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扒皮這個時候也是說的擲地有聲的,好像這塊硯臺絕對是宋朝蘇東坡的端硯無疑了。而在這個時候,王海東和張好古兩個人也正好趕了過來。
人的名,樹的影,這王海東最近在古董市場可是一路走高行情見長。
而且,張好古這個傢伙也是古董行裡面的老人了,手裡面有兩把刷子。
因此,看不到兩個人走了過來,圍觀的人羣自動的給讓出來了一條通道來了。這就是玩古董的人對行家的一種尊重。
而當王海東和張好古這個傢伙走進來的時候,李子敬這傢伙正拿着硯臺和那周扒皮討價還價呢。
看到王海東來了,李子敬確實是有點尷尬,但是,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了張好古之後,算是解決了這個尷尬。
他卻走上前去說:“張老闆你來的正好,幫着我掌掌眼,看看這端硯到底是什麼年代的。”
張好古來就是湊熱鬧的,但是沒有想到熱鬧居然是找上他來了。張好古倒是沒有推辭一邊接過來硯臺一邊說:“我在瓷器方面還算是比較熟悉,不過這硯臺吧,看看再說,我也不敢保證能夠看出來一二三來。”
雖然是嘴上這樣子的說,但是,在這個時候張好古手上可是一點都停下里。
看了看這塊硯臺上面的一行字跡,張好古笑呵呵地說:“別的我不敢說,因爲經常玩瓷器,因此,一些篆字印章什麼的我就比較熟悉的。這一行字其實是一句詩,人生若只如初相見。想來大家應該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吧。”
人生若只初相見,清朝納蘭性德的《木蘭辭》。這樣子的一句話出現在硯臺上很是說明一個問題啊。
這個時候早就有人說出來了這句詩的出處了。
李子敬這個時候很是有把握地說:“老周,你看看,你說這是宋朝的端硯,但是,這清朝詩人的詩句怎麼樣會雕刻在宋朝的端硯上面了。古人對硯臺是很看重的,不會輕易的雕刻字句的。而且,如果這端硯是宋朝蘇東坡的遺物的話,那這樣子的時候納蘭性德想來也是不敢在上面雕刻自己的詩句吧。”
這話說的是非常的合情合理,因此,大家現在都認爲這是清朝的一塊端硯而已,既然是清朝的一塊端硯的話,那這樣子的時候價格就不可能十萬了。
周扒皮其實也是沒有搞清楚這塊硯臺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硯臺,他自己在這方面也是外行,至於說找個專家來鑑定一下,一塊不知道什麼背景的硯臺就去找專家鑑定,你以爲專家是那麼容易就能夠鑑定一件古董的啊。
這要請客吃飯拉關係,然後託朋友引薦專家,鑑定時要給一筆不菲的鑑定費,如果是要開證明的話,那也是要拿錢的。反正現在古董行大部分專家都是這般的秉性。
免費鑑定?十分稀少。
因此周扒皮也不過是說說而已,請北京的專家鑑定過這硯臺,李子敬連一個字都不相信。
如果是北京的專家真的鑑定過這快硯臺,而且鑑定出來這是一塊宋代的端硯的話,別說是蘇東坡的遺物,就算是一般的宋朝人用的端硯周扒皮也是斷然不會拿到回龍觀古董市場來的。
做古董這一行的人賊着呢,誰不想給自己留下一兩件壓箱底的寶貝。
對周扒皮這個包袱齋來說,宋朝的端硯就是壓箱底的寶貝。周扒皮其實也是不怎麼樣熟悉篆字的,他也沒有怎麼樣請教別人,收上來的時候,不過是在一個小城,用了兩千塊就把這塊硯臺給收上來了。
說實在的,這塊硯臺王海東看了看,長方形的硯臺,上面也沒有什麼雕龍畫鳳一般的紋路,一看就是很普通的一塊端硯。說是蘇東坡的遺物,這賣相上確實不怎麼樣。
這個時候人羣中就有好事者說了:“是啊,這硯臺一定是假冒的,蘇東坡這樣子的大文豪用過的硯臺怎麼樣也是雕龍畫鳳啊,看這硯臺,也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居然說是蘇東坡的遺物。”
這話剛一說完,頓時引來了一片大笑,一看這就是外行看熱鬧。
這位仁兄楞了一下問朋友:“你們笑什麼?”
那位朋友往自己的腦袋上拍了兩下說:“大哥,我服了你了。早知道這樣我不拉你出來玩了。雕龍畫鳳,這硯臺蘇東坡敢用嗎?用就是造反,株連九族啊。古代的龍鳳你以爲是誰都能夠用的啊。”
不管怎麼樣,這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李子敬的熱情,他拿着那塊端硯說:“既然是清朝的,八千,我給你八千怎麼樣?”
按說這八千也算是不錯了,少周扒皮有四倍的利潤了。
但是,這個時候周扒皮卻搖搖頭說:“不成,這東西少了三萬你別想拿走,我還是認爲這是一塊端硯,李老闆你還是把東西給我放下吧。”
周扒皮這是要面子,這一次他可是在古董市場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人。
當然,他也不是認爲張好古是在忽悠他,圍觀的那麼多人,總是有一兩個認識篆字的,因此,在這個時候相信張好古也是不敢說謊的。
他說那行字是人生只若初相見的話,那一定就是這句了。
而這句詩是納蘭性德的《木蘭辭》這個也是不會有錯的。
這是面子的問題,若是說了假話,他以後也別想在圈裡面混了。
但是,東西是周扒皮的,他想出多少錢就出多少錢,至於說能夠不能夠,賣的出去,那就是他周扒皮的事情了。
李子敬確實是很喜歡這塊硯臺,雖然不是宋朝的端硯,很是可惜,但是,他直覺告訴他,這塊硯臺確實不凡。但是,他畢竟是一個商人,在商言商,三萬塊,而且看周扒皮的意思是不可能把價格降下來了。
因此,這塊端硯三萬塊是有點不可能的。李子敬嘆息了一聲說:“算了,三萬塊確實有點高,清朝的端硯不可能值這個價格的。”
說着他把硯臺給放下了,很是不捨得。
能夠在胡龍觀遇到這樣子的一塊硯臺確實很難得,但是價格上談不攏的話,他回頭也不好出手啊。
他對篆字也沒有什麼研究,心中也是暗暗竊喜,幸虧找張好古問了一句,不然自己還真的打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