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

大內西上閣,儘管天色已經黑了,但神皇武則天仍在批閱奏章。

她一邊批閱着奏章,一邊還在教導側坐殿中的武承嗣:“畿內百司,雖以三省爲重,但分案任勞,各自不同。你也算是歷任顯職,以勢權事的道理,我也就不再與你多說。文昌統控六部,事務繁多尤甚鸞臺、鳳閣,也就尤重捻輕舉重之判斷……”

武承嗣一臉認真傾聽着神皇教誨,心裡着實美滋滋的。過去這段時間,他是真切感受到神皇對他的倚重是越來越多了,以往這種執政任事的經驗,都不會對他教授的如此細緻翔實,以至於他自己也常常處於極大的壓力之中,每每爲了猜度神皇心意而耗神良多。

如今神皇對他的態度很明顯是將他當作真正的臂膀來培養,再聯想神皇此前言辭所透露出來的隱意,武承嗣心情便更加的熱切。

在翻閱到一份奏章的時候,武則天批閱的速度停頓了下來,這是一份來自春官尚書範履冰的奏書,主論近來都邑之內瑞應頻多,近乎妖異,其中多有穿鑿附會的侫幸之類,希望神皇陛下能夠敏察。

“春官近日奏事如何?”

將這份奏書看完,武則天擡起頭來望着武承嗣問道。

“範某自恃北門老臣,言論多有強直。臣已判祀部郎中張嘉福專掌納瑞諸事,但仍是厭聲難阻……”

武承嗣連忙說道,對於範履冰這個刺頭,他也實在有些頭疼。

武則天聞言後便又皺起了眉頭,沉吟片刻後才說道:“先將老奴拔入政事堂,虛其省事。”

她這麼做,其實也是有幾分無奈。武則天自問不是什麼吝惜名爵之人,對待二聖時期的北門舊人們不可謂不厚重。但也正因此,她尤其惱怒於這些北門舊人對她的背叛。

以劉禕之、範履冰爲首的北門學士們,多數都是出自寒門卑微。他們的確在某一時期給了武則天極大的幫助,而武則天對他們也不可謂不厚重。可是這些人權位享有了之後,卻幾乎無一例外的對她生出逆反之心。

比如幾年前被處死的劉禕之,其人身爲宰相、竊論歸政,要將武則天賜予他的權柄反過來抗衡武則天。

即便如此,武則天對其仍留一線餘地,沒有讓畿內那些酷吏們推鞫其事,而是召來時任外州刺史、與朝內牽連不大的王本立去審問,就是希望劉禕之能夠知警而返,一直等到劉禕之仍然悍拒詔令,武則天才橫下心來將之賜死。

雖然時人多稱北門學士乃是神皇私僚,但武則天心裡很清楚,這些人與其說是敬奉自己,心裡大概更傾向於天皇遺命託孤而自居。

畢竟,所謂的北門學士是在他丈夫的默許之下才得以組建起來。劉禕之曾官授李旦相王府司馬,範履冰也曾擔任李顯周王府戶曹,北門學士從組建之初,便不是爲她一人服務。

所以,武則天臨朝執政以來,來自北門學士的阻力其實比一般朝臣還讓武則天感到更加難堪。北門學士雖然可以說是武則天在士林羣體中培養出的一派力量,但其實也是高宗皇帝特意紮在她身體上的一根刺,如果連北門學士都對她有諸多抗拒,這更會給人一種她在士林之中已經孤立無援的感覺。

事實也的確是,除了北門學士之外,武則天眼下於士林中的確已經沒有可控的力量。或者說,她在方方面面可用的人手都缺乏得很。

那些朝臣們在朝堂上雖然對她恭敬有加,但其實內心裡是各自站隊的,真正心悅誠服站在她這一邊的,少之又少,或者說能力有限。

如果不是因爲這羣人各自一盤算計,彼此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武則天也很難將之逐一擊破。

尚書禮部乃是革命造勢的重要機構,此前武則天將武承嗣安排在這個位置上,洛典完成、權威遞增,需要將武承嗣引入政事堂掌握更高的權力。

原本武三思遞補春官尚書算是計劃內的安排,結果武三思自己不爭氣,立足未穩便被李昭德強諫逐出。武則天實在乏人可用,只能將範履冰這個北門舊人安排在這個位置上來。

“馳驛傳告周興,途經陝州時,拿下陝州刺史郭正一。若能做得好,歸都加授!”

剛剛放棄掉軍方大將丘神勣,武則天眼下也橫不下心來再放棄掉範履冰。加其位虛其事之後,也要稍作警示。郭正一這個老臣離開中樞年久,是死是活影響不大,且同樣也是心向她三子李顯之人,正可用來警告範履冰並其他人。

武承嗣聞言後便點頭應是,然後便又說道:“周興離都之後,驛途行程便被泄露在外,野中廣有妄人狂言將要殺之,是否要加派人力護隨?”

武則天聞言後便擺擺手:“不必,他若連這一點自謀活命手段都無,留之也無用。況河西新敗,軍心惶恐,強卒護使入鎮,更增憂恐。”

略過這一件事,武則天轉又翻越到兵部夏官呈送的奏書,稍作翻閱,臉色便漸漸有些不善,又擡眼望向武承嗣問道:“夏官此奏,爲何不阻?”

武承嗣見狀,連忙下拜離席道:“臣閱過此奏,覺得薛師朝日所請未嘗沒有……”

“沒有什麼?他是一個方外閒人,你兄弟也要伴他發癲?三思還要重批加奏,他還做什麼夏官,去白馬寺知客罷!”

武則天是真的怒了,將武三思呈送爲新平道將士請功的奏書劈頭砸在了武承嗣的臉上,武承嗣不免更加惶恐,連連叩首請罪。

“新平道諸事,不準再提,不準再議!”

武則天又惡狠狠說道,心中羞惱有加。

武承嗣自然連連應是,但其實心裡又何嘗不覺得委屈。

他倒是有這種覺悟,也感覺薛懷義是在犯渾,可是武三思這個賤腿子主動把這件事攬過來,他若不奏,不免又擔心得罪了薛懷義這個幹姑父,只能硬着頭皮繞過政事堂送入禁中,果然不出所料,被神皇遷怒敲打一番。

看着武承嗣唯唯諾諾的樣子,武則天心情更增幾分惡劣,及至又翻閱幾份獻瑞賀表,心情才漸漸平復過來。

“是了,河東王今日入職麟臺,可有什麼言行堪論?”

想到近日喧鬧的獻經諸事,武則天難免又想起那個越看越順眼的小孫子,又開口詢問武承嗣。

武承嗣聽到這話,心中稍作一嘆,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從身上掏出來麟臺監沈君諒呈交文昌臺的奏書。身爲武家人,他自然不願見少王過於風光,將這一份奏章貼身收藏,打算神皇如果不問,便直接藏匿下來不向上呈交。

武則天擡手接過宮婢轉呈的奏章,視線不喜不怒的掃了武承嗣一眼,但也沒說什麼,只是低頭看起奏章。

匆匆覽過之後,她臉上已經展露笑容:“沈君諒也是侍臺老臣,怎麼滿紙胡言?說什麼少王才器瑰秀、文筆有神,那小子不過自恃幾分薄弱才情,趁人不知,誇奇耀新罷了,豈能當如此讚譽。還要入直待詔,這不是笑我朝野無士?謬論,謬論。”

口中雖然這麼說着,但她卻又返回頭來將這一份不長的奏書再讀一遍,心情不免越發的歡暢,更有幾分惡趣滋生。她此前將少王授爲麟臺員外少監,便有宰相諫言恩寵過甚,麟臺清高,非幸取之地,可少王剛剛入事,麟臺大監便上書盛讚,那些反對者又該作何論?

“獨孤卿雲墓誌銘何在?速去取來!”

放下沈君諒的奏書,武則天又擡頭吩咐武承嗣。

等到武承嗣匆匆退殿,武則天臉上笑容也微微收斂,傳來內殿待詔女官厙狄氏,吩咐道:“先作草詔,擇朝內良善門庭子弟充使,往巴州迎回故雍王,陪葬乾陵,擬定暫留。”

厙狄氏聞言後愣了一愣,有些不相信的擡頭望向神皇,片刻後便又忙不迭頓首道:“妾領命……”

待到厙狄氏退出,武則天擡眼望向殿外黑洞洞的夜空,眼睛眨了眨,幾分潮意生出,口中則喃喃道:“不孝子,不孝子……父不如子……你母爲天下笑,這是你想要的?”

武承嗣退殿大半刻鐘,便又匆匆返回,除了呈交河東王所書獨孤卿雲墓誌銘之外,還有幾份政事堂新收到的肅政臺奏書。

武則天抓起那份墓誌銘,她對河東王書法筆跡倒是有印象,此前所以加授河東王爲麟臺少監,也有幾分是因此。如今再見到,還是忍不住感慨笑語:“端正典雅,不取側求奇,這纔是貴門子弟該有的筆墨氣象,可惜仍憾呆工失神,欠於大家調教。”

說話間,她便讀起了這一份墓誌銘,前後閱讀幾遍,合卷後便笑語道:“沈君諒其人,還是有幾分明鑑,不因齒齡輕人,退任病坊,倒是有些埋沒了。獨孤卿雲也是有幸,能得少王執筆彰顯生平,哀榮贈許,再着有司酌情加授。”

武承嗣雖然恭聲應是,但語調卻有幾分生硬不自然。

武則天對此也不以爲意,又翻閱起那幾份肅政臺彈劾少王大賀賓客、擾及朝內百司並閭里民居的奏章,而後便笑起來:“小子能有幾分人面,竟惹憲臺指摘。縱然客席無虛,怕是邸庫乏乏,告令司宮臺,追賞少王錢貨諸類,供其立宅養家。”

講完這些,她又垂首望向武承嗣,神態略顯嚴肅:“寄命人間,緣數不可不信。你得的,他難享。他得的,你也不要貪。浩大天下,社土供養,庭中二三親近食客還要攀較你多我寡,就要想一想,究竟是君恩失授,還是慾壑難填?”

“臣不敢,臣、臣着實不敢!”

武承嗣聽到這話,連忙頓首顫聲回答道。

0221 窺望河西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279 飛錢承兌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114 友誼的河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191 少王竟知有我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004 醫博士沈南璆0031 不是一路人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042 能奏《武媚娘》否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119 伴遊金吾衛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121 徐敬真引誣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278 鉅富驚人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238 洗劫武攸宜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253 勿謂新王不死0156 武氏羣英會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077 永昌元年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142 就怕有壞人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227 名馬梨花落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019 一隻大青鵝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291 獻業求命0049 莫厭金盃酒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060 唯望生,不望死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082 武氏諸衆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124 朔邊良才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221 窺望河西0203 奔跑的大王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