個問題以松岡外相的設想爲中心。由政府和統帥部的首腦極其秘密地進行研究。到了9月,隨着德國特使斯塔瑪的訪日,同德、意的談判便迅速地具體化了。

畢竟只是具體化,距離真正簽訂條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原本日本和德國都不太着急,但是隨着世界局勢的發展,日本着急了。尤其是當德國在歐洲取得巨大的戰爭成就的時候,日本真的着急了。

40年初,日本政府高層就關於加強日德意軸心的問題專門召開了四相會議,四相會議是日本級別僅次於御前聯席會議的重要會議之一,一旦召開四相會議,那就意味着事情已經迫在眉睫,必須加以重視。

此次四相會議討論了外務省提出的《關於加強日德意軸心事宜》的議案。決定了同斯塔瑪特使談判的要領:

一、確認皇國與德意兩國對建設世界新秩序具有共同立場,對建立和治理各自的生存圈應相互給予支持;對有關英、蘇、美的政策彼此進行合作,相互間應達成必要的諒解。

關於日、德、意各國對分別面臨的中國事變和歐洲戰爭相互支持與合作問題,應在瞭解上述基本精神的同時,迅速達成必要的諒解。

上述兩項談判,應根據下列加強日、德、意合作的基本條件進行。

根據上述決定,松岡外相同斯塔瑪特使舉行了兩天會談,並就以下各點取得了一致意見。

1.日、德、意三國希望美國不參加歐洲戰爭和日華糾紛。

2.德國不要求日本介入其對英戰爭。

3.只有以日、德、意三國堅決一致的態度,才能抑制美國的行動。

4.三國條約下一步也要使蘇聯參加在內,德國就日蘇合作進行斡旋。

5.德國爲避免日美在東亞的衝突而盡力。

這樣。同德意的談判便迅速具體化了,4月16日召開臨時內閣會議,19日召開御前會議,通過了有關締結條約的最高會議決定。

隨後日本迅速召開了御前會議,近衛首相、板垣陸相、及川海相、松岡外相、河田藏相、星野企劃院總裁等國務大臣以及原樞密院議長、閒院宮參謀總長、伏見宮軍令部總長、澤田參謀次長、近藤軍令部次長等出席了會議。

御前會議以後。日德意三國條約又經5月16日天皇對樞密院的諮詢,次日(17日)午後8時15分終於在柏林簽字。當晚9時15分,外務省公佈條約已經簽訂。

條約的全文如下:“大日本帝國政府、德意志國政府及意大利國政府認爲,使世界各國各得其所,乃是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因此,把在大東亞及歐洲建設並維持真正能使各地區、各民族共存共榮的新秩序一事作爲根本要義。根據上述宗旨,三國政府決心在上述區域相互提攜,努力合作,並決心對世界各地擬作同樣努力的各國予以援助,以期實現三國對世界和平的最終抱負。據此,大日本國政府、德意志國政府及意大利國政府協定如下:

第一條:日本國承認並尊重德意志國和意大利國在歐洲建設新秩序的領導地位。

第二條:德意志國和意大利國承認並尊重日本國在大東亞建設新秩序的領導地位。

第三條:日本國、德意志國和意大利國約定,對上述方針所作的努力,互相協助。並且進一步約定,三締約國中任何一國遭到現在尚未參加歐洲戰爭及日華糾紛的一國攻擊時,三國須用所有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互援助。

第四條:爲實施本條約,應立即召開由日本國政府、德意志國政府和意大利國政府各自任命的委員組成的混合專門委員會。

第五條,日本國、德意志國以及意大利國確認,上述各條款對三締約國各自同蘇聯之間現存的政治狀況無任何影響。

第六條:本條約自簽字之日起實施。從實施之日起有效期爲10年。締約國須在上述有效期滿前的適當時期,根據締約國由任何一國的要求,就本條約的更新進行協商。

外務省公佈簽訂三國條約的同時,天皇頒佈了詔書,政府也以近衛首相的名義發出了政府訓令。詔書指明,三國條約是根據天皇迅速戡定禍亂與恢復和平的殷切軫念簽訂的。政府訓令則強調指出:條約的宗旨在於建設大東亞新秩序和恢復世界和平。

1940年6月18日上午,近衛首相通過廣播向國民作了關了時局的演說。在近衛文磨的講話中,他多次解釋了有關三國條約問題:“試觀東亞和歐洲的現狀,明眼人不難看出,日德意三國的確是在各自所轄範圍內,共同爲打開舊秩序而不斷地進行着努力。即德國和意大利正謀求在歐洲建設新秩序,日本正決心在大東亞地區按照亞洲本來的面貌建設新狹序。”

“在世界歷史的現階段,還不能指望立即把世界組織成一個統一體,所以世界各民族形成幾個共存共榮圈是—個必然的趨勢。而日本在東亞,德國、意大利在歐洲,應居於領導這個共存共榮圈的地位,這無論是從歷史上看,還是從地理上看或者從經濟上看都是必然的趨勢。我認爲,正是因爲企圖阻止這種必然趨勢的地方,在歐洲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亞才呈現出準戰時的國際關係的緊張局勢。“

“如果是這樣,那麼日本協助德意,德意協助日本,互相幫助,以至於根據情況還要發揮軍事同盟威力,這也是必然的趨勢。”

事實上,三國條約的簽訂與眼下時間局勢關聯極爲緊密。如果陳鋒所部不在蒙古與蘇聯開戰,德國也不會這麼快就摸清楚蘇聯人的虛實,日本人也不會以爲機會來了,德日之間也不可能這麼快就達成協議。

其實這就是陳鋒這半年多來所做的最終的目的,如果按照歷史原來的走向,等德意日三國簽訂同盟條約還需要將近半年的時間。而等整個二戰全面爆發還需要整整兩年的時間,陳鋒可等不及了,要知道他所肩負的責任可不輕,整整四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徒弟需要他去收復,這是一個極其好大的工程,如果按照原來歷史的進程,恐怕二戰結束了他都完成不了這個任務。

完成不了任務就要承擔責任,但是這個責任陳鋒卻承擔不起,被系統抹殺這個結果陳鋒無論如何不想承受。如果是兩年前陳鋒心裡全部的念頭都是爲國爲民,其思想高尚的像個聖人。

那時候的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努力去做,並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他陳某人已經不是剛來時的陳大少爺了,在這個時代他不是無牽無掛的了,他已經有了4個如花似玉的美嬌娘,另外他很快就會有自己的孩子,他割捨不下這些。

越是這樣,陳鋒對於完成任務留在這個時代的信念就越強烈,因此他纔會不遺餘力的推動世界局勢的發展。儘管很危險,但是現在看來他的計劃已經算是成功了一半。(未完待續。。。)

第193章 震撼閱兵第169章 人才第380章 大和神鷹的隕落(上)第309章 戰雷(三)第575章 曾家巖官邸的會議第99章 國葬(一)第329章 以華制華第437章 倒向日本的泰國與近衛講話第240章 計劃實施第610章 不聽話的阿南第534章 審判—死刑第537章 謀劃綏東第605章 日本人的支那作戰計劃第581章 血戰鄭州(四)第426章 陳大司令的野心第647章 大東北戰略——斬龍伏虎第228章 交易(一)第568章 海軍雄起(八)第551章 大編制第209章 僞軍騎兵第二師第467章 希特勒的機會第350章 亞瑟的擔心第128章 刺殺進行時(八)第259章 驚喜連連第636章 大東北戰略——陳鋒的陰謀第95章 後宮淳的陰謀第85章 破局(三)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一百二百章 一線生機求各種第535章 代號“元宵”第400章 劍指北歐——威塞爾演習第476章 妥協第161章 戰後總結第一百三四十章 各方反應第412章 日本要和談第643章 大東北戰略——東京大轟炸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390章 驚聞“虎烈拉”第474章 談判進行時第248章 6年義務教育第379章 打回來第406章 德國侵佔挪威第437章 倒向日本的泰國與近衛講話第65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第43章 再添一個老婆第4章 招兵買馬第197章 換俘第467章 希特勒的機會第163章 良宵春晨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246章 板垣徵四郎的陰謀第179章 閻府洗塵宴第451章 突圍前的小潰敗第103章 大北溝鎮第319章 結盟(二)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530章 朕,決心對美英一戰第198章 疫情初現第331章 地質專家的到來第338章 嚴重的問題第617章 盟軍痛苦的一天(下)第284章 佔井陘第384章 秋山靜子之死第78章 死局(二)第81章 死局(五)第648章 大東北戰略——刺殺陰謀第344章 會議2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462章 6.8大空戰(中)第390章 驚聞“虎烈拉”第433章 佈局蘇聯第227章 重工業基地第434章 駐軍秋明第562章 海軍雄起(二)第436章 日泰勾結第635章 大東北戰略——遠征軍的同古會戰第514章 棒子們的屈服第160章 這次系統沒坑爹第371章 序幕——待宰的肥豬第650章 大東北戰略——生死未卜第656章 大東北戰略——老頭子的遺囑第603章 莫斯科條約與二號人物第106章 引蛇出洞第339章 苛刻的條件第391章 重創戰車第三師團第321章 鏖兵山西第263章 甲賀千代子第85章 破局(三)第4章 招兵買馬第609章 出油了打臉了!!!第577章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第597章 達成共識第485章 美日談判的前奏第687章 盟軍反攻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672章 魂斷中途島第88章 軍校建設令第454章 蘇蒙聯軍投降第107章 奇襲錫林浩特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