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

“這話是什麼意思,讓我束手就擒?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幽州發生的事,以及王導與陳止見面時,兩人所言之事,很快就傳到了南邊,更通過諸多渠道,傳入了荊州。

甚至荊州得到消息時候,還在江左朝廷之前。

但王敦自打知曉消息內容,先是勃然大怒,隨後便招來了幾個幕僚,便說着這陳止之言。

“此舉,很有可能是虛張聲勢,是爲了要讓我等自亂陣腳,從而牽制一番,防止他徵蜀的時候,被我等影響!”

“不錯,大江橫於中央,那玄甲軍就算再厲害,也要由水軍戰船方可,但如今天下之人誰人不知道,玄甲軍多步卒,也有不少騎兵,卻沒有打過水戰,這水兵想來是不夠的,地上再厲害的人,若是沒有操練過水性,真到了江水之上,也難免會有心慌之感。”

“心一慌亂,十成戰力便發揮不出五成,要將之擊敗、壓服,便不是難事,或許無法得勝,卻是立於不敗!”

……

幾個幕僚一陣分析,讓王敦安定不少,但他到底是琅琊王氏出身,知道不少權術之法,卻也明白,有的時候,不可將事情過度朝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思考。

“還是不可太過大意,這防備最近要準備起來,加派人手,增加次數!”王敦已經恢復了沉穩,卻還是不住的吩咐着,“另外,東邊鎮守的兵馬可以調撥回來一些,而西邊入蜀之路,給我加派人手,若是情況不妙,或許可以介入!”

儘管想要做好萬全打算,可他這心裡,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影響,還是認爲,那蜀地怕是關鍵所在。

“那玄甲軍發展到如今階段,戰局北地,幅員遼闊,人口衆多,更是錢財富庶,論種種,皆冠絕天下,而以那位冠軍侯的行事風格,而今也已經不喜計謀,乃是行堂堂之兵,舉陽謀之策,所以他既然說要攻伐蜀地,又瞄準了荊襄,便必然會有動作,我等切不可疏忽大意!”

“諾!”

無論謀臣還是武將,皆尊此令。

別看他們一個個分析的頭頭是道,但這心裡都很清楚,此次涉及到的乃是那玄甲軍,真要是被其攻伐,怕是根本堅持不了多久,便要紛紛敗落下來,所以沒有誰敢真個疏忽放鬆。

另一邊,對這件事交代之後,王敦沉吟了片刻,又提起一件事:“登基大典即將舉行,這次我那族兄北上,就是爲了這件事,既然冠軍侯並無意見,那麼江左世家必然不敢多言,這件事也就算是定下來了,既然如此,我也該派人過去恭賀才行。”

對於這個提議,沒有人覺得意外,別看王敦前陣子還有些兵逼建康的意思,但說到底,還是在江左朝廷這個體系內爭奪權勢,肯定是不願意掀桌子的,更何況,有了玄甲軍的威脅和壓力,王敦也要做出一些態度出來,一方面是給陳止看,另一方面是爭取更多的支持。

想來若是連那位新皇帝都給予了寬恕,陳止多多少少也會給些面子吧?

就這樣,登基大典終究還是如期舉行了,先皇帝之弟琅琊王劉蓋,在三進三辭之後,進皇帝位格,改元天嘉。

至此,新漢王朝迎來了第七個皇帝。

而就在登基大典之後的一個月,漢中的玄甲軍出動,伐蜀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這一戰,看法衆多,很多人知曉玄甲軍的戰力冠絕天下,卻也不是十分看好,蓋因那蜀地地形特殊,四面而圍,裡面的人想要攻出去不容易,外面的人想要進去更難。

而玄甲軍攻蜀,事先就被炒得十分熱鬧,別說江左知道,就連那蜀地的李氏一樣知曉,於是早就做好了準備。

說道蜀地李氏,不久之前也在準備登基大典,準備正式稱帝建制,連國號都傳出來了,說是要叫“大成”。

在這之前,時常就有蜀地李氏稱帝的消息傳出來,可謂真真假假,蓋因那李氏根基不穩,時常反覆之故。

不過,那成都王的名號倒是早就被叫出來了。

如今的蜀地之主李雄,乃是造反起家,其父便是走了這一條路,中間曾經接受過詔安,但因種種緣故,加上看出了新漢蜀地的虛實,最終還是走上了反叛之路,並且藉助新漢內亂的機會,就在蜀地站穩了腳。

期間還殺過郡王世子,更是讓下邳陳氏的子弟也折損了一些。

但因爲蜀地的地理特性,當天下大亂,各方混戰之際,這蜀地的李家反而是安穩的發展了起來,周圍的流民人口時常過來投奔。

有了人口,自有其他,財富兵員皆源於此。

加上李雄崇道,拜了那蜀地老仙、天師道宗範長生爲老師,並冊封其爲國師,更將道教立爲國教,自此休養生息,與民生養,幾年下來,居然也有幾分世外桃源的意思。

如今若論國力,這蜀地的成國,其實絲毫也不下於江左,甚至單純和北地三州——即幽州、幷州、平州比起來,也不逞多讓。

當然,和整個北方比起來,那就相形見絀了。

這邊一聽說玄甲軍攻伐過來,那安穩了幾年的國主李雄,卻是第一時間就讓人去西山,請教自己的老師,同時點來兵馬元帥,讓他們調兵遣將,準備固守此地。

很快,那過去請國師的人回來,帶來了消息——

“老神仙請王上往山上一趟,說是有話要教於你,用以破解這傾覆之局。”

“傾覆之局?”李雄面色凝重,遲疑了一下,最後點了點頭,將諸多事物、政務囑託給兒子、兄弟和近臣,然後便帶着親兵侍衛,往青城山拜見範長生。

不過,等一行人登上山觀,卻是被攔在了外面。

便有親兵不快的問道:“國師既然相招,爲何又要阻王入內?”

那阻止的小道士便道:“師祖正在觀氣,以尋破解之處,還望大王息怒。”

“觀氣?”李雄心中一動,“老師可是知曉了天下氣運消漲?”

小道士就道:“師祖有言,此番北方大勢已成,氣運濃烈,有席捲天下之態,需徐徐圖之……”

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戲第八百八十四章 佔范陽而望幽州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敵麻木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挾民而歸第二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一百零二章 歡談暢飲誰頭籌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間心已定第五十一章 我優勢很大!第九百一十一章 兩王爭,勢如火第八百三十五章 後軍出擊,南路勢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則民護其名第二百四十四章 甲乙丙丁走一人第五百零九章 請您放一條生路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暢通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個散財童子!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九百二十六章 爭一方氣運主角第二百八十三章 請長者賜名第二百八十六章 這晚宴還開不開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動,家丁成千第八百七十一章 殘兵敗將求援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龍,鎮冠軍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八百三十章 誣人不成,反遭碰瓷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一千零一十章 淪陷地胡作非爲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二百七十六章 誰人能飲頭杯酒第四百九十三章 爭相抄書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戲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八百七十三章 王浚起意,審則危第四百八十五章 陳施主的口氣好大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無路,便去幽州吧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遺世獨立,非我可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訪陳君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亂?第四百三十一章 口中人,實爲囚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蘊於平凡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八百三十章 誣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絕圍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萬二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四百九十三章 爭相抄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八百七十九章 運籌時來命急衰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則民護其名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諜司的“大敵”第五百零一章 陳止的三重身份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將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八百四十七章 敵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東海王第二百四十四章 甲乙丙丁走一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五百五十八章 驅民攻城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氣而煉命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親喊你回家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第八百七十五章 殺進去!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七百零四章 何以讓人趨之若鶩?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見於世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退兵更比進兵快!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三十九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