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十月的炮火(一)
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沙皇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接受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示佔領了尼古拉耶夫橋。7日晚9時45分,奉命開炮,發出進攻冬宮的信號。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成爲十月革命的象徵。
我眼前就是這艘象徵紅色革命第一炮的軍艦。它靜靜地停泊在涅瓦河上,它的艦首和艦炮依然直指冬宮。
據資料介紹,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900年在聖彼得堡的海軍船廠下水,於1902年建成服役。艦長124米,排水量6730噸,航速20節,裝備152毫米炮8門,75毫米炮24門,37毫米炮8門,魚雷發射管2具,艦員578名。阿芙樂爾意爲黎明或曙光,在古羅馬神話中是指司晨的女神。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阿芙樂爾號隨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被派往遠東增援,1905年5月在對馬海峽海戰中俄國艦隊幾乎是全軍覆沒。阿芙樂爾號脫離了俄國艦隊,掉頭穿過對馬海峽,最後到達菲律賓被扣留,戰後歸還俄國。歸國途中,受革命感染的水兵偷偷購置武器,準備回國後進行武裝鬥爭。沙皇政府發覺阿芙樂爾號的水兵不可靠,便將其改爲教練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阿芙樂爾號在芬蘭灣執行巡邏任務。1916年因作戰受傷到船廠維修。 1917年二月革命時,艦上水兵發動起義,參加推翻沙皇的鬥爭。5 月12 日,列寧到正在工廠大修的阿芙樂爾號上發表演說,使水兵們受到教育,紛紛加入布爾什維克黨。7 月4 日,阿芙樂爾號宣佈,只服從波羅的海艦隊布爾什維克委員會的領導。 1917年11 月6 日,阿芙樂爾號的官兵執行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把軍艦開到涅瓦河口,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橋下。11月7日艦上電臺廣播了列寧簽署的《告俄國公民書》(這座電臺仍完好無損地保存在艦上),當時,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令其在6 時20分之前無條件投降,但遭到拒絕。當晚9時45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率先向當時的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開炮揭開了十月革命的序幕。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指的就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打冬宮發出進攻的信號。1923年起,阿芙樂爾號被編爲訓練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阿芙樂爾號拆下9門火炮,組成波羅的海艦隊獨立特種炮兵連,部署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城郊抵抗德軍的進攻,而阿芙樂爾號因無力抵擋德軍的轟炸在港口自沉,直到戰爭後期,於1944 年被打撈出水並進行了修復。
從1948年起,阿芙樂爾號作爲十月革命的紀念艦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併成爲海軍博物館供遊客參觀。1957年在艦上建立了海軍中央博物館分館。
對於一般遊客而言,阿芙樂爾號只是一個可以擺拍的景點。站在河堤上以它作背景照張相片足夠了。旅行社也是作了這種安排的。但對於在紅旗下宣過誓的人而言,這阿芙樂爾號是蘇聯政權的起點,是頂禮膜拜革命的聖地。往日,登上阿芙樂爾是要門票的,但幸運的是我們到達當天可以免票參觀。因此,娜娜很大方地讓我們上艦遊玩。
我們登上阿芙樂爾號在艦倉中轉悠。阿芙樂爾號艦體保養較好,艦倉大部分佈置爲陳列室。裡面陳列着當年的水兵使用過的物品,以及記載着當年輝煌的老照片。
據說,這裡陳列着500餘件與該艦光榮歷史有關的文件和物品,以及一批勳章。其中一枚勳章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爲主題設計的十月革命勳章,據說是1968年授予給阿芙樂爾號的。
雖然我登上了阿芙樂爾號,但並沒有熱血沸騰,因爲,我感到腳踏的這艘聖艦是那樣的冰冷。
想當年,包括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在內的,分佈在蘇聯境內大大小小的十月革命遺蹟,薰陶了一代又一代蘇聯人。但隨着1991年別羅韋日協定,使蘇聯這艘鉅艦沉沒了。以蘇聯爲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已不復存在。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代表十月革命和那一聲炮響的阿芙樂爾號停靠在涅瓦河畔又有什麼意義?是對歷史的尊重?或僅是充當着景點?這要靠來客去感受了。
或如第一蘇維埃博物館館長加琳娜所言:‘阿芙樂爾’號是一個博物館,不管地位如何,記錄的是一段歷史。
我站在這裡,是尊重歷史,是欣賞名艦,是堅定信仰……或者兼而有之。我覺得,十月革命創造了歷史,蘇聯的崩潰是後來的當權者沒有很好地履行十月革命的承諾而造成的。因此,不能以蘇聯的崩潰來否定十月革命的歷史價值。我相信,終有一天英特納雄耐爾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