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急流勇退

清晨時分,劉幽求便來到大王寢居院舍之外。昨夜宴會入晚,他並沒有逗留太長時間,很早便退下休息,所以此際精神不錯,沒有什麼夙夜歡戲的疲態。

李潼昨晚休息時雖然已經不早,但養成的生物鐘還是積習難改,同樣很早便起牀,照例練了一通羯鼓,然後楊思勖才上前稟告言是劉長史早已經等候在外。

拋下手裡的鼓槌,李潼讓人邀請劉幽求入內一同進食早餐,吃飯的時候笑語道:“近日府事雜多,長史是府中能入心腹的老人,還要勞你諸事仔細看顧。”

“卑職久承恩眷,本就份內之勞,無需大王細囑,自然不敢鬆懈。”

劉幽求回答了一句,然後便沉默下來,臉上頗有猶豫之色,過了一會兒終於下定決心,開口說道:“昨夜歡宴,賓客滿堂,大王厚禮及衆,確是慷慨可誇,日後必爲都內熱議。只是人情詭譎,心意莫測,大王高風確實,卑職卻恐人言招搖之後,難免惡語中傷、奸念成謗。”

從昨天到現在,或者說從河東封國返回神都之後,劉幽求的心情便一直有些不自在。只因爲王府內外如今氛圍,已經大不同於他此前離都的時候。

劉幽求是七月末離開的神都,那時候少王處境雖然也有好轉,但卻還是置身事外的閒王闊邸,並沒有太多人事上的喧譁。

可僅僅只是過了兩三個月,當劉幽求再返回神都時,少王處境卻大爲不同。本身勢位、譽望節節拔高,門庭之內也是賓客滿堂,煊赫姿態較之舊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別的不說,單單王府佐員諸衆便大大擴充,老人離府,新人進入,其中絕大多數劉幽求根本就不認識,這自然讓劉幽求感到大大的不適應。

首先自然是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原本王府之中,他因頗得少王看重、引爲心腹,所以被託付重要的徵封事宜,且還參與許多不可明訴的事情。

那時候的劉幽求在王府諸員之中,可謂是地位特殊,少有的心腹之選。可是如今,王府佐員羣立,其中不乏出身包括才具都頗有可誇者,跟這些人相比,劉幽求已經無有可誇。

還有就是原本一同入府的那些老人們,如張嘉貞之流,都已經應舉得第,且正式的擔任朝廷守牧之官,不再屈居閒臥於王府,顯途可望。

但劉幽求卻因爲忙碌大王託付的國事,完全錯過了今次的制舉。雖然即便應舉也未必能夠得中,可是他連這個試一試的機會都沒有,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失落的。

當然,最讓劉幽求感到不適應的還不是自身處境如何,而是少王如今的行事風格大有改變。隨着資望拔高,少王已經不再像此前那樣謹小慎微、謀而後動,大節上或還有所瞻望,但小事上似乎漸漸失了分寸。

這纔是最讓劉幽求擔心的事情,時下神都局勢波詭雲譎,大勢所在雖然已經可作窺望,但這過程當中的詭變仍是莫測。

這當中一個最顯著的例子,當金吾衛兵圍履信坊時,憂患近在身畔,少王卻能不爲外情所迷,篤靜自守,這才免於行差踏錯。那時候劉幽求便得少王任重,每一個登門的賓客都權衡再三才能決定要不要予以接待,雖然門庭冷清,但卻讓人感覺踏實。

可是現在府中集宴動輒百數人衆,再沒了此前謹慎擇選的小心。且少王本身也是才情揮灑,賞贈濫施,說得好聽一點叫做禮賢下士,若往險惡處去想,則就不得不讓人憂悵難釋,不知禍出何門。

拋開自身的前程思量,劉幽求也是真的爲少王擔心,因此這些想法也都積存在心許久,只是擔心會被少王誤作自己是心存怨念才故作危言。

昨夜所見禮堂珠玉陳設、羣情激涌,劉幽求受不了那種氣氛才早早離席,然後便是整夜無眠,到了早上終於下定決心,無論少王對自己看法如何,他作爲府中老人,該做的勸諫還是要表達出來。

如果少王真的只是固執舊態,認爲自己是爲自身前程抱屈而疏遠他,但他也算是盡了自己身爲府員的責任,就此一別兩寬也問心無愧,起碼是回報了少王微時對他的賞識。

且不說劉幽求心裡權衡多少,李潼聽到他這一番勸告話語,心情不乏歡暢,眉眼也舒展開來,坐在席中笑語道:“人生在世,何者可貴?飢時酸醬兩甕,寒時麻衫一領,不爲物珍,只是應時所需。人之異於禽獸,在於故情兩知。長史與我,相守微時,困頓之際相攜並進,榮寵之時肯贈危言,情義如此,讓我怎能不念念不忘!”

聽到少王這麼說,劉幽求脣角翕動起來,翻身跪地顫聲道:“卑職怎敢自許情義!舊時困在畿內,晝夜兩餐不能周全,潦草果腹不知明日就食何處,幸受大王拔選賞用,才能得享衣食安居。大王不以卑鄙見棄,卑職唯此一身捐獻,薄才強逞,妄爲大王籌劃,擅作危言警事,不敢自誇周全,只盼能久事大王……”

“長史心意,不必細表,在此一心。”

李潼從席上站起來將劉幽求扶起,並把臂將他送回席中,然後才嘆息一聲:“富貴若不爲我所專,則只是浮雲,西天晚霞縱氣象萬千,所美不過一瞬。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雖榮華虛享,能贈長史者,唯此一言。滿堂賓客,迷在浮華。能相謀於事者,不過寥寥。”

近來內外事務雜多,李潼也沒有機會與劉幽求進行深入詳談。現在劉幽求主動找上來,且還對他不乏規勸,也讓李潼心裡感懷不已。

原本他是打算龍門典禮之後再與劉幽求詳論後續的計劃,不過眼下也是一個合適的機會。

在寬慰劉幽求幾句之後,李潼舉手喚來楊思勖,細語吩咐幾句。楊思勖匆匆行出,然後又返回來,手裡則捧着一方錦盒擺在大王案上。

李潼打開那錦盒,從其中取出一份函文,然後對劉幽求笑道:“如今王府舊人,泰半得事於外。長史是我心腹良佐,自然不會忽略。但我與長史不是尋常情義,謀事所念也就有些強人所難……”

嘴裡說着,他將這一份函文遞到了劉幽求手中。

劉幽求展開一看,乃是一份薦書,是向天官吏部舉薦他擔任乾陵丞。看完薦書內容,劉幽求先是愣了一愣,片刻後才似有所悟,擡眼望向少王凝聲道:“大王這是……”

“神都繁華,未可久戀。先王塋歸故土,豈可久在荒蕪。兒輩事蹟未有可誇,唯一點孝義深銜,舊年養在禁中,服禮多就權宜,孝義所虧,不堪懷念。如今改遷配享,比擬新葬,豈敢置身事外。”

李潼講到這裡,也是神態沉重,望着劉幽求說道:“日前已經進書神皇陛下,請一革身領諸事,往西京結廬守居,長史可願相隨?”

劉幽求聽到這話,臉上驚容已經掩飾不住,失言片刻,然後才又雙手奉書大聲道:“大王篤守大義,卑職若貪一時虛妄而走避不從,怎有面目再立世中!願追從大王,共守孝禮!”

聽到劉幽求這麼說,李潼更加高興:“我要多謝長史,能得良佐如此,人生更復何患!”

對於劉幽求的表態,李潼真是欣慰有加。乾陵乃是高宗陵寢,陵丞言是七品,但事實上陵官之類本就是官場上最不得志的官職,一旦居此形同發配,特別眼下革命在即,乾陵規格如何仍未可知。劉幽求肯選擇擔任陵官跟隨自己前往西京服喪守居,可謂是將一身前程都放在了自己身上。

李潼眼下看似風光無限,但他也心知這當中的兇險。眼下他仗着進獻瑞經表明立場,爲他奶奶代唐履極加油助力,能保一時的安穩。

但是說實話,這本來就是一條邪路。他無論再怎麼表態,身爲李氏血脈這一點是不會改的。眼下他奶奶最重要的是改朝革命,他的表態自然是有價值的。

可一旦完成了革命,接下來的政治邏輯又會不同,他奶奶所需要的是從名分到實際完全的掌控,這就是武周前期最重要的政治鬥爭李武奪嫡。

一旦演進到這一步,李潼的重要性就會大大降低,身上的保護傘也會有所削弱。儘管鬥爭的焦點是他叔叔李旦與武承嗣這兩人,但政治鬥爭殃及池魚的例子不要太多。

扶武還是扶李,你們爭你們的,老子退去西京猥瑣發育,難道不香嗎?那真是失心瘋了,才留在神都跟你們一起瞎折騰!

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031 不是一路人0050 太平公主0058 薛師懷義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326 幼宦可養0011 仁智院家人們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321 來君珍重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005 再愛我一次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447 嵩陽道大總管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321 來君珍重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002 又一個才人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039 羅網常設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242 蜀女有才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172 薛師人間英豪0095 東宮舊人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036 身不由己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180 豈能笑罵由人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100 不望獨活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456 誰沐代王恩威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248 太平積忿0111 少王人物如何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270 兵入武氏邸0103 府佐諸衆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245 曲江櫻桃園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238 洗劫武攸宜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111 少王人物如何0055 一人而敵一族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161 宰相薦才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