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投降

bookmark

所謂的曼哈頓工程其實就是美國陸軍部研製原子彈計劃,1939年初,德國化學家o.哈恩和物理化學家f.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幾個星期內,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驗證了這一發現,並進一步提出有可能創造這種裂變反應自持進行的條件,從而開闢了利用這一新能源爲人類創造財富的廣闊前景。

但是,同歷史上許多科學技術新發現一樣,核能的開發也被首先用於軍事目的,即製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其進程受到當時社會與政治條件的影響和制約。而德國早在1937年2月就開始執行了“鈾計劃”,目的就是爲了製造出原子彈。

由於希特勒對歐洲悍然發動了侵略戰爭,致使歐洲以物理學家j.-f.約里奧-居里爲首的大批科學家被迫移居國外,這些人主要是移居到了美國。在美國,從歐洲遷來的匈牙利物理學家齊拉德.萊奧首先考慮到,一旦法西斯德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經齊拉德.萊奧和另幾位從歐洲移居美國的科學家奔走推動,於1939年8月由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研製原子彈,這才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

但由於美國政府對此並不是很感興趣,開始只撥給6000美元的經費,直到日本襲擊珍珠港後,才擴大規模,到1942年8月發展成代號爲“曼哈頓工程區”的龐大計劃。直接動用的人力約60萬人,投資20多億美元。

爲了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曼哈頓工程集中了當時除納粹德國外西方國家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蔘加這一工程。

按照原來歷史的發展,曼哈頓工程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終於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 第 704 章 省燃料及飛機,日本已經決定不攔截小飛機編隊。

不過雷達操作員卻致電防空炮臺。要求他們進入警備狀態,一旦敵機進入東京市區,防空部隊立即開炮還擊。

由於解除了防空警報。所以地面上的日本民衆並沒有在意。因爲從廣播中得知這次僅僅只有三架敵軍戰機,而己方的防空部隊已經就位,相必很快就會將敵人擊落或者是趕走。因此,東京市區幾乎所有的市民都在正常工作。

9點50分33秒,那架裝載着原子彈的美機上的視準儀對準了日本京都守備司令部以及附近的日本軍營,自動投彈裝置被啓動了。60秒種後。原子彈從打開的艙門落入空中。這時飛機作了一個155°的轉彎,俯衝下來;一瞬間,飛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這樣做是爲了儘量遠離爆炸地點。

45秒種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東京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着便豎起幾百根火柱,東京馬上淪爲焦熱的火海。

由於側風的緣故,原子彈偏離瞄準點守備司令部500米左右,在日本陸軍大學上空600米處引爆。它的爆炸當量爲16000噸tnt炸藥。總破壞半徑約1.6公里,11平方公里內發生火災。約有12平方公里的市區被摧毀,東京一半左右的建築物遭到毀滅性打擊。

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10億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爲灰燼;衝擊波形成的狂風,又把所有的建築物摧毀殆盡。處在爆心極點影響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離那樣分崩離析。離中心遠一點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間被燒燬的男人和女人及兒童的殘骸。更遠一些的地方,有些人雖僥倖還活着,但不是被嚴重燒傷,就是雙目被燒成兩個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們仍然可以感到悶熱的氣流。由於東京人口密集,所以此次爆炸造成近10萬人直接死亡,另外還有近10萬人在原子彈爆炸及產生的暴風受傷。

在原子彈爆炸後不到兩個小時,中美英蘇四國政府再次發表聲明,督促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否則將會受到更加嚴厲的打擊。

但是,東京的悲劇並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盟國的最後通牒,也沒有無條件投降。日本政府和大本營竭力掩蓋東京事實真相,對外宣稱是有一枚隕石隕落在東京市。

日本情報機關認爲美國並沒有太多的原料製造原子彈,並認爲美軍只有一顆原子彈,所以他們拒絕無條件投降。

1944年8月17日,美軍又在日本長崎和廣島各投下一原子彈。兩大城市一天內便有15萬人喪生,另外還有5萬人在隨後的3天中死亡。

17日下午,盟國再次發表督促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否則橫濱和小倉將會是成爲下一個打擊目標,盟軍給日本政府3天的時間,3天后日本政府如無明確答覆,盟軍將會對日本進行核打擊的同時,進行登陸作戰。

1944年8月22日,日本天皇發佈投降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

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288章 發財了第687章 盟軍反攻第516章 陳鋒的顧慮第237章 虛驚一場第579章 血戰鄭州(二)第334章 改組省政府與大跨步發展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236章 翻版珍珠港第382章 總攻的前奏第2章 第一個系統任務第122章 刺殺進行時(二)第519章 萬分期待的1941年第413章 陳鋒的擔心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2章 第一個系統任務第429章 煙俊六的決定第251章 許大壯第671章 夜襲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592章 莫斯科第226章 整編師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130章 陳鋒的怒火第49章 基地發展戰略(二)第604章 擴兵備戰第267章 諜戰風雲(三)第346章 失控的中國戰場與波蘭投降第463章 6.8大空戰(下)第290章 三:戰鬥總結第642章 大東北戰略——陳大司令要報復第226章 整編師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387章 始料不及的僞軍起義第195章 強大的裝備方陣第692章 絕路第245章 獎勵與御前會議第519章 美日動態——近衛文磨致羅斯福的電文第498章 戰鬥升級第408章 第八戰區的“脫光”行動第637章 大東北戰略——東北亞戰區第515章 大戰落幕與希特勒的請求第235章 行不通的作戰計劃第696章 謀劃隆美爾第40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97章 教導旅第258章 談判4第153章 光桿司令陳紹寬第455章 開啓支線任務——“消滅蘇聯”第237章 虛驚一場第364章 土着部落的臣服第346章 失控的中國戰場與波蘭投降第409章 日本內部分歧第641章 大東北戰略——關東軍的反擊第472章 血戰烏蘭巴托(中)第69章 天下名揚(二)第649章 大東北戰略——神風雛形第593章 空戰第24章 練手第391章 重創戰車第三師團第251章 許大壯第265章 諜戰風雲(一)第73章 公祭(三)第76章 日軍的報復第701章 終戰審判第194章 熱血演講第19章 提前相遇的王牌第221章 獎勵與催婚第395章 天理昭彰 報應不爽第93章 國軍的精銳第116章 改變世界的利器第451章 突圍前的小潰敗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575章 曾家巖官邸的會議第363章 猶太人的遷徙之路第415章 逼蔣抗日(中)第121章 刺殺進行時(一)第541章 兵臨滿洲里第209章 僞軍騎兵第二師第594章 談判底線第263章 甲賀千代子寫在十月底的感謝第449章 陳鋒的想法第556章 兩條腿第270章 一:諜戰風雲第686章 1943—建設之年第566章 海軍雄起(六)第660章 統一軍令至關重要的一步第590章 蔣陳談話第535章 代號“元宵”第144章 寺內壽一的試探第169章 人才第648章 大東北戰略——刺殺陰謀第171章 陳鋒的軍火計劃(二)第592章 莫斯科第623章 大東北戰略——作戰計劃第525章 歷史的慣性第240章 計劃實施第603章 莫斯科條約與二號人物第216章 徐州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